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南通濱江岸線美了!昔日「散亂汙...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 文 / 攝)滾滾長江一路奔流,到南通段水面遼遠開闊。這個擁有 166 公裡幹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近年來,南通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整體搬遷港口和企業,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實現 " 綠色蛻變 "。
-
南通:生態優先,繪就濱江美麗畫卷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江蘇將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努力把長江江蘇段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特色示範段。「確保長江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差』」,南通踐行了江蘇人對於長江保護的莊嚴承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⑦)丨 南通長江生態修復成果:生產岸線退...
幾年前,江蘇南通長江沿岸,還分布著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汙」企業。2016年以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騰退汙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建成國家森林公園,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這裡成了市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客廳」。
-
生態花海驚豔亮相南通濱江景觀帶
9月30日,濱江景觀帶留白區的"生態花海"經過緊張施工正式展露笑顏。色彩多樣的植被結合地形起伏,蜿蜒塑造出五彩大花瓣、中花瓣、小花瓣,連綿不絕的各色鮮花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形成了金秋時節長江岸邊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一株株、一簇簇的一串紅熱情舒展著豔麗的花瓣,寄託著人們對紅紅火火生活的美好嚮往;成片的孔雀草鋪散開來,濃濃的節日氣氛撲面而來。
-
生態花海驚豔亮相南通濱江景觀帶
作為長江生態大保護的"先行試驗段",南通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濱江片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全面實施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和城市更新。在長江幹堤迎水側及背水側100米範圍規劃建設連續的濱江景觀帶,實現江城聯動及生態體系的無縫銜接,在保證濱江水利安全的前提下,修復江岸綠色脈絡和江灘生態環境,打造濱江生活與生態保護的示範標杆,實現"還江於民"。
-
南通:生產岸線變生態岸線,城市後巷成城市客廳
江蘇省南通市城建集團副總經理朱峭嶸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一行大為吃驚——靚麗的辦公樓,成蔭的公園環帶,涼亭美景的森林公園,前身竟然是曾經汙染遍地、惡臭難聞的硫磺碼頭! 南通這個擁有166公裡幹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然而,「化工圍江」、碼頭林立、岸線被佔曾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濱江不見江」。
-
江蘇以「特色」和「示範」為引領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公裡岸線和沿江區域發展藍圖;南通以多規合一的思維編制實施《沿江生態帶發展規劃》,項目化推進沿江示範段建設,項目數約佔全省1/5;揚州推出《長江沿岸造林綠化工程總體規劃(2019-2035)》;泰州頒布《沿江「一張圖」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該市長江幹流岸線生產性利用率降至48.9%
-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開沙島是位於長江中的島嶼,因迷人的溼地風光和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而負有盛名。如果說開沙島是一顆明珠的話,那麼南通160餘公裡的長江岸線則是一條翡翠項鍊,千百年來,浩蕩東流的長江在這裡孕育出豐富的生態資源。市委市政府深入推進長江「共抓大保護」行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做到全流域規劃一張圖、推進一盤棋、責任一張網。制定生態規劃「一張圖」。主動策應上海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編制《南通沿江生態帶發展規劃》。未來南通沿江自然岸線保有率將不低於35%、林木覆蓋率達到35%,努力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
-
乘風破浪共鑑長江生態畫面,探索南通城市未來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近年來,一場圍繞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綠色實踐,在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新門戶城市的南通展開,岸線騰退後還江於民,城市濱江岸線日新月異、鳥語花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
南通江邊生出一片花海!快去打卡吧!
>蜿蜒塑造出美不勝收的花境形成了金秋時節長江岸線一道靚麗風景線日報君從濱江片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獲悉花海將長期免費對市民開放雙節期間市民遊客可一睹為快還江於民,添一處踏綠尋彩空間作為長江生態大保護的「先行試驗段」,我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濱江片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全面實施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和城市更新,在長江幹堤迎水側及背水側100米範圍規劃建設連續的濱江景觀帶,修復江岸綠色脈絡和江灘生態環境,打造濱江生活與生態保護的示範標杆,真正實現了
-
南通一座濱江小鎮,幾多「詩意密碼」
12月5日,「綠色生態沿江行」融媒體新聞採訪團來到南通通州區五接鎮,見證這座濱江小鎮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生動實踐,親身感受綠色開沙、活力五接的獨特魅力。站在長江邊,風吹浪聲入耳,感受生態環境之變帶來的福利,心曠神怡。
-
江蘇以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綠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
江蘇南通:實現「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的生態修復效果
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這裡曾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髒亂差集中區域,這裡曾經遍布著各種能耗大汙染大的企業和各種生產生活廢水排汙口,江邊散貨碼頭設備老舊,江邊又髒又亂。五山(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及沿江地區是南通作為濱江城市的標誌與特色,總面積約17平方公裡,沿江岸線約14公裡。2017年初,南通啟動實施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從根本上破解市區沿江段幾十年工業集聚帶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困。
-
問策長江經濟帶①:長江裡藏著江蘇經濟發展的秘密
全國17座萬億元經濟規模城市中,江蘇有蘇州、南京、無錫3座,而且長江北岸的南通也即將破萬億元,屆時江蘇將成為全國破萬億元城市最多省份。而在全國百強縣前10名名單裡,有來自江蘇長江沿岸的6座縣市。因此,治理長江成為了江蘇發展重要契機:既重新調整升級了產業結構,又促進了一系列沿江生態帶建設,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長江水清岸綠景美在推進長江大保護過程中,江蘇通過化工整治、生態恢復、產業升級等多重措施解決長江生態難題。如今,長江江蘇段奔騰開闊、江水更加清澈、岸線風景如詩如畫,對於沿江每座城市的居民而言,更是幸福感倍增。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南通:萬裡長江江海交匯處...
其中山指的就是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和馬鞍山五座青山,這五座青山加上周邊的長江岸線腹地,統稱為五山及沿江地區,總面積17萬平方公裡,沿江岸線約14公裡。南通在長江岸邊,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卻陷入「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發展窘境。
-
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全面啟動
百年前,先賢張謇經營南通城時,狼五山成為「一城三鎮」的重要組成。百年來,這一區域發揮著城市「生態綠肺」重要功能,成為通城靚麗名片。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南通市民對環境生態需求的不斷提升,五山保護和發展漸不適應。加大對五山獨特資源的保護,實行五山地區整體發展,增加群眾生態福祉,成為南通百姓的共同期盼。
-
南通年度大片來了
被稱為"城市氧吧"攬江綠道依山傍江被譽為「觀景陽臺」是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一條沿江最美遊步道沿道而行,風光明媚遊人在江天一色中靜心感受山水融合之美濱江花海北至中遠川崎,南至濱江公園岸線長度約 3.8 公裡與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空間、慢行系統貫通色彩多樣的植被結合地形起伏蜿蜒塑造出美不勝收的花境形成了金秋時節長江岸線一道靚麗風景線
-
人民日報|江蘇南通:優化產業布局 護好長江入海口
《人民日報》2021年1月11日6版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南通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激活發展新動能—— 護好長江入海口 但身為南通港口集團15年的老職工,我不想搬!」在吊機師傅黃亮眼裡,港口搬遷,不僅是搬家的問題,還是飯碗的問題。 對於整座城市而言,這不僅是發展定位的選擇,更是改革再出發的考驗。 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南通,港口是其開放的象徵,也是城市發展的引擎。造船、化工等產業沿江聚集,奠定其經濟強市地位。
-
「江蘇山水如畫,來了還想來」——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
江西日報社副社長練蒙蒙表示,江蘇有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壯士斷腕解決「重化圍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江蘇長江生態環境發生轉折性變化,「我們會用手中的筆把在江蘇所觀所感記錄下來,通過報紙版面和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為江西長江大保護工作提供借鑑。」「真讓人心曠神怡!」打卡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湖南日報社編委金中基心潮澎湃,舉起手機自拍留念。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在唐古拉山,長江從茫茫雪峰之間出發,在即將奔騰入海的地方,孕育了一片充滿活力的土地——江蘇。長江江蘇段蜿蜒432.5千米,岸線總長1169千米,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個設區市,涵養著江蘇1/6的沿江生態。長江大保護,江蘇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