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姓和名一樣,都是代表每個人及其家族的一種符號。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稱。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從它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漫長的歷史過程來看,它都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人的姓,大多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有人曾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共有5600多個。中國姓氏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出處具體。
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中華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伏羲氏時期。先祖伏羲他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姓氏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改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裡程碑。
中華姓氏分為兩大類:單姓,複姓。單姓:只用一個字的姓,與複姓相對。如: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中國有單姓6931個。複姓是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上官。西門。複姓的來源較多,大多是官名,封邑,職業等,有的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
中華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姓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可以說是由不同血緣姓氏的宗族,在各個歷史時期裡繁衍生息,交融,興衰更替後總匯。
但是歸根結底,不論我們姓什麼,叫什麼,在中國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出生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姓氏文化是我們求根問祖的一個方式,而我們最終的歸宿都是我們的祖國,無論我們在哪,提及「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我們便會感覺到無比的親切,在異鄉這種感覺極其強烈。這種感覺就像自己見到了自己的娘家人一樣,就像一個嬰兒回歸到母親的懷抱那樣的親切,那樣的溫暖。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之邦,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發現,去細細的品味,去認真的傳承,大家在評論區留下你姓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