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尋根講述丨羅宏:他們串起近代湘人真正風光的百年

2020-12-21 華聲在線

文丨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趙雨杉

(羅宏近影。)

羅宏教授坐在記者對面,吞雲吐霧,這正是他思緒最放開的時候。3月29日,能在長沙與他面對面,是因為他近兩年才突然發現,身為湖湘子弟的自己原來「身世顯赫」,以致於必須把「尋根問祖」當做一項事業來做,才能心安氣定。

老家湖南的羅宏,在廣州一所大學當教授,在高校的校齡已有38年,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業餘時間寫小說、寫劇本、當策劃來玩跨界,他寫的小說《騾子和金子》拍成電視劇後,更使他名聲在外。直到最近幾年,在整理祖輩遺物時,他才發現祖輩家世的非同凡響。

「賀家小姐」祖上「一門同胞三進士」

上世紀50年代,羅宏的父母在部隊相識,當其父徵求祖父的意見時,祖父開始沒有表態,當問清女方的籍貫和姓氏時一愣,「她是善化賀家小姐嗎?那就錯不了,你們訂婚吧!」

羅宏的母親叫賀益綏,1926年出生在個顯望家族——善化賀氏家族,善化是舊縣名,在今湖南長沙。羅宏從其家譜考證發現,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是他母親的先祖。到了清代,其母的十世先祖宏聲公由浙江赴湘做官,從此落地生根,掀開了湖湘善化賀氏一脈的家族史。

(羅宏母親當年的參軍照。)

這樣說來,其母的五伯高祖賀長齡,是清嘉慶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雲貴總督,湘中士人領袖。在魏源相助下主編《皇朝經世文編》,是清代經世派的經典文獻。六伯高祖賀熙齡,嘉慶年進士,官至湖北學政,後為長沙城南書院山長,也是經世派重要人物。高祖賀桂齡為道光年進士,與李鴻章、沈葆楨、張之萬同榜。官至潮州知府同知。賀家一門同胞三進士,至今是湖湘美談。

賀家的姻親,如陶澍、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勞崇光、何凌漢、彭玉麟、徐樹銘、張百熙、黃興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湖湘英傑,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有可圈可點的勳業。

再說羅宏母親的祖父賀師謙,為伊犁知府,敕二品資政大夫退休。伯父賀家棟繼任知府,辛亥年舉兵起義,掀開了新疆的民國史扉頁。父親賀家梁,隨父兄戍邊伊犁,掌文案。民國初年赴日留學,修政法。回國後在湖南警廳任監察長,抗戰後退休為地方鄉紳。至於母親的平輩兄弟姊妹中,也是英才雲集。

那麼善化賀家與古磉州羅家是什麼關係呢?古磉洲羅氏也是湖湘望族,載入史冊的名士近百人。羅宏的七世先祖羅典,是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的著名山長,執掌嶽麓書院27年,近代湖湘英傑很多是羅門弟子。羅宏母親的伯高祖長齡公、熙齡公均為羅典公得意門生。羅賀兩家的緣分有二百餘年交集。

「近代湖湘政治精英群體是一個親戚集團」

(羅宏早年與父母的合影。)

羅宏在研究家譜時吃驚地發現,父母看似普通的兩大姓氏「羅」與「賀」,幾乎串起了近代湖湘政治文化精英的所有人物,說起湖湘近代史和湖湘文化,賀家和羅家是繞不過去的兩個家族,他們構成的關係網甚至擁有左右中國近代史的力量。

「遇到這個事情,我就激動了。雖然我不是學歷史的,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還是想辦法開始做研究。做了幾十年教授,這可以說是第一個我真正主動想完成的研究課題。」羅宏對記者說。

撥開歷史的煙雲,理順盤根錯節的家族關係,羅宏和他的研究夥伴敏感地發現:「近代湖湘政治精英群體是一個親戚集團。」

「查閱賀氏家譜,可以發現,賀長齡八兄弟以聯姻串聯起了十多位尚書、督撫級別的顯赫人物及家庭,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士人領袖。」

(羅宏在查找家族資料。)

在這個「親戚集團」裡,常常還混雜著師生同學關係,如左宗棠既是賀熙齡的授業門生,又是他的親家,左宗棠的長子娶了賀熙齡的第六女。

羅宏如今的身份是教授,他的七世族祖羅典是嶽麓書院山長。雖相隔兩百多年,談起這位「七世族祖」的治學風範,羅宏說,「他最大的特點把經世致用與教育結合在一起。」

羅典自己就是考霸,乾隆十二年鄉試第一名。他出任嶽麓書院山長後,五次連任,執掌嶽麓書院27年。湖南中舉名額總數只有四百餘人,羅典培養出來的舉人就有187人。其門人彭浚為清代嶽麓書院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狀元。

如果看看羅典弟子名錄,或許可以看到「經世致用」融入教育帶來的更深刻影響。羅典親傳弟子有賀長齡、陶澍、賀熙齡等,再傳弟子有左宗棠、魏源、曾國藩、胡林翼等。羅宏告訴記者,據他考證,嘉慶之後湖南有影響的人,70%是嶽麓弟子。

當時湖南人以曾左彭胡(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為代表,而這其中曾、左、胡都是羅門弟子。四人同時都是賀家姻親。曾左彭胡後面還有幾百人的湖湘集團。他們通過宗族、姻親、師生等關係結成了密切的政治集團。

尋根家族史,研究「這一代最優秀的男人」

羅宏對記者說:「母親的家世和她的個人履歷,我都是在她去世後,尤其是在這次收集家族史料的過程中才一點一滴拼接起來,逐漸清晰。母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她有著那麼顯赫的家世。」

(羅宏所寫的回憶母親的文章。)

他拜訪求教了許多學者專家,著名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先生鼓勵他,你做這個課題有著別人沒有的獨特優勢,就是你有著不一般的家族後人的身份和視角,而且你的父母家族,就師承姻親關係而言,可以把近代湖湘政治文化精英人物幾乎全部穿連起來,可以把這個群體怎樣形成,怎樣創造業績的內在脈動提示出來,這可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唐激動地對他說:「你應該做這件事!你研究你的家族,但實際上是在寫這一代最優秀的男人!」

他對記者表示:「這個兩個家族結合在一起,可以說集結了湖南最牛的一大波勢力。我認為,湖南人在近代最牛的歷史時期,就是晚清。曾國藩的湘軍如日中天的前後,也就是說湖南人在近代真正風光的歷史。只有這一百年的風光,那是可以左右天下的。」

因為血緣的親近,羅宏用極大的熱情,探討著近代湖湘政治精英形成的原因。因為身為後裔,羅宏比他人擁有更多家族史料和家庭掌故,其能掌握的視野和史料都是獨特的。為此,羅宏與歷史學博士許順富教授合作研究,出版了《湖南人底精神——湖湘精英與現代中國》一書,從這本書裡,探求真正可以破解近代中國湖湘群英主宰政壇之謎的答案。

(《湖南人底精神》一書封面。)

在著完《湖南人底精神》一書後,羅宏決心始定,他要系統地梳理自己「賀」、「羅」兩家先祖源流,潛心完成兩部寫實性長篇。

他告訴記者:「對我來講,我研究自己的家族,就是我為祖宗做點貢獻,完成一個心結。通過我家族的故事,讓人們感覺到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了解他們的奮鬥精神。眾所周知,湖南人在這一百年,做出來的「業績」是中國品牌的。」他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中國近代史和湖湘精英們極為密切地關聯著,談論這幾百年的歷史,幾代湖湘英傑就會迎面而來,而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正是湖湘文化的書寫者。

在尋根問祖的情結之外,他更認為,湖湘文化是中國近現代文化的濃縮,也是透視中國近現代壯麗風景的一個絕佳窗口。他更想知道的是,透過家族先人走過的足跡,看到近代以來湖湘精英群體書寫的壯美的歷史詩篇,乃至看到了中國近代風雨的歷史畫卷。

(羅宏與記者合影。)

[責編:朱曉華]

相關焦點

  • 湘潭羅氏家族:串起近代湖湘政治文化群英譜
    這個在教育方面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家族,串起了近代湘人真正風光的百年。10月14日,我們聯繫上了湘潭羅氏第二十代傳人、廣州大學教授羅宏,請他為我們講述羅氏家族的歷史與輝煌。 重視教育 羅宏作為湘潭羅氏第二十代傳人,集教授、作家、評論家、電視策劃和知名編劇於一身。這些年來,羅宏一直致力於湘潭鼓磉洲羅氏家族史的研究。
  • 清明時節話家譜:尋根,有人用了60年[圖]
    昨天,在上海圖書館家譜閱覽室裡,東方網記者遇到了82歲的張恆燦老人,他正在翻閱一本蘇州東山張氏家譜,想從中尋找家族脈絡。尋根,是家譜閱覽室的永恆主題,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陳建華說,家譜古今功能不盡相同,但它所蘊含的凝聚力和傳統文化,在這個時代仍有著十足的正能量。
  • 製作《家譜手抄報》 傳承好家風
    這些家譜不僅包含了家庭世系表、家庭大事記、家庭史料,還有一個一個動人的家庭故事。「韓金生出生於1886年8月27日。王美娟出生於1888年9月30日。黃阡陌出生於1891年8月31日。」在學生韓夢菲的《家譜手抄報》上,詳細記錄了五代人的出生日期。因為齊賢鎮不少村子保留著族譜,為學子們尋根提供了依據。「家族無論大小、無論貴賤、無論民族都有豐富、神奇、曲折的故事。
  • 家譜尋根·風範丨張谷英村:六百年來孝友風
    家譜尋根 傳承好家風·風範 張谷英村:六百年來孝友風 ——張谷英村傳統家訓家風故事之二 特約通訊員 李桂龍 渭洞筆架山下的張谷英村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張谷英這個並不顯赫的民間家族,六百年來綿延不斷、聚而不散,至今仍有2700多人同住在一片屋簷下呢?這奧秘就鐫刻在張谷英村的牌坊之上:孝友家風。
  • 家譜有時也「沒譜」,尋根問祖需要建立「基因家譜」
    作者:兀顏永安朋友畢業於北京大學,偶然講起家譜,言道:「我們那裡的家譜,放在我家裡。」我問:「你們是世代長子,還是怎麼了?」答曰:「以前誰家裡中了舉人、秀才什麼的,家譜就放在誰家裡。現在,誰家的孩子上的學校最好,家譜就放在誰家裡。」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等,名稱各異,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中國有著以修譜尋宗為特色的「文化認祖」傳統,族譜家譜是平民百姓的史冊,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 鶴湖新居後人講述尋根故事
    他們中有講述鶴湖新居百年傳奇深圳尋根背後故事的人,也有滿懷好奇和敬仰之心前來聽故事的人,來者人人捧得客家羅氏海內外親人撰寫的兩本客家人的尋親故事滿意而歸。 海外血親尋根的動人故事 8日的鶴湖新居洋溢著客家文化交流活動的濃濃親情。
  • 慈谿民間力量搶救2萬餘冊散落家譜 尺素藏家譜 客從故鄉來
    國內一位資深的拍賣行老總談起品相好、保存極完美的《歐氏家譜》,就極為嚮往:「善本家譜有歷史和文化價值,對於社會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價值。捧著這本家譜進行交流,簡直就是在排演《國寶檔案》節目。」  然而,隨著歲月變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近代家譜傳承發展日漸式微。
  • 65歲在川山西籍老人閻晉修:我為徐向前鄧小平修家譜
    祖籍山西家譜尋根  4月6日,清明節剛過,開國元帥徐向前的出生地,山西五臺縣徐氏宗祠門前,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將手中新設計編輯的「徐氏宗譜」送到了徐家後人的手裡。拿著眼前這本按照新式體例編制的家譜,徐家後人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們當即表示,就按這種新式體例,第八次重修重印徐氏宗譜。
  • 中國人尋根,和外國人有何不同?少了這一樣!
    就在這種問題的薰陶下,慢慢的,很多人對「根」的概念也就越來越強,以至於近十來年,尋根的熱潮也是一波蓋過一波。尋「根」的概念尋根並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專利」,所以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有尋根的需求和方式。同樣是尋根,相比之下為什麼顯得中國人的尋根更加「接地氣」呢?
  • 家譜: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 連綿不斷的家族史
    今年3月,國家圖書館和澳門基金會籤署「全球中華尋根網」合作項目,開始家譜數位化服務;日前,上海圖書館舉辦了為期半個月的「館藏家譜精品展」,多件家譜珍品與觀眾見面……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家譜又稱譜牒、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血親團體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事跡、反映本家族繁衍發展過程的歷史圖籍。
  • 新加坡僑領張永安後裔安溪百年尋根側記
    廖雅濱十分重視,專程到泉州市僑聯和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要求幫助查詢。市僑聯和尋根平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處理,通過尋根資料庫找到《安溪蓬萊嶺美張氏溪州族譜》,其中有關張永安的記載很明確(原名金元,後改名永安,是炳歲的兒子,兼承鳳鸞),與張文來先生和張僡峻女士提供的資料十分吻合。查找結果及族譜信息15日當天中午就反饋到新加坡。
  • 家譜的故事:日照丁氏家族史事
    家譜,也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姓的世系和姓氏中重要人物事跡的譜籍,無論趙錢孫李,還是周吳鄭王,家家都有一部「史」,姓姓都有一本「書」。中國最早的家譜,可追溯到夏商周。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
  • 家譜尋根·風範︱張谷英村(1):耕讀傳家世代長
    家譜尋根 ·風範︱張谷英村:耕讀傳家世代長 ——張谷英村傳統家訓家風故事之一 正是這些家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形成了古村數百年不動搖的家族凝聚力。 清代耕讀故事三則 張谷英村是農耕社會的一個微型縮影,數百年來,村裡人一邊本份耕種,一邊教習詩書,把「耕讀」二字作為整個家族的立世之本。
  • 家譜歷史發展過程的前世今生
    今天為你講述「家譜」的前世今生。家譜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好多人的家族都有自己的歷史記載,也就是家譜,您家應該也有家譜吧!雖然過了六月六,但是現在還可以在評論區曬一下。家譜又稱宗譜、世譜、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會通譜、統宗譜、支譜、房譜等等。
  • 名門修譜:家族文化傳承靠家譜,後人不忘祖訓家規,靠的是什麼?
    尋根溯源學習傳統文化,銘記家族遺風。是中國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一個家族文化傳承靠的是家譜,後人不忘祖訓家規靠的就是尋根問祖,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近些年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即便在普通的生活中也不難聽到一些人尋根問祖的信息。社會在進步,很多大家族的成員為了生活四散五方,有的闖出了更好的天地,也就在其他的城市定居了。有的一直沒有混出名堂,覺得沒臉回家見族人,等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才發現老家也已經該拆的拆,該搬的搬了。所以很多人也就是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慢慢的和自己的「根」斷了聯繫。
  • 英雄城市舉辦英雄家譜展,湖北地區辛亥人物家譜首次集中亮相曬譜節
    鄧玉麟之孫鄧中憲(左二)展示家譜。通訊員朱勇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晶 通訊員戴波、竺佳怡、蒲依)9月7日,湖北第十二屆曬譜節在湖北省圖書館開幕,首次集中展示湖北地區辛亥人物家譜。辛亥人物黃興的《經鏗黃氏家譜》、黎元洪的《黎氏族譜》、吳兆麟的《吳氏宗譜》、唐群英的《治坪唐氏七修族譜》、鄧玉麟的《鄧氏族譜》、張難先的《張氏族譜》、餘祖言七兄弟的《餘氏宗譜》等,與辛亥後裔熊秉坤之孫熊永鑄、鄧玉麟之孫鄧中憲、劉公孫女劉重喜、張難先孫女張銘歌、餘祖言之孫餘品綬、朱峙三之子胡香生等人一起來到曬譜節,講述家族傳承裡的山河史詩。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經過數百年的滲透,深深印在人們心中,哪怕是西漢農民起義,要找一個西漢皇室後裔來做代言人。一部中國王朝史,幾乎就是一部部家族史:一個家族統治一個朝代,只要這個朝代不滅亡,它的統治家族就不會改姓。社會組織方面,宗法制帶來的效果就是「家國同構」。
  • 家譜的發展歷程以及狀況
    今天為您講述「家譜」的前世今生。 家譜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歷史記載,也就是家譜,您家應該也有家譜吧!雖然過了六月六,但是現在還可以在評論區曬一下。
  • 一般人不知道的家譜知識,代差
    家譜代差,就是多少年出一代。家譜裡面,一般從始祖到當下最小的輩份開始算,一共有多少代,始祖生年減去當下最小輩份的生年差,除以始祖到當下最小輩多少代,就是平均多少年為一代。比如100年四代人,平均25年為一代。
  • 家譜如何製作?怎麼排?五步搞定!
    家譜是中華民族三大歷史文獻之一,還是家族傳承的載體,是中華民族不得缺失的文化傳承。隨著九十年代的戰亂,大量的家譜文獻丟失、遺棄,甚至被燒毀,讓家譜文化受到嚴重的衝擊。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僑陸續回國尋根,促進了國內家譜文化的再次興起,讓更多人再次聽到了家譜二字,也重新燃起了修譜之心。但光有修譜之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強大的耐心和毅力,不怕困難的決心和一定的家譜知識儲備,才能完成修譜這項大工程。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成員信息和家族名人傳記的書籍,但家譜到底應該怎麼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