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著名男演員高倉健因淋巴瘤去世,淋巴瘤也因此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我國,淋巴瘤在男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9 位,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第10 位。在歐美國家,淋巴瘤也是非常多見的惡性腫瘤。
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血癌。對抗感染的白細胞在生成過程中出錯,產生異常細胞,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淋巴瘤。淋巴瘤患者臨床上常常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有時伴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皮膚瘙癢、乏力等全身症狀,還有患者有貧血等表現。
由於淋巴瘤非常罕見,所以經常被誤診。我國淋巴瘤發病率上升較快,相比胃癌、腸癌等腫瘤,淋巴瘤的平均發病年齡要低很多,平均發病年齡為47.6 歲。
淋巴瘤的成因眾多,亦可於淋巴結外位置原發,因此會引起多樣性的病徵。大家一般會認為淋巴瘤只會出現於淋巴結上,其實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各器官均可能出現淋巴瘤。淋巴瘤的發病一般與以下因素有關。
1.病毒及細菌感染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淋巴系統是人體的重要防線,淋巴系統能幫助人體抵抗病毒、細菌等有害外來物的侵襲。然而經有害物質刺激後,淋巴組織可能擺脫人體的控制而發生腫瘤。如愛滋病病毒使淋巴瘤發病大大提高,EB 病毒感染與伯基特淋巴瘤發病明確相關,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2.環境和社會的因素也成為致病原因之一。許多化學物質的接觸與淋巴瘤發病風險增加有一定關係,如有機溶劑、燃料、殺蟲劑、除草劑、油、灰塵等。裝修和染髮也會誘發淋巴瘤。裝飾材料中有很多化學物質,如苯類、甲苯等化學塗料的應用和淋巴血液系統疾病有關。吸菸、高蛋白高脂肪攝取可增加患淋巴瘤的風險。淋巴瘤和胃癌等不同,是免疫力下降後引起的。而年輕人普遍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容易激活淋巴細胞,引起癌症。
3.免疫製劑的使用。器官移植者為了減少排異,需要服用免疫製劑,這對人體的免疫能力有抑制,患淋巴瘤的風險就會比普通人高几十倍。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免疫力比較低下,患淋巴瘤的風險也高一些。
4.電離輻射。接受過電離輻射的人,淋巴瘤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在裝修時使用大量石材,有的就有比較高的輻射。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環境汙染、人口老齡化,都和淋巴瘤的發病率升高有關係。
淋巴瘤是少數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之一。有70 種亞型的淋巴瘤分為兩個主要類型: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達85%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以治癒,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康復率約為60%。
如果出現沒有明顯原因的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應高度關注,必要時要考慮切除腫大淋巴結進行病理檢查。首次治療的成功與否對淋巴瘤的預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治療一般以化療為主,但放療仍是早期淋巴瘤的重要治療手段。淋巴瘤關鍵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一旦確診之後,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