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1420年竣工,時至今日,紫禁城在北京城正中心矗立了整整600年。至偉的建築,精妙的細節,塵封的歷史,歷久彌新的藝術,交織時光,留下許多神秘且有趣的問題——
紫禁城裡究竟有幾座宮殿、幾間房?
秘密建儲是怎麼回事?
我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指哪裡?
御花園到底有多大?
後宮嬪妃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冷宮在哪裡?
……
恰逢紫禁城誕辰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年,中信出版聯合平安人壽邀請到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先生一同雲逛故宮,從皇宮到博物院,用現代眼光,看故宮新生,探秘大眾所不知道的紫禁城風雲。
活動時間地點
時間:2020年12月29日14:00-16:00
地點:北京故宮(實地)+線上雲直播
活動嘉賓
李文儒,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歷任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中國文物報社社長、總編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王津,故宮文物修復師
參演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憑藉卓越的鐘表修復技術、認真專一的修復理念,獲贊「故宮男神」。
活動內容
第一篇章 大家看不到的事兒——幾度興廢太和殿
作為故宮裡最高大、最雄偉、最突出、擁有最空曠空間的建築,太和殿憑其壯美的設計,完美地建造一座人間天上的「天子的宮殿」。在這個古代中國的權力中心,權謀發生,權力更替——乾清門舉辦的開元大典裡,皇帝如何登基?四次有名的燒毀和重建,太和殿在其中如何成就和摧毀權力?
當下,21世紀至今,這座宮殿和整個紫禁城經歷了20年的大修——皇帝的宮殿最初是怎麼建的?大修又是修哪裡?新故宮「興」在哪?
第一篇章,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先生帶你親身看太和殿背後的歷史風雲,分享他所看到的「皇帝屋脊上的中國民工」。
第二篇章 大家不知道的事兒——宮門重重
故宮裡每座宮殿都有自己的故事,宮門也不遜色:宮門有哪些形式和分類,宮門的具體功能是什麼呢?而在被多重宮門阻擋的後宮裡,皇帝和嬪妃、嬪妃之間是如何生活?長春宮裡的連繪18幅《紅樓夢》大幅壁畫怎麼會出現在皇帝的宮殿裡呢?
重重的宮門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第二篇章,穿過宮門重重,穿越歷史層層,探尋一扇門積澱的故事。
第三篇章 我們以為是對的,實際不是這樣的——故宮裡面的文物和藏品
對話王津
作為天子之所,誕生600年的紫禁城匯聚了各類的奇珍異寶,這些也成為了故宮博物院舉辦展覽的豐富來源。而紫禁城本身,就是最大的展品。
——真實的延禧宮和電視劇裡的延禧攻略有什麼差別?一年中哪一天陽光能照亮「正大光明匾」?
第三篇章,李文儒先生帶我們走入鐘錶館,對談王津,細細談它們的「真相」。
12月29日下午2點,相約中信出版直播,跟隨李文儒先生的視角,解鎖六百年紫禁城。
掃碼預約看直播:【【直播預告】雲遊紫禁城六百年 ——故宮院長帶你逛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