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將三峽大壩加高100米?洞庭湖、鄱陽湖加高成水庫?為什麼?

2020-12-11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隨著南方降雨的發展,三峽大壩的抗洪能力也體現出來,很多人就在問,能不能將三峽大壩加高100米?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對三峽大壩的加高必須考慮到地形,生態等因素,同時還問到了對洞庭湖、鄱陽湖的改變,其實也是同樣如此,如果能夠隨便進行改變,那麼我們也不用擔心每年的強降雨問題了,還做什麼攔水?直接「挖個水溝溝」「堰塘」是不是就可以了。

很明顯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本身來說,在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很多問題,同時洞庭湖、鄱陽湖沒有改變也考慮到了很多因素,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情況。

為什麼三峽大壩不能加高100米?

按照現有的公開數據來看,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如果加100米,那就是285米,大家可以想下這會提升多少水位。而根據三峽大壩的位置來看,是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而在修建之前,科學團隊也去進行了勘察,該區域是位於河谷開闊,基巖為堅硬完整的花崗巖,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壩的優越地形、地質和施工條件,所以最終才確定了該區域。同時在進行勘察的時候,其實還有更多的區域入選。

但是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三峽大壩地段是條件最為優越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建立多大的水庫也是進行了嚴格評估,如今三峽大壩正常蓄水位為175米,已經是最高的位置,所以如果加高100米的話,三峽大壩的承受能力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有一個簡單的道理。三峽大壩在修建的時候,還對周邊區域的生態進行了調節,實行了就地或移栽保護,如果出現加高情況,那這會加大這些方面的實施。

同樣如果水位更加的高,那麼也會持續對更多長江流域的地帶產生影響,所以這種是不可取的。綜合情況就是來說,三峽大壩的狀態已經定型,我們是不能做任何的改變,只要動任何一條件都會發生變動,只能穩固如今科學嚴格分析並且修建的模式。這就是麼三峽大壩不能加高100米,生態,周邊,氣候,現有的承受能力等因素都會波及到。

洞庭湖、鄱陽湖能不能改變?

洞庭湖、鄱陽湖的是否可以改變,其實與三峽大壩的情況一致,地理條件,修建基礎等等都是嚴格需要評估才行,同時它的「連鎖效應」也會更大。同時我們從洞庭湖的一個形成演變模式也可以看得出來,是不適合這樣做的。從形成演變的情況來講,洞庭湖屬揚子準地臺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而過後洞庭湖凹陷盆地又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布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

而在整個科學記錄之中,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陸的演化過程,洞庭湖是一個演變的湖泊,並且還出現「運動狀態」,跟三峽大壩這種地理條件完全不一樣,所以洞庭湖是不適合永久水庫,湖口處建大壩的情況,從這裡大家應該可以了解到,地理條件是決定修建大型工程的一個基礎。就如:你在一塊石頭上修建建築和一堆沙子上修建建築,誰更加穩定是一個道理,這種得不償失的問題肯定不可能出現。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鄱陽湖的湖盆也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而洞庭湖也具有相似的情況,很明顯是不能改變了。如果真的需要作出改變,也需要科學評估,採取可執行的方法才行,不然這些問題都不用想,這就是我們介紹的情況。

如今的降雨量還會加大對三峽大壩,洞庭湖、鄱陽湖的影響嗎?

確實在持續的強降雨之下,影響肯定還是存在的,根據監測數據顯示,近日長江上遊幹流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快速上漲,7月17日10時達到50000立方米/秒。

如今的「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已經形成,同時預計17日20時三峽水庫最大入庫流量在55000立方米/秒左右,所以三峽大壩如今的所水堆積還是較多。

而洞庭湖、鄱陽湖如今也是超警水位,但是在16日的預報之中,呈緩退態勢,這是一個好消息,就看後期的雨水量會不捲土重來會「」,這是最為擔心的。這裡也給防洪的朋友們說聲辛苦了。

從本季度已經出現的雨水情況來看,確實長江流域的雨水是最多的,800毫米到1200毫米的累計雨水區域都存在,我們這裡也期待雨水早點緩解,但是從短時間的預報情況來說,雨水還將繼續,在東部雖然減少一點,但是在偏西長江流域雨水還是不少,這就是大概情況。

相關焦點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長江流域的洞庭湖以及鄱陽湖大多數地區水位升高,這其中,鄱陽湖各個水位站,發生全線超警,至少有4個水文站超過了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可以說目前鄱陽湖已經全線告急。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我們已經有了三峽大壩工程,為什麼長江下遊的地區還是會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呢?
  • 最深可達175米!三峽水庫裡的魚到底有多大?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水利工程,其將萬裡長江攔腰截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水庫。 (鳥瞰三峽水庫) 三峽大壩地處宜昌市三鬥坪,此地的地質結構非常穩定,且江水兩岸的山體都是巨大的花崗巖,非常結實牢固
  • 三峽大壩洩洪 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米,通過長江上遊水工程聯合調度(包括三峽),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磯和鄱陽湖湖口超保證水位、荊江沙市超警戒水位,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 荊江大堤巡堤人:三峽工程保荊江安瀾 防汛毫不鬆懈
    這段河道蜿蜒曲折,洩洪不暢,汛期洪水高出兩岸地面數米至十幾米,成為地上「懸河」。歷史上此處險情頻發,民間素有 「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之說。  【解說】8月2日8時,長江沙市站水位42.09米,已退至設防水位42米附近。荊江大堤上,防汛值守人員盯守著大堤水位變化。負責在此防汛值班的荊州市崇文街道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塗斯軍介紹,每年汛期他都會參與巡堤工作。
  • 三峽水庫容積有多大?如果三峽大壩一直洩洪,水放光需要用幾天?
    然而由於當時仍屬於長江中下遊地區抗洪比較吃緊的時候洩洪,一時間類似於「三峽大壩為什麼要在汛期洩洪」這類話題被推上了熱搜,甚至有人質疑三峽大壩的作用。    關於三峽水庫  眾所周知,三峽大壩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它全長約3335米、壩頂高程達185米。
  • 陸佑楣:為什麼要妖魔化三峽工程 反對沒道理
    「我幹過這麼多的大壩,最睡得著覺的就是三峽大壩,沒問題。」這就是三峽,從工程動議第一天開始,爭議與質疑,從未間斷。這還是三峽,哪怕成功蓄水至175米,哪怕全面實現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目標,仍無法消解公眾對其誘發地震,改變庫區氣候,引發乾旱等諸多疑惑。
  • 較真丨三峽大壩為什麼不設計成拱形?
    較真要點: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實際上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利用拱形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適合狹窄的峽谷,經濟實用。而類似三峽攔河大壩的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重力壩比拱形壩更結實。
  • 三峽庫區暗河溶洞遍布,為什麼還敢把大壩建在宜昌?答案到底是啥
    眾所周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而三峽水庫是三峽大壩建成並達到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後所形成的「高峽平湖」。由於三峽大壩的攔截,形成了一個自三峽大壩逆流而上的約600餘公裡、寬約1.7公裡、總面積達1084平方公裡的巨型人工水庫,涉及的範圍包括了湖北省和重慶市的21個縣市,是世界上最雄偉的水利工程。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意味著什麼?(圖)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舉世關注。國務院專門成立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每年定期對建設質量進行跟蹤檢查。專家組認為,左岸機組安裝和地下廠房開挖質量很好,右岸大壩沒有發現一條裂縫,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優良。新華社記者攝  按計劃,5月20日圍堰和右岸大壩之間的基坑開始注水,三峽大壩全線擋水;6月6日,三峽大壩開始全面擋水;汛後,三峽水庫蓄水至156米。
  • 三峽大壩開啟10孔洩洪,作用很關鍵!
    三峽明日將迎建庫以來最大洪峰據長江委水文局消息,受上遊來水影響,預測三峽水庫20日將出現7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入庫洪峰,為三峽水庫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為有效應對建庫以來最大洪峰,三峽水利樞紐將按照長江委等部門要求下洩流量從42000立方米每秒增至46000立方米每秒。
  • 是誰最早發現三峽大壩彈性變形的?
    如果三峽大壩真的存在安全風險,那也應該有安全風險應急預案,並且及時向公眾說出來,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工程能萬無一失。 我們億萬人理解三峽大壩,三峽工程方面也要理解大眾的擔心,相互理解,及時公布,才能有更好的溝通,以及更多的支持。
  • 三峽工程開工20年 專家回應八大爭議
    研究證明三峽入庫泥沙量持續減少    有媒體2011年報導,在三峽工程建設以前,對於長江上遊的泥沙將大量淤積在大壩內的問題,已故中國著名的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黃萬裡認為,長江上遊最重要的造床料為礫卵石。若建了大壩,每年上億噸的卵石將無法出川,而在上遊淤積起來。
  • 三峽水庫氣候效應--給當地氣候帶來哪些影響?
    6月10日,長江三峽大壩庫區水位已經達到135米,到2009年還要升到175米,即將發揮防洪,航運和水電諸多大利。可是它對當地氣候會有些什麼影響?  冬暖夏涼溫差減小  1985年作者在研究長江中下遊水域氣候的基礎上,得出了三峽水庫建成後的氣候影響不會超過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長江口諸島的結論。因為庫區江寬將來不會超過2至3公裡。作者所預測的變化趨勢和具體數值和後來的有關觀測研究結果也大體相似。
  • 賴清德:水庫加高3米 要記得關水
    以臺南為例,臺南水資源相對不足,開源方面,將曾文水庫加高3米,大概可以增加5500萬噸的水;此外,臺南也是全國再生水使用的先驅計劃城市,把汙水下水道的水收集後淨化再利用。節流方面,賴清德說,跟嘉南農田水利會合作用掌水工管理農田的灌溉用水,田間巡視灌溉的情況,水夠了就把它關掉,讓下遊的農田可以使用,這樣一年可以減少9000萬噸的用水,大概等於一座南化水庫。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鳳凰古城|蔡英文|三峽大壩|...
    (圖/翻攝自微博)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峽大壩會不會垮這件事,已經成為「年經文」,每年春夏規模或大或小,都得吵一次。每次都能看到大量臺灣網友(特別是覺青)幸災樂禍,唯恐中國人不死光。今年討論規模更是比往年都來得大,甚至還鬧出《自由時報》「黃河水殺到錢塘江」的笑話,與瘋傳假造影片之鬧劇。反應出某部分臺灣人,在中美衝突及蔡英文掌權的大環境下,所造就出的扭曲荒謬心理。
  • 中國十大水庫排名,每個都是人間仙境,你家鄉有上榜嗎?
    中國水庫十大水庫排名第一:三峽水庫三峽水庫是中國第一大水庫,庫容393億立方米,大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澆築壩高181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庫面積約1084平方公裡。第2名:丹江口 丹江口水庫從2005年9月開始進行大壩加高工程,2009年6月竣工。大壩從162米加高至176.6米,正常蓄水位從157米提高至170米,死水位150米,正常庫容從174.5億立方米增加到290.5億立方米,最大庫容339.1億立方米,水庫總面積達1022.75平方公裡。丹江口大壩還是在漢水幹流上,但距離丹江河口只有不到500米。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
    (圖/翻攝自微博)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峽大壩會不會垮這件事,已經成為「年經文」,每年春夏規模或大或小,都得吵一次。每次都能看到大量臺灣網友(特別是覺青)幸災樂禍,唯恐中國人不死光。今年討論規模更是比往年都來得大,甚至還鬧出《自由時報》「黃河水殺到錢塘江」的笑話,與瘋傳假造影片之鬧劇。反應出某部分臺灣人,在中美衝突及蔡英文掌權的大環境下,所造就出的扭曲荒謬心理。
  • 極端天氣與三峽工程建設並無直接聯繫
    根據三峽水庫的運用方式,在每年汛末的9月中旬至10月期間蓄水,這期間水庫下洩流量將較天然情況有所減少,會影響中下遊幹流及其附近洞庭湖和鄱陽湖的水位,由於是處於汛末時期,對水位影響是有限的。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三峽水庫處於消落期,下洩流量將較天然情況有所增加,不同程度地抬高中下遊幹流和兩湖的水位,對枯季供水和航運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