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迎客:紫金茶旅融合,走出綠色致富路

2020-11-07 淘茶說

「現如今,簡單的茶產品銷售或者景區觀光,已經無法充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日前,紫金縣鬥記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紫金客茶谷項目負責人何東波說:「在經營好茶園、做好茶產品的基礎上,我們希望能豐富消費者的體驗,構建一個集食、宿、行、遊、娛、購於一體的茶旅綜合體。」

駕車從紫金縣城出發,經過蜿蜒的山道,大約20分鐘的車程,記者一行來到了位於紫城鎮藍坑村的客茶谷。剛下車,一股馥鬱芬芳的茶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一壟壟茶樹青翠欲滴,一排排苗木鬱鬱蔥蔥。茶農們早早地來到茶園,進行鬆土、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為秋茶的採收作準備。

記者 肖斌 攝

客茶谷一角。該項目通過產業扶貧、入股分紅等方式,直接、間接地幫扶了1000多戶貧困戶。

因地制宜做優做強茶產業

紫金客茶谷項目是廣東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也是河源市三產融合示範基地,規劃面積約400公頃,通過聯動藍坑村鄉村資源,把園區打造成為茶葉種植、生產、觀光為核心,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茶園風光、特色化的客家文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和規模化的茶旅融合綜合體。

「紫金蟬茶,蜜香萬家。」紫金擁有600多年的種茶歷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紫金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種茶熱潮,以種植單樅茶為主,後根據市場變化,通過引進的臺灣優質品種結合紫金縣本土優質品種改良種植,形成了新的品種。

「紫金蟬茶在全省、全國都是比較獨特的品種。」何東波介紹:「這種茶含有一股天然的蜜香,源於一種昆蟲——小綠葉蟬。紫金山區的海拔高度和良好生態恰好是小綠葉蟬需要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紫金蟬茶的獨特口味和天然蜜香。」在不久前的10月19日,紫金蟬茶成功入選了2020年廣東十大好春茶名單。

據了解,茶葉產業正成為紫金縣特色脫貧產業、富民產業。目前,紫金縣245個村中有52個村(其中16個省定貧困村)把茶產業作為長效脫貧的幫扶產業。2016年至今,紫金縣精準扶貧幫扶單位共發展茶葉種植約3000畝,超過500戶貧困戶參與種植,茶農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約14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1.9萬元。2019年,紫金縣茶葉產業共帶動4305戶農戶參與,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8515人,有5791名貧困人口享受茶葉產業發展紅利。目前,客茶谷的茶園畝均產值可達8000—10000元。預計未來5年,茶葉產業每年可為貧困戶人均增加收入達2萬元。

記者 肖斌 攝

廣場舞愛好者在客茶谷表演。客茶谷欲在經營好茶園、做好茶產品的基礎上,豐富消費者的體驗,構建一個集食、宿、行、遊、娛、購於一體的茶旅綜合體。

茶旅融合寫好寫活「綠文章」

「我是坐公交車來到這裡的,離縣城很近,過來非常方便。客茶谷不僅茶葉好,生態環境也很好,很適合遊玩。」遊客黃女士說,除了來此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外,她還打算去參觀客茶谷的制茶車間,親眼看看制茶工序,感受紫金蟬茶背後的文化內涵。

除了提升茶葉產量與品質,產業延伸也是客茶谷發展的重要方向。「接下來,我們計劃建設商業街,深化遊客體驗,並與華南農業大學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打造茶旅融合綜合體。」

「茶旅融合」理念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致富機遇。據介紹,紫金客茶谷項目通過產業扶貧、入股分紅等方式,直接、間接地幫扶了1000多戶貧困戶。

客茶谷項目開建後,藍坑村村民巫運來家的幾十畝山林每年可得租金約1000元;巫運來和老伴在茶園工作平均每個月可以拿到約4000元工資,一年下來收入可超4萬元。

村民還能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客茶谷合作,客茶谷負責提供優質茶種、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目前,已有多位村民向客茶谷提出合作意向;村裡的貧困戶還可通過入股的形式參與分紅,如藍坑村的貧困戶王少和一家6口,就以4.8萬元入股,每年可得分紅約5000元。

相關焦點

  • 鹽邊縣:農文旅融合共致富
    【記者:欒溪 熊為新 張啟棟】 室內鹽邊縣是典型的二半山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佔全市半數以上,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鹽邊縣積極用好政策的繡花針,因地制宜,著力補齊貧困落後的短板,在實現全縣脫貧的同時,還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找到了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致富道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重慶萬州鳳凰山農旅融合 走出「高顏值」致富路
    鳳凰山位於重慶東北部,全域海拔950米至1068米,以其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旅遊資源,走出了一條特色生態旅遊的致富路。11月11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來到重慶市萬州區太安鎮,這裡依託美麗山水、茶園、梯田發展旅遊經濟,打造了「鳳凰茶香」、「鳳凰花果山」、「千層梯田」等特色生態景點
  • 龍東村的綠色「致富路」
    紅豆杉項目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紅豆杉度假旅遊項目留住了遊客;紅豆杉直升機停機坪試航成功……近年來,稽東鎮龍東村不斷發展壯大綠色產業,離「山水更美、詩意更濃、群眾更富」的目標越來越近。去年在紅豆杉樹周邊圍起籬笆,打算今年春暖花開時節引進一批小雞,培育綠色、生態、健康的龍東紅豆杉雞,為村集體經濟再添「一把火」。荒山坡地「變廢為寶」龍東村由原霞堡、高墩兩個行政村合併而成。其中霞堡背靠會稽山脈,土壤主要適於種植茶、竹、果等經濟特產,以及玉米、番薯等旱糧作物。
  •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 茶旅融合的綠色實驗
    原標題:天柱山:茶旅融合的綠色實驗2015年,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將迎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期評估。以惠民富民、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為宗旨,天柱山是如何利用地質條件,發展茶經濟,帶動公園居民就業致富增收的?面對休閒旅遊風生水起之勢,天柱山將走出一條怎樣的茶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綠色茶山鋪就福建山鄉致富路:茶業富民 茶旅富村
    吳蘇梅 攝(愛國情 奮鬥者)綠色茶山鋪就福建山鄉致富路:茶業富民 茶旅富村中新網寧德10月18日電 (吳蘇梅 葉茂)時值秋茶上市時節,在福建寧德市壽寧縣託溪鄉託溪村連片的茶山上,隨處可見茶農採摘茶青的身影。
  • 廬江「茶旅」融合,為群眾拓寬致富路
    ,拓寬百姓致富路。廬江將以此為契機,帶動茶旅融合創新,廬江茶葉和旅遊在經濟「新常態」下實施茶旅融合轉型升級發展,依託茶產業和生態旅遊區提升,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安徽省地區休閒農業旅遊熱點和全國茶文化旅遊重點縣
  • 以「綠」促旅 以「融」致富
    此外,景區加快旅遊發展布局,投資1.93億元建設的花千谷旅遊景區,已經完成一期工程建設,並於今年4月開園迎客。如今,官亭林海景區精品花卉苗木面積已達6萬多畝,核心集中區2.4萬畝,成為合肥市郊最大的觀賞花園和綠色森林。景區全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旅遊經濟收入達1500多萬元,「國家生態公園」成為官亭鎮的響亮名片。
  • 這個村的紫金茶有500多年歷史!
    一茶一人,歲月在這空間流動變慢,直至新莊村第一書記李延川咕嚕喝茶的聲音響起,才將隨行的我們一起帶入,紫金新莊茶之旅。播放視頻,開啟本期新莊村春茶之旅吧!紫金縣,高山丘陵區,介於北緯23°10′-23°45′之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北回歸線穿過縣裡。
  • 常寧塔山:茶香溢滿致富路
    在平均海拔達800米的常寧市塔山瑤族鄉,4.5萬畝茶樹悄然抽芽吐綠,一股股茶香飄溢在瑤鄉人民的致富路上。△春茶吐綠採摘忙4月4日下午,記者在敖頭村谷佳生態茶園裡看到,數十名採茶工背著茶簍分散在茶壟中,手指上下翻飛,熟練地採摘春茶,山間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 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鎮的綠色產業致富路
    齊壽鎮的綠色產業致富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冬季氣候寒冷,田地裡一片寂靜。但是在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鎮松李村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卻春意盎然,滿眼綠色。2017年,齊壽鎮在松李村規劃實施蔬菜大棚建設,為松李村及周邊群眾打造了一項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一聽說這個消息,張潤梅可高興了。「那時候我就在心裡盤算,一定要去蔬菜大棚種植基地打工」,張潤梅笑著告訴記者。
  • 遂川衙前:「黨建+」走出致富路
    從偏居一隅到脫貧致富的林鄉,遂川縣衙前鎮通過黨建引領「唱新戲」、產業集聚「拔窮根」,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脫貧路。示範引領,黨員是脫貧路上「領頭雁」提起黨員幹部羅榮傳,士高村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他在沿海務工多年,而後返鄉創業。2016年,在農技站技術人員指導下,羅榮傳購入一批貴妃雞苗,並種植了40畝南豐蜜橘。
  • 酉陽疊石花谷創新旅藝融合扶貧路
    那麼具有較好旅遊基礎的酉陽,是不是可以嘗試著將旅遊扶貧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資源優化,走出一條卓爾有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呢?」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序江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介紹了項目的緣起之思。   於是,疊石花谷逐漸成為酉陽全力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的示範樣板,並肩負起推動鄉村振興、推動農旅融合的重任,承擔起為酉陽縣委、縣政府提供另一種可供選擇路徑的光榮使命。
  • 走出窮山窩 邁上文旅融合振興路 泰順這個少數民族村富了
    「不走出窮山窩,脫貧致富就是一句空話」左溪村曾是一座偏遠的少數民族村,也是泰順縣遠近聞名的窮山窩窩,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他辦養豬場、引進紅提......下山後的他憑藉在外闖蕩多年的經驗,積極帶領村民尋找致富之路,並於2007年高票當選為左溪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不久,藍學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村容「參差不齊」。
  • 紅木小鎮「築夢」 文旅融合「潮起」 龍遊紅木小鎮開園迎客
    紅木小鎮「築夢」 文旅融合「潮起」 龍遊紅木小鎮開園迎客   秋澄氣轉涼,丹桂萬徑香。9月29日,「匠心築夢 潮起龍遊」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龍遊文旅再出發暨龍遊紅木小鎮開園儀式舉行。
  • 東港市合隆滿族民俗村落依託村寨特色,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民族...
    近三年來,合隆滿族鄉共為滿族民俗村落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65萬元,吸引帶動其他配套資金650多萬元,對整組群眾房屋、庭院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改造,修村路、建水壩、安路燈……他們把民族符號、農耕文明、鄉情鄉愁融入新農村建設之中。
  • 積石山:多產融合走出脫貧新路
    原標題:積石山 多產融合走出脫貧新路  本報記者 王雲祥  初秋時節,站在海拔2300多米的積石山縣柳溝鄉陽山村大草坪上,一望無際的高山丘陵,到處被山花和綠色覆蓋。與綠色相協調的是,深藍色的光伏發電太陽能板,在陽光下十分耀眼。
  •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黨委:「農旅文」有機融合致富路越走越寬
    五年來,楓香鎮黨委始終牢記囑託,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發展,推動「農旅文」有機融合,統籌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齊步走,走出了一條振興鄉村的特色發展道路。  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楓香鎮黨委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
  • 廣西馬山:「綠山」變「金山」 生態旅遊走出致富路
    馬山縣鄉村景觀(彭遠賀/攝)廣西馬山縣作為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區縣,石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56.3%,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找出一條既能發展地方經濟、帶動群眾 脫貧致富,又能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新路子?馬山縣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積極探索「靠山吃山」模式,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走出致富路。3月19日至21日,人民網報導小組走進馬山縣感受當地的華麗蛻變,平坦乾淨的水泥路,灰瓦白牆的小洋樓,綠樹環繞的景觀湖,排列整齊的果蔬基地……一幅山美、水美、人美、風情美的山村畫卷徐徐鋪開。
  • 紫金茶LOGO有獎徵集啦,最高獎勵6000元!
    縣農業局廣泛徵集紫金茶LOGO,入圍優秀作品獎1000元,最終入選作品獎6000元!有才的你,趕緊出手啦!為進一步宣傳紫金地方特色,提升紫金茶品牌形象,紫金縣農業局從即日起,面向社會廣泛徵集紫金茶LOGO。現將徵集事宜說明如下:一、LOGO徵集時間2018年6月1日—6月15日二、LOGO設計要求1.LOGO形象鮮明,有獨特創意,個性突出,易看、易懂、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