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園村:名茶香飄致富路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徐黎一顧孝天高豔

最近,省裡發布了107個傳統村落,連雲區宿城街道大竹園村躋身其中。消息一出,讓這個雄踞江蘇省海拔最高的自然村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

沿著大桅尖盤山公路一路而上,筆者來到了江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大竹園村,山、海、島、城在這裡盡收眼底。這裡不僅景色宜人,更盛產高山雲霧茶。近年來,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大竹園村著力打造「茶文化」,打響「茶名片」,茶香為這裡的村民鋪起了一條致富路。

鄉村振興

讓老鄉的口袋鼓起來

走進大竹園村,映入眼帘的就是漫山的竹林和茶園。「據老一輩人說,大竹園應起於唐宋時期,因山上遍地的竹林而得了這個名字。」大竹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翟恩春說。按照地理位置,大竹園位於後雲臺山南麓,依託高地形成,呈現以張家樓片區為核心的團狀居住空間格局,村域面積3.5平方公裡,海拔高度581米。

曾經,大竹園村茶農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種植茶葉、製作茶葉,發源於大竹園村的雲霧茶在1958年被評為江蘇四大名茶,還湧現出了大批雲霧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小時候看著家裡的大人炒茶,那個時候都是整夜整夜幹,後來,我自己也開始學著炒茶,就一直炒到了現在。」傳承人石佃彩、張毓富至今還堅持用傳統手工制茶。

據悉,為了改變村民們在發展林間經濟時出現的單一作戰、名氣不響、服務能力較弱、與旅遊產業無法配套等問題,2019年,大竹園成立了竹雲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統一採摘,整合1000畝茶葉資源,以「公司+合作社+網際網路」的模式發展拓寬生態雲霧茶的銷售渠道,打造精品雲霧茶。「我們採,他們幫我們加工銷售,老百姓不操心,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大竹園村村民夏韶榮說。據悉,由上而下構建產業鏈,公司引進科學規範的茶葉加工設備和管理,進行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做大做強雲霧茶產業。目前,已累計加工茶葉萬餘斤,增加近200戶茶農收入。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我們整合了村裡的優勢產業,打破此前小農作坊的模式,以合作社為龍頭,提高我們產品的質量。以做大、做強、做精,生態高山茶為目標,打響宿城雲霧茶精品品牌。同時,抓好區域旅遊發展的大好時機,大力推動禪茶文化,推銷我們的高山雲霧茶。」站在大竹園村的村史館門前,翟恩春說,「今年合作社增收30萬元,為農民增收60萬元。下一步,大竹園村還打算將把茶文化和旅遊相結合,打造大竹園村的民宿集群。」

傳統村落保護

讓大竹園煥發新生機

如今,傳統村落之鄉村旅遊的美妙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越來越多的人更願意走進鄉村,感受傳統村落的美。大竹園村圍繞鄉村振興和「三產融合」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以雲霧茶為主導產業,培育農業、紅色、旅遊融合新興業態,增進文化傳承和村莊形象提升,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為了體現村落之美,引導老百姓保護環境,大竹園村修建便民道路1000餘米,對竹園路800餘米主道路完成拓寬,打造特色民宿群,提升強村富民成效。同時,大竹園村投入資金建成茶史館、茶葉製作體驗館、茶文化小廣場。從村民手裡收集40多套閒置民居,計劃建立半山民宿,發展成為採茶、品茶、民宿於一體的茶園民宿。通過農家樂休閒旅遊和民宿業的發展,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把生態資源有效轉化為旅遊經濟,促進老屋的活化利用,真正實現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保護的良性互動和發展共贏,帶動村民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傳統村落大竹園村先後獲得了「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省文明示範村」等榮譽稱號;而大竹園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大桅尖路,也入選了「2019全國最美鄉村公路」。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讓小村莊正在化蛹成蝶,讓無數農民錢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

相關焦點

  • 郟縣茨芭鎮北竹園村:休閒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北竹園村位於郟縣與禹州交界的東北部山區的,周圍群山環抱,植被茂密,全村共有七個自然村組成,全部分布在以魯醫河為中心的河谷兩岸,走進北竹園村,水墨畫般的鄉村風光如清風撲面而來。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清代保存至今的石砌窯洞古樸靜美,皂角樹、國槐等古樹蒼翠遒勁,滿載鄉村記憶的古井保存完好......
  • 福建名茶香飄重慶「大陸阿里山」臺茶參展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副縣長王振惠日前在重慶發出「福建名茶之約」。11月28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副縣長王振惠在重慶推薦女排「娘家茶」。「有故事,有韻味」,是福建名茶的共同特點。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堅持綠色發展、質量興茶,2018年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率先突破千億元,有11個閩茶產品榮獲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
  • 福建名茶香飄重慶 共品中國女排「娘家茶」
    摘要:11月30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副縣長王振惠在重慶發出「福建名茶之約」,請全國客商及江城群眾共品中國女排「娘家茶」。此舉提高了產品美譽度、影響力和知名度。
  • 徑山茶種出致富路
    10月10日,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黨委書記沈萍向記者介紹:作為浙江省十大名茶,2019年徑山茶品牌價值達23.56億。  在走向小康生活的大道上,是一片「金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徑山,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是天目山脈的東北峰。山上有唐代名寺「徑山萬壽禪寺」,曾被列為「江南五山十剎」之首。徑山主峰海拔700多米,因當地獨特的地形和氣候,為徑山茶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 香飄四溢推陳出新 「麗水香茶」亮相國際茶博會
    麗水展區內,LED屏幕循環播放介紹麗水名茶和各縣茶旅遊風景,全方位展示麗水茶產業。景寧惠明茶、松陽銀猴、梅峰龍井等20多種茶葉擺放在青瓷碟上,讓觀眾以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方式直觀感受到「麗水香茶」的品質。各縣展館還設置了品茶區,讓消費者和茶商品嘗麗水好茶。麗水展區「香氣撲鼻,茶味濃鬱,是非常好的品質。」
  • 馬龍區竹園村:大莢豆拓寬群眾增收路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路倉)馬龍區納章鎮竹園村以助農增收為主線,在發展好烤菸、玉米等傳統產業的同時,結合土地、水利、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探索致富新路子,積極發展甜脆大莢豆等為主的蔬菜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
  • 金城辦竹園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聚力建設鄉村休閒地
    80年代,伴隨大唐第一發電廠和礦務局象山礦的建設投用,緊鄰兩家大型企業的竹園村村民開始跑起了運輸、開上了飯店,村民的收入也一路快速上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竹園村的紅火也迅速降溫,不少村民開始通過外出打工謀生,快速富起來的村子一下失去了方向。今年初,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的示範村,竹園村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生機。厚厚的一本竹園村鄉村振興示範村概念規劃成為了村兩委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每日必看的案頭讀物。
  • 走進竹園村,開集進入倒計時
    在搜狗百科關於「大墩子遺址」是這樣記述的:「大墩子遺址位於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竹園村東一裡的高地上,方圓80餘畝,高4.5米。......」 很顯然,提起「大墩子遺址」必然會提及邳州市四戶鎮竹園村,竹園村因大墩子遺址而聞名於世,大墩子遺址也以其6000多年的古文化底蘊讓竹園人繾綣一份回憶,氤氳一抹柔情。歷史的腳步不會停止,時代的變革步伐沒有止境。開埠集市,恢復古集,今天的竹園人以其頑強拼搏的精神在新時代變革中進行了偉大鬥爭!
  • 百竹園村的小康之路
    百竹園村位於大熊山腹地,2017年由雙文、白竹水兩個行政村合併而成,這裡屬於高寒山區,自然環境惡劣,信息閉塞,農村「空心化」嚴重,曾是市級貧困村。2015年,由市政府辦牽頭,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市外事僑務旅遊局、省農村信用社益陽辦事處、人保財險益陽分公司組成扶貧工作隊對口幫扶。扶貧工作隊進入雙文村後,堅持「以路奠基、以茶富民、以林興村、以旅帶業」的扶貧戰略。
  • 竹園村威哥攜手 發展餐飲食品城市配供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唐明軍)1月22日,竹園村股份與威哥餐飲集團舉行戰略合作籤約:陝西竹園食品科技公司將其持有陝西竹園村呀米營養餐有限公司65%的股份的30%轉讓給威哥餐飲集團。該公司在西安市錦業二路投資建設佔地30餘畝的竹園村呀米營養餐有限公司將成為集特色餐食研發、城市中央廚房為一體的餐飲產業孵化中心。威哥餐飲集團董事長梁誠威,是一位享譽中國烹飪界的藝術大師,從事烹飪和餐飲管理50多年。在西安21年來,他一直秉持著真材實料、粵菜粵廚、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為西安大眾帶來了一道道正宗香港美食。
  • 我們的全村福丨承德豐寧榆樹溝村:瓜果香飄致富路
    榆樹溝村村民合影。  瓜果飄香,鼓了農民的錢袋子,鋪就了百姓的致富路。
  • 種下百香果 飄來「致富香」
    回鄉創業 科學種植 百香果是原產自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芳香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稱。近日,筆者來到黃志達位於大埔縣銀江鎮坪上村的百興源生態果園看到,一片連一片的青山上,種滿了綠油油的百香果樹,枝頭碩果纍纍,綴滿密麻麻、黃澄澄的百香果,大老遠就能聞到一陣陣果實傳來的清香。來到遍地青翠的果園裡,滿山的棚架下結滿了飽滿圓潤的果實。
  • 茶葉「坐」高鐵 鋪就「萬裡茶道」致富路
    武夷山是中國最著名的產茶地之一,大紅袍、金駿眉等名茶均產自這裡。天黑、路窄、風險大,茶商們常常叫苦不迭。「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武夷山曾是古萬裡茶道的起點,過去由於交通不方便武夷山的茶葉很難走出去。如今,茶葉坐上了高鐵,更快捷地銷往全世界,縮短了外界與「萬裡茶道」的時空距離,鋪就了一條新時代的致富茶路。不可否認,高速鐵路的迅猛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高鐵已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 名茶宴饗金陵香飄世界 華巨臣南京茶博會開幕
    本屆茶博會由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主辦,茶悅APP、好茶倉協辦,並且得到江蘇省茶葉學會、江蘇省茶葉協會、南京茶葉行業協會等各大單位的大力支持。千秋大業一壺茶,品茗賞器遇知音本屆展會展覽面積達15000㎡,設標準展位750個,劃分江蘇名茶/綠茶展區、全國名茶展區、白茶展區、普洱茶/黑茶展區、
  • 《享·讀》故事:小鎮飄來茶葉香
    茶實嘉木英 其香乃天育七月的嶗山 綠油油的茶園葉綠香濃連風打的旋都帶著甜甜的味兒嶗山茶
  • 汝陽縣委書記潘峰到十八盤鄉竹園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3月11日,汝陽縣委書記潘峰到縣城移民安置點、汝南安置點察看安置點遺留工程建設、綠化提升等情況,併到十八盤鄉竹園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實地走訪貧困戶,察民情、聽民聲、解難題,詳細了解產業發展、政策落實、幫扶措施等工作情況。他強調,要聚焦未脫貧村和剩餘貧困人口,精準施策、強力攻堅,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攻克最後貧困堡壘。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張超峰,副縣長蔡紹傑參加。
  • 村裡有了電影院——韓城市竹園村「文化村莊」見聞
    本報記者 盧萌攝韓城市金城街道竹園村其實本沒有竹子。今年市上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在村外的澽水河邊建設了40畝竹園。人說「人靠衣裳馬靠鞍」,自從有了這些翠綠的竹子和竹子周圍一點一點變美的環境,山溝裡的竹園村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城裡人都說這是他們的後花園,都把這裡當公園逛。
  • 浙東小漁村致富經:海味香飄千裡 遠吸八方食客
    春節將至,走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漁村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吊掛著的風鰻散發著大海的鮮香。小小的風鰻,不僅為冬日的漁村增添了濃濃的年味,還成為當地一張致富名片,吸引著眾多食客聞香而至。作為浙東沿海的傳統美食,風鰻由新鮮鰻魚經過風吹晾乾製成,以「豐滿」諧音,寄託著人們團圓和順的美好心願。
  • 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原標題:從臭水溝到風景區: 三峽移民村的旅遊致富路 一條沿長江而建的「十裡長廊」,串起大大小小的休閒廣場和濱江亭榭。正值三峽水庫蓄水期,色彩斑斕的中山杉從水面露出樹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和農家樂飄來陣陣飯香…… 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是三峽庫區的移民重鎮。
  • 陳飄:產業拓寬致富路-新聞中心-北方網
    2015年,大學生村官陳飄臨危受命,走上村黨總支書記的崗位,從此一步步地改變著村裡的面貌。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陳飄在近年裡,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產業的品牌優勢給脫貧攻堅增添源源動力,帶領母爸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海南農村來說是機遇和挑戰,借著這個東風,我們的芒果產業也要提質創新,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