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處倫敦,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在哪兒都可以見到印度人。
早在 1600 年,伊莉莎白一世頒布特許令組建大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後,雙方就開啟了商務貿易和文化交流。之後的 1857 年-1947 年,印度成為了英國的殖民者,開始向「母國」輸送勞工等各類勞動力。
2004 年,根據英國內政部數據,在約佔英國居民總數 8.9% 的外來人口中,佔大頭的即是印度人。這聽上去並不是個太讓人意外的結果。
但隨著 2004 年波蘭加入歐盟,英國成為了允許波蘭公民「行動自由」原則的 3 個歐洲國家之一,波蘭人開始大量地湧入英國。當然,它原本並沒有形成要超過在英國印度人的勢頭。
但根據 2015 年底的數據,變化到來了。波蘭超過了印度,成為了英國人口最多的外來人口群體,總數 83.1 萬人,約佔全英外來人口總數的 1/10。
這也不是因為某個突發性事件在一兩年間迅速促成的。從 2011 年開始,波蘭就一直處在英外國居民總數榜單的第 2 位,在它之前的是印度,在它之後的則是巴基斯坦、愛爾蘭共和國以及德國。
但 2011 年還是值得一提的年份,在那之前,英國的非歐盟國家人口總數曾遠遠高於歐盟國家人口總和。但隨後,英國實施了削減歐盟外勞工籤證政策,使得原來有資格申請 Tier2 工作籤證的職業種類從 192 個減少到了 121 個,同時限制了非歐盟人口總數的增加。
但在現在,這個數據的披露也許也並非是波蘭人願意看到的。2013 年 12 月,《經濟學人》曾經撰文「波蘭悖論」(The Polish paradox),它聚焦了在當時為英國解決了不少用工問題,卻也已經轉化為社會衝突的波蘭移民問題。曾經在工黨政府任職的傑克·斯特勞稱當年工黨賦予給波蘭人的權利是一個「重大的錯誤」,而保守黨議員帕特爾也表示,波蘭人正在讓英國的公共服務處於崩潰邊緣。來自波蘭的移民人數已經遠超過了英國人以及英國社會的接受程度。
這個在早幾年就形成的英國社會問題,可能會在脫歐公投後的新一屆政府那裡將波蘭推到窘迫的境地,成為英國政府又一輪移民限制政策中的重點實施對象。畢竟,組建新一屆政府的是曾任內政大臣,也被稱為「移民殺手」的德蕾莎·梅伊。移民問題是這一屆政府正在著手的重要議題。
而在不久前,在英國的波蘭人已經遭遇了幾次挫折——為了英國能留在歐盟從而使得自身繼續「行動自由」的他們曾在脫歐投票中積極行動,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公投之後,位於倫敦的 Polish Social and Cultural Association(POSK)還遭到了帶有種族歧視的塗鴉。
題圖來自 thecomment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