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特色味道。寧波菜的烹調遵循大繁至簡的原則,作為補足,寧波的小吃,則無不精雕細琢,細膩考究,讓浙江寧波人在正餐之外,有了更豐富多彩的盼望。今天小編來說說寧波人比較偏愛的那一口—油贊子。油贊子,通常被稱為「麻花」,但在浙江寧波,寧波人更喜歡稱其為油贊子。寧波人對油贊子的偏愛或許來自於記憶的美化,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炸得噴香酥脆的油贊子對人們來說,無疑是難得的美味。以至於幾十年過去,仍能在街頭,誘得人們排隊都要買來吃。據說,老寧波的油贊子源自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屬純手工製作傳統休閒食品。它配方獨特選料上乘,有甜、鹹兩味之分,尤其是海苔鹹味油贊子,淡淡的墨綠色,堪稱寧波一絕。油贊子這美食,無論南北,老少皆宜。印象中,在尋常人家,油贊子並不常做,人們吃的油贊子大部分都是從店裡購買,人多閒聊時,一袋油贊子很快便一搶而光,讓人回味無窮。

曾經吃過天津的大麻花,一根麻花像油條那麼大。相對於天津大麻花的粗獷豪放,寧波的油贊子顯得小巧玲瓏。這也讓我記起,小時候老家做的麻花,比寧波油贊子還要迷你可人。老家麻花有兩種,一種是純麵粉做的,輕盈,薄脆;一種是糯米粉與蒸熟的番薯揉在一起做的,墩實,醇厚。油贊子就是普通話裡的「麻花」,也許我們小時候都有那炸的噴香酥脆、滋滋作響的記憶,還有街頭巷尾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如今時代變遷、城市變樣,老底子的寧波人對這一口現炸的油贊子還是情有獨鍾。所以經常能看見那排著個把小時的長隊伍,就為了這一口酥脆。

純地道的老寧波油贊子主要分為鹹、甜兩種口味。鹹味是綠色的,甜味是金黃色的,你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進行選擇,不過,海苔鹹味油贊子更為出名哦!甜味的油贊子是最傳統的,很多人都偏愛這種原始的味道,寧波人稱之為「原味」,所謂「原」,那是有心理根基和認同感的。個人比較喜歡甜味的,那個最樸實的味道,寧波特色的海苔條鹹味油贊子,亦堪稱一絕。它配方獨特選料上乘,所用海苔條粉是純天然原生態冬海苔條粉,色香味俱佳。作為受眾人追捧的經典小吃,油贊子的食材在今天看來很是普通,購買起來也方便,但在食品困難時期,一般人卻很難下狠心將它製作出來。

油贊子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它金黃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膩,口感清新,齒頰留香。油贊子酥脆,亦甜亦鹹,是平日裡休閒時的美味,也是家中款待親友的好食物。對於寧波人來說,油贊子可能不僅僅是一種小吃,更是一縷記憶的味道,或是對家鄉美食的熱愛吧。製作油贊子大概分四大步:打粉、發麵,搓麻花、下鍋炸。我們去買油贊子的同時,製作的過程也能看個一二。寧波油贊子的製作主要分為「搓」和「炸」兩道工序。「搓」是第一道工序,師傅們將切好的麵團搓細,迅速一抹一搓,再對摺成四股麻繩狀,即成長短均勻的面坯。「炸」是第二道工序,也就是下油鍋,面坯放入一百四十多度的油鍋內油炸,旁邊還需專人舉著大漏勺,不時翻動熱油以使面坯均勻受熱,這樣出鍋之後才能鮮香酥脆。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味小吃,無論去哪裡,總有一種味道縈繞於心。而味蕾最頑固的記憶,一定是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總在悄然地傳遞著永不散場的溫情和耐人尋味的美好!油贊子,不僅代表的是寧波的民間飲食文化,還傳達了寧波人民對它的喜愛之情。小夥伴們,寧波特色美食「油贊子」,酥脆可口,是寧波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你吃過嗎?
延伸 · 推薦
寧波人從小吃到大的水塔糕,綿軟香甜,韌性十足,你吃過嗎?
端午節快到了,寧波地道的鹼水粽,是寧波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味道!
浙江嘉興粽子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你吃過嗎?
端午節嘗一口溫州灰湯粽,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浙江衢州,龍遊芋頭粽,風味獨特,鮮辣可口,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