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領讀:今天,教師如何讀《論語》

2020-12-13 騰訊網

蘇金良 | 領讀名師

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副主任 | TA是誰

新時代教師需要文化自信,而如何讓文化在身、在腦、在心,就需要讀經典。在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經典中,《論語》應該是教師的入門書、案頭書、枕邊書,終身守望相助、相敬如賓。

《論語》成書後,注家蜂起、各逞胸意。但詩無達詁、文無達詮,歷經漢學、玄學、理學、心學、樸學、新學等學問家的注釋疏證,異說兼存。但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道德思想,卻是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其「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氣象,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邏輯,宛若日月星三光,照耀古今;其「智、仁、勇」三達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猶如人世間道義,震古爍今。

本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思想,今天我們再讀《論語》,應反本開新、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其命維新。基於此,我們今天再讀《論語》,就應從中找到使命擔當、初心堅守的源頭活水,既溯本求源,又源流互濟。那就是歷久彌新、千古不廢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文化精髓、道德思想。

重新理解《論語》

「知其不可而為之」出自《論語·憲問》,原文如下: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區區28個字(帶標點41個),想弄明白語意,要從語境和語氣上分析。

從語境上看,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孔子以「克己復禮」為使命擔當,總想「鬱郁乎文哉,吾從周。」當然不被世人理解。不被世人理解也就罷了,畢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竟連齊、魯、衛、宋、陳、蔡這些應該最能理解他的國君,也不悅納,聽不懂、聽不進你在說什麼,真是比走蜀道還難,難於上青天。但孔子有文化自信:「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所以,有了文化自信,再苦再難,也要堅強,也要周遊列國。為的是「天下大同」。

從語氣上看,晨門館是不屑的語氣。子路,作為孔子的學生,況且還是個不錯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起碼也應該算個「士」了,應該是「四民之首」了,但是卻被魯國都城門外早上看守城門的門館帶有奚落的語氣奚落了兩句:「從哪來的?」都不從最基本的禮節問「你是從哪裡來的?」省略了主語的語氣問句,就是目中無人,就是沒把子路放在眼裡。緊跟著知道了子路的身份和來處——從孔子家來,又用疑問的語氣說:「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卻還要做的人嗎?」雖然是「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之問,但也能猜想當時有文化的人已然是斯文掃地了。

悟出三種語意

在這種語境語氣下,我們應該悟到的語意,有以下三點:

其一,這是一種精神。人們總要有一種精神,有了精神追求,人生才有意義,才不枉為人,才會拷問自己,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要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有了這種人生精神,就是有了人生理想、人生夢想,就要自覺做一個有益於人民教育事業的教師。

其二,這是一種追求。這種追求,終其一生,孔子也沒有達到。沒有達到還叫追求嗎?孔子要追求的是什麼?「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看來,孔子把追求道義作為人生追求。這種道義的標誌是什麼呢?「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論語·裡仁》)。好,引申到今天,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堅守仁者愛人、成己達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呢?

其三,這是一種使命。何謂使命?使命姓公不姓私。作為教育使命就是「攜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將他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使命不值得我們花費畢生精力去追求嗎?為了使命必達,才會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赤子情懷,才會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氣度,才會有「未曾出土便有節,縱使凌雲仍虛心」的理想志向。

鉤沉發微 見微知著

另外,本著「抱本生成」的自主建構閱讀邏輯,也是本著「互文見義」的經典閱讀方法,把與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入世直行、樂在其中思想最接近的出自《論語》的兩個章句連結在一起,從中我們能夠發現,「知其不可而為之」隱匿在《論語》的字裡行間,需要我們鉤沉發微,見微知著,古為今用,反本開新。

一、出自《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也,豈若從闢世之士哉?」i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二、出自《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對這兩篇,筆者不做解讀,希望讀者自己審辨性地讀一讀。當然,與「知其不可而為之」思想有著意義聯繫的章句,《論語》中俯仰皆是,還望我們作為一個讀書的有心人,作為讀書的種子,自己去開天目,發現、挖掘、創造。

為了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的好老師,讓我們本著「敬字入門」的態度,好好讀一讀《論語》。時間久了,經歷多了,你會感到,有《論語》伴你共度教育生涯,是多麼的幸福。那種幸福就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來源:現代教育報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姐

相關焦點

  • 這位語文特級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一個「發明」 | 名師領讀
    本周,語文特級教師、兒童閱讀推廣人周益民將帶大家領讀他的著作《靜悄悄的課程建設——周益民語文課》!帶你走進一節節美好的、乾淨的、純真的、原始的語文課堂,探索好課背後的秘密!點擊下方圖片即可收聽喲!如何取捨?我想到了課的定位。我們一直在言說、傳承月亮文化,但卻很少考慮接受人群的特點。於是,我將這一課定位在「童年視野中的月亮」。這樣,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很多以吟詠月亮為主題的童謠自然出現在我的視野。
  • 《論語》究竟怎麼讀?
    通讀經典當然重要,但是你今天讀,跟古人讀聖賢書可不一樣。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
  • 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自古以來,《論語》被諸多名家推崇: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比如梁啓超在《論語》裡想到了歷史:「苟無孔子及《論語》,則中國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楊絳在《論語》裡見到了不同的人:「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
  • 臺軍恢復軍人讀訓 馬英九以"三軍統帥"身份領讀
    臺軍恢復軍人讀訓 馬英九以"三軍統帥"身份領讀 2008年07月02日 13: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2日電 臺灣軍方發言人池玉蘭今天說
  • 錢穆:自己讀《論語》與勸人讀《論語》乃中國讀書人兩大責任
    而記載孔子生平和思想最真切具體、最活潑有味的,莫過於《論語》。因此,要學習、認識孔子的思想,最佳途徑毋庸是細讀《論語》。如果說對《論語》的研讀貫穿了錢穆的一生,絕不為過。錢穆晚年不遺餘力地宣揚孔子思想,給人的感覺是恨不得「把孔子的旗幟插遍全世界」(李零語),為此他十分賣力地勸讀《論語》:「我認為,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
  • 善讀「論語」-前言5:怎樣讀《論語》?
    《論語》是一本語錄體著作。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其編輯整理難免存在疏漏。由於很多章句缺乏具體的語境,加上全書沒有標點斷句,以及古今漢語在字義、句法上的差異,因此使得後人很容易對《論語》產生誤解。眾所周知,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作為當代日本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先生歷時六年,與市民一道重讀《論語》,從而完成《思想史家が読む論語——「學び」の復権》(巖波書店2010年),其中譯本《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於201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
  • 家庭領讀人 | 如何掌握快速閱讀好方法?
    、東城區婦聯承辦的「家庭領讀人欄目」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獲取更多知識呢?今天繼續由韓竹老師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劉保桑家庭一起為大家一起領讀《快速閱讀》掌握快速閱讀好方法領讀視頻
  • 讀《論語》就像念經,你可能選錯了打開方式,兩招教你讀《論語》
    說國學首推儒學,講儒學必然要讀《論語》。然而對很多國學愛好者來說,讀《論語》就像念經、念咒,雖然配合著看一些現代文翻譯,但對其中之義還是不甚瞭然。《論語》是孔子一生智慧的結晶,孔子被尊為聖人,其智慧更是深邃異常。正如子貢所言:「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那麼如何找到孔子之門,如何才是《論語》的打開方式呢。
  • 八大特級教師工作室「南京論劍」,一場統編專家經典的報告
    統編教材文言文到底該如何教?2020年12月18日,中華附小的金色大廳裡,八大特級教師工作室「南京論劍」!8節優秀教師「好課」,8位特級教師「論劍」!1場統編專家經典報告,近100萬人在線收看了直播,開啟了一段追逐「新經典」的新徵程。
  • 團隊共讀為什麼
    有些書,因為專業成長的需要,不管個人喜歡與否,都必須逼著自己讀下去。也就是說,專業閱讀在初期大多帶點「苦讀」的味道,屬於需要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啟動或者堅持下去,團隊共讀就顯出了獨特的優勢。下面,我以「敘事者」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為例,談一談我所理解的教師團隊共讀。
  • 尋找「悅成長·領讀人」——從一本書開始,你我的同行
    尋找「悅成長·領讀人」活動即日開啟啦!組織單位山東省教育學會閱讀專業指導委員會、山東教育電視臺聯合開展。徵集範圍只要您熱愛閱讀,樂於分享,能夠表達最真實的自己,願意陪孩子們一起「悅讀·成長」,就是我們的「悅成長·領讀人」!
  • 教師怎樣通過名師工作室收穫成長?|特別關注
    ■「名師工作室」系列新聞觀察之二蘇州吳江區唐秦歷史名師工作室成立11年,前後培養了60多人次教師,走出4位姑蘇教育人才、3位區教育人才和一位教研員;南通王笑梅名師工作室5年裡有2名教師評上小學正高級職稱,3名教師成為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深圳龍華區向浩名師工作室首批20名成員,進入工作室僅三五年,就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一本科研專著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論語》有感15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論語》有感15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假期時學校要求讀《論語》,剛拿到這本書時,感覺古文深奧、枯燥,沒有一點興趣,後來堅持讀了一個晚上,感覺不錯,再後來臨睡前每天都要看一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
  • 家庭領讀人 | 掌握整體性學習法
    「家庭領讀人欄目」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呢?今天繼續由韓竹老師擔任此欄目的主講人和「書香東城·家庭領讀人計劃」的德永紅家庭一起為大家一起領讀《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MIT4年33門課程整體性學習法》
  •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名師張祖慶直播開講(免費送書)|新書來了學習營
    今晚8:00,特級教師張祖慶將攜新書《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如何從新手走向卓越》做客直播間,為大家帶來直播課——《新手教師如何快速成長?》!給語文教師的20條建議01 要讀一點有思想的書,要讀一點有歷史精神的書,讀了這樣的書,我們才能拉大自己的格局,才能從「小我」當中跳出來。閱讀,才能讓一個老師持續往前走。
  • 聚焦遍地開花的名師工作室:培育骨幹教師的「特種部隊」
    中國教育報成立名師工作室採訪團隊,歷時兩個月調研採訪,梳理全國各省份的名師工作室,採訪多個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成員,教育主管部門和學者專家,最終形成4篇新聞觀察,嘗試描摹出我國名師工作室的發展輪廓,並深入組織內外部,觀察研究名師工作室的運行機制,以及如何引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等。
  • 凡夫俗子讀國學之論語篇——《論語》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
    於是,閱讀量加上經歷與思考就有了這些關於《論語》的釋讀與感悟。《論語》成篇一定不是隨意的,不管輯《論語》的人是誰或者誰們,他或他們都一定是真正理解了夫子思想的精髓!《論語》立體的刻畫了一個人,說得再具體些就是它用語言記錄了一個人的行為,有著這樣行為的這個人成為「萬世師表」一直「譬如北辰」般地被人仰望!
  • 名師工作室 架起高素質教師隊伍成長「雲梯」
    在新課改環境下,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也有困惑和問題,迫切需要專家名師的示範和引領。為發揮我市名師工作室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互學互鑑,福建省級立項課題研討活動暨泉州市李冬梅名師工作室工作例會在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點擊下方觀看視頻】*視頻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從一篇名叫《影子》的40個字的兒歌裡能發散出多少問題呢?
  • 讀《〈論語〉真義》有感:走近孔子
    他多年用心解讀孔子和《論語》,已出版三部書,而今又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論語〉真義》,可見他一直在不停地探索、開拓,務求獲得孔子真義,使研究進入更完美的境界,這令我欽佩。我不是《論語》詮釋專家,但喜愛《論語》,百讀不厭其多,每讀總有啟迪從中生發;也常常參閱古今注釋,以求理解確切。中國孔子基金會匡亞明先生提出讀經「三義」說:準確把握「本義」,多方參考「他義」,努力推出「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