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遲但到」!「吊牌之王」南極電商難頂股價下滑壓力,逐點回應...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來了來了,他遲到了,但他來了~」在雪球平臺上,有投資者在「吊牌之王」南極電商一則公告下這樣留言。在7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下滑超三成後,南極電商終於就造假傳聞作出了澄清。這距離其被大面積報導涉嫌體外循環造假已經過去一周多。

  這份題為關於媒體報導的澄清公告並不長,在五頁紙中,南極電商針對包括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等多個疑點均進行了回應。在澄清公告的結尾處,南極電商還稱,其是一家數據透明、信息公開的網際網路公司,所有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的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

  不過,記者注意到,市場對這份澄清仍存在疑問,比如在解釋淨利率時,其回應的均是毛利率數據。另外,在應收帳款方面,其給出數據的時間段和此前被質疑的並不一致。

  1月1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南極電商方面。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周時間,其一直在準備這一澄清公告,涉及相關審核,因而昨晚才發出。此外,其亦就相關質疑作出了解釋。

  股價閃蹦,引出造假疑雲

  此事要從1月初說起。2021年開年的2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閃崩。其中,1月4日,其以跌停板收尾,1月5日,再度下滑9.91%,市值也跌破300億元。去年,這家公司的市值曾從年初的200餘億元飆升到7月最高的近600億元。

  消息面來看,這次看似突然的股價閃崩,讓興業證券一位分析師發布於2019年的研報(也即網上流傳的PPT)火了。

  據稱,這份報告名為《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界定和識別》。報告區分了「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概念。在「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這一項裡,截圖顯示,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個疑點,分別是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這份研報中一段關於「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段落,被市場普遍解讀為針對的就是南極電商。

  這份報告還指出,比較2015年-2017年的數據,XX電商通過稅務角度計算的公司當年應繳納的增值稅金額遠遠低於通過財報角度季度的增值稅金額;實際控制人無其他體外業務,卻頻繁進行股權質押,實控人第一筆股權質押(2016-03-22)發生於借殼上市之後不到半個月(2016年3月7日借殼上市)。

  和南極電商對照比較,時間點是基本吻合的。《國際金融報》記者翻閱過往的公告注意到,南極電商為借殼上市,2016年3月7日,「新民科技」變更為「南極電商」。2016年3月21日,南極電商曾發布實際控制人部分股票質押的公告。

  不過,這份研報在發布之初並未大規模發酵,亦無下文。日前,知名媒體人曹山石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信息,稱興業證券該研究員在路演時談到這一體外循環造假識別,舉南極電商為案例分析。此後有重倉的公募找上門,這名頗有靈氣的研究員被調離研究所去了後臺。

  事實上,去年6月份,《第一財經日報》也有報導稱,南極電商存GMV暴增背後存在多個疑點,包括經銷商銷售數據和GMV業績數據「打架」等。彼時,南極電商也曾在互動易平臺上回應,指出公司的所有經營、管理都是透明、公開的,其歡迎媒體依據事實進行合法、合理的報導,歡迎媒體對公司的經營管理進行核實、核對、核查,並提出改善意見。

  在前述背景下,儘管有不少投資者對南極電商1月4日、5日連續2個交易日股價大跌「一頭霧水」,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於此前的造假質疑再次發酵。

  1月5日,南極電商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目前沒有任何根據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或與該事項有關的籌劃、商談、意向、協議等。

  當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關於回購公司股份的方案公告,表示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部分股份,用於後續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總金額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7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具體回購股份數量以回購期滿時實際回購的股份數量為準。

  多個質疑澄而不清?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前述回購計劃的「刺激」下,1月6號南極電商股價仍下跌。當天,其一度下挫超9%,截至收盤,股價下滑了6.49%,對應市值接近250億元。「對於南極電商來說,200多億的市值高不高?從發布回購計劃後南極電商的股價表現來看,投資者們至少覺得還沒回歸到合理價值。」一位個人投資者向記者指出。

  近7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累計下跌超過32%,其中1月12日再度跌停,當天收報9.23元。

  而就在1月12日晚間,對於市場多方關注的造假質疑,南極電商作出了澄清。「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關注到近期網上流傳的質疑公司體外循環造假的PPT,後被多家第三方自媒體轉載。為了避免對投資者構成誤導,現予以澄清說明。」

  南極電商相關負責人今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其上周一直在準備這一澄清公告,但相應的的審核需要時間,另外涉及的財務數據也需要反覆確認。

  記者注意到,在淨利率這一點上,南極電商表示公司的盈利主要來自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是南極電商按發放商標輔料的批次為授權生產商提供品牌授權、供應鏈服務等綜合服務,並收取品牌綜合服務費,在各產品約定的服務期內分攤確認收入。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主要成本構成為採購的輔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較高,2019年南極電商本部業務(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佔比85%以上)毛利率達92.70%。

  南極電商還表示,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為IP品牌授權,對標海內外IP授權業務,均呈現高毛淨利率的特點。此外,IP授權業務本身壁壘較低,但擁有持續成功的IP壁壘很高。公司以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等品牌開展授權業務,2020年總GMV銷售額已突破400億元,因此公司的IP品牌授權具備明顯的競爭壁壘。

  對於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佔比重較高這一點,南極電商稱2018年及2019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5.51億元、12.55億元,淨資產回報率ROE(淨利潤/淨資產)分別為23.71%、24.82%,業務現金流狀況良好,淨資產回報率處於已上市公司中高段位水平。

  應收帳款方面,南極電商稱其主要來自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及時間互聯業務的授信,2018年及2019年,南極電商應收帳款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1.61%、20.21%,整體比例可控並且逐年下降。

  不過,此次的澄清也引發了進一步的質疑,甚至被指有些「澄而不清」。比如,此前機構的「PPT」質疑的是公司的淨利率超高,而南極電商回應的是毛利率數據。在回應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佔比重較高部分,南極電商引用的是2018年及2019年的數據,而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相關信息,此前機構研報質疑的是2017年以前南極電商的數據。

  南極電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其也注意到市場的質疑,在毛利率和淨利率這一點上,公司費用是相對固定的,主要是員工的管理費用和一些銷售費用。「不管從毛利率還是淨利率看,其實都是一個口徑,更重要的是理解我們的模式,就是所有的品牌授權都是高毛利和高淨利的」。對於應收帳款,其稱給到的是最近幾期的。「再往前面應收帳款的情況我們當然也有,但我們想強調的是近幾年的應收帳款一直處在比較穩定的佔比,即佔(營業收入)20%左右的水平。」

  這一澄清公告發布後,南極電商近日股價反彈,截至當天收盤,其股價上漲了2.28%。

  賣吊牌的授權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南極電商前身是南極人,總部位於上海,是A股上市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品牌綜合服務、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移動網際網路營銷業務及其他業務。

  在2020年半年報中,南極電商稱自己以電商渠道為主,用品牌授權和產業鏈服務力爭打造世界級消費品巨頭。據稱,去年上半年,其主要品牌南極人以家庭為應用場景,向阿里、京東、社交電商、唯品會等各電商渠道上的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穿透消費層級和消費周期的有個性的基礎款產品,公司品牌在各電商渠道合計約有10萬個產品連結。公司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143.78億元,同比增長30.94%,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48.49%。

  南極電商2020年三季報顯示,去年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收11.46億元,同比增長13.14%;淨利潤為2.91億元,同比增長34.9%。

  記者注意到,因為所走的授權模式,南極人的「負面」也不少。2020年7月6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示了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兒童服裝進行的抽檢情況。其中,商標為「南極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嬰幼兒內衣(南極人新生兒衣服0-3個月嬰兒和尚服初生寶寶套裝)存在繩帶不合格的問題,商標授權人為南極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製造商為丹陽市昊琪服飾有限公司。

  多家媒體曾報導稱,2018年一年內,南極人的蠶絲被、內衣、童裝、捲髮器、按摩棒等產品,總共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消費者協會黑名單14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澄清公告中,南極電商稱上市五年以來,已累計實現超過1100億元銷售額,2020年阿里平臺銷售近3.37億件商品、覆蓋2.93億消費人次。公司本部近三年淨利率保持在70%以上,淨資產回報率保持在20%以上,無外部有息負債,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正。「抱著對公司股東及長期利益負責的態度,公司對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保持謹慎的態度」。

 

(責任編輯:馬先震)

相關焦點

  •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股價高開2.71%,此前發文回應造假質疑
    南極電商的股價在公司發文回應體外循環造假傳聞後,終於得到了喘息機會。1月13日早間,南極電商高開2.71%。近7個交易日,該公司股價連續收陰,累計下跌超過32%。截至1月12日收盤,南極電商每股報收9.23元,跌幅10.04%,公司高峰期總市值逼近600億元,現已縮水至226.58億元。
  •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又跌停!A股明星公募睿遠基金或被套
    文 | 楊萬裡被媒體稱為「吊牌之王」的南極電商又遭到空頭攻擊。1月12日,南極電商再次跌停,股價創下近11個月新低。截至午間收盤,南極電商股價為9.23元,總市值為226.6億元。股價持續下跌背後,或許兩點原因有關。一方面,南極電商捲入了財務造假風波;另一方面,南極電商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受到爭議。
  • 股價連跌 4 天 市值蒸發 86 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南極電商陷財務造假疑雲就在南極電商遭遇股價連崩的時候,1 月 5 日,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了 2019 年一家證券公司的 PPT,標題為 " 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 ",舉出的案例就是 "XX 電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彼時,外界普遍認為,該 "XX 電商 " 就是南極電商。
  • 「吊牌之王」回應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文景因被質疑財務造假,開年來,300億電商巨頭股價已遭遇多個跌停,累計跌幅超32%。截至1月12日收盤,南極電商股價再度跌停,報收9.23元/股。1月12日晚間,南極電商就對「網上流傳的質疑公司體外循環造假的PPT」作出澄清。
  • 剛剛,「吊牌之王」回應了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 因被質疑財務造假,開年來,300億電商巨頭股價已遭遇多個跌停,累計跌幅超32%。截至1月12日收盤,南極電商股價再度跌停,報收9.23元/股。
  • 超5億大手筆回購難擋股價下跌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陷造假疑雲
    繼新年頭兩個交易日連續跌停後,第三個交易日,即1月6日,南極電商跌幅放緩,下跌6.49%,收於10.37元。  1月5日晚間,已連續跌停兩天的南極電商緊急拋出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7億元的回購計劃。對於緊急拋出的回購計劃,二級市場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進行股權回購多是用來刺激股價。
  • 吊牌之王被質疑造假!萬物皆可南極人不靈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謝藝觀)誰能想到,「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前身為南極人)也有「水逆」的時候。年初以來,因陷入「財務造假」風波,曾經的「女神股」南極電商就像吃了「瀉藥」,股價一路下跌,較巔峰時期縮水了一大半。南極電商日K走勢圖。
  • 吊牌之王"又攤上事了?造假疑雲引證監會出手:已納入...
    南極電商驚動證監會!近期,南極電商股價大幅波動,市場上也出現公司可能存在財務造假的質疑。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月15日表示,證監會已經關注到了這一情況,並已將南極電商的股票交易納入重點監控範圍,督促公司發布了澄清公告,回應市場質疑,同時也要求年審會計師對南極電商2020年度財務報告進行重點審計。
  • 南極電商再陷「造假」疑雲 明星基金卻在逆市加倉
    2021年新年伊始,A股已是四連陽,但備受質疑的南極電商(002127)等來的卻是四連陰,1月4日到7日,4個交易日股價下跌25.73%,市值蒸發86億元。  對於南極電商3.5萬名股東,可謂結結實實吃了大跌。雖然公司1月5日緊急召開視頻會議,隨後更公告擬斥資數億元回購股份,但仍然沒能「穩」住南極電商的股價。
  • 「吊牌之王」急推回購方案,發生了什麼?多家公司也...
    兩天大跌近20%,南極電商發布5-7億回購方案1月4日、5日,「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在無明顯利空的情況下,連續出現跌停,累計下跌近20%。截至最新收盤,報收11.09元/股,總市值為272億元。龍虎榜數據來看,兩日「機構專用」營業部合計賣出總金額達3.22億元。
  • 南極人回應只賣「吊牌」:正常商業模式
    公司回應:正常商業模式) 今年「雙12」剛過,細心的消費者也許會發現,曾經的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如今在電商平臺上的專賣店像是一個雜貨鋪,不僅出售保暖內衣、羽絨服、羊毛襪、牛仔褲,連按摩椅、暖寶寶這樣的產品都被擺上了貨架
  • 只賣吊牌就能掙十幾億,毛利率堪比茅臺,南極電商的「套娃」模式
    既然說到這裡,A股這家賣禦寒神器的公司——南極電商,不妨了解了解。熟悉南極電商的都知道,這家公司的前身叫做南極人,2015年借殼新民科技上市。回顧南極人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1998-2008年:南極人品牌建設期。公司1997年成立,首創保暖內衣產品,替代當時需要依靠數套羊毛衫過寒冬的衣服,橫掃了冬天的臃腫,迅速風靡全國。
  • 「吊牌之王」兩跌停,基金抱團踩雷,社保重倉持股!公司祭出大招...
    曾經600億的電商龍頭兩跌停,公司祭出回購大招作為電商概念龍頭股,南極電商2021年流年不利,在大盤連續大漲的背景下,新年頭兩個交易日連吃兩個跌停板。對於南極電商3.5萬名股東來說,真可謂是灰頭土臉。跌停背後是機構的集體踩踏出逃,南極電商龍虎榜顯示,1月4日至5日,三個機構席位淨賣出超過2億元。
  • 六看南極電商:一本萬利和財務造假,哪個才是真相?
    1月4日到1月5日收盤,南極電商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股價累計下跌近20%。面對市場質疑和股價重挫,1月5日晚,南極電商公告稱將實施回購計劃,擬以5億元到7億元的總額、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15元/股(含15元/股)的條件,回購約4667萬股公司股票。按公司2020年三季報歸母淨資產53億元計,此次回購計劃將耗資9%到13%的公司總資產。不過,這一回購計劃並沒能很好阻止公司股價下挫。
  • 南極人轉變南極電商,品牌情懷還能賣多久?
    核心提示:南極人早已不生產保暖內衣,變成了售賣「吊牌」的品牌運營平臺。南極人品牌運營方南極電商也早就對外回應:確實已經沒有工廠了,但授權銷售也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南極人品牌運營方南極電商也早就對外回應:確實已經沒有工廠了,但授權銷售也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 其實不僅是南極人,打開電商平臺,搜索恆源祥、俞兆林等消費者比較熟悉的品牌,都會看見多個授權正版的銷售店鋪。大約10年前,恆源祥最先砍掉生產線,成為品牌授權模式的首創者,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經銷商群體。南極人便是緊隨其後,只不過南極人更為誇張,直接砍掉了自己的生產業務。
  • 證監會:南極電商股票交易被重點監控
    近期,南極電商股價大幅波動,同時市場出現公司可能存在財務造假的質疑。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月15日在證監會舉行的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第一時間將南極電商股票交易納入重點監控範圍,督促公司於1月13日發布澄清公告回應市場質疑,並要求年審會計師對公司2020年度財務報告進行重點審計。此外,高莉介紹了證監會集中修改、廢止部分證券期貨制度文件相關情況。
  • 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曾經專賣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如今從紙尿褲到玻璃杯,從玻璃杯到汽車坐墊,可以說橫跨了不同的領域,真是萬物皆可南極人!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
  • 你買的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正宗
    據《南方周末》,2018年一篇揭秘報導:一、南極人品牌所有商品均不自己生產,品牌的擁有方,南極電商只是品牌的運營方和吊牌的出售者。二、網上的南極人店鋪有多少呢?目前南極人旗下全品牌授權經銷商有846家,合作經銷商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
  • 市場要聞 | 南極電商祭出最大規模回購,連續2日跌停後再跌逾6%
    2021開年前兩個交易日(1月4日、1月5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大漲,南極電商(002127.SZ)卻連續兩日觸及跌停,難續去年的暴漲神話。2020年,以盤中最高價和最低價計算,南極電商曾在5個月內(2020年2至7月)累計上漲超160%。 此番跌停前,並無明顯的利空消息傳出。
  • 南極電商被指財務造假;羅森關東煮門店停業;恆大商鋪0元出售
    Farfetch2017年獲得京東的融資,2019年2月,京東宣布奢侈品電商平臺TOPLIFE併入到Farfetch中國業務。6月12日,Farfetch宣布在京東上推出旗艦店。 南極電商被指財務造假 南極電商被多個財經大V指責「財務造假」。近兩個交易日南極電商連續跌停,截止目前,其市值相較2020年最高點已縮水將近一半。今日,南極電商召開電話會議,南極電商董事長張玉祥稱,公司帳面資金足夠,投資人可以安心。公司將推出史上最大回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