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11月15日訊 11月15日上午,「中國•章丘大蔥文化旅遊節」在章丘文博中心舉行。本屆文化旅遊節以「中國蔥鄉•蔥滿希望」為主題,迄今大蔥文化旅遊節已連續舉辦18年,在這18年中,章丘大蔥的身高屢創新高。現場,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髮布了大蔥身高金氏世界紀錄,來自於章丘繡惠街道王金村苗發勇的大蔥,以2.532米獲得「最長的蔥」金氏世界紀錄稱號。
「蔥王」挑戰世界紀錄成功,蔥狀元獲得三萬獎勵
今年的大蔥文化旅遊節,因為種蔥狀元的評選和大蔥挑戰金氏世界紀錄而變得更加熱鬧。為了保證公平性,大蔥評選活動組委會特意邀請了濟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正高級工程師張榮亭帶隊前來。據張榮亭介紹,大蔥狀元的評選由參與競爭的18戶種植戶選出10棵蔥來參加,共有株高、蔥白粗度、蔥白長度、單株重量四個指標,根據四個指標來賦予分值,總分最高的是大蔥狀元。今年的大蔥狀元由繡惠街道王金村的苗發潤摘得桂冠,獲得章丘區政府的種植能手獎勵三萬元。這也是他第四次獲得大蔥狀元稱號。
章丘區大蔥辦主任胡延萍介紹,「雖然2.51米也是章丘大蔥的紀錄,但是在申報金氏世界紀錄的時候,人家說必須打破以往的紀錄才行,在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心裡也沒底。」章丘大蔥的特點就是高、大、脆、甜,蔥王的評選主要考慮的就是單株蔥的高度。蔥的高度測量的就是從大蔥的莖基部到最高的蔥葉尖兒距離,由三方測量機構聯合進行測量,測出來三個數據,最後平均株高2.532米,打破了大蔥的株高記錄。
最終王金村村民苗發勇送評的蔥獲得「蔥王」稱號,挑戰「最長的蔥」金氏世界紀錄成功。苗發勇與同村的種蔥大戶宋光寶一起獲得大蔥種植能手二等獎,各得到獎勵兩萬元。
章丘大蔥已實現機械化四季種植
章丘大蔥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但因傳統的章丘大蔥種植模式單一,一年只有一季大蔥集中上市,不能滿足市場對章丘大蔥的四季需求;在四季蔥上市的空當,外地蔥主打「供求差」和「時間差」,嚴重衝擊了章丘大蔥銷售市場;另外大蔥四季供應的缺席也嚴重製約了大蔥精深加工產業與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在多方需求之下,實現章丘大蔥四季生產成為章丘大蔥產業突出重圍的重要突破口。
根據章丘區大蔥產業發展現狀,章丘堅持以市場導向、政府引導、主體自願的原則,提出「一個品牌、兩區共建、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建設好章丘大蔥傳統種植保護區和現代生產示範區,推動章丘大蔥特色優勢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統籌布局生產、銷售、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板塊,講好章丘大蔥品牌故事。近年來,圍繞章丘大蔥四季生產的實現,開展了大蔥良種繁育、工廠化育苗、全程機械化生產,四季種植茬口選擇等系列配套技術研究,實現了章丘大蔥全程機械化生產與章丘大蔥四季種植規模化兩個歷史性突破,成功建立章丘大蔥四季種植模式:第一,對章丘大蔥當家品種大梧桐進行提純復壯,保證生產用種質量,並選育相對晚抽薹品系用作春茬大蔥種植;第二,調整播種期、移栽期,合理安排種植茬次,在傳統秋茬大蔥基礎上實現了大蔥全年隨時播種、隨時移栽,隨時收穫;第三,建立大蔥工廠化育苗體系,將育苗時間從傳統的7個月縮短至2-3個月,解決蔥苗隨時供應問題。通過以上技術的研究示範與推廣,章丘大蔥四季生產技術日趨成熟,並廣泛應用於生產,實現了章丘大蔥天天有鮮蔥上市。
章丘大蔥品牌價值已達52.4億元
大蔥是章丘最負盛名的特色優勢農業資源,也是濟南市重點打造的十大特色產業之一。
近年來,在章丘區委區政府的政策引導下,章丘大蔥產業日新月異,佳音不斷。實現了四季生產和全程機械化生產兩個歷史突破,統籌布局生產、銷售、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板塊,章丘大蔥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實現指日可待,品牌價值達52.4億元,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2017年章丘大蔥栽培系統被農業部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章丘大蔥特優區被列為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章丘大蔥入選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章丘區農業文明的重要標誌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