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一批食品安全抽檢通告。
通告顯示,
此次共抽檢11類食品874批次樣品,
其中有19批次不合格樣品,
陶陶居等品牌被點名。
其中鶴山一家企業銷售的河粉
存在食品添加劑超範圍超限量使用問題
抽檢不及格產品詳細信息
↓↓
針對抽檢結果,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分析原因進行整改,並將相關情況記入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按規定在監管部門網站上公開相關信息。
8批次產品
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抽檢發現,廣州百信陶陶居茶樓有限公司銷售的雲吞皮中鋁的殘留量(幹樣品,以Al計)不合格,該批次的購進日期為2020年6月11日。據悉,硫酸鋁鉀(又名鉀明礬)、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礬)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鬆劑和穩定劑,使用後產生鋁殘留。鋁不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長期食用鋁含量較高食物的人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武岡市豆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滷豆腐(武岡香乾)也被檢出存在此問題。
鶴山天欣稻香飲食有限公司廣州百信廣場分公司銷售的河粉,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廣東省食品檢驗所(廣東省酒類檢測中心)。
佛山市順德區歡樂快喬餐飲有限公司銷售的燙河粉、廣州市白雲區棠景官福強湯粉店銷售的生面、油麵等5款產品被判定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是一種常見的食品防腐劑,對黴菌、酵母和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長期食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超標的食物,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廣州市富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芝麻油被判定為乙基麥芽酚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乙基麥芽酚是一種香味改良劑、增香劑,適量使用可以優化食物的口感,但過量食用對人的肝臟、骨骼都有不良影響,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甚至損傷肝、腎,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
多款包裝飲用水
被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
本次抽查中,有10個批次的產品被發現存在微生物汙染問題。其中,深圳市百歲寶飲水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太陽雨、廣州金之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粵盛名泉、東莞泗海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益龍泉等5款包裝飲用水被判定為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一般影響肺部、泌尿道,也可能造成血液感染,如敗血病有時會造成肺炎。
另外,東莞市藍山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冰沙粉、廣州翠園食品有限公司(分裝)生產的紙包山楂被判定為黴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高州市江記水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桂圓肉被判定為大腸菌群和黴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黴菌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極大,可能導致慢性中毒、致癌、致畸等情況。大腸菌群的檢出情況則用來表示食品中是否有糞便汙染。
東莞三譽食品有限公司委託肇慶市廣寧縣晧田食品廠生產的韭菜餃、普寧市創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酸奶味梅被判定為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菌落總數在一定的限度範圍內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如果超標,說明該產品的衛生狀況不達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腐敗變質。
知多D:
食用河粉要注意!
7月28日,
廣東惠來神泉鎮發生一起
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
食用河粉(俗稱「粿條」)後,
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
情況通報如下:
7月28日,神泉鎮發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事件發生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事件處置專項小組,迅速啟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公安局、神泉鎮等部門,全力做好疑似食物中毒人員治療、病例搜索、事件原因調查、食品來源鑑定、可疑食物流向排查、相關人員控制等工作。
經初步調查,7月28日中午,神泉鎮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河粉(俗稱「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目前,已有5人送醫治療(其中1人經全力搶救、醫治無效去世,2人病情較重,2人病情穩定),另有6人因症狀較輕,在居住地治療觀察,病情穩定。
目前,涉事腸粉店店主和河粉(粿條)供應商均被縣公安機關控制,正在協助開展事件調查。該批河粉(粿條)生產廠家為汕頭市潮陽區群利食品廠,我縣將相關情況向潮陽區市場監管局通報並商請查處後,該食品廠已於8月1日被查封。
8月1日晚上,省疾控專家組到達我縣,指導協助我縣持續全力做好疑似食物中毒人員救治和後續排查,查明事件原因,加強涉事食材追蹤溯源等工作。同時全縣各地和職能部門迅速對全縣餐飲場所、食品企業進行全面排查、管控,全力確保食品安全,全力保障全縣人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
全縣各地群眾近期在購買河粉(粿條)時要認真鑑別產品質量,食用後如出現嘔吐、頭暈、腹瀉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並向所在村(社區)報告。惠來縣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電話:0663-6615118。
目前,我縣已啟動IV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事件處置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
惠來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2020年8月1日
近期,我省進入高溫潮溼天氣,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溼米粉、銀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若上述食品未及時冷藏保存或超過保質期,食用引發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風險增大。
為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消費提醒
01
消費者選購溼米粉等食品時要選擇正規渠道。
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籤,留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在選購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溼米粉,尤其是散裝銷售的,要留意產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條件下;在選購木耳、銀耳時,要選取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同時要注意銷售環境的衛生狀況,選購有生產許可的正規產品,並注意產品標籤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
食品經營者在購進上述食品時,落實經營主體責任,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確保來源可追溯,質量有保證;冷藏保存並在保質期內銷售完畢。儲存銷售散裝的溼米粉、銀耳、木耳等食品應當在儲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繫方式等。
02
家庭製作要注意冷藏儲存和及時食用。
溼米粉、銀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儲存不當受到汙染產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熱烹製也無法消除,食用後仍可引起中毒。溼米粉要冷藏儲存且應在當天食用完。泡發木耳、銀耳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木耳、銀耳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後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製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製品;不要採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03
出現可疑症狀,立即就診。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為1至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儘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並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症治療。
來源:南方日報、惠來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東市場監管
江門廣播電視臺綜合整理
編輯:東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