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一期間,去了一趟重慶。短短的幾天時間,讓我對這個共和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有了初步的了解。
重慶簡稱渝,其主城區位於長江和嘉陵江的匯合處。從地理上講,它實在就是伸向江中的一座半島;但在人們的想像中,它更象一艘即將啟航的巨輪,雄姿英發,氣勢磅礴。
坦率地說,重慶的天空並不是特別明朗,恰如重慶人戲稱的,有著一種「朦朧美」,而且空氣中隱隱約約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我想這不難理解,重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是我國西南的工業重鎮,特別是1997年中央直轄以來,更是在汽車、裝配、材料、能源、交通和建築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有那麼一種朦朧和味道也在情理之中,甚至顯得更有生機和活力。
進入重慶的主城區,因為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所以那錯綜複雜的立體交叉道路實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連重慶本地的司機都說這種狀況豈止是3D,簡直堪稱8D!實在太具有夢幻奇特的效果了。有的時候連汽車的導航系統都變得失靈起來,要是不小心走錯了匝道,基本上要繞上幾個小時才能繞出來,本地人笑稱為「無可奈何的重慶一日遊」。
說到重慶人,就不能不說說他們的性格。有人說因為重慶人在飲食方面酷愛麻辣,重慶的夏天又象火爐般炎熱,而且每天爬坡上坎感覺也很惱火,所以重慶人的脾氣就比較火爆,說話就象吵架一般,還動不動就喜歡用拳腳解決問題。這話可能有些誇張,不過重慶人對人熱情我倒是領教過的,他們有一種主人家的風範,嘴巴還沒張開笑容就寫在了臉上,第一次見面就能跟你聊得象老朋友似的,讓你倍感親切而溫暖。無論在路上,在餐廳、在車上、在公園,也無論是問路,打聽消息,還是聊天,他們都來者不拒,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果你不是很忙,聽聽他們那口若懸河、抑揚頓挫的講話真的具有和茶館評書一樣的效果。
重慶人喜歡別人說他們耿直,所謂耿直,也就是不虛偽,做話做事實實在在。因為解放前重慶有著中國最大的幫會組織「袍哥會」,它十分推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義字當先。受袍哥文化的影響,現在的重慶人對於朋友交待的事,時不時也會拍著胸脯來一句「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那神情顯得十分可愛。
重慶人對外地人真的很友好。由於重慶歷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文化積澱深厚,所以來重慶旅遊的外地人越來越多,尤其是節假日期間,這給交通、消費、食宿和治安都帶來了一定負擔。為緩解這種狀況,重慶市委市政府便於2018年提出倡議,希望重慶市民在此期間儘量呆在家裡,不要外出。倡議一經發出,便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外地人開始不知這一情況,只感到各個景點很少聽到本地口音,於是工作人員告訴他們:「為了讓你們玩得更舒服,他們都呆在家裡哩!」外地人想知道這麼多天呆在家裡幹什麼?得到的答案是:「打麻將!」
最後,還得說說重慶的火鍋。重慶是火鍋的故鄉,重慶火鍋產生於長江和嘉陵江匯合處的朝天門碼頭(順便說一下,朝天門這個地名起源於南宋,它的都城位於臨安,即今天的杭州。當時朝庭天子的聖旨到達重慶須先經長江到達這個碼頭,所以就有了朝天門這個名字)。1891年朝天門碼頭開埠(成為通常口岸)後,由於重慶冬天的早晨經常是大霧瀰漫,寒冷刺骨,當時朝天門的碼頭裝卸工人便去賣肉攤上找來一些人家不要的豬下水之類,放在鍋裡加上水、辣椒和鹽一起煮,煮熟後當作下飯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吃進肚裡後,大汗淋漓,渾身發熱,足以禦寒。這就是重慶最早的火鍋。
100多年來,重慶火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底料的配製、湯汁的熬煎,還是火候的掌握、食材的選用等方面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層次,早已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重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對火鍋都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感情,他們談起火鍋,就象在談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
總之重慶人對火鍋有著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既將它看成自己家鄉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而感到自豪,又把它作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而覺得親切。
重慶,真的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