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曾在黑暗的世紀中發出吶喊:「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擲地有聲。人生短短百年,歷經的不只是九九八十一難,而危局過後是武裝的更強大的自己。
歐洲的小國塞爾維亞嘗過侵略的苦,受過資本主義國家的孤立和排擠,面對著威逼利誘,它始終不曾遲疑半分。丟失了大半國土和所有出海口,他為什麼不肯向西方國家屈服呢?
曾經榮極一時,轉瞬成空
細數歐洲大大小小國家,塞爾維亞始終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在今年的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含淚請求中國援助,這個國家也許才是第一次真正的進入大眾的視野。
塞爾維亞的人口只有700萬,國土面積8.84萬平方公裡,國內生產總值更是只有500億美元,這樣的經濟實力無論是放在歐洲還是全球都是非常弱小的國家。可殊不知,在歐洲的歷史上,他們也曾輝煌過,擁有過自己的榮耀。
十三世紀東羅馬內亂,君士坦丁堡在一夜之間淪陷,而塞爾維亞人抓住了機會在巴爾幹半島建立了封建王國。國王統治有方,政局平穩,塞爾維亞很快邁入了帝國的強盛時期。此時它的版圖佔據了巴爾幹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
而在南斯拉夫王國時期,它的榮耀還在繼續書寫。有著「巴爾幹猛虎」美稱的它在2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辛勤的忙碌著,創造著2600萬的人均GDP的神話。那時候的塞爾維亞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但是戰爭的席捲讓一切都化為泡影。在一戰中,奧匈帝國試圖吞併塞爾維亞擴大版圖,但是骨子裡熱血不認輸的精神讓塞爾維亞人選擇了刺殺了斐迪南。戰爭所帶來的無止盡的磨難直到奧匈帝國崩潰才宣告了終止。
平穩的生活只有短短數年,希特勒點燃了二戰的導火索。面對著法西斯分子的吞併陰謀,塞爾維亞人別無他法,只能拿起武器去守衛自己的國家。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以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標準劃分陣營,美國和西歐聯手成立了北約,而蘇聯團結了大大小小數個社會主義國家建成華約以示對抗。當時已經是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不願意進入任何一方陣營,大國爭端,小國無非是夾在牆縫中生存。
不明確的站隊態度讓蘇聯對塞爾維亞十分不滿,它撤走了給塞爾維亞的軍事援助和技術援助;北約對落單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毫不手軟,數十架飛機轟炸南斯拉夫,迫切的想根除這個不和諧的聲音。但是塞爾維亞為了國家的獨立始終都堅守在自己的戰線上,毫不退縮。
君士坦丁堡
圍追堵截,夾縫生存
不僅北約中的美國視它為眼中釘肉中刺,許多的歐洲國家,也因它曾經的盛極一時深深忌憚著。數次圍追堵截,只為將其瓦解。在1991年蘇聯社會動蕩解體之後,社會主義陣營失去了領頭羊,資本主義陣營的西方國家趁虛而入將塞爾維亞鉗制在掌心。
以塞爾維亞為首的南斯拉夫聯邦被逐個擊破,南斯拉夫聯邦縮減成了聯盟,而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地區紛紛宣告獨立,投入西方國家的懷抱。不久之後南斯拉夫聯盟再度解體,此時只剩下了仍在負隅頑抗的塞爾維亞和黑山。
黑山
短短幾年,塞爾維亞丟失了大半國土,人力和物力財力都被西方國家打擊的毫無還手之力。可哪怕塞爾維亞只有小小不到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土,西方國家也不願意結束對它的攻擊。或許他們對塞爾維亞窮追不捨圍堵數年,最終還是要小國示弱臣服。
為數不多的人民團結在一起,國家分無可分,於是西方國家又盯上了塞爾維亞的港口。
南斯拉夫聯盟尚在之時,它是歐洲南部為數不多的沿海國家,擁有著令人豔羨的港口和軍事基地。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內部各個省鬧獨立,南斯拉夫聯盟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塞爾維亞被閹割成了內陸國。外有猛虎欺壓,內裡境地艱難,但是塞爾維亞依然沒有放棄。
《權利的遊戲》裡這樣提及:「當大雪降下,冷風吹起,獨行狼死,群聚狼生」,在塞爾維亞卻是恰恰相反。若他摘掉了社會主義的標識牌,投入西方國家編織的美好夢境中,才會迎來真正的寒冬。它也不是一隻獨行狼,而是一匹孤狼,註定要從風雪荊棘中廝殺而出。
國民的根性
其實很難想像,遭受過侵略、同化,經歷過無數戰爭的創傷,還要面對著國土淪喪、國民經濟困難重重國內問題,塞爾維亞依然能夠堅定的站在西方國家的對立面。
西歐也曾想與塞爾維亞重修於好,但是塞爾維亞始終拒絕加入歐盟,哪怕進入歐盟之後會享受成員國的各種優厚待遇。
在波赫戰爭結束後,西方國家又瞄準了塞爾維亞的科索沃。科索沃在政治上只是一個自治省,但是在經濟上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石油通道。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操縱下,挑撥民族仇恨,向科索沃描繪獨立之後的美好藍圖,不斷煽動它宣布獨立。
科索沃
但是科索沃的獨立,聞者淚目。所謂的科索沃解放軍襲擊南斯拉夫人民軍隊,不久造謠平民被大肆屠殺,在塞爾維亞拒絕他們潑髒水之後,直接動用了軍事武器。想中國在南斯拉夫大使館都未能倖免遇難,那塞爾維亞的人民又是怎麼在如水的炮彈中存活下來的?
西方國家所提倡的自由、平等、人權在那一瞬間都成為了魔鬼肆虐的嘲諷。
塞爾維亞人民阻擋不了科索沃脫離的命運,只能終其一生拒絕承認它獨立。明明都是塞爾維亞的領土,為什麼塞爾維亞獨獨對科索沃宣布獨立的反對意見那麼強烈?
原因無他,科索沃是他們文明的發源地。沒有了文明的源頭,便如無根的浮萍,漂泊無依。那他們書寫了近百年的輝煌在失去了靈魂的墳冢中又還剩下什麼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他們不願意做民族罪人,也不能做民族罪人。
吾輩當自強
塞爾維亞多年的抗爭換來的是如今的自由,遍觀早早投入西方懷抱的克羅埃西亞等國家,他們又何曾擁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這些於他們而言已經成為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想。或許現在的他們已經不再關心明天的到來,只期盼著當下的麵包。
他們曾撕心裂肺的哭泣過,至今也滿目淚光。以塞爾維亞的一首歌《如果塞爾維亞像中國一樣強大的話》作結,「如果塞爾維亞像中國一樣強大的話,沒人敢惹我們」,他們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會迎來盛大燦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