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青蓮鎮:1500畝朝天椒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0-12-16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31日6時訊(通訊員 何燕 沈一瓊)「今年沒能及時出門去掙錢,多虧了村裡發展的辣椒產業,讓我找到了新的增收門路。」近日,重慶市奉節縣青蓮鎮茂林村貧困戶王澤家笑著說到。

筆者在茂林村朝天椒種植基地看到,王澤家正和工友們一起忙著給朝天椒苗床澆水、施肥,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一直以來,青蓮鎮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固脫貧的根本之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今年,該鎮又因地制宜,發展朝天椒1500畝,以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門路。

「為保證農戶的收益最大化,我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發展朝天椒產業。」青蓮鎮相關負責人說,企業為農戶免費提供辣椒種苗與技術指導,待成熟後再由公司按保護價鮮椒1.2元/斤的價格統一收購,這也讓村民們吃下了「定心丸」。

據該負責人介紹,朝天椒每年可收穫兩季,畝產鮮椒3500斤以上,畝均保底收入可達4000元以上。同時通過與超市籤訂購買合同、網絡直播帶貨等方式,出售新鮮朝天椒和半成品罐裝辣椒醬,預計年產值達600萬元。

王澤家也因此而獲益。今年,他將自家的12畝土地流轉給企業種辣椒,還在朝天椒基地裡務工,實現了雙豐收。「土地流轉每年有近3000塊錢的收入,種的辣椒還可以保底收購,同時還可以在基地裡做事,每月又有1500塊錢的收入。」王澤家笑著說,這樣既可以照顧家裡,又可以做事賺錢,很划算。

而他只是朝天椒產業受益戶之一。據了解,目前青蓮鎮朝天椒種植面積達1500餘畝,將帶動聯合、仁義、茂林三個村176戶264人(其中貧困戶75戶226人),戶均增收21000元。

下一步,青蓮鎮將乘勢而上,因地制宜,擴大種植面積,發動更多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加入種植隊伍,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更將美豔的朝天椒打造成該鄉的富民產業、貧困戶的「錢袋子」。

相關焦點

  • 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原標題: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岷縣以特色優質牧草推廣種植和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以做大做強特色草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精準發力,拓寬精準扶貧新途徑,助推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
  • 馬龍區竹園村:大莢豆拓寬群眾增收路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路倉)馬龍區納章鎮竹園村以助農增收為主線,在發展好烤菸、玉米等傳統產業的同時,結合土地、水利、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探索致富新路子,積極發展甜脆大莢豆等為主的蔬菜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
  • 廬江「茶旅」融合,為群眾拓寬致富路
    遊茶園花海,品白雲春毫,走觀光綠道,住茶家樂,泡千年溫泉……近年來,廬江著力把豐富的茶葉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結合起來,推動實施茶旅一體化發展,拓寬百姓致富路
  • 熱水鎮中藥材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年和興村引導群眾種植南板藍根100餘畝,每年可收兩季,每畝投入0.5萬元,產值達2萬元。據悉,該基地種植的藥材大部分採用「訂單農業」模式,每畝淨利潤達5000元以上。和興村計劃繼續擴大規模種植藥材200畝以上。在和興村的帶動下,該鎮橫瑞村流轉土地50餘畝計劃種植草珊瑚。中藥材已成為熱水鎮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 紅安縣萬畝朝天椒讓農民好日子「火」起來
    近日,湖北紅安縣高橋鎮嶽家崗村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的景象,在百畝連片朝天椒種植基地,村民正在抓緊晴好天氣搶摘辣椒,紅紅的朝天椒掛滿枝頭,仿佛一簇蔟燃燒的火焰,映襯著村民們幸福的笑臉。「合作社種的辣椒,我們農村的婦女都在這來,每一天要掙個百八十塊錢!」嶽家崗村村民高興地說。據介紹,高橋鎮朝天椒果實質細肉厚,辣味濃,收穫期長,產品認可度高,深受市場青睞。
  • 朝天椒市場價如何 2021種朝天椒能賺錢嗎 100畝朝天椒的利潤多少
    朝天椒是目前辣椒品種比較備受關注的一個,據悉,目前辣椒品類中,朝天椒價格一枝獨秀,位居高價、天價水平。那麼,2021年種朝天椒能賺錢嗎?100畝朝天椒的利潤多少?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2021年種朝天椒能賺錢嗎近年來,朝天椒價格一路高歌,市場銷量大,種植者大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種植朝天椒的朋友也越來越多,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 上窩鋪村:小小紅樹莓,拓寬農民致富路
    上窩鋪村:小小紅樹莓,拓寬農民致富路 2020-09-15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麗江寧蒗新營盤鄉: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近年來,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新營盤鄉通過抓牢特色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產業脫貧步伐,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新營盤鄉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戶種植蘋果,由公司負責品牌宣傳、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線上銷售。該鄉成功打造的「2700蘋果」品牌得到市場認可,優質蘋果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 朝天椒銷售價格高達8元一斤,種植一畝能賺多少錢
    說到朝天椒,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日常生活中朝天椒使用的範圍是很廣泛的,食用性也是非常強。比如常出現在一些餐桌上,廚房等。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對朝天椒的需求量很大,銷售價格已經高達8元一斤左右,如果種植一畝能賺多少錢呢?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
  • 奉節:康樂鎮土坎村開展致富家庭評比活動
    原標題:奉節:康樂鎮土坎村開展致富家庭評比活動 華龍網6月22日9時訊(通訊員 廖天配)今年,重慶奉節縣康樂鎮土坎村開展致富家庭評比活動,樹立「勤勞致富光榮·懶惰致貧可恥」的意識,消除等靠要的思想,通過100分制的方式,引導全村村民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 墾利區郝家鎮:光伏發電照亮群眾致富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傑 通訊員 秦志敏走進墾利區郝家鎮薛家村,村民正忙碌著給葡萄修剪枝葉,遠處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電板映入眼帘,在陽光下熠熠閃耀,給這座村莊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薛家村位於郝家鎮政府東2.6公裡處,南一路北側,現有居民286戶,706口人,耕地面積1500畝,經濟作物以葡萄為主。共有貧困戶20戶,26人。今年來,村兩委幹部緊盯脫貧致富目標,積極謀劃,將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照亮群眾致富路。
  • 水圍營300畝晚秋朝天椒喜獲豐收
    —丘北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瞭望丘北—文圖視頻 新聞速遞 深度報導 美文欣賞雖然時至晚秋,但雙龍營鎮普者黑村委會水圍營村的303畝朝天椒依然葉綠椒紅,也迎來了大豐收。10月27日,記者走進水圍營村朝天椒地裡看到,100多名村民正拿著水桶、麻袋,背著背簍,忙碌的採摘著火紅的朝天椒,他們一邊摘辣椒一邊笑著告訴記者,這久莊稼已收完,就到辣椒地裡來打工。雙龍營鎮普者黑村委會水圍營村村民 耿紅芬:「來幫他們扯辣子,7角錢一斤,扯到晚上5點多,一天扯得100塊錢左右。」
  • 福安城陽:綠竹產業拓寬致富路
    遊錦木在竹園砍竹福安是「中國綠竹之鄉」,現有綠竹面積6萬多畝,種植範圍覆蓋全市23個鄉鎮的236個行政村,年產竹材10萬噸、綠竹筍1萬噸,年產值達2.6億元。佔洋村產出的綠竹筍甜嫩,遠近聞名,多數村民依靠綠竹產業走上了致富路。「我們村主導產業是綠竹筍,從最早的幾百畝,到現在擁有一千多畝竹林。目前,村中從事綠竹種植業的村民達60%以上。」
  • 三都縣九阡鎮月亮山村:扶貧「飛」出致富路
    三都縣九阡鎮月亮山村地處月亮山腹地,山高路遠,群眾發展致富因此受到制約,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落後發展村。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該村列為整村移民搬遷對象,居住環境變遷、產業發展、勞動力就業等逐漸轉移,群眾發展致富動力進一步增強。
  • 大化板升:種植高山白玉薯 拓寬群眾致富路 (1/6)
    2020年,該鄉累計種植白玉薯4000多畝,群眾通過種植白玉薯、加工白玉薯粉絲脫貧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近日,筆者走進弄郎村弄母屯,看到村民盧貴蘇和他老伴正在山地裡收白玉薯。盧貴蘇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委政府及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他通過開荒山地,從以前種植兩三畝白玉薯發展到如今的8畝。2019年,他種植白玉薯的收入有45000元。
  • 大化板升:種植高山白玉薯 拓寬群眾致富路 (6/6)
    2020年,該鄉累計種植白玉薯4000多畝,群眾通過種植白玉薯、加工白玉薯粉絲脫貧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近日,筆者走進弄郎村弄母屯,看到村民盧貴蘇和他老伴正在山地裡收白玉薯。盧貴蘇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委政府及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他通過開荒山地,從以前種植兩三畝白玉薯發展到如今的8畝。2019年,他種植白玉薯的收入有45000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樂安水口村:守好綠色「家底」拓寬致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樂安水口村:守好綠色「家底」拓寬致富路 2020-05-15 0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產業升級拓寬致富路(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0))
    找準地區資源優勢並不斷深挖,拓寬產業思維並形成優勢疊加,凝聚基層黨組織的行動力和群眾精氣神,脫貧致富小康路就會越走越順暢行走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場,眼底綠意湧動,心中清香陣陣。觀光步道穿茶海,村民挎籃採茶來。
  • 康定:念好高原「特色經」 鋪就群眾「致富路」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建集體牧場讓農牧民嘗到「甜頭」,打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康定市念好高原「特色經」,讓不少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發展理念,通過圍繞基地優布局、圍繞研發精加工、圍繞市場創品牌,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康定市副市長楊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