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古鎮,不論古鎮的大與小,繁華與衰落,它們都是這座城市歷史的縮影,文化的沉澱。古鎮承載過往悠悠歷史,記錄當地人文風俗所不可割捨的情感紐帶,只要古鎮依然存在,那麼每一位漂泊在外的孤獨靈魂就有了可以寄託靈魂的場所。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上海的羅店古鎮,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留戀難忘。
羅店鎮隸屬於上海市寶山區,南鄰顧村鎮,東接月浦、楊行西連嘉定區,北毗寶山工業園區,是上海44處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古鎮歷史悠久,在明朝時就已頗具規模,在舊時的嘉定縣排在七鎮五市之首。因此在當地還有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
清末民初該鎮三裡長街有商鋪六七百家,每日三市,市面繁榮,四鄉來客,車船不斷。車水馬龍,南貨北貨購銷兩旺。除坐賈和作坊之外,還有走足的小販,跑江湖的好漢,三教九流,不絕於市,趕集的摩肩接踵,熱鬧非凡。為全縣最大的市鎮,有「金羅店」之稱。但距今700多年的羅店,因為遠離市區,交通不便,雖然有商業的介入,旅遊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善,但一直是遊客很少,很多店面商鋪都是關門待業。
羅店老街整體範圍並不是很大,從街口牌坊走入,全長也就一百多米。橫跨在練祁河上的橋梁多數都是新建的,但大通橋和豐德橋卻是歷史遺存。大通橋位又名大石橋,南北走向,橫跨在老練祁河南弄交匯處。該橋為半圓環石拱橋,舊有亭子,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古亭子橋。豐德橋,現已成為旱橋。
亭前街是羅店最為重要的商業街,街道沿練祁河北岸蜿蜒展開。街道的房屋是典型的江南集鎮上的商店用房建築格局,前門是店堂,後面臨河建樓房,底層是水橋或碼頭街道。之前破舊的老房子,如今早已是舊貌換新顏,但是整個老街顯得相對安靜。沿街分布著一些古玩店、供銷社和一些小百貨之類的小店,飯店麵館也有三、四家,但大多數都是關著門的,可能是遊客不多,生意不好做。
羅店算得上一座真正的古鎮,只是經過戰爭的迫害,許多有價值的古建築都被破壞了。雖然當地想要將羅店打造成旅遊景區,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在開發利用古鎮資源方面總沒有像樣的手筆,就是宣傳也很不夠,對老房子的保護和修繕也只是小打小鬧,沒有大的規劃和行為。但是這裡的建築還是可以的,很整齊看著很舒服,兩邊都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老店。
古鎮很小,遊客也很少,基本都是居民,靜靜的街道和陳舊的店鋪,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沒有千篇一律的小吃點心。這邊和一些遊客扎堆的古鎮不一樣,來這邊的大多數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居多,所以古鎮也有難得的一種寧靜。你可以在某個下午獨自來走走,看看小橋流水,品味小鎮人家清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