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各大學探路陸生赴臺 先爭取交換陸生

2020-12-12 環球網

新華網消息: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大陸學生開放來臺,話題正熱,公私立大專院校都在密切注意時程,不少學校已開始鋪路,只等開放號角響起。

受少子化影響,臺灣的大學生年年減少,學校擔心幾年以後面臨「招嘸人」窘境,陸生因此成為「新生源」。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屏東大仁科技大學校長歐善惠

以數字貼切描述:「大陸每年有一千多萬人考大學,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來臺就讀,就可以解決臺灣的窘境。」

大仁科大去年就積極與大陸地區學校交流,副校長黃國慶幾乎每個月都到大陸行銷,從湖南一路到山東。

歐善惠說,大陸的學校雖多,但休閒學院的發展不如臺灣,休閒運動系、餐旅系、觀光系對大陸學生都十分新鮮。

東海大學也開始探路,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校交換學生,了解大陸學生就學的傾向與需求;公共關係室編列經費,增加東海曝光度。

「國立」大學希望爭取大陸頂尖優秀學生,參與前瞻性實驗,增加學術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暫停陸生赴臺,是否預示今後兩岸教育交流縮緊?
    4月7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從即日起大陸將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畢業生赴臺升學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通知發布之後,引發臺灣當局、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學界的極大關注,臺灣教育部門表示,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據此正在研擬相關預案。
  • 陸生赴臺就學 手續這樣辦
    陸生赴臺就學應到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籤注。辦理通行證及籤注需提供幾項資料  1.臺灣高等學校錄取通知書及複印件;  2.臺灣出入境管理部門核發的「入臺許可」及複印件;  3.本人身份證及複印件;  4.戶口簿及複印件;  5.本人2寸免冠白底照片;  6.本省設區市臺辦出具的赴臺學習證明。
  • 大陸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
    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
  • 臺灣高校損害陸生權益一味催學費,教育部暫停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這則消息的發布也意味著今年高考就不能報臺灣的學校了,同時大學畢業生也不能申請臺灣高校的研究生了。這對兩岸關係和一些學生都有一定的影響,但在國家利益面前,學生自身利益就要往後放放了,畢竟,臺灣不同於其他地區,而且,近年來,臺灣的種種做法,一直不友好,突破了我們的底線。
  • 臺灣銘傳大學專程來廈迎新 在校陸生規模全臺最多
    原標題:臺灣銘傳大學專程來廈迎新 在校陸生規模全臺最多   東南網8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文 黃少毅/圖)昨日下午,臺灣銘傳大學在廈大召開2014級大陸新生歡迎會。銘傳大學校領導、老師為到場新生及家長介紹了赴臺就學相關事項,往屆赴臺的學長學姐也在現場就在臺學習生活經驗進行分享。  據銘傳大學大陸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介紹,銘傳大學今年實際招收大陸本科生147名,研究生7名,總人數再登臺灣院校在大陸招生首位。同時,銘傳大學也是全臺擁有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
  • 陸生在臺灣:理解臺灣人的恐懼 陸生必修課
    不只是陸生,新婚陸配無法赴臺團聚,沒有取得臺灣身分證的陸配子女(新聞中常用「小明」代稱)無法回到父母身邊,2020年,對於這些與臺灣有著連結的大陸人而言,都充滿著艱辛。疫情之下,2020年上半年的這一個學期,臺灣因為沒有受到非常大的疫情影響,學校都還是照常線下授課,但因為陸生被禁入、無法返臺,學校也都發布了「安心就學」措施,協助陸生們上網課。
  • 浙江赴臺陸生走進大陳島:傳承墾荒精神 永續兩岸親情
    台州市赴臺陸生走進大陳島思歸亭 汪江浩 攝中新網台州7月29日電(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王豔)「思歸亭下盼回歸,我們台州市赴臺陸生盼著海峽對岸的大陳鄉親們能常回家看看。」29日,浙江省台州市赴臺陸生李同學參與了「走進大陳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夏令營活動後感慨道。台州市赴臺陸生了解大陳島墾荒歷史 汪江浩 攝大陳島位於台州灣東南海域,歷史上與臺灣淵源深厚。公元230年,衛溫船隊從台州章安港啟程,經大陳島,遠航至臺灣。20世紀50年代,約1.5萬名大陳島居民遷至臺灣各地,發展至今約15萬餘人。
  • 臺灣高校首次招陸生 本科班今起報名
    溫州網訊 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工作進入網絡報名階段。昨日,臺灣「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張鴻德證實,此次招收陸生的本科生網絡報名今天正式開始,並將持續一個月,碩士、博士班網絡報名已結束。包括浙江、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和廣東六省市戶籍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凡明確參與2011年高考者,均可至陸生聯招會的專屬網站預報名(網址附後)。
  • 陸生赴臺」議案明日複議 大學校長盼速「修法」
    中國臺灣網6月1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立法院」日前初審通過採認大陸學歷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不過,民進黨「立院」黨團提出複議,「立法院」明天(2日)將召開聯席會議處理複議案。多位大學校長也前往「立院」陳情,呼籲朝野儘快完成修訂。臺當局「教育部」表示,如果7月召開臨時「院會」,今年可透過雙聯學制招收陸生。
  • 臺灣開放陸生入境,臺媒:陸生返臺也只能入住費用高昂旅館,且無法...
    此前,臺「教育部」在6月17日起陸續開放越南和泰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生赴臺,7月22日宣布放寬至所有應屆畢業生,8月5日起開放所有學位生入境,但唯獨不包括大陸學位生。如今當局終於開放陸生入境,但島內並不看好。據《聯合報》23日報導,臺「教育部」日前發函各大專院校稱,9月1日起為應對開學,宿舍不得作為檢疫場所。
  • 港媒: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折射兩岸關係更險峻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據教育部網站9日發布的消息,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受訪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 港媒:赴臺陸生數量「腰斬」 臺高校「欲哭無淚」
    據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陸生入臺人數暴跌,原因人人都知,主要是政策歧視,只針對大陸學生的「三限六不」仍未鬆綁;臺當局對大陸採敵視態度、兩岸氣氛不對等,生源枯竭的臺灣高校,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感覺。
  • 大陸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臺當局別假惺惺要維護「學生權益...
    【兩岸快評第723期】圖片來源:網絡國家教育部昨天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消息一出,臺灣陸委會又在習慣性指責「罔顧學生權益」,好像他們多關心陸生權益似的,可笑。臺當局相關部門此前早已經以疫情為藉口,作出了停止大陸學生赴臺學習的安排,不是你們阻止大陸學生返校學習的嗎?國臺辦對此多次鄭重發表聲明呼籲,要求臺灣當局保護和重視大陸學生合法權益。
  • 臺灣高校招收陸生名額公布 逢甲臺大最多
    視頻:臺灣有限制通過「陸生三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2月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教育部」今天公布核定2011學年度臺灣大學校院招收陸生赴臺名額,大學體系1123名、技職校院體系共877名,兩者合計2000名,其中逢甲大學以74名拔得頭籌,臺灣大學以73名居次。
  • 陸生李源溪:臺北很有味道!
    (中評社黃惠玟攝)  中評社臺北9月27日電(記者 黃惠玟)來自西安、就讀北京中國傳媒大學英語播音學系三年級的李源溪是今年該校與臺灣世新大學的交換學生,雖然來臺才2個星期,但已經感受到臺北的不同。她說,臺北的節奏比北京慢了一拍,感覺比北京的大格局、大條獷還悠閒一點,整體感覺和日本東京很像,這星期她去了一趟淡水,感覺很喜歡,對她來說,「臺北很有味道!」   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陸生來臺的相關民調,並邀請李源溪與世新大學新聞系四年級學生周凱對談,兩人對於陸生來臺讀書都持肯定、正面的態度。
  • 臺灣大學生當學伴 變身陸生「守護天使」(圖)
    圖自臺灣《旺報》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為了讓大陸學生到臺灣念書能儘快適應臺灣的生活,臺灣多所大學都設有「陸生學伴」制度,徵選熱心服務的臺灣本地學生作陸生的「守護天使」,同時也提供兩地學子深入交流的機會。
  • 臺教育部門:開放陸生赴臺 臺大最多可招168人
    臺教育部門:開放陸生赴臺 臺大最多可招168人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09年11月18日15:18   你好臺灣網
  • 兩岸三地反中勢力:現況、思維路徑與政策建議——兼論在臺陸生群體...
    去年在臺灣「八旗文化」出版的《她們的徵途:直擊、迂迴與衝撞,中國女性的公民覺醒之路》,作者趙思樂為90後大陸青年,生於廣州,就讀於南京大學並赴臺交換,在赴臺交換期間受到自由主義、反共思想的教育,在交換期間開始從事「獨立」新聞寫作,並為境外反華媒體撰文,此後廣泛主動挖掘敏感議題,就烏坎事件、性工作者人權等問題發表抨擊中國政府的言論,亦曾因收容教育信息公開問題起訴廣東省公安廳
  • 陸生說「我來自大陸」 臺灣老師竟問:非洲大陸還是南美洲大陸?
    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刊登陸生所寫的《求學臺灣,半是蜜糖半是傷》文章,其中提到一位赴臺求學的陸生回憶,「曾經,在課堂上,老師問『你從哪來』,我說『我來自大陸』,老師問『哪裡的大陸?非洲大陸還是南美洲大陸?』我當時愣了一下,老師接著對全班同學說,「要叫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