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祝勇:願盡畢生之精力書寫故宮

2020-12-26 大洋網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家宮殿,從明成祖永樂年間開始興建,至1420年建成,距今正好600周年。在此之際,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了由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祝勇主編的《中國書寫:紫禁城六百年》,並於8月17日在上海書城舉辦了新書首發儀式。祝勇出席了活動,介紹新書,暢談故宮人的情懷。


從《舊宮殿》到《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故宮六百年》等,祝勇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書寫故宮。但《中國書寫:紫禁城六百年》與其他作品不同,匯聚集中了鄭欣淼、揚之水、李潔非、張宏傑、熊召政、蔣藍等二十餘位專家學者的精彩篇章,只收錄了一篇來自祝勇的文章。作為新書主編,祝勇介紹道:「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一路走來,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一代代故宮人為了保護文物付出巨大代價,所以由他們創作的文章非常值得一看。」

新書設有「建築春秋」「國家寶藏」「兩朝煙雨」「百年曆程」四輯,多角度呈現歷史悠久、輝煌燦爛的紫禁城文化。祝勇表示這四個部分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繫,「因為研究兩朝風雨不能光看歷史大事跡,要了解當朝皇帝和文物。文物和歷史走向存在著關係,牽動著整個大格局,很多細節都是相互之間聯繫的。事實上,文物的命運、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


2011年,祝勇入職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如今已是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談及自己對故宮的感情,他表示:「在故宮裡工作的員工都將自己的生命和故宮緊密結合在一起。故宮人有一種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是五千年文明積澱下來,注入到故宮人內心世界裡面。我們每個人對文物都有很深的情感,就像對待家人、孩子般對待文物,這樣的精神更是在故宮博物院裡一代代傳承。」

雖然,近年來有關故宮的紀錄片層出不窮,不少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專家學者也因此成為了網紅,但祝勇卻坦言:「對於出名這件事,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淡然的。因為能夠在故宮幾十年如一日,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是需要十足的耐心,而這種耐心源於他們對文物本身熱愛,而非名利。」

祝勇還透露:「文物行有一個規律,收藏不鑑定。在博物館工作,不能出去鑑定,鑑定也不收藏。所以我們這些鑑定大師們,家裡一貧如洗。」

活動的最後,祝勇表示雖然已經創作了不少與故宮有關的書籍,但「故宮有186萬件文物,每個文物背後飽含複雜的歷史內涵,我願意盡畢生之精力書寫故宮」。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

相關焦點

  • 祝勇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祝勇《故宮六百年》獲得「作品獎」。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中,作家、學者祝勇這樣寫道。 這是祝勇關於故宮的第八本書。
  • 祝勇: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祝勇《故宮六百年》獲得「作品獎」。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中,作家、學者祝勇這樣寫道。  這是祝勇關於故宮的第八本書。
  • 名人堂·訪談|2020年度名人堂十大作家祝勇:在故宮,我想看到更多的...
    祝勇在故宮,潘石屹攝,2019年2011年祝勇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供職於故宮學研究所,擔任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故宮裡的空間,故宮裡的時間,一直滋養著祝勇的寫作。他充分運用「近水樓臺」,從書畫、建築、器物等多個面向入手,寫出大量關於故宮的文章。截至目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祝勇已經出版了包括《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隱秘角落》等九本書,並且即將出第十本。
  • 知名作家祝勇 站在故宮寫作整個世界
    祝勇作為作家,祝勇時刻提醒自己,寫東西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角度,並用獨特而清晰的語言將之表達出來。北京故宮博物院裡收藏一幅《重屏會棋圖》,對這幅名畫,自古以來研究者眾。屏風裡又畫了一個屏風,被普遍認為是這幅畫最大的看點。祝勇沒打算專門再寫此文。但有一天,在工作的院子裡,祝勇與學者餘暉老師擦肩而過。餘老師突然停住腳步,問祝勇:你會下棋嗎?
  • 「故宮人」祝勇新書雲發布 作家安意如和青島籍演員劉曉曄來給做...
    「故宮人」祝勇新書雲發布,作家安意如和青島籍演員劉曉曄來給做直播了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黃靖斐  本次直播活動邀請到了知名作家安意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助理宋強、插畫家常怡、青島籍知名演員劉曉曄、江蘇臺新聞節目主持人苑逸倫,以及快手達人開心de核桃等,集結眾人之力助力傳統文化的深度普惠。
  • 祝勇《故宮六百年》榮獲琦君散文獎:歷數故宮的前世今生
    著名作家李敬澤、祝勇、劉大先分別憑藉《〈黍離〉——它的作者,這偉大的正典詩人》《故宮六百年》《故鄉即異邦》獲得「作品獎」。胡冬林的《山林筆記》獲「特別獎」。「琦君散文獎」為每年一屆的專業散文獎項,2016年由十月雜誌社和甌海區人民政府共同設立。該獎項以甌海籍臺灣地區著名作家琦君命名。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宮裡人」祝勇又要帶你逛故宮了!新作《故宮六百年》直播首發吸引...
    這不是知名作家、兼紀錄片導演祝勇第一部寫故宮的書,但卻因為今年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而有了不同的味道——2020年剛好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祝勇的新書也剛好以此為名:《故宮六百年》。5月25日晚,祝勇帶著它現身線上直播平臺「快手」,用一場當下最流行的直播宣布,自己這個「宮裡人」又要帶著大家去逛故宮了。《故宮六百年》祝勇+故宮這個IP也確實號召力不俗,雖說是新書發布會,但人氣絲毫不亞於其他帶貨主播,前後有超過1800萬網友走進直播間圍觀。
  • 作家祝勇:「網紅」故宮要走得更深遠,學術研究是核心
    在這條長約78分鐘的視頻中,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作家、《故宮六百年》等故宮系列圖書作者祝勇以一貫獨特的視角,和我們聊了聊他眼中的紫禁城。 同時,作為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他也表達了對於「故宮熱」的看法:當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故宮「打卡」,故宮需要如何與他們「對話」?
  •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故宮擁有一個與外面世界相反的時間
    從《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到今年的《故宮六百年》,作家祝勇已經出版了多部有關故宮題材的作品,若從《舊宮殿》算起,則寫了十幾年,算是寫故宮的「專業戶」了。
  • 國際博物館日丨祝勇為你打造一座「紙上的故宮」
    我們國家最著名的博物館,當然是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著名作家祝勇的一篇文章,讓他帶著我們推開這座博物館的大門!
  • 故宮600年專題 | 祝勇:我像是從故宮的天際線上划過的飛鳥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通過對《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作者祝勇的專訪,我們站在今天的坐標上回望歷史,更好地認識了紫禁城,了解了它的過去與未來。在他的筆下,那一段段往事、一座座宮殿、一件件藏品,都在講述這600年的相守相望。
  • 人物|祝勇:在故宮,儘管有許多人,最終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潘石屹攝於2019年。大雪節氣前,作為一個幸福的「故宮人」,祝勇已經靜靜欣賞過這個冬天故宮的第一場雪。祝勇生於1968年。今年又恰逢故宮600年華誕,故宮幾乎成了全民「網紅」,故宮的一年四季,故宮時間深處的那些往事,吸引著大眾的注意力。而祝勇,卻在這關於故宮的喧囂著,日復一日地進行著自己的書寫,這時候,故宮於他又是寧靜的。他特別珍視故宮這個寧靜的環境,覺得很溫暖。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祝勇祝勇博士近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故宮的歷史風雲變幻,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博士對故宮的相關典故和傳奇手到拈來,從獨特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古典中國,可以說他的文字體現了文化學者對於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
  • 祝勇談新作《故宮六百年》:宮鬥速朽 故宮長存
    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從館藏文物、建築遺蹟和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梳理和探尋故宮的前世今生,這就是《故宮六百年》。近日,祝勇在快手上發布新書,並接受媒體群訪。建紫禁城比較集中的時間是三年半,從永樂十五年到永樂十八年問:這本書這麼厚,寫了多長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寫的?祝勇:寫了五年。
  • 《祝勇故宮系列》全9冊《歷史的溫度》(套裝共5冊)
    《故宮的古物之美》是祝勇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在這本書中,祝勇選取了18件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祝勇筆下的「古物」通過一個時代的物質載體,折射同時代的文化精神。這是對我們古老文明的驚訝與慨嘆,是一種由文化血統帶來的由衷自豪。
  • 故宮,讓我處於永無止境的探索中
    一個作家,可以依憑最簡單的工具——文字的世界來表現世界,甚至是塑造世界,在我眼裡,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神奇的事了。」祝勇說。以故宮為題材寫小說  2011年祝勇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供職於故宮學研究所,擔任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故宮裡的空間,故宮裡的時間,一直滋養著祝勇的寫作。他充分運用「近水樓臺」,從書畫、建築、器物等多個領域入手,寫出大量關於故宮的文章。
  • 故宮博物院「十一」黃金周開放公告
    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近年來持續書寫著故宮的典故與傳奇,或借物詠懷,或憑卷追思,從獨特角度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的古典中國。《故宮六百年》更可以視為他此類作品的集大成者,有系統有條理地講述了故宮的方方面面,似水流年,小處生動,大處磅礴,充滿了一個文人與學人對於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 @故宮,江津白沙歡迎你!
    9月22日,記者從白沙鎮獲悉,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著名紀錄片導演祝勇一行到該鎮實地勘景,尋找抗日戰爭烽煙中的「重慶影像」,為「故宮文物南遷紀錄片」項目做攝製準備。祝勇,出版文學作品400餘萬字,從《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到《故宮六百年》《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中國書寫:紫禁城六百年》,他寫了十幾年的故宮,可謂「書寫故宮專業戶」。他還是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天山腳下》的總導演。《天山腳下》曾獲評新中國70年紀錄片百部推薦典藏作品。
  • 故宮的文物、遺產和「國家寶藏」
    第三季的《國家寶藏》將視線聚焦於「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將中華文明放置於整個人類文明的坐標系中,「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首期節目,故宮博物院貢獻出三件國寶,為觀眾展開一幅別開生面的百年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