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藝術家組團「空降 」,看楚文化如何與當代藝術相融

2020-12-12 廣州日報

近日,「楚材晉用——湖北當代藝術邀請展」展在深圳祥山藝術館舉行,展出了楊國辛、李邦耀、劉子建、徐坦、石磊、方少華、石衝、曾梵志、王慶松、馬六明、史金淞、何岸、唐永祥、劉窗、王思順、李燎、葛宇路、江安18位藝術家作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楚材晉用」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楊國辛《無題之三》2018

據策展人段君介紹,本次展覽匯聚的這18位工作生活在國內(除湖北)的湖北藝術家,既有老將,也有新貴,他們大部分人經過不懈進取,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中幾位還被國際藝術界所熟知,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標誌性人物。他們的創作面貌相距甚遠,很難看出共同的地域特性,反映出湖北藝術家更加強調個體價值的傾向。

劉窗《無題(青綠)No.1》2016

他認為,湖北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在全國地圖上呈放射性狀態,以至於湖北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湖北藝術家也大都精明聰慧,不喜抱團,在外常常單兵作戰,尤其是到了其他省市,適應力強,能夠很自覺地把自身的文化血液融入其他地域,並且演繹出不同於以往的創作思路。

唐永祥《四個盤子和一隻蜥蜴》 2020

同時,湖北藝術家身上或多或少的楚文化傳統,以及他們在其他地區所感受到的變遷,使他們的作品均呈現出綿長的混雜特性,而不只是淺顯的經驗疊加。

展覽信息:

楚材晉用——湖北當代藝術邀請展

展期:2020/08/08 - 10/08

地點:深圳祥山藝術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巧蓉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李巧蓉

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

相關焦點

  • 大藝術家|如何由下而上地看中國當代藝術?
    在倫敦裡森畫廊目前正在舉辦的「餘像:當代藝術」上,YT專訪策展人王宗孚,傾聽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系譜的新解讀。YT:從60年代到90年代,這些出生於不同時代,經歷過不同歷史的參展藝術家們所探索的當然有所不同,你可以用最簡短的句子來描述這些年代不同的藝術家之間最基礎的差異嗎?
  • 18個國家、82位國際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湖北美術館「何論東西——程昕東當代雕塑藝術作品收藏展」策展人冀少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教授、詩人島子,著名藝術家。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湖北美術館藝術總監傅中望,原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原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衘文化參贊、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侯湘華,原《黃河》雜誌社社長、藝術批評家劉淳,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武漢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藝術史家呂澎,昆明當代美術館館長聶榮慶,上海藝術博覽會創始人錢建群,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
  • 「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首次對當代藝術文獻進行系統梳理。   作為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項目,本次展覽由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主辦,展期延續到11月30日,共展出47位藝術家的60餘件(套)當代藝術代表作品、及深圳四十年當代藝術文獻一批,其中既有曾梵志、張曉剛、龐茂琨、毛焰等中國當代藝術大腕的代表作品,也有董小明、梁銓、梁宇、陳湘波等深圳本土成長起來的知名藝術家的精品力作。
  • 當代與傳統的相撞相融—馬霑、郝躍先扇意展舉行
    當代與傳統的相撞相融——馬霑、郝躍先扇意主題繪畫展在上谷商業街易樂迪舉行。天津美術網訊 「當代與傳統的相撞相融——馬霑、郝躍先扇意主題繪畫展」8月2日在天津南開區上谷商業街易樂迪大廳舉行。該展是由天津易樂迪文化交流活動策劃有限公司主辦,上海通盈鞋業有限公司、上海中外藝術交流協會新視覺與文化研究中心、庭湖雅社、上海金山久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共呈集團協辦。
  • 對談| 「看不懂當代藝術原因當然不在觀眾,而在藝術家」
    3月16日,「復旦大學文化創新沙龍」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沙龍邀請到英國觀念藝術家瑞安·甘德(Ryan Gander)、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創始人周大為、VICE中國創始人孟金輝、裡森畫廊中華區總監董道茲,共同探討「文化創新:藝術的深度與廣度」這一話題。
  • 兩岸當代藝術家作品交流展在湖北美術館舉行
    兩岸當代藝術家作品交流展在湖北美術館舉行 (1/5) "← →"翻頁
  • 看不懂當代藝術是我的問題嗎?
    看不懂當代藝術是我的問題嗎?我們又該如何去評價當代藝術?什麼樣的當代藝術作品才是好作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系徐小鼎老師為你揭開當代藝術的神秘面紗。01當代藝術可以被定義嗎?
  • 融於小鎮景觀的法國當代藝術中心
    沙瑟納伊迪普瓦圖小鎮希望在火車站附近新開發的地塊上建造一座文化藝術中心。新建築的設計需要滿足預防技術風險的要求。為避免對周圍居民的噪音幹擾,由KingKong主持設計的文化建築建造於與此區域相切的地方。
  • 「春生夏長」紮根中關村,看青年實驗水墨藝術家的當代回應
    作為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折射著中國文化在全球化時代的狀態和處境,我們怎樣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如何用水墨表現當代文化?如何繼續推進水墨語言的變革?面對這些問題,中國的當代水墨該如何回應?他希望壹美美術館能促進藝術與科技的交流對話,成為科學家和藝術家交流的平臺。區政府將繼續致力於讓科技和文化走向群眾,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海澱區創新發展的支撐。
  • 藝術家相聚太行山古村 融匯鄉村文化與當代藝術
    李庭耀 攝中新網晉中7月28日電 (李庭耀)27日傍晚,2019中國·和順第五屆許村國際藝術節在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許村開幕,來自美國、印度、義大利、哥倫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的20多名藝術家,以及國內多所藝術院校的專家相聚許村,探討鄉村文化重建、融匯鄉村文化與當代藝術。
  • 海派文化與中原文化相遇相融:王勇波雕塑作品展開幕
    東方網記者王佳燕1月12日報導:當海派文化與中原文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下午,「般若法相」當代佛造像藝術家王勇波作品展在位於上海市武康路的積慶堂藝苑開幕,將從即日起展出至1月30日。
  • 王非非《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姿勢 2017 行為藝術 主要展覽 2020 抽象當代展,白咖當代藝術中心>2019 東太行·藝術季, 東太行,武安,中國 2019 抽相·悸動抽象藝術展,東視聖軒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9 獨立精神當代藝術展,藝諾美術館,上海,中國 2019 長城國際當代藝術日,金山嶺長城,北京,中國 2019 「花橋國際」當代藝術展,花橋美術館
  • 荊楚文化·湖北味道——楚菜文化節
    12月16日荊楚文化·湖北味道——楚菜文化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老楚菜·新活力」楚菜振興文化發展論壇正式舉行 盧永良在致辭中表示,楚菜歷史源遠流長,起於春秋戰國時期,經過千年發展,兼有北方菜的粗狂,南方菜的精細,東部菜的淡雅,西部菜的辛辣。「魚米之鄉、蒸煨擅長、鮮香為本、融合四方」可謂楚菜特色,作為文化軟實力,楚菜與文旅行業聯繫緊密,勢必也會對湖北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鳳凰藝術 | 藝術家王俠軍如何賦予傳統瓷器當代美感?
    從展覽每件白瓷作品精煉健毅的身影中,都可近距離感受藝術家鍥而不捨、追求極致的雄心豪氣,現場到場的嘉賓與民眾在近距離鑑賞當代藝術大師之作後,除了對藝術家王俠軍對於瓷器在美感的創新與工藝的堅持感到耳目一新,嘖嘖稱奇之外,還通過展覽中王俠軍瓷器作品多樣造型的可能性,了解展覽的意義與重要性,使之成為瓷器產業創新與轉型典範,代表了承先啟後、與時俱進的文化進化,並鼓舞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什麼是當代藝術?千人千面的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的面貌豐富而多元:它可以是杜尚拎進美術館的一個小便池,可以是安迪·沃霍爾畫的罐頭,可以是在MOMA靜坐看見烏雷而雙眼含淚的阿布拉莫維奇,也可以是班克斯在拍賣會上成交即絞碎的《女孩與氣球》……面對當代藝術的時候,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解讀,看不懂與猜不透,仿佛成為了欣賞藝術的常態——藝術不再關於美不美,好看不好看,反而更多的時候與「美」背道而馳,欣賞起來,也需要更多的背景和知識儲備
  • 在香港看中國當代藝術的前世今生
    展於「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皮道堅認為,此白瓷作品糅合西式美術訓練基礎與蘇聯的寫實造型能力,用當代的方式表達出藝術家對現代社會問題、現實問題的關注,體現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新概念。 而香港藝術館展出的「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呈現中國當代藝術中視覺創造和文化思考的轉型以及未來可能性。  回顧當代藝術運動萌芽期  「黎明曙光」以時間為線索,展出中國三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團體——無名社、星星社和草草社的作品。
  • 2020上海油畫作品展開幕,把當代藝術的理念和手段融進學院藝術
    本次畫展由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的藝術家共同參與,特別邀請了王劼音、凌啟寧、夏葆元、邱瑞敏等當代藝術家代表參與。「2020上海油畫作品展」是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合作完成的一個反映上海油畫創作現狀的特別展覽,旨在增強上海油畫的輻射性、學術交流性、互動性和滲透性,同時也對上海油畫的發展起到了激勵和鞭策的作用。
  • 當代藝術 是當代文明的藝術表達
    藝術家首先是人,他的生活狀態比他的「藝術作品」重要的多,因為「藝術作品」只是藝術家生活的副產品。生活中是不是個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藝術是藝術之外。經濟、政治、文化從來都是一個緊密結合、互相作用的整體,只有放到政治經濟的結構中考量時,才能看清文化的實質。當代藝術是「當代文明」的藝術表達。當代文明是以維護個體權益為原點展開的,經濟、政治、文化緊密結合、相互作用的整體。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49趙山亭:楚系篆書細中潤
    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中國美術館篆刻藝術邀請展、當代篆刻藝術大展等國家級大展20多次;獲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全國獎」、第四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第二屆流行書風徵評展「銅獎」、全國篆刻藝術展覽「銀獎」、全國隸書學術討論會「三等獎」等。
  • 12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訪談,訴說他們的藝術歷程
    徐冰入選"影響中國」2017年度人物年度文化人物榜單。5張曉剛張曉剛,1958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