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的遠東防禦線從哪到哪?為何其中沒有朝鮮

2020-12-13 三叔歷史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朝鮮才從日本軍國主義近半個世紀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但是美、蘇兩國為維繫雅爾達協議所建立起來的大國合作關係,在朝鮮問題的解決上達成了妥協。

美蘇兩國軍隊以北緯38°線為界,先後佔領了朝鮮的南部和北部,以接受日本的投降,從而使統一的朝鮮民族又陷入了南北分裂狀態。

由於美、蘇兩國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對立,並在各自佔領區推行不同的政策,從而造成了南北雙方的尖銳對立。

1948年下半年,在美、蘇兩國的分別支持下,南北雙方各成立一個互不承認對方的政府。

1949年,美、蘇兩國先後從朝鮮半島撤軍,他們在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上的對立和鬥爭,便轉為朝鮮南、北兩個政府及兩種制度之間,在如何統一朝鮮問題上的尖銳對立和鬥爭。

隨著朝鮮南北矛盾的愈演愈烈,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全副蘇聯武裝的北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南部的進攻,韓戰爆發。

朝鮮的衝突原本就是內戰,而美國卻公然違背聯合國憲章關於「不得幹涉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部管轄之事件」的明確規定,立即進行了武裝幹涉,並操縱聯合國成立由16個國家軍隊構成的「聯合國軍」,由於美國的幹預,使得朝鮮內部戰爭上升為國際戰爭。

實際上,二戰結束後,美國對南朝鮮的安全並不關心,原因之一是其所有精力都放在與蘇聯的對抗上。

二戰以後,美國與蘇聯由於共同敵人的消失,戰時合作的基礎也隨之喪失,兩個超級大國很快進入全球範圍內的冷戰階段。

而美、蘇兩國之間競爭的焦點和中心是在歐洲,蘇聯在亞洲的目標僅是維持雅爾達體系劃定的勢力範圍,對朝鮮半島的態度,是保持以三八線劃界的南北分治狀態。

美國在歐洲與蘇聯的對抗寸步不讓,十分強硬,但在亞洲的軍事卻成收縮態勢,美國軍方幾次制定的關於朝鮮一旦爆發戰事的應急方案,均是迅速撤離朝鮮半島,退守日本。

除了與蘇聯在歐洲對抗外,美國之所以對朝鮮半島不上心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美國的遠東防線並不包括朝鮮半島,也不包括臺灣。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發表了美國國務院稱之為「美國基本立場」的著名講話。他在這篇講話提出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必須保衛的安全防線,即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群島到菲律賓。而將臺灣和韓國劃在了美國防禦線之外。

其實,早在1949年3月1日,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在接受英國記者的採訪時,也已經向媒體透露出了,美國在遠東的防禦範圍不包括南朝鮮和臺灣的事實。麥克阿瑟說:

「我們的防線從菲律賓開始,繼續通過琉球群島,包括其主要堡壘-衝繩,再彎回來經過日本和阿留申群島到阿拉斯加。」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杜魯門政府決定收縮亞洲軍事力量,將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歐洲。

艾奇遜認為,此時對亞洲採取的這種戰略是非常符合美國利益的,他明確指出,對於韓國的安全和存在「不能被確保」。美國參議院主席也曾明確指出:韓國並不在美國的戰略考慮範圍內,一旦與蘇聯發生重大戰事,美國不會向韓國提供保護。

根據美國情報部門的分析認為,北朝鮮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反而認為南朝鮮被內部顛覆的可能性比較大。

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情報部門認為雙方軍事力量差距比較大,南朝鮮的軍事裝備明顯高於北朝鮮,當然,他們忽略了重要一點,北朝鮮的軍隊已經被蘇聯全部武裝。

雖然在這一時期,南朝鮮李承晚政府積極尋求美國幫助,同時自李承晚以下官員,都熱衷爭取美國的支持,好達成他們武統北方的目標。

但是由於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的明確態度,到1950年6月之前,南朝鮮在對美外交中沒有從美國政府得到任何新的承諾。

韓戰爆發前,美國杜魯門政府對朝鮮的政策可以看出,美國基本上是想從遠東脫身,把與蘇聯競爭的重點放在歐洲。美國相信,如果對北朝鮮採取強硬的措施,無疑是在刺激蘇聯的神經,而導致美蘇之間的直接衝突,這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

雖然從軍事戰略角度上來講,臺灣和南朝鮮被劃在了美國遠東戰線的防禦圈之外,為北朝鮮實施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開了綠燈。

但從地緣政治戰略角度上講,南朝鮮畢竟還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美國是不會坐視南朝鮮被北朝鮮共產黨政權所吞併,這就為日後的出兵朝鮮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二戰後,在美國的遠東政策中,日本和朝鮮佔據什麼樣的地位?
    美國如今被公認為全球軍事、經濟實力最強國家,但是其在國際上的名聲卻不太好,尤其是如今對疫情的應對措施,讓世界各國對其很是失望。除此之外,自二戰結束,美國對外發動了數十場戰爭,我們知道,一戰、二戰的戰火都沒有燒到美國本土,美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享受了戰爭「和平」的大國。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38線以南「換」北海道?美蘇遠東首次較量,史達林為何懊惱不已
    德國投降後,美英蘇三國又在波茨坦舉行了會晤,鑑於美英的首腦相繼更換了,史達林對半年前籤訂的雅爾達協定能否落實產生憂慮。會後,蘇聯加緊部署對日作戰,準備在遠東搶佔勝利果實。8月6日,美國人將一枚「小男孩」投向日本廣島,隨著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日本人幾近崩潰的神經再度遭受重創。
  • 二戰後,為何美蘇在朝鮮問題上拉上貧弱的中國?中朝韓的藕斷絲連
    從此,在遠東地區,日本再無掣肘,成為名副其實的霸主,說一不二。日本開始顯露出自己的野心。1910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吞併朝鮮。在戰後重建國際秩序問題上,美國的政策和戰略構思是一系列國際決定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二戰結束前後,美國對朝鮮地區的主要構思是使其擺脫日本的統治,以「託管」之類的方式使其在「相當期間」內獲得完全獨立,從而避免半島被置於某一特定國家,尤其是在蘇聯或中國的影響之下。
  • 韓戰持續3年,為何美國始終沒有動用原子彈?並非心慈手軟
    在韓戰時期,由於戰場局勢的急轉直下。美國政府從上到下也一直叫囂著動用原子彈對我國志願軍進行打擊,然而為何卻在叫囂之後卻不了了之呢?早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後的第4天,美國內部高官就開始叫囂動用原子彈對志願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 史達林為何突然同意朝鮮武力統一計劃?中國旅大港被收回是要因
    先是隨著清朝的衰落,日本把朝鮮從中國的手中奪了過去,其後,在當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日本殖民地之後,朝鮮半島又因為蘇聯和美國的爭端,最終被1分為2。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以北緯三八線為界,北方建立了由蘇聯扶持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南方自然是美國一手建立的大韓民國。
  • 美國給韓國留了眾多裝備,為何朝鮮人打來時美韓軍隊卻一起逃跑!
    ▲朝鮮人民軍首先我們要知道,當時的美國人並沒有將韓國納入美國在遠東的防禦圈內,因為美國人認為朝鮮半島的不穩定局勢,會讓美國深陷其中。▲在朝美軍蘇聯提供的裝備因為既然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準備幹涉韓國,那麼史達林在同意金日成的意見後,也開始向朝鮮提供大量的軍火裝備。
  • 韓戰中,美國曾6次想使用核武器,為何最終都沒敢實施?
    二戰後期,美蘇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戰後,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冷戰局面,也導致了南北朝鮮政權處在對立面,矛盾日益激烈,並且雙方都想通過武力的方式完成朝鮮的統一,最終朝鮮北部在得到蘇聯的同意以後發起韓戰,隨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我軍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隨即出兵援助朝鮮。
  • 韓戰籤訂停戰協議,為何南朝鮮沒有籤字呢?
    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實行南北分治。當時美國急需代理人掌控南朝鮮,可是美國首選的扶植人選金九,卻大有取美國軍政廳以代之勢頭,遂美國雖不太喜歡李承晚,也最終於1948年將其扶植為大韓民國第一位總統。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遠東龍吟,新中國在朝鮮的驚天逆襲
    在整個第二次戰役中,東西兩線的志願軍共殲滅南朝鮮軍第7、第8師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重創美軍第2、第7、第25師、陸戰第1師、騎兵第1師;共斃傷俘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美國《先驅論壇》稱:「這是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大的敗績」。12月6日,志願軍收復平壤,將戰線從清川江推回到三八線,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第二次戰役結束後的戰爭態勢:
  • 澳大利亞為何捲入韓戰?出兵1.7萬餘人,僅獲美國一紙承諾
    當時美國已經獨霸一方,澳大利亞人自然而然地想巴結美國,與其籤訂共同防禦協定。然而大概是因為不想攪亂大英國協成員國的關係,起初美國卻看不上這位小老弟,不願將其納入自己的防禦體系。1949年3月,太平洋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的防禦線穿越星羅棋布的亞洲海岸的島嶼鏈。
  • 二戰時美國向日本投了2顆原子彈,為何在韓戰中戰敗也不用?
    導語:美軍核武器部件都運抵關島了,為何韓戰沒有用?答案很簡單在二戰後期,美國處於反法西斯聯盟的一方,以正義的名義向日本投入了兩顆原子彈,這讓本就敗局已定的日本提前宣布了投降,從而宣告二戰戰爭結束。而在後來,二戰後,美國發起的多次局部戰爭中,基本上沒有使用到原子彈。
  •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日本卻由美國單獨佔領
    在韓國電影《鐵雨》中郭道元飾演的青瓦臺外交安保首席秘書郭哲宇在給學生們授課時說道:「二戰後在歐洲挑起戰爭的德國被分為東、西兩個國家,可在亞洲朝鮮半島被分成了兩半。半島代替日本承受了由於冷戰造成的民族分裂」。日本和德國同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可兩國在戰後受到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而兩國在對待戰爭責任的態度上更是相去甚遠。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緊接著,朝軍部隊一路南下,相繼取得了大田戰役、大邱戰役的勝利,殲滅韓軍60000多人,直至將美韓聯軍包圍在釜山周圍一小塊地區。若不是美軍發起仁川登陸,朝軍還真有可能將美韓聯軍趕下大海,統一整個半島。
  • 二戰時美軍有1000多萬軍隊:為何韓戰中卻兵力不足了
    二戰時美軍有1000多萬軍隊:為何韓戰中卻兵力不足了在1950年韓戰爆發時,二戰僅僅結束幾年的時間,美軍在韓戰顯得兵力不足,主要有兩點原因:1、美軍在二戰後大量裁撤軍隊,人數規模遠不如二戰那麼大;2、當時美軍的重點在歐洲,作為戰後最強大的兩支軍事力量,蘇聯才是美軍防備的重點,因此有大量美軍駐紮歐洲
  • 韓戰中中國、美國、韓國打得不可開交,可為什麼日本獲益最大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觀看我的文章: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結束以後,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多國戰爭莫過於韓戰了,這場戰爭世界各主要大國都直接或間接地捲入其中。持續三年的戰鬥不但殘酷而且血腥,很多外國人陣亡於朝鮮半島,也包括我志願軍廣大愛國將士。可以說在戰爭結束後,我國並沒有獲得什麼利益,還付出了很多志願軍士兵的生命。
  • 韓戰時,美國為何沒有擴大戰爭?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到底是啥?
    為什麼美國要拉蘇聯抗日?雖然日本敗局已定,但是日本會不會放棄本土,遷國至朝鮮和滿洲,血戰到底呢?順便說一下,滿洲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沒有得到認可。羅斯福總統籤完協議後突然生病去世,副總統杜魯門替補上臺。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今天,老袁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韓戰的爆發是否真是因為美國人想開發朝鮮的鈾礦。№朝鮮有沒有鈾礦?倘若韓戰的爆發真是因為美國想開發朝鮮的鈾礦而引起,那麼首先必須確定一個問題,朝鮮有沒有鈾礦?答案是肯定的,朝鮮有鈾礦,而且非常多。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