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天下文章一大抄。
這句話,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兩種不利影響:
第一,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偷懶。
反正我只要找到可以寫進作文的文字,搬過來就是了。久而久之,越來越懶,腦子都生鏽了!
第二,孩子誤以為原來寫文章就是剪刀加漿糊,拼湊拼湊就可以了。本來,寫作文是最能鍛鍊孩子創造新思維的學習活動。
這樣一來,不但沒有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反而讓孩子變得機械呆板。
那么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我的觀點是,哪怕我們要求孩子在寫作文時要引用故事和名人名言,或者名句名段,也可以引導孩子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這樣呢,寫出來的文章才是經過孩子大腦加工的文章,才能真正起到鍛鍊孩子思維能力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通過點評一篇有關中華傳統節日的文章,看看如何引導孩子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如何做到用故事的同時,也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好的文字,應當飽含深情。
這深情,不分大人孩子,不分東西南北。經歷疫情,提及清明節,我們的傳統節日作文該怎麼寫呢?
這是一篇三下有清明節的作文。
01先說優點
01 用了晉文公的故事,說明清明節來歷
小作者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就援引了春暖秋戰國時期晉文公出逃的故事。晉文公重耳因為介子推「割肉相求」,得以活了下來。
可以說,這個故事不但能告訴我們清明節是如何來的,更能啟迪我們思考清明節的意義。
小作者也用一句話點了一下:這一天,我們都要祭奠祖先,緬懷已故親人。
這一點特別要要緊。
02 聯繫生活實際,寫出了節日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本次抗擊疫情,有不少白衣戰士和一線工作者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因此,這個清明節表達一種哀思,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種生命與大愛教育。這位小作者能聯繫現實,寫出自己如何度過這個特殊的節日。
值得肯定!
02再說修改建議
01 說故事,適當增加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在作文課上,我也曾要求同學們寫傳統節日有關故事的時候,要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個要求雖然有點高,但並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我們不能做故事的搬運工,要做信息的加工者。
你可以對故事中的某個人物,甚至某個細節,說說自己的看法。
比如,為了救晉文公,介子推竟然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來。這真是捨命相救,恩重如山啊!難怪要定下「吃寒食」紀念他的規定。
這也許就是清明節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吧。
02 寫事例,針對細節表達情感
小作者在文中這樣寫:「劉智明院長一邊打點滴,一邊堅持工作。」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細節。
我們應該這在裡,抒發一點感受或者情感,比如:「劉院長不顧自己病體,帶病工作,看到這裡我真想說一聲,您辛苦了!廣大醫護人員辛苦了!正是你們的大愛與奉獻,才讓我們得以安心居家。
類似的語句,你可以舉一反三,寫出屬於你自己的內心真情。
03 把語句寫得更簡潔、通順
簡潔和通順,是連在一起的。好比是兩兄弟,分不開。就是說,做到簡潔,也有助於通順;要想通順,也應該簡潔。
比如,結尾的句子,是不是可以更簡潔一些:
那些醫護人員和千千萬萬抗疫英雄,永遠留在我們心間。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好好生活,珍惜親人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你可以有自己的改法。
期待你的進步!#作文#
孩子作文開頭中間結尾不統一,怎麼改?不能削足適履,要量體裁衣
孩子的《放風箏》作文寫了400字,老師告訴他最重要的不是字數
孩子看著優秀作文老想仿寫,我告訴他做好2件事,結果作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