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淋巴瘤平均發病年齡不足50歲

2020-12-20 39健康網

  近日,日本著名男演員高倉健因淋巴瘤去世,淋巴瘤也因此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我國,淋巴瘤在男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9 位,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第10 位。在歐美國家,淋巴瘤也是非常多見的惡性腫瘤。

  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血癌。對抗感染的白細胞在生成過程中出錯,產生異常細胞,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淋巴瘤。淋巴瘤患者臨床上常常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有時伴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皮膚瘙癢、乏力等全身症狀,還有患者有貧血等表現。

  由於淋巴瘤非常罕見,所以經常被誤診。我國淋巴瘤發病率上升較快,相比胃癌、腸癌等腫瘤,淋巴瘤的平均發病年齡要低很多,平均發病年齡為47.6 歲。

  淋巴瘤的成因眾多,亦可於淋巴結外位置原發,因此會引起多樣性的病徵。大家一般會認為淋巴瘤只會出現於淋巴結上,其實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各器官均可能出現淋巴瘤。淋巴瘤的發病一般與以下因素有關。

  1.病毒及細菌感染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淋巴系統是人體的重要防線,淋巴系統能幫助人體抵抗病毒、細菌等有害外來物的侵襲。然而經有害物質刺激後,淋巴組織可能擺脫人體的控制而發生腫瘤。如愛滋病病毒使淋巴瘤發病大大提高,EB 病毒感染與伯基特淋巴瘤發病明確相關,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2.環境和社會的因素也成為致病原因之一。許多化學物質的接觸與淋巴瘤發病風險增加有一定關係,如有機溶劑、燃料、殺蟲劑、除草劑、油、灰塵等。裝修和染髮也會誘發淋巴瘤。裝飾材料中有很多化學物質,如苯類、甲苯等化學塗料的應用和淋巴血液系統疾病有關。吸菸、高蛋白高脂肪攝取可增加患淋巴瘤的風險。淋巴瘤和胃癌等不同,是免疫力下降後引起的。而年輕人普遍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容易激活淋巴細胞,引起癌症。

  3.免疫製劑的使用。器官移植者為了減少排異,需要服用免疫製劑,這對人體的免疫能力有抑制,患淋巴瘤的風險就會比普通人高几十倍。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免疫力比較低下,患淋巴瘤的風險也高一些。

  4.電離輻射。接受過電離輻射的人,淋巴瘤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在裝修時使用大量石材,有的就有比較高的輻射。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環境汙染、人口老齡化,都和淋巴瘤的發病率升高有關係。

  淋巴瘤是少數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之一。有70 種亞型的淋巴瘤分為兩個主要類型: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達85%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以治癒,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康復率約為60%。

  如果出現沒有明顯原因的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應高度關注,必要時要考慮切除腫大淋巴結進行病理檢查。首次治療的成功與否對淋巴瘤的預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治療一般以化療為主,但放療仍是早期淋巴瘤的重要治療手段。淋巴瘤關鍵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一旦確診之後,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相關焦點

  • 世界淋巴瘤日:發病年齡呈兩個高峰 淋巴結腫大應及時檢查
    淋巴瘤發病年齡呈現兩個高峰 淋巴腫大者及時就診很重要近年來,淋巴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瘰癧科淋巴瘤篩查門診許費昀主治中醫師介紹說,淋巴瘤發病年齡呈現兩個高峰:一是老年患者增多,8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常見,可能與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和醫療診斷水平提高有關;二是年輕患者多,可能與工作生活壓力大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 中年人成為我國淋巴瘤高發人群
    核心提示:淋巴瘤在我國發病率以每年遞增5%的速度逐年升高,已位居發病率最高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且出現年輕化和城市化趨勢。40至50歲中年人已成為淋巴瘤的高發年齡段。尤其是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工作的中年精英人群,更是成為淋巴瘤的高發區。
  • 淋巴瘤盯上三十歲以下年輕人
    天津市腫瘤醫院淋巴瘤內科主任張會來指出,淋巴瘤主要襲擊的對象是免疫力低下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值得注意的是,3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數量正在逐年遞增。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以每年3%至4%的速度遞增。
  • 淋巴瘤患者能活多久?標準治療5年生存率超50%
    斯巴達克斯安迪·懷特菲爾德患淋巴癌去世,終年39歲;香港作詞人林振強因淋巴癌去逝;漫畫家熊頓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時年30歲;臺灣歌手阿桑因癌症去世,去世兩年前查出患有淋巴癌;開拓者老闆、微軟聯合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艾倫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香港知名實業家霍英東因患淋巴癌逝世;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羅京因淋巴癌擴散去世
  • 淋巴瘤發病有何特點?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趙維蒞教授和她的患者柱子哥做客醫學界《「醫」面之緣》節目,暢談關於淋巴瘤的那些事兒!柱子哥:我在濾泡性淋巴瘤患者中屬於比較年輕的,那麼從您的診療經驗來看,淋巴瘤的哪些分型有年輕化的趨勢呢?淋巴瘤的病因又有哪些呢?
  • 腫瘤君——淋巴瘤並非不可治癒
    什麼是惡性淋巴瘤?惡性淋巴瘤是一種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腫瘤,是我國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可以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兩類,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僅佔惡性淋巴瘤的4.7%,既往分為淋巴細胞為主型、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和淋巴細胞削減型,這四類統稱為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佔霍奇金淋巴瘤的95%,而另一類結節性淋巴細胞為主型僅佔霍奇金淋巴瘤的5%。非霍奇金淋巴瘤佔淋巴瘤的大部分,而且可以細分幾十種亞型,非常複雜。淋巴瘤有哪些發病症狀?
  • 得難治性淋巴瘤不等於"被判死刑"!用這道利器hold住它
    對於難治性、復發性淋巴瘤,採用CAR-T免疫療法,能使30%-40%比例的患者得到完全緩解   羊城派記者 張華  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失敗以後,20來歲的淋巴瘤患者難道就無藥可治,只能等死?不!
  • 我國淋巴瘤發病率增長迅速
    目前,我國淋巴瘤發病率年增長率為3%~5%,每年新發病例約10萬,已成為我國男性的第八大高發惡性腫瘤。  淋巴瘤進展速度雖快,但對化療更敏感  張明智主任介紹,淋巴瘤非常複雜,按照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淋巴瘤的分類,常見的淋巴瘤有60多種,主要分為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兩大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又分為B細胞系列淋巴瘤、T細胞系列淋巴瘤和NK細胞系列淋巴瘤。
  • 千變萬化的淋巴瘤,警惕這些症狀!
    門診故事 李女士今年50多歲,大半年前發現自己頸部出現一個包塊,當時覺得不疼不癢,沒太在意。後來發現包塊漸漸增大,伴輕度聲嘶及吞咽不適。
  • 熬夜一年狂打遊戲,22歲小夥患上惡性淋巴瘤!這4種人最危險
    今天是世界淋巴瘤日。淋巴瘤被稱為"沉默的癌症" ,早期多無明顯的不適症狀,容易被誤診和漏診 。淋巴瘤主要是50歲以上人群發病較多,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也有不少年輕人群發病。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就見到了一位22歲的淋巴瘤患者。熬夜打遊戲 一年後換上惡性淋巴瘤「平時打電競遊戲比較多,經常熬夜到清晨五六點 。」22歲的患者小胡說,這樣的熬夜,差不多持續了一年。
  • 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能緩解的癌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胃淋巴瘤,就是胃MALT(「莫特」)淋巴瘤。大名叫「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病因並不是特別明確,但是目前普遍認為,主要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一、發病機理正常胃黏膜沒有淋巴組織,胃黏膜淋巴樣組織是HP感染的結果,HP可能提供胃MALT瘤生長的抗原性刺激Eck等用免疫印跡法、純化重組CagA蛋白對68例胃MALT瘤患者進行檢測,幾乎所有患者均有CagA+ HP感染,說明在胃MALT瘤發病過程中,表達CagA蛋白的菌株起重要作用,Isaacson和Spmencer
  • 淋巴瘤盯上城裡人年輕人 身體傳遞這些信號要警惕
    而據省醫學會化療專業委員會以及省腫瘤醫院相關專家介紹,過去門診接收的淋巴瘤病人多是貧困落後地區,現在城裡人發病越來越多,其發病趨勢也漸顯年輕化,裝修、染髮和手機輻射等均可引發淋巴瘤。  他逃脫了淋巴瘤「魔掌」 靠什麼?
  • 中美發病年齡相差20歲,專家呼籲40歲以上一定要做這項檢查
    曾經大腸癌高發的美國,推薦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定期檢查腸鏡(年紀越大,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越大),這一政策堅持了十幾年,帶來驚人效果。上世紀90年代,美國腸鏡普查覆蓋率只有21%。到2017年,美國50歲以上的人群接受結腸鏡普查的概率達到65%左右,大腸癌男性發病率下降了40%、女性下降一半。
  • 淋巴瘤治癒率不低 但確診時間長
    患者從初次診斷到最終確定所患亞型,平均耗費時長為2.5個月,而一些亞型患者確診所需等待時間更為漫長。同時,調研表明,大部分患者為了確診,需奔赴北上廣等醫療資源集中的大城市,異地就醫成為許多患者無奈之下的選擇。    淋巴瘤確診時間為何如此漫長?淋巴瘤能否治癒?帶著這些問題,大河健康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天津市腫瘤醫院淋巴腫瘤科王華慶談淋巴瘤並非絕症-《健康有約...
    【節目導視】有數據表明,全球範圍內,每9分鐘就會增加一位淋巴瘤患者。近年來,我國惡性淋巴瘤發病率上升速度也加快。據最新全國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2011年全國淋巴瘤發病率已達到6.43/10萬。為什麼淋巴瘤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 湖北一50歲阿姨視力下降近失明!居然是眼內淋巴瘤
    50歲的胡阿姨(化名)就被這樣的黑紗蒙住了眼睛輾轉多家醫院都找不到病因一隻眼睛已完全失明另一隻眼睛也快要看不見了在朋友推薦下我怕兩隻眼睛都看不見了50歲的胡阿姨是湖北人,她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打從懂事起,她記得就經常有人誇她一雙眼睛生得最好。因為兒子來杭州生活,胡阿姨也從老家來到杭州,幫著照顧孫女。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這也是我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卒中,即通常所說的「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該報告描述了我國城鄉居民卒中的流行病學現況和危險因素,展示患者發病狀況、臨床特徵、診療流程及院內結局等疾病發生和醫療質量等指標。
  • 解碼CD30+淋巴瘤診斷,Get臨床與病理必備知識點
    隨著首款靶向CD30的抗體偶聯藥物——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在我國的獲批,CD30陽性淋巴瘤得到了廣泛關注。在精準醫療時代,精準診斷是個體化、精準化治療的前提,有效發揮維布妥昔單抗療效的先決條件是對系統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sALCL)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這兩種CD30陽性淋巴瘤做出準確診斷。
  • 世界淋巴瘤日丨淋巴瘤已作為慢性病管理,可治癒!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9 月 15 日是第 17 個世界淋巴瘤日,數據顯示,我國淋巴瘤的發病率每年以 5% 左右的幅度增長,目前 60-80 歲的老年人是高發人群。據對全國 16700 多例淋巴瘤病人統計,全國範圍淋巴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 37.2% 左右。" 健康中國 2030" 的宏偉目標包括了總體癌症 5 年生存率提高 15%,這意味著淋巴瘤患者的 5 年生存率需要提升至 50% 以上,任重而道遠。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監事會監事長馬軍表示,淋巴瘤的治癒率非常高,是一種可治癒性疾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