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被冠以「基建狂魔」的美稱,這個稱號,足以對中國這些年來的基建事業做一個完美的回應。其實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都有著驚豔世界的建築傑作。今天介紹的這個建築,也是中國基建史上的一個奇蹟,但比起奇蹟,將它稱為血淚史更為恰當,因為這是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所建造的一座橋梁,它就是怒江大橋。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不允許拍照的大橋。
怒江,又稱潞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它深入青藏高原內部,由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原谷地,橫貫多個高原雪山,兩岸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而稱「怒江」。要想在這座江上建造一座大橋,難度可想而知。而位於雲南省怒江州瀘水縣六庫鎮的怒江大橋正是坐落在怒江上的一座橋梁,大橋全長678米 寬15.8米,以其超長的單空跨度位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二,成為六庫城區唯一一座連接東西兩岸的交通命脈。
這座建造在高山峽谷間的大橋,海拔高達2730多米,因其地勢險峻又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故被稱之為川藏公路國道318線的「咽喉」要道。因此自這座大橋建成之日起,就承擔了極為重要的交通重任,讓往來的人們更加方便通過這裡。橋梁仍舊在使用,人們似乎忘記了這座橋梁悲痛的建造史。
建設之初,當地派遣一個排的戰士到此地勘察偵測,並讓他們承擔了這一項重要的任務。經過這些戰士的仔細勘察,在距離地面約3000多米的高度發現一個山洞,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後來的建造過程,可謂艱辛。因為沒有先進的技術工具支持,這些戰士僅能通過軟梯每天攀爬在3000多米的崖壁上,軟梯下就是波濤洶湧的江水,這無疑為施工增加了難度。難上加難,讓這些戰士並沒有膽怯,反而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奔波在建造途中。但不幸的是,在建造過程中,這一個排的士兵都犧牲於此,而排長因無法面對這些戰士的犧牲,縱身一躍,跳進了湍急的怒江,所以我們才說,怒江大橋是一座用血肉之軀建造起來的大橋。
建造過程的艱辛,是這座大橋不允許拍照的重要原因。即使到現在,這座大橋仍有士兵在24小時值守。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因為這裡是交通要道,在軍事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拍照的話可能會洩露軍事機密。還有橋梁本就承擔著重要的交通重任,若通行的車輛都在此停留拍照,無疑會增加橋梁的負重,對橋梁也是一大影響。因此,這座橋梁上注有禁止拍照的字樣。
怒江大橋是川藏公路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很多徒步與川藏線上的遊客,都會從這裡經過,不僅要參觀沿途的風景,也不要忘記多看一看這座以血肉之軀建造起來的橋梁,雖然它外表被風雨侵蝕,看起來十分古舊 ,但它的意義卻極為厚重,讓聽者流淚,聞者悲慟。
如今的怒江大橋,一直在使用,但卻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橋梁只允許一輛車通過,若對面有來車,只能在橋的一端等候,等到車輛過去後才能行駛。而且橋上限速每小時5千米,若速度不合格,會被要重新來一次。行駛在川藏線上的遊客們,都會經過這座大橋,在通過時,可以多注意一下這座橋梁。(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