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之後,最不想錯過的,就是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瞬間,總忍不住拿起手機拍拍拍。然後又忍不住發到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和大家分享孩子可愛逗趣的萌樣。
但是,曬娃有風險,操作須謹慎。也許,當我們曬娃時,分享的不只是喜悅,危險也正在臨近——
1
曬娃,也許在給人販子機會
人販子通過朋友圈拐走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某電視臺做了一個社會實驗,測試小朋友的防拐意識。接受測試的是一個叫可兒的6歲女孩。一開始,媽媽帶她來甜品店吃飯,順便拍了張照片上傳朋友圈:
按照節目的約定,媽媽中途藉故離開了甜品店,並叮囑孩子不要亂跑,自己過一會就回來。
這個時候,「人販子」上場了,他先是假裝跟女孩媽媽打電話,然後坐到小女孩的面前,和小女孩搭訕:
「你叫可兒嗎,你媽是叫文莉吧。」
「我是你媽媽的同學,你爸爸媽媽結婚的婚禮,是我主持的。」
「這是你媽媽的照片吧,你媽媽變化好大哦。」
孩子和媽媽剛發的照片,迅速就被「人販子」獲取。
不僅如此,他還能準確叫出小女孩媽媽的名字,迅速給自己編造了一個身份,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瞬間就被矇騙了。
不到10分鐘,「人販子」輕鬆帶走了小女孩。「防拐測試」宣告失敗。
通過朋友圈,人販子可以追蹤到孩子的相貌、學校和活動軌跡,潛伏在某處帶走孩子。
之前,福建有位媽媽在網上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有一天,一位陌生男人拿著她孩子的照片去了孩子的幼兒園,冒充孩子的舅舅試圖接走孩子。幸虧是保安感到可疑,反覆跟男人盤問,對方支支吾吾才沒能把孩子帶走。而他手裡孩子的照片,就是從網上媽媽曬娃的照片裡下載的。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微博上隨意搜索關鍵詞「媽媽 寶寶」,立刻就能找到許多媽媽分享的動態。
再隨機挑選一位上海年輕媽媽的微博,認真瀏覽了之後,就能得到不少信息:
這位媽媽的女兒名叫李某某,2012年年初出生,今年10月份開始上幼兒園,幼兒園的名字。她的女兒平時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的商場、公園,家裡開什麼牌子的車……
簡直是細思極恐,只要是稍微搜索一下,就可以迅速定位一個家庭的基本情況,還有孩子的活動軌跡。
再加上孩子小,非常容易輕信別人,只要人販子拿著這些信息去套話,就能輕鬆拐走孩子。
2
曬娃,可能給戀童癖提供了便利
戀童癖,一個讓家長們聽見都毛骨悚然的詞。他們就像躲在陰溝裡的臭蟲,潛伏在社交媒體上,對孩子的照片虎視眈眈。
前不久,網上有一位媽媽爆料,她在閒魚上出售女兒的二手衣物,偶爾會發一些女兒的試穿照。沒想到,這些照片卻引來一個戀童癖的騷擾,言語不堪入目:
看到這些之後的媽媽非常憤怒,忍不住出言理論,沒想到對方變本加厲,不僅發來自己「猥褻」女孩照片的圖片,還對小女孩發出了死亡威脅:
最後,通過舉報和報警,這個用戶的帳號被封禁,還被派出所拘留了十天。但這樣的懲罰,對一個惡魔來說實在是太輕了。
這件事也引發了許多家長的反思:在網上放孩子的照片,真的要慎之又慎!
無獨有偶,英國一位33歲的媽媽Nicola,曾經也會在網上曬女兒Lucy的萌照。但是有一天,她吃驚地發現,Lucy兩歲時的照片,居然出現在一個兒童色情帳號上:對方把女兒的照片當頭像,甚至惡意把孩子的照片P成帶有性暗示的內容。
根據網絡安全公司McAfee發布的報告:保守估計,英國在社交網絡活躍的帳號中有8萬名戀童癖,而每年通過父母上傳的孩子照片多達13億張,這些照片就成了戀童癖的「素材庫」。
戀童癖們要麼直接轉載傳播,要麼把孩子的頭像摳圖下來,和裸體的成人照片結合,甚至P成「虐童」的照片或視頻,然後放到色情網站上販賣。
更可怕的是,這些照片中有三分之一會暴露孩子的家庭和位置信息,如果戀童癖在現實中對孩子圖謀不軌,根本令人猝不及防。
孩子的萌照,成了戀童癖發洩慾望的對象,這是多麼氣憤又心痛的事情!
而且,戀童癖離我們的生活未必遙遠。
根據六年來媒體公開報導案例的統計,大部分性侵兒童的案件是熟人所為:
「比如2018年的317起案例當中,將近70%是熟人作案。最高的一年,2014年,503起案例,其中87.87%是熟人作案。」
戀童癖也十分擅於偽裝:他們可能是一個老實巴交的鄰居,一個面面俱到的朋友,甚至是一個關係很好的親戚……
如果毫無防備地在朋友圈、社交圈裡曬娃,很可能就給了壞人可乘之機,到時候懊悔都來不及。
3
隨便曬照,侵犯孩子隱私
有的家長喜歡在網上曬孩子的一些糗照,比如摔倒了、哭得很醜、吃東西把自己弄得很髒,等等,大人看得開心,覺得是小朋友成長的一個部分。
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隱私,也好面子,不經孩子同意就曝光他們的生活,很可能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
視頻中的這個6歲的小女孩,正在控訴自己的遭遇。從出生起,她所有的一切就暴露在了陌生人面前,這都是因為她有一對樂此不疲在公眾面前「分享」孩子成長的父母。
小女孩無助的樣子令人心疼,儘管父母的出發點大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卻無意間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2%的父母會在上傳子女照片時徵得他們的同意;約有33%的父母承認子女曾阻止他們上傳某張照片。孩子並非每次都願意成為父母社交媒體相冊裡的主角。
孩子的隱私權如果沒有很好地得到保護,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的隔閡,還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膽小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別人不經我們的同意,就把我們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或者微博,我們又是什麼樣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我們的孩子正在經歷。
4
如何科學曬娃?
曬娃一時爽,留下的隱患卻不少,通過社交平臺分享孩子的成長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做到科學曬娃:
1.不要為了曬娃,強行擺拍;
有些家長出於對社交媒體「點讚」的渴望,或是自身的滿足感,會強行擺拍孩子的照片。
薛之謙在孩子出生時,發了一張照片,一家三口食指抵在一起,看似溫馨,但迅速引來專業人士的打臉:「新生寶寶的手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狀,手暫時不能自主張開,不建議家長硬掰。」
更嚴重的,一些短視頻平臺上還有一些想博關注的家長,讓孩子做高難度動作,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
曬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強行擺拍不可取。
2. 不要過量刷屏;
有人說自從有了娃,恨不能天天刷屏曬娃。第一次為人父母,這種衝動可以理解,但是其他人未必會對我們的心意感同身受,甚至還會覺得受到打擾。
所以越愛孩子就越是要克制,有些照片,自己或親人看到喜歡就好,不刷屏,也能給孩子留下更多的私人空間。
3.注重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護;
這一條不僅僅是曬娃,在網上發布照片的時候都要注意。
家庭住址、學校地址、照片定位、車牌號、身份證、手機號、工資收入、銀行卡號……只要涉及個人隱私範圍的,通通不要洩露。包括有的照片,可能洩露了周邊環境,能夠讓人定位到地址,也不要曬。
4.少曬孩子的正面照和暴露照;
孩子的正臉照會讓朋友圈的陌生人辨認出孩子,可能會出現前面的誘拐事件;而且,正臉照也容易被一些不法網站盜用,侵犯孩子的肖像權。
暴露照就不用說了,現在兒童性侵日益猖獗,壞人不會嫌棄孩子太小,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不能把孩子沒穿衣服、暴露生殖器的照片發到網上。
5.不要不經過同意就帶上其他孩子的照片,以免侵犯他人隱私;
比如在孩子一起玩耍或聚會的時候,免不了拍一些合照和現場照,這樣的照片最好不要傳上網,暴露其他孩子的長相,可能會對他們造成相同的困擾。
6.注意啟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的屏蔽功能;
微信裡面的許多功能,都可能隨時在陌生人面前暴露信息,有幾個功能,務必關掉:
「附近的人」
陌生人會通過附近的人看到別人的動態,甚至定位到具體地址。可依次點擊「設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選擇「清空並停用」,必要時再開。
「允許搜索」
在微信「隱私」中,關閉「通過QQ號搜索到我」和「可通過手機號搜索到我」。
「允許查看」
在微信「隱私」選項中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
另外,如果只是想記錄孩子的生活,可以在社交平臺上把照片設為「私密可見」或「部分可見」,不要對外界全部敞開。
7.最好經過孩子的同意,得到孩子的許可再曬照片。
等到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一定要取得孩子的同意才能發他們的照片,除了上傳的照片,就連分享給群裡、親戚朋友的孩子照片也要經過他們同意。
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只有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越是全民娛樂的時代,我們越要保護好孩子,讓孩子不受傷害。
就像視頻中那個小女孩說的那樣,孩子生命中那些寶貴的時刻,只屬於孩子自己和他最親近的人,而不是陌生人。
願我們都能做溫柔有原則的父母,謹慎曬娃,為孩子的人生掃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讓他能夠健康地長大。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親子遊戲來進行安全教育。
為此,我們準備了一套安全教育遊戲集錦,幫助父母從防走失、防侵害、防霸凌、防幼兒園傷害幾大方面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規避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