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姓氏文化,華夏民族的根!

2020-12-11 業騰品物

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姓和名一樣,都是代表每個人及其家族的一種符號。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稱。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從它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漫長的歷史過程來看,它都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人的姓,大多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有人曾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共有5600多個。中國姓氏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出處具體。

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中華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伏羲氏時期。先祖伏羲他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姓氏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改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裡程碑。

中華姓氏分為兩大類:單姓,複姓。單姓:只用一個字的姓,與複姓相對。如: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中國有單姓6931個。複姓是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上官。西門。複姓的來源較多,大多是官名,封邑,職業等,有的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

中華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姓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可以說是由不同血緣姓氏的宗族,在各個歷史時期裡繁衍生息,交融,興衰更替後總匯。

但是歸根結底,不論我們姓什麼,叫什麼,在中國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出生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姓氏文化是我們求根問祖的一個方式,而我們最終的歸宿都是我們的祖國,無論我們在哪,提及「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我們便會感覺到無比的親切,在異鄉這種感覺極其強烈。這種感覺就像自己見到了自己的娘家人一樣,就像一個嬰兒回歸到母親的懷抱那樣的親切,那樣的溫暖。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之邦,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發現,去細細的品味,去認真的傳承,大家在評論區留下你姓什麼吧!

相關焦點

  • 略談中國姓氏文化遺產、圖騰與傳承
    《百家姓文化》特邀中國科學院姓氏文化專家、原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室主任、中華姓氏申遺大會總顧問、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先生,來談談中國姓氏文化遺產、圖騰與傳承。其實,能延續幾千年不變的習慣和風俗,就是一種傳統文化。這種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姓氏,中國人重視姓氏,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和歷史,它一定是一種全體中國人賴以自信和崇拜的信仰。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姓名是標誌社會結構中的一種血緣關係和區別個人的標誌符號。姓名是姓與名兩部分的組合。姓一般是繼承的,並為家族成員所共有,一般與名或字連用。五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採用世襲姓氏。
  • 15、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根
    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徵,對中國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源遠流長絢麗多姿  中國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原絢麗多姿的文化記憶。在被譽為中華文明搖籃和禮儀之鄉的中原地區,勤勞勇敢的中原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許多風尚和習俗,並代代相沿,積久而成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中原民俗文化。
  • 最美山西:來到華門,感受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了解民族文化!
    最美山西:來到華門,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了解民族文化!華門是華夏文明的紀念碑,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源地,這裡是我們開始的地方,這裡是中華民族開啟的地方,這裡有堯舜時期的歷史,而我們今天要分享的華門,就是當年堯帝統一了華夏,為了紀念堯帝建造的,這是一個歷史久遠的建設,這樣的建築足以說明我們中國民族的歷史是源遠流長的,華門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門」也就是代表著中國最久遠的歷史文化
  • 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在廈門舉行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近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雕塑藝術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活動。中華姓氏文化學者袁義達、聶振強等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研究的當代意義。
  • 中國姓氏文化,看看你的祖先姓什麼吧
    中國姓氏文化歷經了五千年始終延續和發展著。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曾起過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
  • 帶你了解中國各民族的文化及民族風情
    我們許多人不可能走訪到每一個民族,現在就給你一個機會,一天時間來了解各民族的風情。北京中華民族園是以五十六個民族的民俗文化為重點,集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民俗風情、歌舞表演,以及民族美食為一體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也是一座收藏、陳列和研究56個民族文化、社會生活的大型人類學博物館。
  • 民族文化 | 守護彝文化的美姑「匠心」
    大涼山彝族人以口傳或書載的形式,不斷地延續和傳承著自已的族譜,至今美姑仍然較為完整地保存著這一文化傳統。「樹有根、水有源、家有譜」是植根於彜族人心中的共同意識,這種意識推動著譜系文化向前發展。美姑是歷史上古侯、邛涅兩支彝族先民匯合的地,也是彝人從此走涼山各地的發祥地。
  • 華裳九州|以衣冠看我華夏數千年民族文化自信
    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以其仙氣出塵,受到年輕一代的喜愛,以至於到了9012的今天,恢復傳統服飾的呼聲層出不窮,雖然有其道理,但時機尚不成熟!正如它的形成過程,也是經歷了一個階段。同時在漢服的基礎上,還傳承了足足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且在當今社會,每個國家都在大力的進行著民族文化復興。如日本極力的宣傳著和服於櫻花;韓國也在大力的推廣本土的傳統服飾韓服,並宣傳自己的歷史文化。而我們中國,作為泱泱華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更加浩瀚廣泛,可如今絕大部分都幾乎已經被國人所遺忘,遑論漢服!
  • 中國姓氏10大來源:你的姓氏從哪裡來?低頭看看自己的根
    相識相與的大門,以姓氏開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從母系氏族社會產生中華古姓算起,迄今已有約一萬年的歷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姓氏的古老,象徵著歷史文化的悠久,是文明的重要標誌;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姓氏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第一符號,是我們家庭或宗族的群體標誌,是我們在人類社會維繫血親、區別族別的重要依據。
  • 中國傳統文化知多少?十大代表性事物讓你深入了解
    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且不知不覺中融入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以節日、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為載體。今天小編選了十個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向大家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十二生肖
  • 日本姓氏表面上看與中國區別較大,其實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
    不管還是日本還是中國,姓氏最初只屬於貴族統治階級的,到後來,才普及到普通民眾,中國在秦漢以後,就已實現姓氏普及,而日本直到明治政府時期才實現。一、日本人的姓氏日本主要由大和族組成,漢字亦是日本流行文字。
  • 2018年最新姓氏排行榜出爐:看看你的姓氏上榜了嗎?
    大家有沒有在排名中看到自己的姓氏呢?找不到也沒關係,下面小編給你個全面了解自己姓氏的機會。導演張清說,這部百集電視劇講述的,正是姓氏文化和根親文化的起源故事,是一個姓氏家族的成長、發展和家族文化的傳承,他們想通過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讓人們了解中華歷史,傳承華夏精神,喚起人們對家庭、家族的摯愛,喚起大家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和眷念。
  • 【姓氏文化】我國7000種姓氏仍在使用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民族
    「九溪鄒氏」——關注我們「關注」後免費閱讀更多族譜與好文,了解姓氏文化  研究還發現,中國人100個常見大姓約佔中國總人口的85%,是組成各地人群遺傳結構的主要成分;幾千個小姓往往表達了地域性特徵,是相對比較完整地保存著中國人遺傳多樣性基因庫的最好隔離群。而且,中國幾十種疾病分布地理圖與百家大姓分布地理圖還存在高度重疊的現象。 隨著時代發展,中國姓氏也在不斷演化,而不規範地隨意改姓已成為當代中國姓氏演化的一種新現象。
  • 弘揚傳統文化 促進姓氏研究——吳桂賢與廣東蕭氏進行交流活動
    在參加「蕭吳宗親傳統文化」交流活動期間,吳桂賢一行乘船遊覽了東莞麻湧鎮的「華陽湖景區」,品嘗了地道的東莞美食,走進了麻湧鎮麻四村參觀保存完好的蕭氏宗祠。吳桂賢說,她曾在30多年前來過麻湧,當時的東莞,許多地方還是農田,一片片的香蕉林,路都是土路,也沒有高樓大廈,河湧縱橫。
  • 中華姓氏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你知道多少姓氏?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組委會、福建省朱子文化發展促進會和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等共同舉辦,以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為主題,開展申請世界記憶遺產的活動。本次活動由海內外兩百餘參會代表參會,將打造包括《姓氏辭海》《姓氏影像》拍攝工程等五大工程,其中,涵蓋所有中華姓氏的《中華姓氏辭海》正在編撰中,預計三至五年完成。
  • 塗山之會是華夏民族形成與華夏文化發展的裡程碑
    (作者:趙輝)華夏民族如何形成以及華夏文化如何成為中華全民族共同信仰?長期以來都是困擾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歷史之謎。眾所周知,堯、舜、禹是華夏民族的三位聖人,在中華正統儒家思想中,堯舜禹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涵;在民間,堯、舜、禹三位華夏民族先人化身為天官、地官、水官三位聖靈,保佑著天下華夏百姓,是三官廟中的三位神仙。
  • 中國清真美食:飲食對民族文化的承載與詮釋
    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這句話詮釋著老百姓口中食品的安全與商家之間誠信的文化理念。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飲食都獨具特色,今天筆者就跟中國清真美食.手機域名的持有人河北穆興齋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服飾文化,它的藝術性
    這種布涼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廣西、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該鞋以布料手工縫製,造型亦很別致,鞋的後跟有鞋幫,鞋面形式多樣,以條帶形式為主,鞋面、鞋後跟部位繡有花卉紋樣,間以金屬片點綴,凸顯少數民族刺繡一絲不苟的態度,表現了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 。
  • 中國姓氏文化流傳近千年,哪幾個名字排名最高?第1名29萬人
    "你不管是在上小學也好,中學也好,大學也好,你一定會遇見一個叫張偉的同班同學,如果沒有,那肯定是你自己叫張偉"。張偉怕不是中國重複率最高的名字,據統計全國叫張偉的人已經有29萬。與此同時,其他排名最高的名字分別是王偉、王芳、李偉、李秀英。看看你們是否中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