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眾所周知,近來不少國家都意識到了本國製造產業鏈的重要性,目前日美都已推出方案願意為企業回國提供費用,不過也有一些國家趁機準備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在華外企,只是從最新數據來看,已在中國市場紮根的外企並無撤出的計劃。
1、趁機挖牆腳?印尼欲吸引在華美企,已有20家表示有興趣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印度尼西亞正在就吸引在華美企到該國落腳而忙活,目前印尼正在與美國進行談判,希望有更多美企搬到該國的工業區,為印尼提升在東南亞地區的競爭力提供助力。
印尼海洋事務和投資協調大臣表示,印尼的工業園區願意為美企提供安身之地,比如中爪哇省的肯德爾工業園區和布雷布斯工業園,都是能夠提供稅收優惠的園區。他還說,目前大約有20家公司已表示有興趣遷往印度尼西亞。印尼工業協會主席也說:"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搬遷的好地方,因為我們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潛在市場。"
數據顯示,印尼在聯合國競爭性工業績效指數中的排名高於越南,此外,世界經濟論壇(WEF)也指出,印尼的中階和低階工人平均每月收入都低於越南,說明印尼在勞動力方面的吸引力還是優於越南。
可是即使印尼有這些優勢,同時又致力於吸引外國投資,2018年印尼的外國直接投資也才佔其GDP的1.8%,相較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來說偏低,因此印尼才想要抓住這次機會實現翻身。
的確,疫情給全球經濟和供應鏈帶來了巨大影響,一些企業和國家開始想回遷部分產業環節,這也給了印尼和越南這類發展中國家承接外來生產線的機會,但印尼選擇的對象是在華美企,這可能會影響到中國和印尼近年來愈加親密的經貿關係。
2、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中國",美企一旦撤出將損失重大
據了解,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印尼最大貿易夥伴,今年一季度中印尼貿易額達177億美元,中國在印尼實際投資13億美元,位列印尼第二大外資來源國,今年還是中印尼建交70周年。而印尼的做法卻容易讓其失去中國投資者的青睞,更何況在華美企並沒有離開中國市場的想法。
雖然日本和美國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再次發生的產業鏈中斷,才想讓重要的製造業生產線回遷本國。但目前全球產業鏈分布是基於經濟規律形成的,強行逆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到703.6億元(折合1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1.8%(折合美元增長8.6%),這足以說明外資沒有撤離中國。相反,據中國美國商會新近對其會員調查,除了70%以上企業表示沒有撤離中國的計劃之外,還有約40%的會員有擴大在華投資的打算。
據美中貿委會調查,在華美企94%的銷售是面向中國市場。又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美國在華企業2018年在華銷售收入超過7000億美元,利潤約500億美元。如果美國企業撤出中國,這些將基本失去。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事務所所長小慄道明5月16日表示,根據該會對華東的日企調查,90%以上的企業沒有改變在華發展的計劃;包括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不會考慮離開中國市場,"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