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著名
都值得
毫不遺漏的匆匆走過
那些最適合的
也許就在靜下心的凝視之後
回味無窮
8月的英國,從南到北都是滿滿的人群,仿佛不出去走走都對不起持續的豔陽天。在很多的著名景區,逃不過的人頭攢動。可天氣的確是太好了,在這有些過於湛藍的天空下,人們對於人聲嘈雜,紫外線強烈,都可以忍受。
而在倫敦,有太多地方也許可以稍微繞道一下,感受的更接地氣一些。而同時,又可以不那麼的在擁擠的人群中穿梭,甚至在某一個時間段的調整,安靜也並不那麼遙不可及。
若說倫敦的吸引人的地區,泰晤士河南岸絕對算是無法忽略的,從大本鐘到塔橋,若時間足夠,真的應該任性的漫步走一遭,畢竟每逢夏季,南岸總是想著法的討人歡喜。
這是一條怎樣的沿河步行路呢?
實際上,一直到維多利亞時期,泰晤士河流經倫敦的河段,也沒有建成像樣的河堤,好在隨後的幾次歷史事件,在治理公共衛生的同時,讓泰晤士河兩岸得到有效的規劃。
「相信藝術具有助力社會進步的能量,相信藝術需要向大多數人開放而非少數人。」---這是包括3個劇場(共3800個座位)和一個美術館,每年演出及活動量達到5000場,觀眾達到800萬人,其中購票觀眾量達到100萬人,客流量達2800萬人次的南安中心的理念。
提供儘可能多的免費活動以便童叟共享「遇見藝術」的權利,進而讓藝術成為更多人的人生選擇。藝術節策略發揚了南岸中心的自以為豪的「節慶精神(festival spirit)」,用多元主題的藝術活動和演出邀請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人匯聚到此。
曾經泰晤士河南岸地區是臭名昭著的髒亂、危險之地,而如今南岸中心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節目的地,也是英國唯一一個長期的節慶場地,以多元及勇於創新的內容策划著稱全球。在南岸中心觀看各類表演,請千萬別錯過一定收穫很多!
距離原址有205米遠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新劇場,如今成為泰晤士河南岸又一吸引人的亮點。當時泰晤士河在市中心處一共有幾家幾位被人追捧的劇院,而其中由莎翁所在宮內大臣劇團於1599年建立,使用的早期木料建造的劇場,絕對算是其中的翹楚。
到了莎翁晚年,一場大火把這裡化為烏有,心灰意冷的莎翁回到家鄉。1997年,由導演兼演員薩姆·沃納梅克(Sam Wannamaker)發起籌建,嚴格按照伊莉莎白時代的設計,一座現代仿造的環球劇場落成,命名為「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如果你對莎翁的作品十分感興趣,或者很希望體驗一下當時的劇院氛圍,整個4月到10月份,大量的劇目再次上演,值得提前購票,前來體驗!
甚至在狹窄而古老的石頭鋪就的街道,走進中世紀的英國曾經的歷史,監獄博物館有些血腥,德雷克戰鼓響徹的古老船只有些破舊,走進某個古老酒館,那是曾經水手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地方。
而這一切,都是在南安,慢悠悠的,用腳步丈量所得,可以感受一種本地別樣的熱情!
雖然從名氣上來說,大英博物館無論如何都值得一去,但如果從一種綜合立體的感受而言,建於2000年,主要收藏1900年至今的英國本土藝術及世界當代藝術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絕對值得花上半天的時間,在這一區域走走!
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前身是一座建於1947-1963年的河畔發電站,由於成為歷史建築,所以建築外形無法做大的變動,因此美術館保留了標誌性的大煙囪。
經由瑞士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之後,2000年5月,泰特現代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與英國泰特美術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及泰特聖艾弗斯美術館組成了泰特美術館群。
美術館的藏品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歷史-記憶-社會、裸體人像-行動-身體、風景-材料-環境、靜物-實物-真實的生活。這種打破了時間年代的排序方式讓遊客們可以體驗不同風格的藝術品在視覺對比之間產生的碰撞。
觀眾通過扶梯上樓,便可注意到頂部加蓋的兩層像玻璃盒子一般的裝潢,這是為了給美術館提供自然充足的光線,同時也可令在咖啡卡座小憩的遊客們感到更舒適。
而這裡,也可以隔著泰晤士河,與聖保羅大教堂隔河而望,這是倫敦拋開沉重的歷史,內斂的傳承,向人們展示的活力與本地化的真實一面。
很多人都會理解大英博物館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但其實更受人們喜愛的,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團,我更推薦自然歷史博物館。
如果參觀大英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斯隆爵士的那個包羅萬象的展示長廊。很多人會發現,雖然長廊裡面有書籍,畫作,甚至化石,可在大英博物館卻並不繁雜。
的確由於捐贈等原因,館藏的增多,讓大英博物館有了幾次脫變。比如1881年對公眾開放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大部分藏品都是源於大英博物館,百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博物館內大約有20間大陳列廳,主要分為古生物、礦物、植物、動物、生態和 人類等六個方面,大約有七千萬件展品。
在博物館作為當家主角40多年的恐龍被一頭藍鯨取代,一下子讓自然歷史博物館成了最受寵的地方。
小豬佩奇算是英國孩子的啟蒙動畫片吧,而喬治不離不棄的恐龍也讓孩子們本能的滿是好奇。
作為管內最受歡迎,每次都要排隊的一個展廳,這位會動的霸王龍先生絕對是當紅明星。而從恐龍從蛋裡孵化出小寶寶開始的成長,到不同種類恐龍的展現,以及各種變遷,讓人們很直觀的感受已經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物種的點滴。
英國雖然是個島國,但可能的確受到上帝的偏愛,沒有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地質災難也很少發生,但我們所在的這個星球到底是如何產生,雖然在整個宇宙中地球小小的,但在這裡生活的我們卻會覺得她很大。
大大的滿是神秘,從地球生成,到地質變遷,甚至地震體驗的小房間。在一個個多種不同形式的展品面前,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慢慢的開始了解我們的地球母親。
我們看著自己的雙手,而後想像著透過皮膚,融入血管,看著細胞。。。
人類的起源,也許過於乏味,但小寶寶似乎很早就會問自己從哪裡來?又如何出現在這個地球上,多媒體的延時,讓人的一生完美的展現,這是生命的偉大,敬畏而珍惜!
對於自然的探索可以說是我們最基本的一種本能,而不知何時,孩子們已經迷戀了現代科技,現代生活。他們真的需要在這些古老化石,星際天空面前停留一下,因為這是可以放飛夢想的最大場地。
自然歷史博物館,也許建築真的很迷人,但請相信我,如果時間允許,帶孩子在這裡多停留一些,絕對比在大英博物館來的更好!
英國一共有兩個地區,倫敦以及倫敦之外,似乎所有的豐滿都被一座城市囊括了,可並不代表英國的其他地方不值得停留,恰恰相反,英國的美,英國的底蘊也許真的是在倫敦以外。離開倫敦的第一夜,要在哪停留呢?
英國的夏日日落的很晚,夕陽西下的時候請停下腳步,完全的安靜,涼爽下來,就在這蟲鳴鳥叫的英國田野漫步。而英國的鄉村,也在這一片不一樣的色彩渲染之下,有了另外一種魅力。那不是一種遠觀的無法融入,而是一種溫馨平和的輕易享用。
只要是離開倫敦,我最喜歡在莊園酒店停留,或是歷史悠久奢華大氣,盡顯貴族底蘊,或是某個貴族私產卻很少親自試用,談不上奢華但卻整潔,不失莊園酒店的獨特風格。
此類酒店的晚餐也大多可圈可點,因此總是早早來到這裡,辦理入住之後,酒店也是景點,就在這古老的建築裡,另一場旅行,才剛剛開始。
當安靜的夜來臨,同行家人或好友,聚在此處,或回味倫敦,或調侃劍橋,哪怕僅僅說些國內的張三李四想必也是一種愜意吧!
似乎是從2017年年末開始,慢慢地把主要的常用旅遊元素大體介紹之後,我一度有些不知道接下來寫些什麼了?
雖然每次即便去相同的地方,即便間隔很短的時間內去相同的地方,仍然會有很多不同的感觸,但並不足以不停地循環播放下去。
而且,對於某一個旅遊元素的使用,是很人性化的,因此我很少長篇大論的介紹某個景點的官方資料,反而是更多的從為何要推薦大家來此,或者說在整個行程的構思中,某個旅遊元素到底是以怎樣一種姿態出現的,為何同類的景點那麼多而我僅僅選用這一處。
每位客人的興趣點不同,每次行程的目的也不一,甚至接待的導遊的個人喜好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著整體的體驗。
所以,我一直都說沒有最好的行程,只有最適合的行程,也真的覺得選擇在深度遊這個水平線之上的目的地產品,最好給目的地導遊一些別樣的目光,多一些信任,也許收穫會更大一些。
我很早就註冊了很多的論壇,主要是希望通過不同的遊記來了解這個世界,可我卻真的很少寫遊記,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寫。
直到最近,隨著我自己設計並親自帶團的機會增多,反而有一些想寫一些記錄的衝動,算是對自己忙碌的記錄,也可以作為禮物,送與跟我走這一遭的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