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⑦)丨 南通長江生態修復成果:生產岸線退...
幾年前,江蘇南通長江沿岸,還分布著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汙」企業。2016年以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騰退汙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建成國家森林公園,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這裡成了市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客廳」。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南通濱江岸線美了!昔日「散亂汙...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 文 / 攝)滾滾長江一路奔流,到南通段水面遼遠開闊。這個擁有 166 公裡幹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近年來,南通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整體搬遷港口和企業,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實現 " 綠色蛻變 "。
-
江蘇以「特色」和「示範」為引領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這是一場花團錦簇的綠色盛宴,彰顯了「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南通,一座擁有166公裡長江幹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然而,化工圍江、碼頭林立、岸線被佔,曾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濱江不見江」。南通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周雪瑩坦言,「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窘境,曾影響居民的獲得感,影響了產業和城市的發展。
-
乘風破浪共鑑長江生態畫面,探索南通城市未來
近年來,一場圍繞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綠色實踐,在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新門戶城市的南通展開,岸線騰退後還江於民,城市濱江岸線日新月異、鳥語花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加強濱江生態保護,打造城市創新核「濱江片區是南通集中力量重點打造的板塊,定位標準高非常值得期待。」懇談會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詳細規劃處副處長陳思介紹了濱江片區規劃的來龍去脈,南通姚港河至濱江公園北沿江岸線原是姚港油庫碼頭和狼山港務碼頭,現已將產業岸線騰退出來。
-
山東日照實施全國首例港口岸線修復為生態岸線工程
專家組認為,該工程遵循當地海域波浪及潮流泥沙的運動規律,利用自然力量維持人造沙灘穩定,再造了金沙灘;利用港區疏浚泥沙打造的沙灘,實現了疏浚物資源化利用,增加了生態岸線,拓展了公眾親水空間,提升了城市品位,打造了集生態海岸、海洋文化等於一體的城市景觀,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據了解,海龍灣工程是我國首批「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主體工程。
-
江蘇南通:濱江生態花海迎客來 推進城市生活與長江岸線的深度融合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在濱江景觀帶留白區的「生態花海」裡徜徉。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濱江片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全面實施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和城市更新。在長江幹堤迎水側及背水側100米範圍規劃建設連續的濱江景觀帶,修復江岸綠色脈絡和江灘生態環境,推進城市生活與長江岸線的深度融合。 IC photo
-
重慶分類從嚴管控打造綠色生態三江岸線
原標題:重慶市規劃局分類從嚴管控打造綠色生態三江岸線結合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幹流岸線基質,細分生態、生產、生活三類岸線,加強保護利用。一是生態岸線。原生態保護2009公裡岸線空間,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遊則遊。
-
南通的「城市客廳」靚了
五山是南通的地標,濱江是南通的特色。近年來,濱江片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整體搬遷港口和企業,從根本上破解市區沿江段幾十年工業集聚帶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困。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如今的濱江片區實現「綠色蛻變」,成為「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擁有7公裡沿江岸線的五山片區,已成為南通一張亮眼的生態名片。五山與長江在這裡相會,山景與水景在這裡交融,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等五座玲瓏秀美的小山臨江而立,各具風情。
-
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新華社南京7月5日電題: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新華社記者楊丁淼、孫雯驥近年來,一場圍繞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綠色實踐在江蘇南通展開,黑臭水體變河暢水清,岸線騰退後還江於民,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小標題)河暢水清除濠河為IV類水外,其餘河道普遍為劣V類水,黑臭水體遍布全城。
-
南通:生態優先,繪就濱江美麗畫卷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江蘇將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努力把長江江蘇段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特色示範段。「確保長江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差』」,南通踐行了江蘇人對於長江保護的莊嚴承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上海推進高品質城市空間塑造 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已突破92%
截至「十二五」末,浦江兩岸45公裡實際貫通率不足50%,岸線被工廠、倉庫、碼頭佔據,居民們臨江卻不見江。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上海就確定兩岸45公裡核心區貫通目標,經歷了工廠騰退和改造,生產岸線逐步讓位於生活岸線。 浦江岸線在貫通過程中,形成了「整體謀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經驗,如今得到進一步複製推廣。自2018年起,上海濱水空間「長長又變寬」。
-
「海韻西灣」激活西部岸線建設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立足深圳優良的岸線資源稟賦,強力推進濱海城市建設,在市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以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珠江口灣區為核心,打造濱海城市空間形態。去年11月初,深圳市委主要負責人視察西部岸線,要求寶安「充分利用好西部豐富的旅遊資源,營造親水、親海的休閒濱海岸帶,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的親海休閒空間,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結合」。濱海寶安建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
-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如果說開沙島是一顆明珠的話,那麼南通160餘公裡的長江岸線則是一條翡翠項鍊,千百年來,浩蕩東流的長江在這裡孕育出豐富的生態資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南通正按照十九大報告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一幅壯美的生態圖卷正徐徐展開。
-
連雲港海岸線超三成即將劃建「生態岸線」
但是隨著開發強度的增大,加強對海岸線的生態保護也刻不容緩。在發展與保護的取捨中,連雲港算起「綠色帳」「生態帳」,根據連雲港遠期生態紅線保護範圍目標,到2030年,將劃定生態岸線72.35公裡,佔全市岸線總長的32.9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
廈門五緣灣變身「城市新客廳」
經過近年來的清淤造地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前五緣灣片區內形成了2平方公裡的海灣,新增了3平方公裡建設土地。廈門市在這裡還修建了8公裡長的優質生活岸線。原先的「不宜居之地」,成了今天廈門市民和遊客的「城市新客廳」。
-
廈門五緣灣變身「城市新客廳」
經過近年來的清淤造地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前五緣灣片區內形成了2平方公裡的海灣,新增了3平方公裡建設土地。廈門市在這裡還修建了8公裡長的優質生活岸線。原先的「不宜居之地」,成了今天廈門市民和遊客的「城市新客廳」。 新華社記者 顏之宏 攝9月18日,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與四周的城市景觀相互映襯。 五緣灣位於廈門島東北部,面積12.57平方公裡。
-
重慶分類從嚴管控三江幹流岸線
央廣網重慶6月14日消息(記者劉湛)重慶市規劃局今天稱,該局結合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幹流岸線基質,細分生態、生產、生活三類岸線,加強保護利用。 生態岸線。原生態保護2009公裡岸線空間,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遊則遊。
-
江蘇南通優化產業布局:以五山及沿江地區企業搬遷 帶動城市轉型
對於整座城市而言,這不僅是發展定位的選擇,更是改革再出發的考驗。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南通,港口是其開放的象徵,也是城市發展的引擎。造船、化工等產業沿江聚集,奠定其經濟強市地位。但長期以來,港城矛盾日顯:臨港產業擠壓著城市空間,狹小的腹地又限制了港口發展,堆場等帶來環保問題,直接汙染了長江。黃亮的老家,緊鄰江邊水泥廠和港口堆場。
-
綠色生態沿江行丨通海港區:搬遷實現綠色轉型 為長江岸線留白添綠
為了策應長江大保護,我市果斷將原先位於狼山港區的貨櫃碼頭關停,在下遊重新選址規劃建設了通海港區,通過搬遷實現生態、綠色轉型。綠色生態沿江行,今天來到通海港區,看看這座為長江留白增綠而生的港區,如何在搬遷中實現綠色發展。
-
岸線打造旅遊IP,髒亂差江灘變身網紅打卡地
一江清水、兩岸蔥蘢,未來長江南京段岸線生態"顏值"將越來越高。6 月 1 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河西魚嘴城市客廳、幕燕片區、八卦洲洲島岸線。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文 趙傑/攝)一江清水、兩岸蔥蘢,未來長江南京段岸線生態「顏值」將越來越高。6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河西魚嘴城市客廳、幕燕片區、八卦洲洲島岸線。過去長江沿岸有不少工廠、汙染企業,經過整治,如今一路上江灘景色如畫,綠意盎然,成為人人慕名而去的「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