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春雨稍停,山間雲霧繚繞,行走在湯池旅遊度假區的精品旅遊線上,兩旁的梯形茶園像綿延的綠浪,緩緩延伸向遠處,茶園間放滿了黃板和捕蟲燈。茶園旁是一棟棟典型微派民居風格的農房,金湯湖水清澈,桃梨花事正盛。走進二姑尖山間,步行道蜿蜒在茶園之間,不時有遊客過來駐足觀賞。這裡將騎行觀光與步行相結合,打造騎行、研學、體驗、採制茶一體的綜合體。
湯池鎮百花村「新海手工茶」的老闆餘新海以前以採茶、制茶為生計,收入開支勉強持平。隨著來新村旅遊觀光的遊客增多,今年初,老餘投入5萬元,經營起了茶樓和景區觀光車,現在每天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村上餘新海像這樣的村民還有許多,他們依靠小茶葉發起了生態財。」百花村黨支部鍾益民介紹,這三年村上變化大,新村從無到有,街道整潔漂亮,村民開辦茶家樂增收。
茶葉是湯池的名片,茶產業是湯池鎮重點發展的特色效益農業。湯池鎮長錢中軍介紹,近年來,該鎮一方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茶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另一方面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推動茶葉生產由以數量為主轉向數量質量並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場導向,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
日前,合肥市千名師生、家長帶著孩子來到柯坦鎮虎洞生態茶園參加「親子採茶」春遊活動。當天,柯坦鎮笫三屆採茶節拉開帷幕,一千多名合肥市民帶著孩子前來參加「遊生態柯坦,採合肥好茶」活動,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生態茶鄉的魅力。
在茶產業迅速崛起的同時,廬江另一產茶大鎮柯坦鎮還積極謀劃茶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當前,該鎮正著力把豐富的茶葉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結合起來,推動實施茶文旅一體化發展。廬川茶業有限公司經理劉棟國告訴記者,公司將加大與茶網等茶葉門戶平臺進行品牌合作,同時抓緊完善茶園的配套設施,建立農家樂,形成體驗式茶園。
得益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的產業動能,廬江茶產業最近三年取得了快速發展。據了解,最近三年累計新栽、改造茶葉面積2萬餘畝,發展500畝以上種茶大戶20戶,建成6個萬畝優質茶葉基地。同時,成立45個茶葉有限公司、22個茶葉專業合作社,建成21戶茶葉種植家庭農場。
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廬江跳出茶經營茶、發展茶,拓寬茶旅融合發展之路。目前連接二姑尖——金湯湖——龍王頂——虎洞湖——牛王寨的茶園綠道全面完工,茶園初步實現了「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飛躍,一個以62萬畝優質茶園為基礎的茶葉公園秀容初顯。
廬江將以此為契機,帶動茶旅融合創新,廬江茶葉和旅遊在經濟「新常態」下實施茶旅融合轉型升級發展,依託茶產業和生態旅遊區提升,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安徽省地區休閒農業旅遊熱點和全國茶文化旅遊重點縣。
近年來,廬江茶旅融合理念不斷成熟,以茶興旅、以旅促茶、品牌疊加、協同發展,成為兩大產業互動融合、共襄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模式。
茶產業和旅遊業是關聯性極強的兩大產業,茶產業賦予了旅遊業新的內涵,旅遊業則助推了茶產業更新升級。推進茶旅融合,契合旅遊產業綜合帶動力強和茶產業跨一、二、三產業的行業特點,它既是茶資源、茶產品綜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備受歡迎的旅遊新業態。茶旅融合不是兩個產業的簡單結合,而是以茶為主題、以茶基地為載體、以旅遊為內容、以市場為動力,將茶園建成旅遊景區,將茶產品開發成旅遊產品,將茶文化打造成旅遊品牌,實現茶旅文化一體化、茶旅品牌一體化、茶旅產品一體化。
廬江因勢利導推廣茶旅融合扶貧模式,倡導公司參與、特色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動百姓脫貧致富的產業扶貧模式。到2018年底,廬江通過重點扶持旅遊扶貧村和其他特色村鎮發展旅遊業,將帶動兩千人以上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在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的同時,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貧困村、貧困戶產茶、做茶、售茶,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帶領農村貧困地區的群眾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特色產業和旅遊行業的積極作用。
攝影:左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