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在三峽建大壩?好處太多了!

2020-12-11 快科技

在三峽大坍的建設過程中,有兩件大事都是在歷史上的明天——11月6日完成的。1997年的11月6日,三峽工程進行大江截流。2002年的11月6日,三峽大壩導流明渠合龍。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在三峽建大壩吧!

在三峽建大壩的設想,和長江洪水有關。長江洪水的歷史記載最早見於公元前185年西漢呂后執政時期,此後直到1911年,在2000多年的時間中一共發生較大洪災214次,平均約10年一次,而且在近代有加劇的趨勢。例如20世紀發生了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1998年、1999年大洪水。

1949年前,常常因為洪水暴發而形成饑荒、瘟疫,動輒死亡幾萬人乃至十幾萬人。1949年後,雖然洪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大幅降低,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損失總量卻越來越大。

長江屬於雨洪河流,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成災。有的年份,上遊及中下遊暴雨並發,洪水重疊,全流域就會出現大洪水。

過去,由於上遊水庫蓄洪能力不足,中遊缺少足夠容積的調洪、滯洪場所,河道洩洪能力又不強,當洪水來量超過河槽安全洩量時,勢必造成堤防潰決,洪水漫溢成災,尤其是在湖北湖南的荊江河段、洞庭湖區、武漢市等處,洪水風險最大。

長江湖北宜昌段以上流域的洪水流量佔漢口段的大半,也就是說,只要宜昌發生特大洪水,就會對中下遊地區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宜昌以上河段選擇合適壩址,興建一個能夠調蓄長江洪水的特大型水庫,就可使長江中下遊地區很大程度上免遭洪水災害,三峽壩址正好符合這一條件。

已建成的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可有效調節並控制宜昌以上洪水來量,減少下洩流量,有效保證荊江河段的行洪安全,對城陵磯、洞庭湖區、武漢等地的防洪安全也有很大作用。

三峽大壩建成後,對長江流域的防洪和發電產生了很大的貢獻,不但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基本解除了上遊洪水對武漢市、洞庭湖區以及江漢平原的威脅,而且三峽電站平均約10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也相當於每年節約5000萬噸煤,大大減少了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對三峽大壩的建設,一直存在著正反兩方面的意見。因為它帶來的庫區泥沙淤積、壩下河道衝刷、移民、生態環境以及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的影響等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如何科學總結三峽大壩的得失,也將是科學界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三峽大壩放水時,水會噴向天空?漲知識了
    說起三峽大壩,大家一定都非常的了解。它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偉大建造,一個供水電工程給很多的家庭提供了水電。並且三峽大壩現如今不僅能夠提供水電,給我們百姓們帶來寶貴的能量。現如今它還是一個旅遊景點,經常會有遊客來到這裡觀賞,等到放水的時候那個場景是非常的壯觀的,大家可以被那種場景所深深的吸引。如果去三峽大壩的時候,發現排水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它裡面的水是朝天放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的水是朝天放這個形狀而不是朝著前面放的。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的排水系統是跟其它的地區或者其他的工程有著特別的不一樣。
  • 為了保護生態,美國拆除數千座大壩,我國為什麼還要不斷建大壩?
    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大壩,三峽的建成不僅解決了長江中下遊雨季洪澇災害的發生,並且有著航運以及能源生產的效益,加速了我國水能利用的發展步伐。截至目前為止,不僅僅在長江,在金沙江以及黃河,我國都有在建的大壩。比如在金沙江上的烏東德水電站、白鶴灘、溪洛渡水電站都是我國水利工程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國基建實力的體現。
  • 三峽大壩能使用多久?如果拆除三峽大壩,會產生哪些影響?
    被稱作大國工程的三峽大壩,在防洪和發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但是小編有一個疑問,如果三峽大壩的壽命到期,下遊地區的防洪安全要怎麼辦?它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會不會隨之消失呢?小編今天帶來三峽壽命到期我們該如何應對。
  • 三峽庫區暗河溶洞遍布,為什麼還敢把大壩建在宜昌?答案到底是啥
    我們都知道,徑流指的是大氣降水或冰雪融水等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會沿著地表或地下流動的水流,按照水流流動的方式劃分,徑流可被可分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而地下河就是地下徑流的一種表現形式。眾所周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而三峽水庫是三峽大壩建成並達到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後所形成的「高峽平湖」。由於三峽大壩的攔截,形成了一個自三峽大壩逆流而上的約600餘公裡、寬約1.7公裡、總面積達1084平方公裡的巨型人工水庫,涉及的範圍包括了湖北省和重慶市的21個縣市,是世界上最雄偉的水利工程。
  • 為什麼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還能通過,究竟是怎樣通過的?
    導語:為什麼三峽大壩落差113米,輪船還能通過 ,究竟是怎樣通過的?自從三峽大壩建成後,對周邊地區帶來了數不清的利益。現在三峽大壩本身不僅是優秀的水利工程,更對周圍的航運事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大型船隻在經過三峽大壩的時候,往往需要依賴大壩本身的結構高度的落差。大壩本身具有100多米左右的高度差,那麼這些大型的航運船隻在經過三峽壩的時候又是怎樣通過的呢?一般來說船隻經過這些大壩的時候,需要依賴大壩開關閘口來實現通行的目的。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我們已經有了三峽大壩工程,為什麼長江下遊的地區還是會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呢?也就是說,長江在大多數時候水量並沒有那麼高,但在汛期的一兩個月內河流會發生猛漲的現象,而在此期間,長江就會因汛期水量過多而發生洪澇災害,在過去,長江幾乎每隔10年左右就會發生1次較大的洪水。三峽大壩工程的修建,就是為了抵禦這些洪水。當長江上遊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時,三峽大壩可以攔截洪水。
  • 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今天算明白了
    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今天算明白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修建三峽大壩的作用是巨大的,他除了能夠發電之外還能夠防洪,防旱災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如果是在正常時候這些作用我們都知道它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在洪水突發的季節三峽大壩還要去洩洪,這就讓人不理解了,那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了解一下他的原因吧。2020年7月的時候,正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我國的很多城市都經歷了洪澇災害,很多城市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壞,但是這些天災是我們沒有辦法抵抗的。
  • 三峽大壩,承受了多少非議和委屈!
    在三峽工程迄今走過了25年的路上,一直伴隨著不少謠言和詆毀,三峽工程也一直承受著太多委屈。這中間,聽起來最具有蠱惑性的是「三峽誘發特大地震」,甚至還說汶川地震也跟三峽工程有關。在這裡,叨姐想要請出一位老專家。
  • YY強國:臺灣名嘴談「轟炸三峽大壩」
    節目中,名嘴黃創夏和主持人劉寶傑,繼續一唱一和,講述了三峽大壩是如何建造的,「它不是像水庫依山而建,它是硬生生切開一個花崗巖,一個石頭,硬生生把它切成人工的峽谷。  兩人再度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給出了答案:  最危險的是什麼,峽谷這麼長都是花崗巖,中間突然挖掉一塊,壓力會讓它往中間傾斜,他們算過,只要傾斜20公分,你就隨時會有崩塌的危機……
  • 2000億耗時12年建成的三峽大壩,現在三峽大壩回本了嗎?
    花費2000億耗時12年建成的三峽大壩,14年過去了,為什麼當時會有9位專家極力反對,那現在三峽大壩回本了嗎? 修建三峽大壩,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平衡造成破壞,短時間看不出來危害,時間久了就破壞了生態平衡,三峽大壩會變成敵人攻擊的對象,一但被擊毀,將造成下遊的居民生命受到威脅。 這些專家擔心的事情不無道理,事實證明這些難題都被我們一一化解,就拿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三峽大壩會不會被攻擊問題來說。
  • 較真丨三峽大壩為什麼不設計成拱形?
    較真要點: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實際上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利用拱形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適合狹窄的峽谷,經濟實用。而類似三峽攔河大壩的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重力壩比拱形壩更結實。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三峽大壩是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除了發電之外,三峽大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在汛期時,三峽大壩能夠收集洪峰,等待洪峰過去之後再慢慢洩水。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
  • 能將三峽大壩加高100米?洞庭湖、鄱陽湖加高成水庫?為什麼?
    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本身來說,在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很多問題,同時洞庭湖、鄱陽湖沒有改變也考慮到了很多因素,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情況。為什麼三峽大壩不能加高100米?但是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三峽大壩地段是條件最為優越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建立多大的水庫也是進行了嚴格評估,如今三峽大壩正常蓄水位為175米,已經是最高的位置,所以如果加高100米的話,三峽大壩的承受能力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有一個簡單的道理。三峽大壩在修建的時候,還對周邊區域的生態進行了調節,實行了就地或移栽保護,如果出現加高情況,那這會加大這些方面的實施。
  • 三峽大壩有哪些作用?為什麼汛期在還要瘋狂洩洪?
    ——李白 《早發白帝城》長江三峽自古時候起,便一直成為文人們創作的題材。這裡水流湍急,四壁懸崖高聳,這也難怪,為什麼文人們在見過這樣一番景象之後都會詩興大發,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新中國成立之後就一直試圖將長江三峽置於掌控之中,長江三峽落差巨大,擁有極為豐富的水能,在經歷過長達幾十年的充分論證和建設之後,長江三峽大壩最終建成。
  • 我看見的三峽大壩
    --- 宜昌三峽水利工程三峽大壩,並參觀了大壩移民後的太平溪鎮許家衝村。兩天裡遊拍了一些照片,整理如下,與朋友們分享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也是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大壩全景
  • 三峽大壩落差110米,下遊的魚如何完成洄遊?難道一直分居兩地?
    三峽大壩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也是三峽大壩旅遊區核心景觀。大壩年發電量約為1000億度,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左右,更是為下遊提供了有效防洪措施,很難想像這是人工工程。
  • 美國拆除大壩已超過1600座,中國為什麼還要一直建大壩?
    但從本世紀初開始,美國卻一直在拆除大壩,到2015年時全美總共已經拆除大壩1300多座,而且還有一大批水壩正被列入拆除名單,為什麼我國一直建大壩,美國一直拆大壩?
  • 三峽大壩的選址往事:為什麼說三鬥坪是上帝送給中國人的好壩址?
    1955年我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的勘測研究時,援助工程設計的蘇方專家提出的大壩選址地點避開了整個長江三峽江段,建議在三峽上遊的貓兒峽攔江建壩,就是考慮到三峽的200公裡江段中分布著超過160公裡的變質巖、砂巖、石灰巖地質,這些巖體不僅力學強度差,而且巖體不完整、斷層多更是重大的不安全因素。
  • 三峽大壩修建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自古以來,中國人憑藉著勤勞的雙手和出色的智慧,創造出太多奇蹟。中國人似乎在建築工程學上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不管是高樓大廈還是高鐵隧道,基本都手到擒來。此外,我國也建造了一系列設計巧妙、工程浩大有著顯著作用的雄偉工程。
  • 三峽大壩排水為何向天空排?不得不佩服中國工程師的智慧
    說到世界第一的水電站,非三峽大壩莫屬。很多人為了觀看三峽大壩放水時的壯觀,就會前往宜昌,這樣的場面非常激動人心。在看水的時候,除了它的壯觀的場面,人們還會看到三峽大壩排水時,水流會噴向天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呢?這樣的排水方式有什麼好處呢?看完你就知道了!的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