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通過朋友圈拐走孩子,有多容易?看完心頭一緊

2020-12-21 騰訊網

當了媽之後,最不想錯過的,就是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瞬間,總忍不住拿起手機拍拍拍。然後又忍不住發到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和大家分享孩子可愛逗趣的萌樣。

但是,曬娃有風險,操作須謹慎。也許,當我們曬娃時,分享的不只是喜悅,危險也正在臨近——

1

曬娃,也許在給人販子機會

人販子通過朋友圈拐走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某電視臺做了一個社會實驗,測試小朋友的防拐意識。接受測試的是一個叫可兒的6歲女孩。一開始,媽媽帶她來甜品店吃飯,順便拍了張照片上傳朋友圈:

按照節目的約定,媽媽中途藉故離開了甜品店,並叮囑孩子不要亂跑,自己過一會就回來。

這個時候,「人販子」上場了,他先是假裝跟女孩媽媽打電話,然後坐到小女孩的面前,和小女孩搭訕:

「你叫可兒嗎,你媽是叫文莉吧。」

「我是你媽媽的同學,你爸爸媽媽結婚的婚禮,是我主持的。」

「這是你媽媽的照片吧,你媽媽變化好大哦。」

孩子和媽媽剛發的照片,迅速就被「人販子」獲取。

不僅如此,他還能準確叫出小女孩媽媽的名字,迅速給自己編造了一個身份,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瞬間就被矇騙了。

不到10分鐘,「人販子」輕鬆帶走了小女孩。「防拐測試」宣告失敗。

通過朋友圈,人販子可以追蹤到孩子的相貌、學校和活動軌跡,潛伏在某處帶走孩子。

之前,福建有位媽媽在網上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有一天,一位陌生男人拿著她孩子的照片去了孩子的幼兒園,冒充孩子的舅舅試圖接走孩子。幸虧是保安感到可疑,反覆跟男人盤問,對方支支吾吾才沒能把孩子帶走。而他手裡孩子的照片,就是從網上媽媽曬娃的照片裡下載的。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微博上隨意搜索關鍵詞「媽媽 寶寶」,立刻就能找到許多媽媽分享的動態。

再隨機挑選一位上海年輕媽媽的微博,認真瀏覽了之後,就能得到不少信息:

這位媽媽的女兒名叫李某某,2012年年初出生,今年10月份開始上幼兒園,幼兒園的名字。她的女兒平時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的商場、公園,家裡開什麼牌子的車……

簡直是細思極恐,只要是稍微搜索一下,就可以迅速定位一個家庭的基本情況,還有孩子的活動軌跡。

再加上孩子小,非常容易輕信別人,只要人販子拿著這些信息去套話,就能輕鬆拐走孩子。

2

曬娃,可能給戀童癖提供了便利

戀童癖,一個讓家長們聽見都毛骨悚然的詞。他們就像躲在陰溝裡的臭蟲,潛伏在社交媒體上,對孩子的照片虎視眈眈。

前不久,網上有一位媽媽爆料,她在閒魚上出售女兒的二手衣物,偶爾會發一些女兒的試穿照。沒想到,這些照片卻引來一個戀童癖的騷擾,言語不堪入目:

看到這些之後的媽媽非常憤怒,忍不住出言理論,沒想到對方變本加厲,不僅發來自己「猥褻」女孩照片的圖片,還對小女孩發出了死亡威脅:

最後,通過舉報和報警,這個用戶的帳號被封禁,還被派出所拘留了十天。但這樣的懲罰,對一個惡魔來說實在是太輕了。

這件事也引發了許多家長的反思:在網上放孩子的照片,真的要慎之又慎!

無獨有偶,英國一位33歲的媽媽Nicola,曾經也會在網上曬女兒Lucy的萌照。但是有一天,她吃驚地發現,Lucy兩歲時的照片,居然出現在一個兒童色情帳號上:對方把女兒的照片當頭像,甚至惡意把孩子的照片P成帶有性暗示的內容。

根據網絡安全公司McAfee發布的報告:保守估計,英國在社交網絡活躍的帳號中有8萬名戀童癖,而每年通過父母上傳的孩子照片多達13億張,這些照片就成了戀童癖的「素材庫」。

戀童癖們要麼直接轉載傳播,要麼把孩子的頭像摳圖下來,和裸體的成人照片結合,甚至P成「虐童」的照片或視頻,然後放到色情網站上販賣。

更可怕的是,這些照片中有三分之一會暴露孩子的家庭和位置信息,如果戀童癖在現實中對孩子圖謀不軌,根本令人猝不及防。

孩子的萌照,成了戀童癖發洩慾望的對象,這是多麼氣憤又心痛的事情!

而且,戀童癖離我們的生活未必遙遠。

根據六年來媒體公開報導案例的統計,大部分性侵兒童的案件是熟人所為:

「比如2018年的317起案例當中,將近70%是熟人作案。最高的一年,2014年,503起案例,其中87.87%是熟人作案。」

戀童癖也十分擅於偽裝:他們可能是一個老實巴交的鄰居,一個面面俱到的朋友,甚至是一個關係很好的親戚……

如果毫無防備地在朋友圈、社交圈裡曬娃,很可能就給了壞人可乘之機,到時候懊悔都來不及。

3

隨便曬照,侵犯孩子隱私

有的家長喜歡在網上曬孩子的一些糗照,比如摔倒了、哭得很醜、吃東西把自己弄得很髒,等等,大人看得開心,覺得是小朋友成長的一個部分。

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隱私,也好面子,不經孩子同意就曝光他們的生活,很可能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

視頻中的這個6歲的小女孩,正在控訴自己的遭遇。從出生起,她所有的一切就暴露在了陌生人面前,這都是因為她有一對樂此不疲在公眾面前「分享」孩子成長的父母。

小女孩無助的樣子令人心疼,儘管父母的出發點大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卻無意間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2%的父母會在上傳子女照片時徵得他們的同意;約有33%的父母承認子女曾阻止他們上傳某張照片。孩子並非每次都願意成為父母社交媒體相冊裡的主角。

孩子的隱私權如果沒有很好地得到保護,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的隔閡,還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膽小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別人不經我們的同意,就把我們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或者微博,我們又是什麼樣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我們的孩子正在經歷。

4

如何科學曬娃?

曬娃一時爽,留下的隱患卻不少,通過社交平臺分享孩子的成長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做到科學曬娃:

1.不要為了曬娃,強行擺拍;

有些家長出於對社交媒體「點讚」的渴望,或是自身的滿足感,會強行擺拍孩子的照片。

薛之謙在孩子出生時,發了一張照片,一家三口食指抵在一起,看似溫馨,但迅速引來專業人士的打臉:「新生寶寶的手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狀,手暫時不能自主張開,不建議家長硬掰。」

更嚴重的,一些短視頻平臺上還有一些想博關注的家長,讓孩子做高難度動作,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

曬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強行擺拍不可取。

2. 不要過量刷屏;

有人說自從有了娃,恨不能天天刷屏曬娃。第一次為人父母,這種衝動可以理解,但是其他人未必會對我們的心意感同身受,甚至還會覺得受到打擾。

所以越愛孩子就越是要克制,有些照片,自己或親人看到喜歡就好,不刷屏,也能給孩子留下更多的私人空間。

3.注重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護;

這一條不僅僅是曬娃,在網上發布照片的時候都要注意。

家庭住址、學校地址、照片定位、車牌號、身份證、手機號、工資收入、銀行卡號……只要涉及個人隱私範圍的,通通不要洩露。包括有的照片,可能洩露了周邊環境,能夠讓人定位到地址,也不要曬。

4.少曬孩子的正面照和暴露照;

孩子的正臉照會讓朋友圈的陌生人辨認出孩子,可能會出現前面的誘拐事件;而且,正臉照也容易被一些不法網站盜用,侵犯孩子的肖像權。

暴露照就不用說了,現在兒童性侵日益猖獗,壞人不會嫌棄孩子太小,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不能把孩子沒穿衣服、暴露生殖器的照片發到網上。

5.不要不經過同意就帶上其他孩子的照片,以免侵犯他人隱私;

比如在孩子一起玩耍或聚會的時候,免不了拍一些合照和現場照,這樣的照片最好不要傳上網,暴露其他孩子的長相,可能會對他們造成相同的困擾。

6.注意啟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的屏蔽功能;

微信裡面的許多功能,都可能隨時在陌生人面前暴露信息,有幾個功能,務必關掉:

「附近的人」

陌生人會通過附近的人看到別人的動態,甚至定位到具體地址。可依次點擊「設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選擇「清空並停用」,必要時再開。

「允許搜索」

在微信「隱私」中,關閉「通過QQ號搜索到我」和「可通過手機號搜索到我」。

「允許查看」

在微信「隱私」選項中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

另外,如果只是想記錄孩子的生活,可以在社交平臺上把照片設為「私密可見」或「部分可見」,不要對外界全部敞開。

7.最好經過孩子的同意,得到孩子的許可再曬照片。

等到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一定要取得孩子的同意才能發他們的照片,除了上傳的照片,就連分享給群裡、親戚朋友的孩子照片也要經過他們同意。

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只有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越是全民娛樂的時代,我們越要保護好孩子,讓孩子不受傷害。

就像視頻中那個小女孩說的那樣,孩子生命中那些寶貴的時刻,只屬於孩子自己和他最親近的人,而不是陌生人。

願我們都能做溫柔有原則的父母,謹慎曬娃,為孩子的人生掃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讓他能夠健康地長大。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親子遊戲來進行安全教育。

為此,我們準備了一套安全教育遊戲集錦,幫助父母從防走失、防侵害、防霸凌、防幼兒園傷害幾大方面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規避危險。

相關焦點

  • 差點被拐走!孩子吃了陌生人給的糖果瞬間昏迷,四招訓練孩子抵抗...
    文/毛豆豆 大多數家長都認為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做得很到位,根本想不到一旦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有多容易被陌生人帶走。用零食引誘小女生佔便宜、趁著人多哄走小男生,種種拐人新聞,讓家長人心惶惶。
  • 5分鐘「拐走」20個孩子,3種人販子常用伎倆,家長一定要防範
    隨著治安條件的提升,絕大多數家長都已經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有被拐賣的風險了,尤其是現在很多家長自覺對著自家孩子有著防拐賣的叮囑和教育,因此對於這一方面還是比較放心的,但是如果當人販子真的來到我們身邊,我們做的真的足夠了嗎?
  • 小夥子帶三歲的女兒逛夜市,接了一個電話,女兒差點被人販子拐走
    當他還在和電話裡面的朋友聊得意猶未盡的時候,聽見旁邊有一個奶奶大聲喊他「小夥子,你女兒剛剛被一個陌生人牽走了呢?你還在這打電話,還不趕緊去追啊?」小夥子一下慌了神,順著那個奶奶手指的方向追過去,一邊追一邊喊「前面那個牽小女孩的男人是人販子,謝謝大家幫忙我攔一下」。
  • 人販子抱著孩子就要溜,男孩情急下說出4個字,人販聽了撒腿就跑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說起"人販子",人們總是能想到那些被人販子狠心抓走的無辜孩子,那些因為孩子被拐走而以淚洗面的父母,多希望孩子們都能變得聰明一些,不要那麼容易被拐騙。有這麼一個聰明的男孩,當他被人販子拐走的時候只說出了4個字,嚇得人販子丟下他就跑了,成功解救了自己,堪稱是所有孩子的榜樣。這個男孩年紀也不大,遭遇人販子的時候當時才3歲,不過這孩子挺聰明,很喜歡抓著爸爸媽媽聊天說個沒完,有時候爸媽都嫌他話多。
  • 「我不想回去了」4歲女兒被人販子拐走,13年後找回卻拒絕回家
    曾在網上看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海南的付先生夫妻二人因為粗心大意導致4歲的女兒被人販子拐走,原因是,付先生的家和女兒上幼兒園的學校距離很近只有500米左右,兩夫妻有一天商量著一起出去買菜,於是就讓女兒獨自去上學。
  • 為何日本家長放心孩子自己上下學?看下日本對人販子的處罰:誰敢動
    一說到「梅姨」這號人物,想必不少人對她有著深刻的印象,因為她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社會的轟動,被大家稱之為「人販子之首」,因為被梅姨拐賣過的孩子,幾乎是很難被找到,申聰也是最近才有幸被找回,可見人販子無處不在,他們拐賣孩子的手段也一直在不斷更新,用各種方法去誘騙小孩。
  • 3歲男童被拐走,45小時解救過程曝光:人販子騙術升級,你的孩子可能...
    每個失蹤的孩子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還有難以計數的家庭在孩子被拐走後,再也沒能找回孩子……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每年全球範圍內約有120萬名兒童失蹤。
  • 人販子誘拐5歲孩子,娃一句話救了自己,可惜很少家長教過孩子
    雖然現在的法律越來越完善,但令人深惡痛絕的人販子並沒有完全絕跡,他們會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用邪惡的眼睛窺視著可愛的孩童們。這樣一來,家長們除了要擔心孩子的安全外,還會擔心孩子被人販子盯上。但家長也無法確保自己能24小時呆在孩子身邊,難免會有疏忽的時候,這就會給人販子可趁之機。因此,我們必須教會孩子,假如遇到了人販子,應該怎麼處理,這才是最保險的事宜。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新聞,5歲的樂樂跟媽媽去菜市場買菜,結果不小心和媽媽走散了,結果就被人販子盯上了。
  • 日本家長心真大,讓孩子自己上下學!了解下日本對人販子的處罰吧
    對很多家長來說,孩子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以前的社會沒那麼複雜,我們小的時候也是自己上學放學,自己走回家。然而現在人販子變多了,一不小心沒看住孩子,孩子就有可能被人拐走。更有甚者,在大庭廣眾之下就有人販子抱起孩子,還撒謊說孩子是他的,實在是讓人氣憤到牙痒痒。不少家長認為,即使給孩子配上了兒童手錶,孩子自己上學放學也很難讓他們安心。因此一些家長還會拜託爺爺奶奶去學校門口接孩子,確保孩子的上學放學路上能夠安全。但是在日本,情況就不一樣了。
  • 小學生被人販子迷藥迷暈後帶走?石城警方通報真相
    這些天,一則小孩被拐走的消息在石城縣許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傳,讓當地很多家長和學生感到恐慌——  內容有多個版本,除了小學生被迷藥迷暈外,還有類似「受害者被人拍拍肩膀就神志不清」、「受害者在地鐵上聞到一陣香味就乖乖掏錢」之類的傳說屢見不鮮,主角大多是「小學生「」小區的孩子」「鄰居家的老人」「朋友的朋友「等等。  其實,仔細看這則流傳的消息,疑點頗多。單就這則信息中的「下迷藥」二字,就已經讓明眼人「呵呵」了。試問,疑犯都沒抓到,你怎麼知道是被下藥的?
  • 殺千刀的人販子「梅姨」:被拐兒童找回,父親卻已經不堪煎熬自殺了!
    人販子不僅是拐走了年幼孩子,更是直接摧毀了一個家庭,在孩子丟失的日子裡,孩子的父親陷入了無盡的深淵,孩子被拐2年後,他再也承受不住這痛苦的煎熬,選擇了跳火車自殺這位父親在承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與煎熬後,帶著對孩子深深的思念走了,這就是為什我們堅持對所有人販子都要判死刑的原因,把人販子們千刀萬剮不足以解人們的心頭之恨啊,他們是人間大惡!
  • 「日本孩子自己上下學」?看看日本對人販子的處罰!人販子:怕了
    人販子:怕了日本的孩子們通常是自己搭電車上下學,很少有父母在身邊陪伴的情況,有些孩子還會在周末放學後相約去逛街,父母們也不會太過擔心。像《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等動漫裡,也多次出現了孩子獨自幫父母外出跑腿的場面。日本父母們不會在孩子外出的時候,過分擔心他們的安危,是因為日本對人販子的處罰很是嚴厲。
  • 「你家孩子賣嗎?」現在的人販子竟然猖獗到這種地步了?!
    (點擊看視頻▲)雖然這次人販子沒有得逞,但仍讓王女士心有餘悸。王女士把遭遇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裡,希望所有家長提高警惕。3名小孩兒在自家門口玩耍,一名黑衣男子裝作若無其事的帶走了其中一名小孩兒。幸好孩子的哥哥及時發現並拽住了弟弟。最後,家長報警抓住了該男子。可笑的是,男子狡辯稱:「逗孩子玩呢,沒想帶走他!
  • 100多年前,貴州一個軍閥推出一項措施,讓猖獗的人販子從此消失
    而軍閥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似乎都不是很好,人們大多認為,他們不跟人販子一夥都不錯了,怎麼還會打擊人販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民國有不少軍閥雖然作惡,但對社會也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比如說這位,他僅是推出一個措施,就讓管轄區內人販子消失。
  • 過年了,這四個地方儘量不要帶孩子去,尤其是第一個,去了要看緊!
    眼看著春節就要到了,每個人都要坐車回家和一家人團聚,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這段春節假期裡面,最幸福的莫過於在家陪伴孩子和老人。但是過年了,這四個地方儘量不要帶孩子去,尤其是第一個,去了要看緊!
  •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連人販子見了都會繞道走,家長快來看
    不過,很多家庭並不像燕燕這麼幸運,孩子不見了之後,就真的沒再找回來過了,所以家長在平時帶娃時就要格外當心一些,當心人販子。其實人販子拐賣小孩都是蓄謀已久的,如果你家寶寶有以下這些特徵,那他就不會成為人販子的目標,家長可以偷著樂了!有警惕心的孩子記得多年前看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我曾被黃磊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動。
  • 人販子又出「新套路」,父母帶娃遇見這3種人,能避開就避開
    過了不久,有一位陌生女人過來和小麗搭訕,小麗因為無聊就和她閒聊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中陌生女子先是騙取了小麗的信任,讓其放鬆了警惕。 然後又一步一步套出了小麗孩子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齡、生日、星座甚至是有幾顆痣、什麼形狀的胎記。
  • 人販子大馬路上搶孩子,在爭搶時被過路汽車軋死,需要賠償嗎?
    問題如下:大馬路上,人販子拐賣孩子,被孩子的母親發現並攔阻,在爭搶孩子的過程中,人販子失手摔倒被過路汽車軋死,人販子家屬告上法庭,孩子的母親需要負責任嗎?圖文無關如果按照題主的描述來看,人販子是死有餘辜,孩子的母親是受害者,而且也沒有主觀對人販子造成傷害,不應承擔責任。
  • 2年拐賣46名兒童的人販子,被捕後問她動機,她回8個字讓人圍攻
    人販子,意思是以施詐,誘拐,販賣人口為業的人,人販子裡多數販賣兒童和婦女,因為這兩者可以歸到弱勢群體,孩子抵抗外來力量的能力弱,易得手;而婦女則能賣給偏遠山區的光棍,賺取大量錢財。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們對人販子都是深惡痛絕,恨不能給他們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