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發布了 Kindler 2017的年度書單,在全網獲得了數百萬的閱讀。前幾天我們推送了亞馬遜中國2018年的權威榜單,這是大數據帶來的結果,因此很多都是一些經典的作品,大家大多能耳熟能詳。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純個人的推薦,即對個體而言,在過去的2018年中,他們收穫的最棒的讀物,這些推薦人有普通上班族、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人民教師、成長教練、海員等等,大家都在貢獻自己的家底。
到了2019年,我們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也許讀好書是個不錯的路子。
文前註:文內所提豆齡為使用 Kindle 的年限,因直樹桑將 Kindle 直譯成啃豆而如此稱呼的。
以下為書單正文,內容為拾書邀稿以及讀者投稿,全部為原創作品,拿起你的小筆記起來吧。
01
《阿勒泰的角落》-李娟
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
潔盈/4年豆齡/溫州
在看李娟的書之前,聽很多人推薦過她,這其實很危險,期待太高往往帶來失望。但卻完全沒有,她那廣闊又細膩的筆調,使我相信真的有寫作天分這回事。
她總說感激寫作,她敬畏這個世界,她說她一寫,那些東西便消失了。她用力地抒情,又硬生生戛然而止。
李娟的文字有一種顯而易見的寂寞,但卻不落寞。
「無能為力的事情太多了。我像是剛剛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一樣,又像是一個到了最後時刻仍然一無所知的人。」
我見過燕子相機下的新疆,可照片美不過文字。但最打動我的,不是美,而是文字的真。我想一個人去一次新疆,然後再和我愛的人再去一次。
2018年的夏天,真開心讀到了李娟的書。
02
《金色夢鄉》-伊坂幸太郎
如果說真的有某個值得回去的故鄉,我能夠想到的只有那時候的我們。」
無衣/1年豆齡/東莞
源於和一位友人的一次聊天,彼時的我們剛經歷畢業與現實之差的狂轟亂炸,微信上嘻嘻哈哈一陣就突然都沉默,接著她說:你去看看《金色夢鄉》吧,哭了再來找我。
書中的細節很讓人感同身受,於我自己,這一年也是總想在回到過去:幼時的過夜大雪,睡起了一片白,用燒熱水的壺燙出上學的路;和朋友爬山吹的風,路過小店的熱湯麵;隨意暴走街頭,遇見別致的景拍一拍的舒適……
希望在這本書你也能遇見自己的故鄉和奇遇。
03
《堅毅》-安傑拉·達可沃思
如果你有一部可以放映那些產生卓越的每小時、每天、每周、每年的時光穿梭機,你就可以看到,一個高水平的表現,實際上是平凡的行動的積累。」
露露/豆齡3年/昆明
《堅毅》一書介紹了堅毅對於成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下面這個公式:
天賦 × 努力 = 技能
技能 × 努力 = 成就
說到與天賦相比更加重要,因為它被計算到兩次,這個說法改變了對自己以及世界的看法。
誰都想成功,擁有目標,達到成就。目標不再是我不是年初時為慶祝而放的煙花,而是手中的指南針。達成它的道路漫長曲折,時有失敗與苦惱。
但我依舊覺得我比想像中自由,不幸來臨時,我可以選擇開心或悲傷,我選擇哭過之後繼續開心,困難來臨時,我可以選擇行動或停止,我選擇反思之後繼續行動。
這就是《堅毅》帶給我的力量。
它無愧是我今年讀過的上百本書中的「年度最佳」。推薦給你,希望它也可以帶給你面對失敗,堅持不懈的力量。
04
《極簡宇宙史》-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
太陽發出的光線要花八分二十秒才能走完我們與它之間的 1.5 億公裡的距離,意味著如果太陽從現在起不再發光,我們也只有在八分二十秒後才知道這個(相當大的)災難。這還意味著,在地球上,你只能看見八分二十秒以前太陽的樣子,永遠不可能是當下的樣子。」
Jason/5年豆齡/杭州
宇宙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是什麼?
時間有多久?時間之前有時間嗎?
大到 100 多億光年,小到原子內的微觀世界,作者帶你縱橫馳騁。
有工科背景的我,很感興趣;文科的你,理解起來也不難。阻止你了解一切的,只是你的好奇心。
看完這本書,你會有俯瞰一切的感覺:芸芸眾生,不過是時間長河中不起眼的小浪花。
05
《陸犯焉識》-嚴歌苓
那時候他還沒有認識到自己一生最愛的人就是妻子馮婉喻;婉喻是他寡味的開端,卻是他完美的歸宿。"
園子/2.5年豆齡/汕頭
一個人要用多久的時間才能發現誰是自己所愛?陸焉識用了大半輩子。
1925年的陸焉識18歲,學識豐富,風度翩翩。與恩娘約定迎娶婉喻換得留學五年。他娶了她,但還不愛她。1954年的陸焉識47歲,他成了反革命分子,判罪從死刑到緩刑再到無期。這段時間足夠他品味婉喻的溫柔以及那些被忽略的過去。1963年的陸焉識56歲,他開始怕沒有機會把腦子裡寫成的信說給婉喻聽。他做了逃犯。最後卻是偷偷見了婉喻,接著回去自首,與婉喻籤訂離婚協議書。1979年的陸焉識72歲,他終於正正噹噹的回到了家。而他心心念念的婉喻失憶了,記得"陸焉識",不記得他。最後婉喻走了,陸焉識帶著婉喻的骨灰離家成了老年浪子。
這是陸焉識的故事,也是那個時代的故事。
時代的磨鍊把陸焉識從一個闊綽少爺變成了一個滄桑老人,也讓這個風流瀟灑的浪子收回躁動的心,重新發現婉喻的美。而我們,是否也要認真地,去發現身邊人的美呢?
06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
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枝就是勇敢。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MN/豆齡4年/天津
我希望我能在十二三歲的時候讀到這本書,並且每年或每隔一年都重讀一次。這部經典作品被稱為是「良知啟蒙,伴隨成長的勇氣之書」,在我看來,它的推薦語應該如此描述:給孩子看是傳遞善良和勇氣,給大人看是喚醒本真和責任感。
雖然我未能在少年時期看這本書,但書中那句「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給了我不小的力量。以及作為成年人也看見過社會和人的陰暗面,但書中說「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點醒著每一位讀者。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本總能啟發人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處理個人與他人或群體的關係,以及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一面鏡子,這本書就是那面鏡子。
我很喜歡這本書,作者以孩子的視角來描寫了小鎮上的人間百態,涉及了教育、家庭、法律、道德、歷史,但語言並不晦澀難懂,老少皆宜。這本書很經典,經典到很多人看過,聽過,但還是希望有更多人看它,而且看過的朋友也能再次重溫。再一次被這本書給予力量和勇氣,是一件美好的事。
07
《小小小小的火》-伍綺詩
永遠記得,你呼吸著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麥兜小胖/5年豆齡/北京
這本書今年非常暢銷。作者在全書到處都在對比Arranged Life和Casual Life:被安排好的一切井井有條的「成功」人生,看似光鮮,卻因非己所願而讓人抱憾;隨性而安的寫意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很容易讓我們喪失勇氣。
很多人在成年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類似這樣兩難的選擇,遇到父母安排好了從小學到工作的全部生活時該何去何從?
作者通過對比讓我們逐漸接近並面對這個問題,鼓勵我們除掉過去的枷鎖,鼓起勇氣,選擇未知的人生。書中米婭學到的「言之無物等同於失敗」 ,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生活,要「言之有物」 。
So, let's keep our little fires everywhere!
08
《晨間日記的奇蹟》-佐藤傳
每一天都是我餘生最年輕的一天,又怎麼可以渾渾噩噩」
多多醬/4.5年豆齡/上海
這一年我幾乎在休養生息,起初是因為身體原因在家休養,中途曾經一度把時間浪費而不自知,再往後焦慮和疲憊席捲而來。看起來似乎每天都在休息,但思緒卻一秒都沒有停下來過,年中那段時間甚至差點抑鬱症復發。
接下來,你知道我肯定要說「但是」。
沒錯,但是呢,我開始學會更加自律的生活習慣和自我管理。雖然開始規律生活不一定是《晨間日記的奇蹟》帶來的,但不可否認這本書讓我學會了一種新的日記方式:晨間3分鐘日記。
一日之計在於晨,晨間日記可以讓你在一夜的睡眠中冷靜下來,更理性地對待昨天的事情;除此之外,晨間日記還可以讓你做好接下來一整天的妥當安排,不至於目標太高完不成。
從年中到現在,我一直在堅持寫晨間日記,寫日記的時間耗費比以前更少了,但我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積極和內心的充盈。我堅持每天早上拉伸傍晚運動,瘦了20斤;每天給自己安排日語學習的時間,現在已經在準備N1考試;學會更有效率的工作生活,完成了不少立下N久的flag;更重要的是,堅持每天記錄3件開心的事,一段時間下來焦慮和不安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我每天的元氣滿滿。
吶,說了這麼多,有沒有讓你心動呢?新的一年不如跟我一起來寫晨間日記吧!相信《晨間日記的奇蹟》這本書能帶你們開啟美好的2019年。
09
《飢餓》-馬丁·卡帕羅斯
我們了解飢餓,熟悉飢餓感,我們每天都會有兩三次感到飢餓,好像在日常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其他東西能像飢餓這樣常見了,恐怕也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像真正的飢餓,這樣離我們如此近,卻又離我們如此遠。」
Dream孟傑/4年豆齡/廣州
在18年的年末,終於看完了今年的第三十三本書——《飢餓》。
這不是一本讓你人生保持飢餓感而奮勇直前的雞湯文,而是用了四十五字去描述了我們最熟悉而又陌生的純生理上的飢餓。
我們了解飢餓感,熟悉飢餓感,甚至每天都會有兩到三次感到飢餓,恐怕在沒有什麼東西能像飢餓這樣離我們如此之近,又離我們如此遙遠。
《大象席地而坐》中的韋布說,「你看看周圍的,所有的人都活著。」但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每分每秒都有人因為飢餓而死去。
在非洲,在印度,在孟加拉,在尼日,在馬達加斯加,在我甚至都沒聽過名字的南蘇丹。每四秒鐘之內就有一個人因飢餓造成的營養不良和相關的疾病而死去。每分鐘17個人,每天2.5萬人,每年超過900萬人。
在阿根廷,甚至有那麼一群人完全依靠著布宜諾斯艾利斯所產生的垃圾拾荒而維持著生活。十幾歲的少女被幾頭牛換來換去,不斷的生下孩子,營養不良餓死,卻依舊再繼續。
這些都是我不曾想像的東西,其實已經生產了足夠的糧食去養活人類。只不過糧食早已經論為資本的遊戲,人道捐贈又淪為腐敗的溫床,飢餓的人連下一頓都不知道吃什麼,有怎麼去思考人生。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太宰治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除了好好活,我又能做些什麼?
10
《臺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Amor/5年豆齡/深圳
2018年開年讀的第一本書,沒有想到威力如此強大,即使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震撼依舊。
」每個家都有重新團聚的時刻,但我們家卻從來沒有一天能夠重逢,每個人都碎掉了、壞掉了,心裡對彼此有恨有虧欠,有叫罵,有說不出口的很、深極了的愛,但都是獨幕劇,都是懊悔,都是深夜獨白,都是綴滿時間縫隙洞口有光隔著時空費盡力氣的吶喊。」
陳俊志緩緩地訴說姐姐的死亡,父親的死亡,姐姐的死亡讓他不可原諒,讓他踏上「追殺」父親的起點,父親的死亡則帶來慈悲,讓他饒恕了這一切。
「和父親的拔河走到了終點,死亡帶來了不用解釋的和解。死亡崇高於一切。在死亡面前,所有其它渺小無力。死亡頓時籠罩了意識的至高點,失去父親的恐懼遠甚於一路以來義正言辭追討的憤怒。」而父親,也在臨走之前,諒解了他的兒子是同性戀這件「大逆不道」的事。
就這樣,個人的心靈痛史和家庭的顛沛流離交織成一首「反覆低回、隱隱作痛、無法卒聽」的絕望之歌。
看完心裡一沉,且不說陳俊志抽絲剝繭的文字駕馭功力,只深刻理解了「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11
《信》-東野圭吾
不知什麼時候,他低聲哼起歌來。是首悲傷的歌,唱的是看不到希望的光芒,在黑暗中痛苦掙扎的樣子。「
珺小貓/3年豆齡/珠海
日本著名懸疑小說家東野圭吾一貫善於探究真相與謎底,揭示人性善惡。
《信》講述了因哥哥剛志失手殺人,弟弟直貴求學不成、兼職受挫、戀愛不順、錯失工作,接受或是逃離成為了艱難的抉擇。
在一個明媚的午後,我一口氣讀完這段坎坷人的人生。信件就像是一個引子,它能救贖心靈,讓人勇於擔負又捨得放下。
儘管故事是作者的意識呈現,但救贖寬恕、群體歧視等元素的糅合轉化,足以體現東野圭吾的寫作誠意與把控能力,他告訴我們:縱然生活黯淡,卻總有微光,將苦痛驅散。
12
《1368個單詞就夠了》-王樂平
語言是一個應變能力特別強的東西。同樣一句話,你既可以正著說,也可以反著說;既可以文縐縐地說,也可以土了吧唧地說;既可以用這個詞說,也可以用那個詞說;既可以用一句話說,也可以用幾句話說。這麼一來,咱這點詞應該就夠用了。」
直樹桑/5年豆齡/深圳
看完《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後,就看這本書,從封裝來看,是一個系列的。從功能來看,《把你的英語用起來》更針對閱讀場景,強調的是我們進行英文閱讀時的方法引導,而《1368個單詞就夠了》則強調的是口語場景,王樂平老師在書中和我們強調基礎詞彙的重要性,這些基礎詞彙可以衍伸出無窮無盡的詞和詞組,以至於足夠讓我們應用於生活的口語場景。
王老師試圖用這本書來告訴大家,告訴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不要膽怯,掌握住方法,你們就可以和老外交流。他在書中詳細說明了中文和英文的區別:「一、漢語習慣以人做主語,英語經常會用物做主語; 二、漢語強調動作,英語強調方位; 三、漢語中的動詞在英語中經常被介詞來代替; 四、英語的語序是先說主謂後說其他成分,漢語經常把其他成分放在謂語前面; 五、英語口語中形象詞彙用得比較多。」
最近半年和外國人接觸比較多,深知基礎詞彙的重要性,老外不會在意你的說法多高級,而是在意自己說的話是否能讓你聽懂,以及你的話是否能足夠清晰地表達並且讓他接收。這時候太生僻的單詞其實沒有太大意義,而一些通過基礎單詞結合介詞的表達就十分萬能且符合口語語境,多加練習一定能有出彩的表現。
這本書之所以作為2018年年度最佳為大家放出並不是因為它真的就是心中的最佳,而是它對於當下的我十分有幫助,也希望這份心情可以傳遞到想要對外交流的你。
13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
在時代和個人的種種不幸中,我卻看到了生活的種種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樂是生活的味道。「
宵夜/4年豆齡/美國
餘華用詼諧幽默的筆觸寫下了悽悽慘慘的許三觀靠賣血維持生計的一生。以小窺大,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賣血維持生計的,又何止許三觀一個呢?
小說中有幾個地方讓我特別印象深刻:
一是許三觀為了治療兒子一樂的肺炎,不僅挨家挨戶的去借錢,還在去上海的路上不同的醫院去賣血,賣到第三家醫院的時候身體太虛弱反而被輸了血,還搭進去不少錢,他就一直纏著要把血退回去把錢給還回來,荒誕但是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他覺得給自己兒子治病的錢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二是二樂的生產隊長來家裡拜訪得招待,家裡沒錢買大魚大肉,無奈又去賣血,賣血回來還被生產隊長逼著喝了一杯又一杯的白酒,只為了討好他以祈求兒子早日回城,等於也是用自己的命在換兒子的未來;
三是年逾六旬的許三觀突然很想吃豬肝,腦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居然是需要先賣血才有豬肝吃,其實家境已經變好了,豬肝隨時都能吃到了。
小說中有太多這樣可怕的描寫了,深深地震撼著我。餘華在這本不算厚的小說中用這樣密集的細節描寫生動刻畫了不同的人物,作為我的年度最佳,當之無愧。
14
《客廳裡的紳士》-毛姆
客廳裡的紳士,旅行中的隱士。」
Echo/五年豆齡/江蘇
這是一場歷史風景的盛宴。近一個世紀前的緬甸、曼谷、吳哥在毛姆的筆下遙遠又真實。旅途的艱辛帶來淳樸的民風、遠離人煙的安寧以及極致美的享受,吳哥窟的建築因自然和人文的雙重藝術被賦予更多意涵,而這些東方國度,最令人難忘和驚嘆的古蹟,是人,是那些依循古老習俗的農民。
這是一本精彩的旅行故事集。毛姆作為故事聖手,刻畫人物向來形象鮮明,生動有趣。夢想回到故鄉的英國人和他的緬甸情婦;為知識而知識的活躍觀光客;同船夫婦權宜之計的幸福婚姻;在異國他鄉辛勞、克己、堅忍的米蘭神父;暹羅公主和她的鳥兒。東南亞國家的古老神秘和異域風情給這些故事增添了濃厚的地方色彩,而通過故事窺探人性,讓你相信這是旅行的一大樂事。
這是一次與自己的深度對話。毛姆說:「我旅行是因為喜歡到處走動,我享受旅行給我的自由感覺,我很高興擺脫羈絆、責任和義務,我喜愛未知事物;我時常膩煩自己,覺得藉助旅行可以豐富自我,讓自己略有改觀。我旅行一趟,回來的時候不會依然故我。」
旅行的意義千人千解,對毛姆而言,旅行或許是讓他孤單的一種方式。對我而言,旅行是打破空間局限的一種體驗。對你而言,它又是什麼呢?
15
《中國是部金融史》-陳雨露
宋朝軍事上的疲弱一直被詬病,但是能在蒙古鐵騎下支撐時間最長,金融的力量功不可沒。還有其他有意思的內容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有所收穫。」
張冰/4年豆齡/深圳
對於歷史一直很感興趣,而金融又是專業所在,忽然發現一部橫貫經濟與歷史的書籍就生出一種親切感,而這本書又確實很棒,將中國歷代王國的興衰從金融的角度進行解釋。遙遠至商周,到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再到富甲天下的宋朝,貨幣的變更,經濟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政策的變化更是直接影響到政權的穩定。
對於改革作者也提出了自己觀點,成則興,敗則有亡國之憂。而對於宋,作者亦不惜讚美之詞,自由的市場,無為的官員,良好的社會救濟制度以及崇尚文化的社會風氣共同構築了宋的繁榮。
我們總喜歡講宋在軍事上的孱弱,但是細細一想,也未必,能在群狼環伺的情況下,撐到了最後,也通過貨幣戰爭的形式抵禦了強敵的無數次進攻,這的確是個令人心馳神往的時代。
綜上,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金融的角度看歷史,金融和歷史都變得栩栩如生~
16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總會有那麼一刻,讓人決定要成為怎樣的人。」
雨山/1年豆齡/青島
一個溫暖溫暖的故事,像一個朋友像你講述他的鄰居怪老頭。
歐維是個有些刻板頑固又多事、嘴巴很毒的讓人有些討厭的怪老頭。故事就在他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色彩索雅並決定去死後展開,他嘗試了很多種辦法,但總被各種麻煩鄰居打斷,尤其是有兩個女兒的大肚子女鄰居,我想,她後來肯定是發現了歐維內心的小秘密,才會不斷麻煩他,為他找各種事做,甚至讓他養了那隻快沒了毛的貓,歐維每次都在抱怨,但卻又心軟的滿足鄰居們的要求,在不斷的麻煩中,鄰居們和歐維之間的關係也一點點在改變。歐維重新有了價值,大家都需要他,去死的決定也一拖再拖。
當死亡真正來臨時,歐維應該是滿足的,而她的索雅一定會以他為傲的,歐維不完美,但卻是鄰居們最可愛的大塊頭老頭兒。
一個個表面看起來滿是缺點的人,當我們撕開標籤,試著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時,會發現一個個閃著光的靈魂,他們不過是通過為自己造一個堅硬的殼來對抗這個有些冷冰冰的世界。
一個人變成熟的標誌,就是開始容納生活中不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往,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真誠的去對待別人才會收穫真情。這個世界有時雖然冷漠,但還有無數溫暖的光從四面八方湧出來。
17
《你的第一本哲學書》-託馬斯·內格爾
如果浮生若夢,萬事無常,最終都歸於塵土,那麼也許我們的雄心壯志不過徒然為荒誕不經的玩笑而已。」
小君/2年豆齡/廣州
這一本薄薄的哲學入門書,令我愛不釋手,讀來不僅不覺生澀,反覺生動與頗具趣味。此書圍繞九個特定的哲學問題,結合生活的例子由淺入深地進行敘述。
比如,在「身與心」這章講到「大腦與意識的關係」的時候,作者舉了巧克力的例子:一個人在吃巧克力的時候,他會感覺到甜味,但這種甜味卻無法被他人所感受,即使他的大腦被切開來觀察,甚至科學家用舌頭去舔那個人的大腦也無法產生相同的體驗。
總而言之,讀完這本書你大概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深深的懷疑,包括此刻你所讀到的文字,心中產生的想法,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嗎?而這正是此書最奇特之處,能帶給人思考且顛覆認知。
於我看來,哲學就如一盞明燈,但這盞明燈從不替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而是在我們對生命感到迷茫困惑之時,為我們提供一扇窗戶,透過窗,我們可以看到窗外另一個世界,一個閃耀著智慧光芒的世界。
18
《指數基金投資指南》-銀行螺絲釘
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啥都不會的二胡/2年豆齡/杭州
今年收穫最大的是接觸到了《指數基金投資指南》,指數基金作為唯一一個股神巴菲特在公共場合反覆推薦給大眾的品種,在歐美等成熟投資市場普及度比較高,但是國內還在起步階段,了解的人並不多。
這本書非常適合投資小白對指數基金的理解入門,作者在書中詳細講解了指數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個人定投計劃供讀者參考,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研究投資的人而言,定投指數基金獲取一個市場平均的收益是普羅大眾不錯的一個選擇。
由於本書可操作性比較強,所以還是那句話,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每個人需要為TA自己的錢負責。指數基金作為普通人對抗通脹的不錯法門,可以了解一下,作為對自己理財產品的一個補充。
另:這本書是我的投資啟蒙之書,從這本書接觸到價值投資,然後慢慢了解到巴菲特、格雷厄姆等人,讀有關巴菲特的書,比如《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滾雪球》......
19
Educated - Tara Westover
What is a person to do, I asked, when their obligations to their family conflict with other obligations—to friends, to society, to themselves?」
ElijahLee/2年豆齡/杭州
這是連續多周登榜紐約時報 bestseller 第一名的讀物,我覺得是當之無愧的我 2018 年必薦書目,你可以從中讀出哲學、讀懂人性、回憶成長、感恩智慧。
被反智和男權主義壓迫,作者 Tara 的家庭與童年經歷讓人唏噓:父母不信任政府,不讓孩子上學,在一個自閉與宗教崇拜的家庭裡還要遭受兄長霸凌、父母決裂,更在被家族遺棄中遭受痛苦與掙扎。
但教育給了 Tara 新生,憑自己的努力獲資助一路拿到劍橋博士學位。教育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自我探索與自我和解。
20
《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
西湖小錦鯉/豆齡1年/廣州
我帶著讀著好玩的心思讀這套書,也帶著了解歷史的心思讀這套書,後來,是真的喜歡這套書。
其實這套書在我書單裡待了好久,但是我一直沒能讀完。從第一部,到第四部,我至少讀了三四遍。
多次的閱讀並未使我覺得膩煩,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能真正懂得古人的智慧。作者的文筆幽默風趣,歷史也變得不再枯燥,而我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朱元璋開國時的雄心壯志,朱棣造反前的猶豫不決,王守仁的心學智慧,徐階的深謀遠慮,張居正的為國為民。
歷史對我來說並不只有枯燥,而是能讓我博古通今,希望這套書,能讓你見到不一樣的歷史。
註:目前亞馬遜中國官網z.cn該書有兩個套裝版,一個是七冊的,另外一個則是九冊的,本次推薦的是九冊的版本。
21
《遠山淡影》-石黑一雄
回憶模糊不清,就給自我欺騙提供機會」
Mia/5年豆齡/浙江
《遠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處女作,初次翻閱此書你會被男性作家不太成熟的女性視角所吸引。男人筆下的女性,大多是站在弱勢、不知所措,需要幫助的立場,也正是這種視角讓你擁有了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對深受戰爭迫害的母女的憐憫。
細細想來,有三處不得不提。石黑一雄是日裔英國小說家,作者的身世和經歷讓他的文字本身帶著強烈的日本色彩,又因他漂泊他鄉帶著對故鄉回憶的渴望,讓熟悉日本文化的中國讀者很容易產生同時產生親切感和疏離感;被悲情氣氛籠罩的精巧敘事結構、讓讀者能因氣氛靜下來,又因結構讀進去,雖是處女座也可以經久不衰;回憶者與回憶的雙層疊加,讓文字因回憶本身的模糊性而產生一種「遠山淡影」,如夢如幻的感覺,仿佛走進了壓抑、陰鬱、又略帶日式恐怖的灰暗空間。
讀罷全書,可以看出這種悲情氣氛既是回憶體本身帶來的,也是小說的大背景發生在日本長崎的戰爭本身所帶來了。其實,戰後成長起來的人,不免受到戰時環境、文化的影響和也常常會面臨人性的拷問,我想文學的意義也在於此,作者的觀察與表達、讓讀者能有所啟發,最好在這過程中能與自己和解,達到內心的平和。
回憶是通向過往的路,我們在路上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一切,不論是美化的回憶、扭曲的回憶還是丟失的回憶,每一種回憶、每一次回憶都是一種選擇。你是選擇記恨還是寬容?答案在每個人心裡。
這是我2018年最喜歡的書了,在看本書的過程中我學會了一種面對自己的方式——原諒過後就能繼續前行。
那些四處瀰漫的遠山淡影,其實更像一副裝幀精美的風景畫,駐足觀看時照見自己,不再欺騙,照真才能達俗。
22
《最好的告別》-阿圖·葛文德
一旦人們擁有告別傳統生活方式的足夠的資源和機會,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擁抱新生活。」
Yang/豆齡3年/阿特萊德
你經歷過怎樣的告別?
是周末,與朋友聚會結束,簡單揮手再見;還是偶爾回鄉,陪伴年邁的父母,相擁而別;或是曾經的戀人,緣盡人散;不敢回頭,怕淚水出賣;那麼,生離死別呢?當你知道去日不多,病痛纏身,死亡在無情地敲門,你要怎樣告別這一花一木、天空海洋、田野山川,你要怎樣告別幾十年的回憶、摯友親朋?
推薦美國國家大醫生阿圖葛文德所著《最好的告別》一書,他的副標題正是——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人的一生,有很多次吃飯、睡覺、旅行、談話,但是死亡只有一次。這個必然的終點什麼樣子?阿圖在書中描寫了冷酷甚至慘烈的現實。
作者洞見,病者的親人,經常故意忽略死亡,避而不談。忽略瀕死者的身心痛苦,用盡如刑訊般殘酷的各種治療儀器——電擊、呼吸機、鼻飼去延長生命。似乎這樣就是愛和孝順。他們不肯接受死亡,不肯接受死亡的第一個禮物——「理解個人生命的有限性「。
阿圖詰問: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什麼對於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是最重要的?!
他說:老年是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喪失。老年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屠殺。
老年人生活中最好的事情,是可以自己上廁所,繼續生活在自己的房間裡,即使是在養老院或者醫院裡,也尚存自立的尊嚴——「這是真正地活著!」。
閱讀《最好的告別》,思考衰老和死亡,正是為了真正地活著。
2019年,直視死亡,願這個勇氣帶來泰戈爾筆下的美好:
要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以上就是本次書單的所有內容
如果你有更多推薦歡迎在底部給我們留言
-End-
拾書小記平臺長期致力於傳播數字閱讀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積極向上的趣味活動以及分享個人成長的 Tips。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優質書單書評、高效技能分享、 Kindle 在內的主流電子閱讀器的原創技巧分享、測評以及你想像不到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