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明顯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精神面貌明顯變化;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觀;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明顯加速;貧困地區發展活力明顯增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
這是西安市近年來堅持目標標準,不斷強化質量脫貧帶來的可喜變化。
近年來,西安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盡銳出戰、精準施策,發揮優勢、真抓實幹,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計實現6.84萬戶24.24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9.22%降至0.23%,29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唯一的貧困縣——周至縣順利摘帽,為全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決定性基礎。
緊盯標準提質量
全力確保「兩不愁三保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了提高脫貧質量,西安市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逐項逐戶對帳銷號,推動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
為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條件,西安市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先後資助建檔立卡家庭學生11.72萬人次,資助資金1.11億元。通過發展教育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全市1.99萬名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一人輟學。
教育扶貧拔窮根
為了確保群眾看得起病,西安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實現全覆蓋,大病救治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2017年以來,全市因病致貧戶由6380戶降至1122戶,因病致貧率由31%降至20.6%。
同時,全市還累計建成農村供水設施2364處,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水質水量雙達標。「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58戶6630人,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12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291戶。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連續四年在全省考核排名第一。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的6568元增加到2019年的11271元,年均增幅31%。
為了確保應保盡保,西安市將2.65萬戶7.22萬人貧困群眾納入低保保障。全市農村低保標準從2017年的每人每年3600元,提高到現在的每人每年6000元。全市剩餘在冊貧困戶5338戶8606人中,96.4%為低保戶和特困供養戶,脫貧進度符合預期,絕對貧困問題基本消除。
靶向施策促精準
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
「李哥,豬仔買了沒?」「買了,買了兩隻!」這是近日藍田縣小寨鎮蔡巖村第一書記胡鵬飛與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海民的對話。自2017年5月胡鵬飛駐村扶貧以來,他也數不清來李海民家多少次了。
而多次的入戶幫扶,李海民家的種植、養殖等樣樣都搞得風生水起。全家年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2089元,增加到如今1.2萬餘元,不但自己脫了貧,還被評為 「藍田縣十佳勵志貧困戶」。
產業是脫貧的治本之策。近年來,西安市按照「把貧困戶嵌入集體經濟,把貧困戶脫貧產業嵌入產業鏈條,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戶生產資料參與度,提高貧困戶增收能力」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推進「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重點發展獼猴桃、奶山羊、石榴等10個扶貧主導產業,積極推進食用菌、草莓等小眾特色產業,目前全市每個貧困村都有主導產業,每個貧困戶都有增收產品,基本形成了以大帶小、大小互促的產業扶貧格局。
食用菌產業富了群眾的「口袋」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西安市為142個貧困村落實50萬元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全市行政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其中帶貧益貧的村集體經濟組織808個,帶動貧困戶25830戶91251人;發展新型經營主體286家,帶動貧困戶2.1萬戶。建立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其中貧困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共有130個,僅今年上半年,全市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15.6億元。
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75%以上靠產業脫貧和外出務工,生產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佔到88%以上,其中通過產業幫扶的建檔立卡戶累計達到6.3萬戶,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1.83萬人,通過各類公益專崗就業6262人。
黨建引領精準幫
為基層培養不走「工作隊」
精準扶貧,關鍵在人。
為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助力脫貧攻堅作用,近年來,西安市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創建並推廣「聯村黨委+脫貧攻堅」模式,建立了聯村黨委48個,覆蓋206個村,其中貧困村52個。針對脫貧攻堅滯後村、信訪輿情多發村、「兩委」換屆問題村,全市先後整頓提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715個,其中貧困村111個。全市1413名農民黨員領辦新型經營主體289個,18246名黨員與24589個貧困戶、脫貧戶結成對子,帶領困難群眾發展產業、促進增收,基層黨建對脫貧致富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臨潼小金移民搬遷安置點
為確保精準扶貧,西安市派出駐村工作隊380個、駐村隊員1223人,指定聯戶幹部24020人,實現全市291個省定貧困村、89個市級重點幫扶村和貧困戶「一對一」精準幫扶全覆蓋。為了推動各類優勢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西安市動員3000多家民營企業、110家商會組織、284所學校和醫院,集中發力實施「部門聯村」和「一企幫一村」「一院幫一村」「一校幫一村」「多區幫一縣」等行動,既幫扶提升硬體設施,又幫助開拓發展思路。
與此同時,西安市還通過政策吸引、資金扶持、項目帶動等方式,吸引大學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退伍復轉軍人、致富能手等回鄉創業發展,發展一個產業、輻射一個片區、幫扶一批群眾,培養了一支帶不走、有經驗、後勁足的本地脫貧致富「工作隊」。
著眼長遠繪藍圖
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脫貧攻堅要著眼長遠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目前,西安市建成美麗宜居村莊373個、人居環境示範村300個,包括貧困村在內,村村建有農村文化禮堂、圖書室、道德講堂、廣播室、文化廣場等,每年組織「千場戲劇惠民演出」、農村電影放映等活動,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文藝小分隊深入貧困鄉村演出,極大豐富了貧困地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全市創建了50個「美麗鄉風」樣板村,涉農區縣、開發區80%以上的行政村已經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通過向貧困村派駐產業發展指導員,全市實現專家對口幫扶到縣、幹部包抓幫扶到村、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結對幫扶到戶,培養了一批致富帶頭人和工作骨幹,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群眾對幸福生活有了盼頭。
「杏奶奶」直播帶貨打造助農扶貧新形象
為了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以來,西安市累計投資18億元,實施行政村通暢工程157.2公裡,整治「油返砂」通村公路1244.5公裡。全市43個鄉鎮、1746個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西安市還投資15.76億元,實施了1784個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提前完成「十三五」農網改造升級目標任務,實現電力入戶全覆蓋,行政村全部通動力電,貧困地區廣電信號、行動網路實現全覆蓋。全市村級衛生室、幸福院、健身廣場等設施不斷完善,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西安市正在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不斷強化質量脫貧,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銜接,為奮力譜寫新時代陝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作出西安貢獻。
來源:陝西日報/作者 何思淵
編輯:小羊
初審:劉昆
校對:曉曉
終審:豔瓊 大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