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那一年,
她說她喜歡梧桐樹,
於是他大手筆購得
兩萬棵法國梧桐樹,
遍栽南京街頭。
黃色的法國梧桐,
那是宋美齡的最愛。
這是多麼浪漫的人
做的一件曠世的愛戀。
坊傳宋美玲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為了討美人歡心,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形似一串寶石項鍊,這是他送給愛人的禮物。而紫金山上,法國梧桐串起的項鍊,中間點綴的似藍寶石的美齡宮。若只吟詩看說明,不知有多少痴情女子神往當年蔣公送給美齡的浪漫「表白」?但,那是個美麗的「誤會」。
美齡宮
1872年,自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南京種下了第一棵法國梧桐樹後,南京從此開啟行道旁栽種樹的歷史。至今,南京石鼓路小學校園裡還保存著一株高二十餘米的二球懸鈴木,編號001。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928年,為做好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政府闢建中山大道和陵園路,並在兩旁栽種行道樹。1929年,又在道路兩旁陸續種下2萬棵法國梧桐(數量相同,卻比蔣遷美齡宮早18年。蔣介石在幹什麼呢?他決定在中國「革風易俗」。1928年12月8日《中央對普用新曆廢除舊曆協助辦法》正式發布,強調全國推行「公曆」,並嚴禁使用「農曆」以及過春節。)
事實上,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重慶遷回南京後,蔣介石入住的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抗戰勝利後,官邸被翻修成為別墅,蔣宋入住,稱美齡宮,此時距離與她初建時已經過去15年。儘管如此,蔣宋的愛情故事,終是為南京添上一抹浪漫和人情味。
解讀完美愛傳說,再來說法梧桐與懸鈴木,是同一種樹木嗎?還有中國的梧桐樹?是,也不全是。懸鈴木,球果如鈴,葉展如掌,皮剝如片,冠大蔭濃,枝條舒展,樹形優美,故稱懸鈴木。它有很強的吸毒、滯塵和隔噪音作用,是許多城市栽種行道樹時的首選。而很多人將懸鈴木稱為法桐。這是一個錯誤,後人與國人也就將錯就錯地誤傳了。
荊州古城也是有過古梧桐的。寬大的葉子在行人的頭頂深情握手,進而形成一條條綠色長廊,為人們遮風擋雨,長著黑瘤的粗大樹幹也在訴說著古城的古老。只可惜,因城市擴張,樹被砍了,也因飛絮飄舞。若荊州梧桐依在,我想也會亦如上圖。南京人比荊州人有眼光,南京因建設地鐵三號線需要,準備砍伐一些懸鈴木,消息見諸報端,市民強烈反對,希望能將樹留下來。後被採納,懸鈴木保留下來。難耐的酷暑裡,也有懸鈴木創造的清涼,更有古人「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美好願境。而我,喜拍梧桐,喜歡他整體向上、剛勁有力的枝椏,像一雙雙手,要託起一片藍天與今生重負。再看看滿眼的櫻花開遍中國大地,養女人眼的同時,心中難免常悽泣。
十九世紀,中國就有懸鈴木種植。據悉,正式在樹木分類學上將法桐命名為懸鈴木的人,是我國植物學家鍾觀光先生。南京因懸鈴木而久具盛名,既有北美懸鈴木,也有英國懸鈴木。如何區別呢?也不難。一球懸鈴木產自北美,二球懸鈴木源於英國,雜交之後才有三球懸鈴木,因來自法國人引種,又稱法國梧桐,但在中國的土地上卻鮮見。南京的懸鈴木中,一球北美懸鈴木居多,二球英國懸鈴木也有相當的數量,就是未見三球懸鈴木。據此,我們通常所稱法國梧桐,實是誤傳,乃懸鈴木雜交品種。當年荊州古城的梧桐結幾鈴?真的記不得了,您留心觀察過了沒?
北美梧桐(一球)
英國梧桐(二球)
三球懸鈴木(法國)
中國梧桐
只記得梧桐飛絮。「四月飛雪」隨風飄入行人口鼻影響健康,秋冬落葉增加環衛工人負擔,的確讓專家們頗費腦筋,種子太空旅行之後,也未能改變其飛絮。因為,飄絮是懸鈴木的一種本能,是它向世界傳播自己種子的方式,它要讓自己的身影遍布地球。
再說法國梧桐,它並不是從法國來的,其原產地是英國,屬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5米。因為雜交,在歐洲被廣泛栽培,法國人在上海法租界大量栽植作為行道樹。當人們第一次見到這種樹時,發現它的葉子和梧桐長得像,又因為是法國人引進的,所以稱「法桐」。真正的梧桐是中國梧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它樹幹挺直,光潔,無節,向上直升,高擎著翡翠般的碧綠巨傘,氣勢昂揚。別名青桐、桐麻,也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米。中國梧桐果實是球狀實心果,直徑約4-5毫米,果實分為5個分果,分果成熟前裂開呈小艇狀,種子生在邊緣,有一層薄薄的殼,可生吃,也可炒來吃,非常香。法國梧桐果實非常小,不能吃。
網傳《雲南梧桐:「假死」20年後重見天日》、《絕跡近20年:雲南梧桐重現金沙江畔》,源自當地人和某種動物喜食其種子,近數十年來越來越少,目前僅有零星分布,再現中國梧桐保護形勢之嚴峻。
青桐樹苗
青桐花籽
今兒您漲知識了沒?亦如楊柳,南方和北方融情不同,所以稱謂相反。
堅持原創正能傳導愛善友和
如果覺得好,順手轉發至您的朋友圈,那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經歷隨風逝,文字依然在。對與錯,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