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全世界宣布,成功發射了一顆通信衛星,未來探月之旅不遠了

2020-12-25 明觀環宇

人類自從步入了工業革命以來,這個世間地萬物都在不斷的發生著改變,神話故事中的飛天入地,在現代人類的科技手段之下,也一一實現,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更是越來越頻繁,就像是中國,中國光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次數就超過了350次。

幾乎所有具有實力國家都在發展航天技術,就連印度這個國家都不例外,印度雖然在經濟和科技上會稍遜一籌,但是也是各位的看中航天技術的研發,而就在近期,印度迎來了本國航天歷史上一大事,印度向全世界宣布,成功發射一顆通信衛星,未來探月之旅不遠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基於印度的經濟情況,能夠基於研發航天的經費並不高,據悉是數個研發航天技術的國家中研發經費最少的,而在12月17日的時候,印度在東南部的斯裡赫裡戈達島航天中心發射了屬於自主研發的一顆通信衛星。

代號名為CMS-01,雖然說是印度的第42顆衛星,但是此次的新衛星覆蓋的範圍更大更廣泛,不僅包含了整個印度,周邊的部分地區也能夠使用印度的通信,而其實在很多人不看好印度發展航天技術之際,印度一直沒有放棄。

在十幾年前,印度曾經放下了豪言說會在2020年載人登月成功,雖說有些誇大了,但是印度在2019年的時候真的發射了月船2號,雖然最後在月球墜毀了,但是勇氣可嘉,比歐洲和日本說了又不做還是強上不少的。

在中國航天技術不斷突破之際,印度的也一直在發展,我們不能一昧的看到對方的缺點,有些優點還是要承認的,而印度在未來,距離探月也不遠了,對此各位讀者有什麼看法,你覺得印度在未來多少年能探月成功?

相關焦點

  • 「胖五」發射成功再出徵,未來探月探火都靠它!
    20時45分,萬眾矚目中,「胖五」起飛,帶著耀眼的光芒,撼天動地,直破雲霄,成功地將火箭上搭載的實踐20號衛星送入指定軌道!「胖五」發射成功。郭文彬 攝對中國航天來說,「胖五」第三次發射成功來之不易,更是意義重大。
  •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
    上天探月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 2018-05-22 中國科學報 甘曉 【字體: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 嫦娥五號探月滿載而歸!印度不服氣重大成果:早晚能反敗為勝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探月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滿載從月球取得的月壤標本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地區降落,這意味著首次地外天體採用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功,為下一步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工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繼中國探月成功後,13億人口大國也宣布一決定,網友:不相信!
    繼中國探月成功後,13億人口大國也宣布一決定,網友:不相信!最近大家比較熱議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的探月工程了。自從嫦娥1號升空開始,中國的探月工程就成了世界的焦點。現如今,嫦娥登月工程已經進行到最重要的一環了,那就是採集月壤回地球。
  • 我在衛星發射現場,見證歷史的一刻
    伴隨著轟鳴巨響,推遲一周發射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噴薄出熊熊烈焰,託舉著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直破雲霄,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鄭重宣布:衛星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太陽帆板展開到位,衛星狀態正常,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球踏上探月之旅的「國家隊」和民間機構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如今距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過去50多年,最近幾年各國對月球的探索熱度和速度明顯上升,紛紛計劃奔月之旅。
  • 特稿:人類登月50年 探月熱再興
    (小標題)「國家隊」加速奔月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陸續向月球發射了100多次探測器或登月飛船,其高潮是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太空人成功登月,尼爾·阿姆斯特朗說出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冷戰結束後,探月熱明顯降溫。但這兩年,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再度加速。
  • 嫦娥五號從月球返航,印度上下眼紅巨大突破:國力差距無法彌補
    我國的著名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首要步驟,就是其上升器要在地球上科學家的遠程控制下與太空中軌道器進行交合,由於此過程關係重大,所以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同時這也表現出我國航天技術深厚的實力。我國嫦娥五號的成功探索之旅,使全世界各國目光聚焦於中國,都認為此舉是宇宙探索的一項偉大突破。
  • 中國發射世界首顆連通地月中繼衛星 架通信"鵲橋"
    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它的成功與否對2018年年底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至關重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說,十多年前,中國人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射嫦娥一號的,如今我們的探月任務也為更多國家創造了科學探索的平臺。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印度人不高興了:抄襲我們的火星探測器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甚至熬夜關注"天問一號"的發射詳情,並在個人媒體上表達了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歡迎。然而,面對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印度網民不淡定了,部分印度網民在社交媒體散布謠言,稱中國的"天問一號"抄襲了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認為中國的技術都是偷來的。
  • 嫦娥四號中繼星成功發射 拉格朗日點是什麼—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年,這些老照片首次集中展示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我國成為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東方紅一號」掀開了中國向浩瀚宇宙進軍的璀璨篇章, 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穩步前行,取得了以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為代表的成就,也孕育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傳承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經社君精心選取了一批珍貴的老照片,一起感受中國航天勇攀高峰的50年!
  •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說。「中國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
  • 長徵五號復飛成功,送8噸重衛星檢驗新技術,接下來將有這些重任
    長徵五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火箭,推力高達1000噸,主火箭直徑達5米,助推器直徑達3.3米,雖然它高達50多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但相對於以前的長徵2號長徵3號等火箭,它看上去還是有著一個胖胖的身軀,因此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胖五」,在暫歇了兩年之後,今日晚間(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7日20點45分),「胖五」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攜帶著實踐二十號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 數次推遲後,印度成功發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
    中新網7月22日電據外媒報導,印度最新的探月任務「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於22日下午從印度安得拉邦Sriharikota的Satish Dhawan太空中心順利發射。「月船2」號項目是印度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的延續。印度賦予「月船2」號的任務是繼續研究月球表面的礦物和元素組成。據悉,此次發射原定於7月15日進行,但由於「技術故障」在發射前56分鐘突然取消。2018年以來,「月船2號」的發射計劃已數次被推遲。「月船2」號原計劃於2018年4月發射,但之後幾次被數度推遲,官方至今未公布延期發射的原因。
  • 成功當上全球第四,印度終於發出大招,投資3.5億追趕北鬥系統
    近些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完成了北鬥系統的全球組網,並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務,還在前段時間向月球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並且還向火星發射了探測衛星。此時我們的鄰國印度也不甘示弱,做出了一系列舉措。
  • 印度探月發現有水,日本發現空洞,而中國將在月球辦「農家樂」
    比如印度發現了月球上有水,而日本發現了月球上有空洞,那麼,探月四次的中國又在月球上有過什麼驚人的發現呢?其實,印度的探月在某種程度上是失敗的,關於月球上有水這一說法,其實早在1998年1月7日美國宇航局發射的「發現計劃」中的第三個探測器,也就是月球勘探者探測器就證實了。
  • NASA宣稱探月只能在美國領導下進行
    媒體4月報導,NASA正考慮將「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和「過渡型低溫推進級」用於「獵戶座」飛船首次載人探月任務。報導稱,布裡登斯廷3月向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保證,NASA將加快研製用於月球和火星任務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將於2020年首次試飛(無人駕駛),2022年實現載人繞月飛行。
  • 51Talk小學員用英文喊話世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在親眼見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人群中,有一群小學生們高聲歡呼,他們在2020年「中華少年說」英語演講活動中層層突圍成為全國8強,並受到「中華少年說」承辦方51Talk青少兒英語的邀請,共同見證這一舉國矚目的高光時刻。組團看嫦娥,少年們的追「月」赤子心「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發射,現場的壯觀程度難以描述,大地都在震動!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