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聖人出」,《推背圖》怎麼預言?
最近,黃河變清,引起多方注意。
中國有句老話說:天地是長眼睛的。
所以,古代也有「聖人出,黃河清」的說法。
意思是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黃河清,聖人出」出處
「聖人出則黃河清」的正式說法最早出自明代程登吉編撰的這本著名古代蒙學教材的《幼學瓊林》。
和當今一樣,一篇文章或一種說法如能編入教科書,那邊會流芳千古。
所以,「聖人出則黃河清」的說法在我國也流傳甚廣,影響至今。
傳說中,還有黃河500年變清一次、甚至「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說法。
其實,類似說法比《幼學瓊林》出現要早1000多年。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魯襄公8年(前565),晉國的盟國鄭國受到楚國的攻擊。
是屈從於楚?還是抗擊楚兵等待晉兵來救?
鄭國的當權者出現兩派,爭論激烈。
主張歸順楚國的子駟,引詩為喻:「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意思是一個人想在有生之年見到黃河變清,幾乎不可能,等晉國出兵來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傳·襄公》)結果是他這一派佔了上風。
這應該是目前有關「黃河清」的說法的最早記載了。
那時的人們,以為自然界和人世間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聖的「天」所支配。
洪水、旱災、冰雹、蝗蟲、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災害,都被看成是人們特別是「天子」幹了壞事,上天降下的懲罰。
此後,三國·魏·李康《運命論》中有:「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後世還傳說,孔子出生時,黃河水一夜之間清可見底。是否屬實,目前已無法考證。
而據地質學史專家李鄂榮先生考證,中國歷史上的「河清」,有記載可查的便有43次,首見於漢桓帝延熹8年(公元165年),最長的一次為清朝乾隆53年的1788年。
如從165年起算,其實,黃河平均不到40年就變清一次,而不是傳說的500年,甚至1000年。
史上著名5次「河清」
在這43次「河清」現象中,比較著名的有以下5次。
宋徽宗
根據《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間的3次「河清」,分別為:
第一次,大觀元年(1107年),「乾寧軍、同州黃河清。」
《續資治通鑑》記載:「乾寧軍言黃河清,逾八百裡,凡七晝夜,詔以乾寧軍為清州」。
據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黃河清」還被譜寫成新曲流傳,並在韓城建立記載這些祥瑞的「河瀆碑」。此碑至今尚在。
可是,立碑後僅僅15年,這個導致北宋亡國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兒子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帶走了。(和吉:《司馬祠———黃河札記》)
1107年後,緊接著兩年,相繼出現黃河水變清現象。即:大觀2年(1108年),「同州黃河清。」;大觀三年(1109年),「陝州、同州黃河清。」
元順帝
元朝惠宗(元順帝)統治年間,也曾出現過3次「河清」現象:
一次是至正20年(1360年),「十一月甲寅朔,黃河清,凡三日。」(《元史》),
另一次是至正22年(1362年),「黃河自河東清者千餘裡,河魚歷歷,大小可數。庚申帝聞之,慘然不樂者數日。
群臣奏曰:「河清,王者之瑞,胡為不樂耶?」
上曰:「傳雲,黃河清,聖人生。當有代朕者。」
群臣復曰:「皇太子生子,是陛下聖孫,即其應也。」上笑而釋。」(葉子奇《草木子》)
還有一次是至正24四年(1364年),「五月甲子朔,黃河清。」(《元史》)
但是,沒過幾年,到了至正28年(1368年)8月,明軍攻克元大都,元惠宗逃離大都逃回了北方草原,元朝即壽終正寢了。
永樂2年
出現明代永樂2年冬的「黃河清」,也曾被大肆渲染。
這顯然與朱棣以臣下起兵奪得皇位,需要以此來證明他是「奉天承運」有關。
雍正5年
將「黃河清」作為聖人出宣揚得最厲害的,是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那一次,大抵也是因為雍正皇帝得位的合法性受到懷疑,同時,這個皇帝「於天人感應之際,信之甚篤」。(《雍正起居注》)
這次「河清」的規模比較大,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從雍正4年12月上旬末開始,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和江蘇五省的河水漸清,次年年初仍可見到。(乾隆《陝西通志》;乾隆《山西通志》)。
在得到「河清」的奏報之後,雍正表面上說「受寵若驚,不以為喜,實以為懼」,實際上是喜不自禁。
他不僅趕快派高官去向埋葬在景陵裡的父親康熙報告好消息,去黃河致祭河神,而且把一大批官員官升一級。
雍正還動筆寫下《河清頌》2000餘言,命河道總督田文鏡在江南清口(今淮陰縣西南)建立「御製黃河澄清碑」,刊刻其上,說是感謝河神,實是給自己表功。
乾隆53年
但是,61年後,乾隆53年,山西又見「黃河清」時,和雍正時相比,光景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時,巡撫明興上表報喜,卻沒想到乾隆皇帝的態度和他老子截然相反。不但沒有給予獎勵,還被訓斥了一通。
乾隆甚至對古人也作了批評:「歷代史策,侈陳符瑞,大率出於傅會鋪張,無關實政。」稱「河水澄清,雖亦間有之事,但似此侈陳祥瑞,誇示休徵,殊屬無謂」。
乾隆還指出,上年黃河剛鬧過水災。與其出「河清」這樣的祥瑞,還不如不要泛濫成災。揭露了官員們報喜不報優的惡習。
乾隆最後向臣下宣示:「現在晉省既有河清之事,則下遊各省,自必由漸澄清。該地方官不奏則已,倘亦有似此具奏者,再將此意,明降諭旨,以示朕敬天勤政,以實不以文至意,將此先諭明與知之。」
以後不許再打這種歌功頌德的報告了。上梁正了下梁就不歪。
不過,乾隆53年(1788)的這一次「河清」,也就成為中國歷史記載中的最後一次了。
《推背圖》預言「河清」
《推背圖》64象中,有兩象提到「河清」現象,分別是33象和54象。
第33象 清朝立,傳十帝
丙申 巽下 兌上 大過
讖曰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 地支無子
頌曰
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袞
藩離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金聖歎注
此象乃滿清入關之徵。反客為主殆亦氣數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歟。遼金而後胡人兩主中原,璜璜漢族對之得毋有愧。
讖解
圖中的一舟插八旗載10人從東北而來,喻指滿清八旗自東北入關,大清自順治帝開始「統 氵臺」中原,共有10位皇帝。
第54象 預言當今 中華牛人圖
丁巳 乾下兌上 澤天夬
讖曰
磊磊落落,殘棋一局;
啄息苟安,雖笑亦哭。
頌曰
不分牛鼠與牛羊,去毛存鞟尚稱強;
寰中自有真龍出,九曲黃河水不黃。
金聖歎注
此象有實去名存之兆,或為周末時,號令不行,尚頒止朔:亦久合必分之徵也。
讖解
這個圖中的「牛」,被稱之為「中華牛」;中華牛,也就是「中華人」,是整個推背圖所說的核心秘密「元機」的謎底。
今天我們知道,黃河水的清濁,是自然現象,與聖人出不出無關。
據調查,2000年以來,黃河泥沙含量銳減,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黃泥沙量僅為2.64億噸,較天然來沙均值15.92億噸減少83.6%。
新世紀以來的「黃河清」,持續時間之長遠超記載,史所罕見,其實是黃河生態不斷轉好的結果。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曾寫詩道:
普天有道聖人生,
大地山川盡效靈。
塵濁想應淘汰盡,
黃河萬裡一時清。
這已成為古時中國人的夢想,期盼聖人出現是我們的一大情結。
當然,羅貫中所說聖人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指孔夫子這樣的學問家,只是那些君臨天下的帝王才擔當得起。
幾千年來,許多中國人總是希望出個好皇帝,能夠帶來「河清海宴」的太平盛世。
所以,種種「黃河清,聖人出」的說法,其實寄託了中國人對太平盛世來臨的美好願望。
點這裡,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