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人」祝勇又要帶你逛故宮了!新作《故宮六百年》直播首發吸引...

2020-12-21 上遊新聞

這不是知名作家、兼紀錄片導演祝勇第一部寫故宮的書,但卻因為今年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而有了不同的味道——2020年剛好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祝勇的新書也剛好以此為名:《故宮六百年》。5月25日晚,祝勇帶著它現身線上直播平臺「快手」,用一場當下最流行的直播宣布,自己這個「宮裡人」又要帶著大家去逛故宮了。

《故宮六百年》

祝勇+故宮這個IP也確實號召力不俗,雖說是新書發布會,但人氣絲毫不亞於其他帶貨主播,前後有超過1800萬網友走進直播間圍觀。

作為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寫的有關故宮的書可以說早已久負盛名。《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風花雪月》等等,均有相當不錯的銷量。相比之下,他最新帶來的這本《故宮六百年》則更像是一個總覽。「我寫這本書的時間剛好和紫禁城建成(所花)的時間是基本一樣的。建紫禁城比較集中建的時間是三年半,從永樂十五年到永樂十八年。我集中寫作也差不多是三年半的時間。」祝勇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書寫故宮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祝勇直言,紫禁城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都是困難的。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祝勇說,即便自己在故宮工作已有近十年時間,因為作品大家也喜歡笑稱自己是「宮裡人」,但在寫作中仍得一邊寫,一邊不斷查詢文獻、檔案和資料。「這本《故宮六百年》其實是從元朝末期一直寫到2020年。」祝勇說,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讀者來說,都是用文字重溫一次紫禁城建成的過程。

25日晚,祝勇(左)首次通過直播的方式發布了自己的新書《故宮六百年》

紫禁城這麼大,《故宮六百年》的體量也超過了700頁,最初是怎麼開始的?在這個問題面前祝勇自己也犯難過,他最終想出的辦法是「用空間帶時間的寫法」。「從午門開始,為什麼從午門開始?」祝勇說,因為遊客到故宮旅遊都是從午門進入,然後走三大殿,然後往兩邊走各個地方,最後由神武門出去。「我這樣寫,通過空間的移動,把六百年的歷史串出來,從午門進去的時候是明朝初年,最後從神武門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所以正好把時間的順序納入到空間的順序當中。」祝勇表示,這個辦法一來自己寫作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通過空間瀏覽,也是對歷史線索有一個瀏覽。「工作時我接待訪客的過程中,就覺得特別需要這樣一本書。大家在讀它的時候,就相當於我帶著你在故宮裡走了一圈了,哪裡發生了什麼事,哪裡有哪些文物,都講得很有條理了。」

說到這裡時,祝勇還專門舉例說,比如大家多少都是有點歷史知識的,或是電視劇裡看到過,知道乾隆、令妃、慈禧、乾隆的母親,也知道一些歷史事件;但大家到了故宮會發覺自己知道的和現場對不上號。「比如我們上學都學過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有四個軍機章京,他們就在軍機處上班。軍機處就是一排小平房,但是很多人從前面經過不知道是這個地方。故宮就是一個歷史的現場,我們要把歷史跟這個現場聯繫起來,這點是特別需要做的。」《故宮六百年》就是做了這個事情。

如果回到昨晚的發布會直播中,還有一個好玩的細節不能不提。參與直播的嘉賓、演員劉曉曄曾在新《還珠格格》中出演大家耳熟能詳的「令妃」,她就在直播時問起祝勇電視劇裡的「令妃和乾隆到底是不是真愛?」對此,祝勇先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皇帝的情感世界很難分析,乾隆不寫日記,實錄官的實錄也只記皇帝的言行,不會問皇帝您在想什麼。」但根據已有的史料分析看,乾隆最愛的一個人應該就是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在乾隆還沒當皇帝時就嫁給了他,和乾隆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後因為接連兩個兒子夭折而早逝。但乾隆有很多舉動能證明他對富察氏的感情,比如他跟富察氏一起生活過的重華宮現在紫禁城還有,富察氏用過所有的東西必須擺在原來的地方不能動等等。」祝勇說,乾隆一生共有40多個妃子,雖然真實情感只能猜測,但「我覺得電視劇作為藝術作品,是可以有一個空間去展開大家的理解和猜測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相關焦點

  • 祝勇談新作《故宮六百年》:宮鬥速朽 故宮長存
    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從館藏文物、建築遺蹟和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梳理和探尋故宮的前世今生,這就是《故宮六百年》。近日,祝勇在快手上發布新書,並接受媒體群訪。建紫禁城比較集中的時間是三年半,從永樂十五年到永樂十八年問:這本書這麼厚,寫了多長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寫的?祝勇:寫了五年。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祝勇博士近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故宮的歷史風雲變幻,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博士對故宮的相關典故和傳奇手到拈來,從獨特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古典中國,可以說他的文字體現了文化學者對於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
  • 祝勇《故宮六百年》榮獲琦君散文獎:歷數故宮的前世今生
    著名作家李敬澤、祝勇、劉大先分別憑藉《〈黍離〉——它的作者,這偉大的正典詩人》《故宮六百年》《故鄉即異邦》獲得「作品獎」。胡冬林的《山林筆記》獲「特別獎」。「琦君散文獎」為每年一屆的專業散文獎項,2016年由十月雜誌社和甌海區人民政府共同設立。該獎項以甌海籍臺灣地區著名作家琦君命名。
  • 13萬「老鐵」同時在線刷直播,故宮六百年背後的故事憑什麼讓網友...
    累計觀看人數突破1800萬人次、同時在線人數近13萬、總點讚數1077萬次、新客下單率超95.8%、直播帳號漲粉率逾325%……這組亮眼的數據來自昨晚新書《故宮六百年》在快手直播上的「雲首發」,「老鐵進宮了」甚至上了快手實時熱榜。  「對圖書行業來說,這是業內覆蓋面非常可觀的一次案例。」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故宮人」祝勇新書雲發布 作家安意如和青島籍演員劉曉曄來給做...
    600歲的故宮如今變得越來越年輕、時尚、有活力,通過IP價值的深入發掘和一系列爆款文創產品的推出,如今的故宮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網紅」。5月25日18:30,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祝勇於快手平臺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故宮六百年》的新書雲發布會,快手平臺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打造了《故宮六百年》新書聯名定製款。
  • 故宮六百年,這些書為你慶生
    新書「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此次發布三本:《宮殿漫步》《文物風華》《故人匠心》。其中,《宮殿漫步》講述有著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建築的故事;《文物風華》講述文物背後的精彩故事;《故人匠心》是一代代故宮人無私奉獻、恪盡職守保護故宮的感人故事。三本書均由故宮出版社推出。
  • 雲遊紫禁城六百年——故宮前院長李文儒帶你逛故宮
    ……恰逢紫禁城誕辰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年,中信出版聯合平安人壽邀請到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先生一同雲逛故宮,從皇宮到博物院,用現代眼光,看故宮新生,探秘大眾所不知道的紫禁城風雲。活動時間地點時間:2020年12月29日14:00-16:00地點:北京故宮(實地)+線上雲直播活動嘉賓李文儒,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歷任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中國文物報社社長、總編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 祝勇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祝勇《故宮六百年》獲得「作品獎」。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中,作家、學者祝勇這樣寫道。 這是祝勇關於故宮的第八本書。
  • 祝勇: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祝勇《故宮六百年》獲得「作品獎」。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中,作家、學者祝勇這樣寫道。  這是祝勇關於故宮的第八本書。
  • 作家祝勇:願盡畢生之精力書寫故宮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家宮殿,從明成祖永樂年間開始興建,至1420年建成,距今正好600周年。在此之際,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了由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祝勇主編的《中國書寫:紫禁城六百年》,並於8月17日在上海書城舉辦了新書首發儀式。祝勇出席了活動,介紹新書,暢談故宮人的情懷。
  • 作家祝勇:「網紅」故宮要走得更深遠,學術研究是核心
    在這條長約78分鐘的視頻中,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作家、《故宮六百年》等故宮系列圖書作者祝勇以一貫獨特的視角,和我們聊了聊他眼中的紫禁城。 同時,作為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他也表達了對於「故宮熱」的看法:當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故宮「打卡」,故宮需要如何與他們「對話」?
  • 故宮600年專題 | 祝勇:我像是從故宮的天際線上划過的飛鳥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通過對《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作者祝勇的專訪,我們站在今天的坐標上回望歷史,更好地認識了紫禁城,了解了它的過去與未來。在他的筆下,那一段段往事、一座座宮殿、一件件藏品,都在講述這600年的相守相望。
  • 祝勇: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
    因為劃分方法有很多,我想問一下祝老師,為什麼你把故宮理解為兩個不同的概念?祝勇:這是在動筆之初就要面對的問題,你想寫的這個故宮是什麼樣的故宮。剛才講了,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經歷了24個皇帝,同時故宮的文化內涵又不止明清兩代,它裡面所包含的中國文化的內容是貫穿上下五千年的。比如故宮的建築,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規矩來建的,周禮是周代就有的,周代到進多少時間了。
  • 人物|祝勇:在故宮,儘管有許多人,最終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故宮六百年》的得獎,或許正是一種歲月對痴人的獎賞。「在故宮,可以慢慢沉下來。」祝勇說。那麼,徘徊在故宮內外庭院的他,在想些什麼?他有他自己看故宮的方式。有人說祝勇應該寫一部關於故宮的小說,祝勇說,如果他寫一部故宮的小說,那一定不是宮鬥的,也不是歌頌帝王的,而是一部關於人的、充滿複雜人性的小說,與所有寫明宮、清宮的小說都不同的小說。對於當下的一些文化怪現狀,從六百年的時間深處抬頭的祝勇保持著自己的那份清醒。
  • 國際博物館日丨祝勇為你打造一座「紙上的故宮」
    我曾笑言,那些給自己掛牌大師的人,只要到故宮,在王羲之、李白、米芾、趙孟頫前面一站,就會底氣頓失。朝菌不知晦朔,而蟪蛄不知春秋,這不只是莊子的提醒,也是宮殿的勸誡。六百年的宮殿(到2020年,紫禁城剛好建成六百周年)、七千年的文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貫穿整個中華文明史),一個人走進去,就像一粒沙被吹進沙漠,立刻就不見了蹤影。故宮讓我們收斂起年輕時的狂妄,認真地注視和傾聽。
  • 名人堂·訪談|2020年度名人堂十大作家祝勇:在故宮,我想看到更多的...
    祝勇在故宮,潘石屹攝,2019年2011年祝勇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供職於故宮學研究所,擔任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故宮裡的空間,故宮裡的時間,一直滋養著祝勇的寫作。他充分運用「近水樓臺」,從書畫、建築、器物等多個面向入手,寫出大量關於故宮的文章。截至目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祝勇已經出版了包括《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隱秘角落》等九本書,並且即將出第十本。
  • 大IP故宮六百年的風霜故事
    故宮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也是一個大IP,IP是自帶傳播內容的,一本書《故宮六百年》展示了它不一樣視角的內容。這本書的封面上,英文是這樣寫的:From The Forbidden City To The Palace Museum。直譯過來就是——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
  • 劉相濤:我讀《故宮六百年》
    但故宮的歷史、人物活動,都圍繞著它特有的空間和時間秩序展開,它仿佛一個宏偉的黑洞,在長達600年的時空交錯中,所有的芳華與頹廢都被毫不留情的吞噬,如今濃縮至中華大地上的一隅,仿佛一顆璀璨的明珠雖歷經百年仍熠熠生輝。太和殿」故宮是空間之城,也是時間之城。
  • 《祝勇故宮系列》全9冊《歷史的溫度》(套裝共5冊)
    內容簡要合集目錄:《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古物之美.2》《故宮的古物之美.3》《血朝廷》《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故宮的隱秘角落》《遠路去中國:西方人與中國皇宮的歷史糾纏》《最後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故宮六百年》以紫禁城建築的空間次序橫坐標,以紫禁城歷史的時間次序為縱坐標,立體、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