三菱造零戰,川崎造航母,侵華戰爭時日本企業都在幹啥

2020-12-12 哈雷的研習社

一說車企與軍工,總有人質疑打廣告,在此澄清三連。

說起日系車,路上跑的真是一抓一大把,豐田、本田、斯巴魯一大堆。再加上其它領域的如東芝等企業,它們的產品早已遍及世界,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民用生產的同時,它們的「背景」中還包含著「破壞因素」——軍工企業。還記得「起飛後要拋輪子」的富嶽?

而且,這些企業有些是曾經的「軍工」,還有些至今仍身在「軍工」之中。本期我們就來簡單說說:在眾多日企中,三菱可能是罪孽最為深重的一個。二戰期間,三菱財閥所屬企業是日軍的武器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無論是大和級2號艦「武藏」號、逞兇一時的「零式」戰機,還是各型號的坦克裝甲車輛,總之三菱的軍工遍及海陸空。

逞兇一時的「零式」戰機就是三菱重工出

整個二戰期間,使用三菱製造武裝的日本軍隊,給世界留下難以抹平的戰爭陰影,給亞洲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更令人髮指的是,三菱還曾將四萬多名中國人徵往日本做勞工,導致數千人被折磨致死。

放之歐洲,這些裝備不過形同玩具。但在東方戰場上,中國軍隊卻是在以血肉相拼

日本戰敗投降後,三菱財閥一分為三。但很快在美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監管下,三家三菱企業又重新聚攏為「三菱集團」。至今他們仍是日本最強的軍工企業,日本海自的金剛級盾艦、DDH直升機航母,陸自的10式坦克和空自的F-2戰機都是三菱出品。回想三菱財閥的巖崎小彌太至死不認錯,誰又能保證如今的三菱不再是和平的威脅?

它也是三菱產的

同屬舊日本四大財閥之一的川崎公司,與三菱也相似。與眾人皆知的川崎摩託相比,川崎在造船業的名聲更響。二戰前及戰爭期間,包括加賀、大鳳號在內的眾多航母、「榛名」號等戰列艦,及數百艘其它戰鬥艦艇均出自川崎船廠。

戰列艦上放飛機的「伊勢」號最初也從川崎船廠下水的

二戰結束之後,川崎重工仍然是日本的主要武器生產商,業務包涵海陸空,還有向太空進軍的趨勢。目前日本陸自的OH-1偵察直升機、空自的T-4教練機及海自的春潮、蒼龍級潛艇都是由川崎完成的。此外,他們還負責了日本1/3的運載火箭生產任務。

放「竄天猴」?也有川崎的份

佳能的前身也有「軍工背景」

向上追溯,如今很多的日本企業都曾是舊日本軍隊的鷹犬。豐田和日產等是戰時生產軍用汽車的主力;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是為日軍生產小型光學儀器的企業;明治乳業為舊日本海軍陸戰隊生產軍用奶粉和煉乳;三得利公司的啤酒被日本軍隊拿去慶功等。

《登陸之日》中出鏡的五十鈴94式軍卡

有人會說,戰爭期間的企業或有身不由己,無論他們的想法好與壞,終究為國家意志所支配。如二戰奔馳為德軍提供數萬軍卡、寶馬給德國空軍製造了超過一半的發動機、保時捷博士的設計更是深受希特勒讚許。但大戰之後,他們未曾遮掩或否認歷史,德國的民間賠償相當一部分都源自這些企業。

一般人眼中的「保時捷」和軍迷眼中的「保時捷」

相對之下,直至三菱財閥解體、巖崎小彌太(三菱財閥總裁)病危時仍宣稱:「回顧過去,並沒有什麼慚愧的事情」,可以說是死不悔改。但無論怎樣遮掩,事實終究擺在那裡。傷疤可以癒合,但難以平復;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被忘記。

相關焦點

  • 川崎是日本的重工,為什麼要造摩託車?為什麼沒聽說過川崎汽車?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我們看到日系知名的摩託車企業,Honda摩託車發展到汽車,SUZUKI也是從摩託車發展到汽車,而Kawasaki和YAMAHA都沒有選擇造汽車,YAMAHA還有情可原,再怎麼也和豐田合作過發動機,並做過豐田的供應商,據說因為協議YAMAHA最終沒有設計汽車領域
  • 航母都能造的中國,為何造不了大型郵輪?
    全球造船業數一數二,連航母都已經造出來的中國,竟然連一艘大型郵輪都沒造過?這是事實。大型郵輪,號稱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國目前唯一沒有攻克的高技術船舶。當然,還有一個困難就是,中國在這方面的經驗是零。3. 大型郵輪難在哪裡?其實,全世界範圍內,能造大型郵輪的國家少之又少。豪華郵輪建造一直被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這四個歐洲國家高度壟斷,就連美國都沒份。
  • 日本實力大隱隱於市,眾多著名企業戰時可變軍工廠,可造各種武器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日本軍力,只是日本暴露出來的冰山一角,在日本執行的軍民融合戰略背後,還隱藏著日本更為可怕的軍事實力。很難想像,在大家眼裡比較熟悉的三菱重工,竟然也造過飛彈、潛艇、軍艦等裝備。
  • 日本最早造車的企業,三菱汽車歷史
    三菱汽車隸屬於日本三菱集團,1970年從三菱重工獨立後又於2004年回歸三菱集團。最初以「MMC三菱汽車」作為品牌的商標,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使用 「 MITSUBISHI MOTORS」的商標。在目前的一線日系車廠中,三菱的規模應該算是中遊位置,不過它卻擁有日系中最悠久的造車歷史。
  • 二戰時美國有150艘航母,現在我國卻只有2艘,如今航母這麼難造?
    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力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國,已經基本完成了軍事現代化,並且在2019年的時候成功的建造出了國產航母,實現了航母的獨立研發和建造,中國也就此踏入了雙航母的時代。不過我國至今才2艘航母,但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航母,這是怎麼回事?如今的航母為何這麼難造?
  • 造一艘航母真有那麼難?那為什麼在二戰,美國就造了147艘航母?
    其中泰國的航空母艦可以說是沒有什麼作用,已經成了人們觀光打卡的一個景點了,而俄羅斯僅有的航母還沒有離開修理廠,具備了製造6萬噸級航母能力的國家僅有三個,分別是美國、中國以及英國,而英國在完成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的建造工作後,在接下來的很長一個時期內,再也造不出同級別或更高級別的航空母艦了,也就意味著進行未來航母競爭的兩大國主要就是中美兩國,這也從側面說明,即使是到了高度發展的21世紀,建造航母依然有著很大的難度
  • 告訴你一個奇葩的日軍:陸軍造航母,海軍造坦克,那麼誰來造飛機?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投降時,曾總結戰敗原因,其中一條是「陸海軍的對立競爭」。裕仁天皇戰後在《獨白錄》中也說,「陸海軍不一致」、「軍人跋扈、不顧大局」是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戰時首相兼陸相東條英機,更是直言,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陸海軍不能一致行動。可見,陸海軍的對立不和,已是置身其中的日本人,深感病痛的絕症。
  • 告訴你一個奇葩的日軍:陸軍造航母,海軍造坦克,那麼誰來造飛機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投降時,曾總結戰敗原因,其中一條是「陸海軍的對立競爭」。裕仁天皇戰後在《獨白錄》中也說,「陸海軍不一致」、「軍人跋扈、不顧大局」是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戰時首相兼陸相東條英機,更是直言,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陸海軍不能一致行動。
  • 日本二戰軍工為何這麼強?看看三菱、東芝和日立
    然而,這些我們身邊熟知的日本企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軍工企業。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平時所用的某件日本家電,其實就是日本軍工企業生產出來的。下面以三菱重工、東芝和日立,這三個企業為例,介紹一下這些企業在日本軍工領域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三菱重工:軍工老大覆蓋海陸空有人說,戰爭期間誰不是身不由己?
  • 臺軍"自造潛艇"計劃恐"歇菜" 蔡英文派密使赴日求援
    閉門造艦永遠造不出來,眼見「自造潛艇」要泡湯,據臺灣「新新聞」爆料,蔡當局無奈只好找外援,而日本則成為救命的最後浮木。據報導,蔡英文已派「國安會」官員,秘赴日本求援。 今年3月21日,蔡英文親自來到高雄左營海軍基地,主持「潛艦國造」儀式。
  • 日本造大飛機背後有玄機
    在同美國方面一起參與計劃的日本公司中,人們看到了波音公司熟悉的夥伴,像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川崎重工業公司、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富士重工業公司。    這項研發的課題包括,如何減輕機體重量以及所承受的氣阻、開發燃料費較合理的引擎、減低在空中飛行時的巨響、減低引擎的噪音、減少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等廢氣的排放。6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將與美國航空與航天局討論具體的計劃。
  • 日本「加賀」號直升機航母下水 同名艦曾參與侵華戰爭
    出雲級首艘艦「出雲」號2013年下水,2015年交付自衛隊,按照舊日本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命名傳統,和日向級一樣,用日本古國號命名。由於上一艘「出雲號」是日軍侵華戰爭時期的第一外遣艦隊旗艦,這艘直升機航母的命名一直備受爭議。
  •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航母,為什麼現在造一艘都費勁
    二戰時期的珍珠港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在此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日本與美國工業能力和海軍的強盛,無法想像一個島國居然去挑戰一個龐大的國家,雖然最後輸了,還差點滅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日本的確站在了頂級強國之列。
  • 這幾家日本企業,靠戰爭起家,在二戰中資助日本侵略他國
    我國在二戰期間受了日本很多的欺負,他們在我國土地上,做了很多惡事,我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了這份國恥。有多少人因為日軍的殘酷血腥失去了親人,被迫離開了家園?這些年,日本總在試圖更改甚至抹去這段歷史,但是公道永遠在我們心中我們要永遠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努力建設祖國,使我國更加富強。
  • 二戰日本能造世界一流航母,為何卻造不出像樣坦克?只有一個原因
    有網友問:二戰時日本能造世界一流的航母,為何卻造不出像樣的坦克?其實,日本在二戰早期和中期,不製造中型坦克的原因非常簡單。沒有這方面的急迫需求。日本是海權國家,日軍要想在太平洋戰爭獲得勝利,必須的是三樣裝備,第一就是海軍軍艦,第二就是大航程飛機,第三就是運輸船,而且排名不分先後。日本就是有10萬輛虎式坦克如果軍艦,大航程飛機和運輸船這三樣裝備弱小,同樣沒有絲毫用處。
  • 製造強國日本,為什麼造「大飛機」這麼難?
    之所以提到這幾個行業,是因為這些領域都是航空製造業的基礎,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工業優勢。不過,恰恰是日本的航空製造露出短板,尤其是日本的「國產大飛機」落地卻一再延期,遲遲不能交付。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三菱重工主導的支線客機項目Space Jet已經暫停,據悉,該項目暫停的直接原因是航空公司普遍經營困難,市場暫時看不到復甦的跡象。
  •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海、陸軍艦載機
    二戰前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有數的航母大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是從日本航母艦載機偷襲珍珠港開始的。 我們就以珍珠港事件爆發為起始,按時間順序理一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和開發的艦載機。
  • 二戰日本軍人記錄三菱財團虐待中國勞工珍貴資料曝光
    二戰日本軍人高松信造長達91頁的回憶錄記述了中國勞工的悲慘命運【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日本《每日新聞》1月12日報導,記錄二戰期間日本綁架中國勞工並虐殺中國人的罪證近日曝光,這份由原二戰日本老兵高松信造撰寫的私人筆記在其去世後家人整理遺物時被發現。
  • 劉華清回憶錄:航母總要造的 防禦也需要
    我國對航母作過可行性研究,我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我還在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時,就根據上級指示,組織過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並上報過工程的方案。後來到總參謀部工作,在1980年5月訪問美國時,主人安排我們一行參觀了「小鷹」號航空母艦。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空母艦。上艦後,其規模氣勢和現代作戰能力,給我留下了極深印象。
  • 揭秘日本軍工巨頭:三菱重工世界排名第13(組圖)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能軍能民、亦軍亦民的「寓軍於民」型軍工產品承包商,2000年已在世界軍工企業100強中排名第13位,承包生產了日本防衛產品的30%,2003年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2004年其防衛產品收入高達800億日元。三菱重工涉及航空船舶、火箭、坦克等製造,石油、天然氣、火電和核電工廠的開發,以及重型機械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