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大媽」很忙很出名。她們用1000億元橫掃300噸黃金;她們組團「搶購」歐美韓日等地房產;她們買入比特幣……中國大媽已不僅是抱著孫子曬太陽的「馬大嫂」,「溫州大媽」亦然。她們積極樂觀,敏銳捕捉著經濟生活的點滴信息,並迅速做出反應。年關將近,「溫州大媽」眼中的年貨市場又有什麼新動態新變化呢?今起推出「『溫州大媽』看年終消費」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精打細算的張阿姨像往年一樣早早就囤了一大冰櫃的海鮮打算過年拿出來分享,順帶享受下來自親朋好友對她「持家」表現的讚美。不過,最近逛了一圈市場後,讓張阿姨大跌眼鏡的是,在她印象裡這時候本該價格飛漲的梭子蟹、大黃魚、墨魚等年貨標配海鮮表現卻異常「冷靜」,瞬間讓她原以為囤到便宜的幸福感大大「縮水」。
張阿姨不免納悶,海鮮市場年終漲價為何變慢了?
部分水產批發商銷量跌七成
批發商現在還不敢「想」漲價的事
往年12月份一開始就會出現梭子蟹、墨魚、鯧魚、黃姑魚、野生黃魚等海捕產品批發價格一路飆高的現象,但今年蒼南浙福邊貿水產城經營戶們卻看不到這種現象了。據蒼南浙福邊貿水產城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12月前半個多月,海捕類水產品價格一直維持溫和的微漲態勢,但跟2012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梭子蟹,12月上旬均價不及2012年的一半。
從事海鮮批發生意十多年的楊先生坦言,每年10月份到春節前這段時間是海鮮批發銷售旺季,很多像他這樣的海鮮批發商都是靠這段黃金時間來自企、事業單位的訂單賺錢,但是現在離春節僅有半月時間,他還不敢「想」漲價的事情。
「今年我店裡訂單海鮮總體銷量比去年跌了七成以上,價格也下降了10%-20%。」楊先生無奈表示,如果明年銷售形勢還這麼嚴峻,他就要考慮轉行。
高檔海鮮半月未接一單很平常
摸不著底在何方了
高檔海鮮批發商對未來更加充滿憂慮,其價格一路下滑,大客戶訂單銳減,他們感覺自己摸不著底在何方了。蒼南縣興旺水產品經紀人事務所程先生2000年入行經營野生黃魚,至今已有十多個年頭。本以為2012年已是高檔海鮮市場的「寒冬」,沒想到2013年還有「極寒」。2012年春節那幾個月,他每個月能賣出幾十斤,而現在,月銷售量還不足10斤。
價格下跌更讓他心驚肉跳。據了解,2011年底,規格1000g的野生大黃魚曾經賣到380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優質野生幹鮑魚零售價格超過5000元;2012年底,同規格的野生大黃魚跌到2900元一斤;2013年,其價格直接「跳水」變為1800元一斤,鮮鮑魚批發價更是狂跌到單百出頭。
「鮑魚、野生大黃魚不同於青菜蘿蔔,一般市民消費起來還是有些吃力,以往店裡的鮑魚、大黃魚主要是賣給酒店,還是靠企業和單位訂單帶動銷售,但今年我看不到一點轉機的希望。」程先生最憂慮的還是酒店「轉型」的消息。
雖然很多酒店的菜單上仍有賣野生大黃魚和鮑魚這類高檔海鮮,但是許多高端餐飲企業徹底放棄幻想,死心塌地尋找新出路,向特價、團購等中檔消費延伸。據某星級酒店餐飲部負責人透露,現在除了高端婚宴指定用餐,一般客人在點餐時不會特別要求點這些昂貴菜。以後若修改菜單,他們將儘量不出現這些奢侈海鮮。
梭子蟹養殖今年迎來一輪蝕本潮
養殖戶六年來第一次蝕本
阿忠是來自福建的梭子蟹養殖戶,在蒼南養了六年多梭子蟹,雖說不上每年都能賺個盆滿缽滿,但終歸能體面地回家過年,不過這個冬天讓他徹底感受到了寒意。往年,這時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時間點,除了溫州本地的水產加工商早早過來預訂外,周邊城市的客源也是絡繹不絕。可今年他還是閒得慌,往往一天接不到幾個電話,外地客戶更是鳳毛麟10角。
「2012年梭子蟹最貴的時候炒到24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今年40元一斤的『零頭價』,客戶還不肯收購。」阿忠略帶苦笑地說。
收購客戶明顯減少,這不僅是阿忠的苦惱,更是所有養殖戶的煩惱。據了解,受福利市場、高端餐飲市場消費低迷影響,企、事業單位訂單明顯大幅減少,而且大多數海鮮加工商收購意願不高,以梭子蟹為主的熗蟹加工量也隨之驟降。這樣大量野生、養殖的活蟹都要直接流入市民餐桌,導致往年這個時候銷量、價格齊高的養殖梭子蟹今年一直難以「發力」。業內人士分析預計,按照這樣的形勢,今年農曆年底梭子蟹養殖戶的一輪蝕本潮在劫難逃。
「年底需要回籠資金,本地海鮮加工商現在乾脆開始瘋狂拋售庫存,未來銷路心裡沒底,哪裡還有加工商敢貿然進貨,我感覺自己最後一線希望也沒有了。」阿忠已經準備接受第一次蝕本的現實了。
往年依靠囤積備貨賺大頭的加工商們今年似乎都「鬆手」,變得異常謹慎。經歷了2012年年貨福利市場驟然降溫的市場變化,即使今年海鮮再廉價,他們也不敢輕易主動囤貨,大多採取觀望姿態。
王先生是浙福邊貿水產城裡小有名氣的冰凍海鮮加工商,他早已習慣了年底籌集資金囤積備貨,前段時間,這個習慣動作讓他猶豫困惑了很久。備貨滯銷了,那得賠本;貨源不足,那是少賺錢……王先生最終選擇後者,有一份訂單,再備一份貨,寧願少賺錢也不要賠錢。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這兩天,王先生為自己的決定暗自慶幸。
「以前11月初就能接到幾百份訂單,而2013年年底至目前為止,一份大客戶的訂單都沒接到。」王先生感慨道,以前年底賣到沒貨,各家商戶還要競價從漁民那邊搶貨,沒預約再熟的客戶也沒轍。
自掏腰包買海鮮的市民多了
零售市場散客訂單份額在慢慢增多
昨天在市區一銷售禮品海鮮的店鋪內,記者發現前來預訂海鮮年貨的顧客將營業員團團包圍,這些顧客大多是自掏腰包購買一二份,選擇的價格大多是幾百元。「以前單位年終還會分1000元的海鮮券,今年得自掏腰包了。」忙著選購的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海鮮便宜了,商家的增值服務讓她的選擇餘地也大了,所以她打算自掏腰包孝敬爸媽。
據該店店長介紹,單位、企業的訂單沒了,普通消費者來預訂的量卻在慢慢增多。2012年年底門店散客訂單才100來份,而2013年年底海鮮零售市場完全不一樣,截止到目前為止,他們已有超過300份的個人訂單。
這不僅僅是他一家的變化,黃漁國等市區一些海鮮零售門店也都有發現這種細微的變化,個人訂單和單位訂單比例開始有所變化,像黃漁國這樣的中高端海鮮禮盒銷售商今年首次進駐人本等大型超市,也走起親民路線。黃漁國總經理張則慧說,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方便更多市民買到新鮮和實惠,今後發展目光將聚焦大眾消費群體。
不過記者發現,與海鮮的批發市場「降聲」一片相比,海鮮禮包零售價格同比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商家提供的服務更加五花八門,送貨上門、個性化定製等,幾乎零門檻。一商家表示,近年來人工成本一直上漲,市場競爭已經使海鮮禮盒的利潤大幅減縮,現在他們零售商也只能從服務上做文章,利潤已沒有大眾想像的高。
縱橫菜場多年的張阿姨海鮮購買攻略:
●錦繡路農貿市場:上午6-10點交易高峰,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海鮮。下午4點以後再去轉轉只能淘到許多「便宜貨」。比較適合大批量採購的市民。
●大南門農貿市場:批發兼零售,早上海鮮品種特別多,選擇空間大。適合喜歡趕早買海鮮的市民,採購量不大也無妨。
●行前農貿市場:由朱柏路水產市場演變而來,帶有濃濃的批發市場的影子。零售帶批發,最大特點就是下班再晚去你也能買到鮮活的海鮮。
●松臺農貿市場:零售兼具批發,尤其方便在松臺廣場晨練後的市民前去選購。
●蒼南浙福邊貿水產城:1月15日開始通宵營業,若想大批量採購,除了得趕早凌晨三四點就過去外,還得找個懂行的熟人才能淘到新鮮又便宜的海鮮。
●瑞安水產城:乾貨較多,生鮮相對較少。市民隨機跑過去,碰上活鮮海產品的概率不是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