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餓死不吃觀音土,窮死不賣牛皮鼓」是啥意思?

2021-03-05 歷史小見聞

在我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災荒年景,據史料記載,僅僅在西漢年間,因災荒而餓死的人口就接近總人口的一半。而在近代歷史上的1942年,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先後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僅河南全省,就有150萬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為了應對災荒,老百姓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吃樹皮、草根,吃麥秸澱粉等,用以維持自己的生命。當這些「可以吃」的東西吃完之後,無奈的老百姓又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其中,觀音土就是老百姓尋找到的「新型食物」來源之一。於是,許多饑民都吃過觀音土。不過,到了後來的時候,人們是再也不敢吃觀音土了。並因此總結出了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吃觀音土,窮死不賣牛皮鼓。

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句俗語。

一、餓死不吃觀音土

觀音土,又名高嶺土,也被稱為膨土巖、白泥、皂土、陶土、甘土、斑脫石等。觀音土中富含矽、鋅、鎂、鋁等礦物質,是生產陶瓷製品以及粘土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觀音土中除了含有礦物質之外,是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然而,在過去鬧饑荒的年代裡,樹皮、草根都被老百姓吃光了,人們是再也尋找不到可以飽腹的食物了,於是,便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在久尋新型「食物」來源無果的情況下,有人想起《天工開物·陶埏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因這段話中的「粳米」和「糯米」本就是糧食,所以,便誤以為這兩種土就能夠當食物來吃。於是,人們便四處尋找「粳米土」和「糯米土」食用,殊不知這兩種土統稱為觀音土。

人們吃了觀音土之後,雖然會有飽腹的感覺,但這種觀音土是不會被人體所消化吸收的,而且,在吃了以後還會出現腹脹和難以大便的現象。如果食用的量不大,不至於致命;如果大量食用,就會因腹脹和無法排便而死亡。因此,到了後來的時候,人們都知道了觀音土的「厲害」,是再也不敢因飢餓而去吃觀音土了。於是,便有了「餓死不吃觀音土」的說法。

二、窮死不賣牛皮鼓

牛皮鼓就是利用牛皮做的鼓。這種鼓在古代時常常用於鼓舞士兵的士氣,後來,也在各種婚喪嫁娶宴會上做伴奏助興,成為音樂文化的一支,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皮鼓的鼓面是牛皮做的,而牛皮中是富含營養成分的。一旦遇到了災荒年景,有牛皮鼓的家庭便會將鼓面切下來蒸煮,用以代替食物食用,雖然這種牛皮並不好吃,但總比吃觀音土強得多,最起碼不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民間便有了「窮死不賣牛皮鼓」的說法,用以應對災年之需。

以上所述,就是這句民間俗語的意思。不過,這種現象僅僅存在於過去,而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小編猜你還想看:

「八月若是三八晴,八個月裡無連陰」!老農的話,大有用處

古人訓「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分別指的啥?老祖宗的生活經驗

10月8號寒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啥意思?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老人說的「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說的「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志氣的人自古以來都不缺少,即便在貧苦的農村,也不能夠小覷人們的志氣,他們的性格也比較剛硬,從這樣一句俗語中就足以看得出來:「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這句話從表面來理解就是告訴人們,寧願餓死,也不吃別人施捨來的食物,寧願窮死也不娶別人的妻子。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導讀: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在農村流傳甚廣的眾多俗語中,有不少的俗語都是從農村的一些小事中來表達出一些生活的道理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同時也說出了一些做人的態度和底線。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1、臘不撿兔、春不撿雞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寓意著人們在一些特定地季節,有些食物吃了會危害到人們的健康。而這個時候的家禽死了,體內含有大量的病菌,是絕對不能吃的,吃了的話嚴重的可能會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小編小時候家裡就發生過這樣的現象,雞死後一般都會把這些雞放埋起來。
  • 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是什麼意思?貌似誇張其實客觀
    那麼,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到底是什麼意思吧?貌似很誇張,其實,實際情況很客觀現實。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的意思是這樣的,嶽父母在世時,女婿永遠是嬌客,「一個女婿半個兒」嘛,他們即使再貧窮,也總是會盡力而為,很好地招待女婿吃好喝好,把肚皮子撐起來,並達到酒足飯飽的程度。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經濟和科技都不發達的時代,有很多有意思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但是也有道理,是大家的生活經驗所得,有的俗語可能因為時代的原因,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但有的也很有參考價值。比如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一句,相信有很多人也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過,但是其中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知道嗎?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啥意思?窮死不耕丈人田:大意是說人再窮也不要輕易的去耕種老丈人家裡的田地,其實這話主要說的是結了婚以後的男性。
  • 農村俗語:「窮看碗,富看穿,槐樹不栽庭院間」,啥意思?
    2021-01-09 09:43:11 來源: 匯佳聊娛樂 舉報   農村俗語是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形式
  • 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所以大部分農民每天都忙著賺錢,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民根本就沒有時間想起農村的俗語,所以農民的俗語也開始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
  • 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歲月如光,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從我們身邊,偷偷帶走了很多東西。曾經年少無知的80、9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曾經的70後也快要成大叔級別的人了。如今2020年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農村也正值春耕最佳的季節。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到底啥意思?
    這些老話也就是俗語,這些俗語當中,有的講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的是一些人生的態度,我很喜歡那些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中,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從字面上來理解,前一句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人快要凍死的時候,不能用燈火來取暖,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快要餓死了,也不能吃貓食。
  • 農村俗語:「寧種『老鼠愁』,不種『冠蓋頭』」,是啥意思?
    昨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種植經濟作物的話題上,老農說:種植經濟作物也需要遵紀守法,寧肯窮死,有些經濟作物也是不能夠種植的。在咱們農村,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種『老鼠愁』,不種『冠蓋頭』」。由此可見,許多農民朋友還是懂得法紀的。 「什麼?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農村俗語「男重後妻,女望前夫;寧可窮死,不娶生妻」,什麼意思
    農村流傳的俗語朗朗上口,讓人一聽就懂,並能深刻的記在腦子裡。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中有很多是關於家庭方面的,比如「男重後妻,女望前夫;寧可窮死,不娶生妻」,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寧可窮死,不娶生妻很多人看到生妻這兩個字是會特別不理解,其實這裡的生妻指的是被人休回家的妻子,因為丈夫還活著,所以就成為生妻。現在這個社會離婚已經成為社會常態,但是在以前,幾乎是看不到離婚的,兩個人結婚以後就要相守一生。
  • 農村俗語:「窮吃湯飯,死吃泡飯」,這話背後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在農村,老人們最愛說的俗語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的,是我們最辛勤的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小到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大到治國理政都有俗語說到。它們往往短短的幾句,就能折射出很多現實的問題和道理。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人的觀念也在改變,有一些年輕人就認為老人們說的這些俗語是老舊的,落後的,沒有意義的,因此很多俗語都被慢慢淡忘消失了。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回想起過去那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真的不堪回首。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農村俗語「男重後妻,女望前夫;寧可窮死,不娶生妻」啥意思?
    農村俗語「男重後妻,女望前夫」表明男子在婚姻關係中是理性動物,而女子在婚姻關係中是感情動物。由於性別差異,生理結構的不同,男女思維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男子更偏向抽象思維,理性分析,女子則偏向感性思維,注重感情。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雖然少部分有點迷信,但是大多數都是祖祖輩輩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流傳至今依然非常適用,它告誡人們正確的做人做事,對生活很有指導意義。一、凍死不烤燈頭火。燈頭火一般指「煤油燈」,也可以指「蠟燭」。在農村有句俗語叫「人窮不走親,手冷不烤燈」,說的就是你窮,親戚會看不起你,你手冰冷,烤燈火不起作用。「凍死不烤燈頭火」也告誡人們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目光短淺、不要做事不考慮後果,這類人往往會丟掉朋友之間的信任,斷掉自己的事業。二、餓死不吃貓叼飯。「叼」指用嘴夾住,「貓叼飯」說的就是非常微量的食物,僅夠貓吃一嘴。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 農村俗話「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的俗話有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都是經典,雖說有些俗話聽起來很無釐頭,但是蘊含著大道理,農村有一句俗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那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這是一句警戒語,提醒人們一定要有志氣,人窮志不窮,這句俗話從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嶽父家的地就算窮死也不能去耕種,餓的時候,就算餓死也不能進蘿蔔地。
  • 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抖腿萬事空,皺眉窮一生」。雖然我對這句俗語進行了認真思考,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抖腿萬事空抖腿是指一個人在坐下來後其腿部不斷抖動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有些人的身上會不經意產生,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而一旦習慣形成,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想戒除這個習慣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