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全域旅遊「東風」 推動產業融合產品創新

2021-01-19 中國環境

圖為四川瓦屋山雪景。圖自瓦屋山景區公眾號 

圖為臺兒莊古城發展全域旅遊,藉助魯南民俗文化,打造古城旅遊新亮點。圖自中國旅遊新聞網 

湘西鳳凰古城 

  「來粵不來潮,白白走一遭。」來到廣東潮州古城,你會怎麼玩?2021年元旦期間,潮州古城全域旅遊導覽系統正式上線,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顯示高清的精美手繪地圖,結合GPS定位和地域特色,遊覽7條線路,感受VR美景,探訪牌坊歷史,傾聽古城故事。

  從旅遊行業全面停擺,到跨市、跨省區團隊旅遊恢復,我國的文旅市場強勁復甦;從出遊熱度持續上升,網紅景點層出不窮,到各地一大批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繼首批71個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之後,2020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下發通知,正式啟動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而在年底前,文旅部又對外公布了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名單。

  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全域旅遊作為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眼下風頭正勁,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公眾帶來更多新鮮體驗。

  ▷「旅遊+」帶動產業融合,為地方發展注入活力

  回望剛剛走過的「十三五」,全域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度假休閒旅遊加快發展,研學旅遊、體育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等業態不斷豐富;「網際網路+旅遊」深入推進,旅遊景區便利化、智能化水平不斷上升,旅遊體驗進一步改善。旅遊業正在實現從「高速」向「高質」發展的轉型。

  這期間,旅遊業萌生出諸多改革創新舉措,其中全域旅遊被多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獲得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支持。

  艾媒諮詢在全域旅遊發展現狀及市場趨勢分析中指出,全域旅遊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區域資源有機整合和產業融合拓展旅遊發展空間。具體而言,是要改變以旅遊資源單一要素為核心的旅遊開發模式向旅遊環境建設轉型,構建起旅遊與資本、旅遊與技術、旅遊與居民生活、旅遊與城鎮化發展、旅遊與城市功能完善的旅遊開發模式。

  實際上,全域旅遊就是打造一個讓廣大遊客心嚮往之並流連忘返的目的地,同時也打造一個讓當地居民喜愛並能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在採訪中指出,「像當地人一樣生活」是全域旅遊發展的切入點。創建國家全域示範區的積極意義在於,其刷新了我們對文旅資源的傳統認識,為旅遊目的地發展提供新靈感、激活沉睡資源、注入新鮮活力。

  在厲新建看來,全域旅遊可以從兩個方面實現對產業融合的推動。一方面,通過旅遊市場拓展,旅遊消費擴張,帶動其他各個相關產業資源進入旅遊消費領域,增加資源的價值變現渠道,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全域旅遊發展,帶動更廣泛空間的社會經濟活力,促進這些空間中產業活動的持續活躍,增加產業發展的新機會。

  記者留意到,在各地通過全域旅遊助推產業融合的實踐中,「旅遊+」模式在更廣範圍內被頻繁提及。

  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推進「旅遊+農業現代化」 「旅遊+生態」「旅遊+康養」等多產業融合發展,開啟了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的新模式;寧夏則積極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出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主題旅遊線路、研學旅遊產品和演藝作品,建立了一批富有黃河文化特色、具有展示、參與、體驗功能的非遺場館,豐富遊客文化休閒體驗。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一度停擺。而全域旅遊倡導的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推進旅遊業發展,與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眾旅遊需求十分契合。一些地方因此以全域旅遊為抓手,積極推動旅遊業恢復發展,順應了遊客需求變化,取得積極成效。

  如廣州市增城區,在2020年成為廣東省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增城森林覆蓋率55.38%,有著好山好水好風光。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人民對康養旅遊的需求更為突出,全域打造的增城,成為市民、遊客放鬆身心、休閒養生的絕佳目的地。」廣州市增城區旅遊發展中心副主任董莉介紹,成效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期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結果,接下來增城區還將下大力氣保護綠水青山,為全域旅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厲新建介紹,全域旅遊既是真正保障各地旅遊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湖北,全域旅遊與脫貧攻堅互融互促,作為全域旅遊示範區,曾是國家深度貧困縣的英山縣,利用土地流轉、發展種養業、開辦農家樂民宿等方式,帶動困難群眾吃上「旅遊飯」實現脫貧致富;四川省涼山州則是「非遺+扶貧」的重點支持地區之一,涼山州先後設立了9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大力推動非遺扶貧。

  ▷理念創新規範引導,新業態將持續發力

  「全域旅遊的核心在於產品共創、市場共治、發展共生和成果共享。」厲新建告訴記者,無論是對旅遊目的地的產品創新、市場秩序治理、構建目的地旅遊產業生態體系,還是在滿足外來遊客需求與本地居民追求美好生活期待等方面,全域旅遊都具有積極意義。

  這也意味著全域旅遊作為一種旅遊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將持續發揮作用。厲新建補充,「無論是對於『十四五』時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還是更好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創新性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全域旅遊都是有力的支撐。」

  從手段上看,「十四五」期間,對於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而言,各地要高度重視創新做法,總結宣傳地方在模式、機制、政策等方面取得的示範性舉措,要加強對全域旅遊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規範和引導,讓全域旅遊示範區在新時期旅遊新發展進程中發揮其應有作用。

  對於接下來推動全域旅遊更深層次、高水平發展,厲新建建議,要推動各部門協調配合,解決旅遊發展中積極性的問題,真正落實「旅遊+」「+旅遊」的思路。「要突出全域旅遊建設的『效果』,讓全域旅遊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景縣推動全域旅遊與產業融合拉動經濟增長
    近年來,景縣充分發揮旅遊業改善生態環境、推動項目建設、拉動經濟轉型、改變城鄉面貌的綜合帶動作用,推動全域旅遊與當地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旅遊+」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河北知名旅遊目的地,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 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 池重慶■文化+旅遊,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大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因此,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 深化文旅融合 推動創新發展 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
    本屆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展期為5天,以"深化文旅融合,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為方向,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路模式,將舉辦開幕式、大型展覽、駐馬店市第三屆文化旅遊商品大賽和駐馬店主題文化實景演藝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文旅成果,對接優秀項目,發布新技術,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 東風徐來滿眼春「全域旅遊」扮靚山水裕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大旅遊、大發展」是近年來六安市裕安區發展文化和旅遊事業的重要引領,全域旅遊則成為全區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新動能。目前,裕安區正乘著全域旅遊發展的東風,按照國家相關規範,全力推動全域旅遊規劃建設、融合發展等工作,力求儘快形成全域布局、全新業態、全新融合、全新體系的新局面。
  • 2016創新「網際網路+全域旅遊」暨第四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
    我們要推動旅遊的全域化,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我們要推動旅遊的新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李克強總理強調:「旅遊產業不僅僅是服務業,在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它已經覆蓋了一二三產業,本身就是綜合性產業。旅遊業有力地帶動了消費,也拉動產業升級。」
  • 盤州:深化全域改革創新 推動旅遊產業發展
    圍繞全省「2017年貴州省全面貫徹全域旅遊發展「六全理念」,進一步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統一管理機構、構建考核機制、創新扶貧模式、規範服務體系等,打造盤州全域旅遊升級版。,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產業發展。
  • +全域旅遊」暨第四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 - 新華旅遊 - 新華網
    我們要推動旅遊的全域化,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我們要推動旅遊的新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李克強總理強調:「旅遊產業不僅僅是服務業,在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它已經覆蓋了一二三產業,本身就是綜合性產業。旅遊業有力地帶動了消費,也拉動產業升級。」
  • 發展全域旅遊的關鍵是融合
    全域旅遊涉及方方面面,大融合、全協調、同發展是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融合是手段和方法,是發展全域旅遊的關鍵所在。一、地方發展戰略與機構設計的頂層融合要從決心上、思想上形成共識,融入黨委政府有關社會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要有真正統籌相關人、財、物資源的機制體制,實現由旅遊部門單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攜手共建的局面。
  • 宜州以「旅遊+」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宜州以「旅遊+」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宜州訊 今年以來,宜州區以鞏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成果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以「旅遊+」為媒,不斷豐富旅遊新業態,創新旅遊發展動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 2019年中國全域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推動產業融合...
    2019年中國全域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推動產業融合、旅遊業態全面升級  2020-03-01 08:00:22
  • 洋縣創新推動「旅遊+」融合發展路徑 豐富旅遊產品供給
    這是一片蓬勃的土地,在「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發展戰略下,奏響全域旅遊的時代華章。 近年來,我縣在實施高標準環境保護的硬性要求下,著力把生態特色轉化為旅遊產品,創新推動「旅遊+」融合發展路徑,豐富旅遊產品供給。
  • 武鄉:全方位創新 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
    近年來,武鄉縣緊緊圍繞紅色主題以及全域旅遊發展契機,著力構建管理新機制,優化旅遊產品、旅遊服務、旅遊環境等,促進武鄉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全域旅遊全方位創新發展,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武鄉模式」。著力構建景區管理新機制武鄉縣結合旅遊業發展實際,成立了副處級建制的長治市武鄉紅色旅遊開發管理中心,負責全縣全域旅遊工作的開展,並於2017年與原縣旅遊中心合併,實現了全縣旅遊管理體制機制的有效整合。2019年3月,武鄉縣文化和旅遊局成立,實現武鄉文旅融合發展。在打造景區管理新機制方面,將現有8個景區劃分四大類。
  • 清鎮:產業融合助推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全市共接待遊客24.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1億元。「全域旅遊迸發出強大的吸引力,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科學規劃引領和『旅遊 多產業融合』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清鎮市政協副主席、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黃健介紹。文化旅遊新業態、新產品、新線路不斷推出,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產業多元發展,產業體系完備,增強了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信心和底氣。
  • 釋放旅遊新動能,文旅融合推動貴州旅遊產業升級
    創新文旅產業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就必須打好大數據引領的信息戰略牌,融合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旅遊業態、旅遊服務和旅遊產品的創新與升級,深化大數據在旅遊業的各項應用,讓大數據在文旅產業當中得到了積極的應用,形成智慧旅遊的發展新格局。
  • 全域聯動、產業融合、品牌叫響,蓬萊躋身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
    這標誌著蓬萊全域旅遊發展步入新的高質量發展時期,走在全省前列。據了解,近年來,蓬萊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致力於優化產業布局、豐富要素供給、提升品牌效應,推動全域旅遊向縱深發展。目前,蓬萊共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A級景區10個,其中5A級1個,4A級3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全國重點文保單位5個。
  • 淺論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規劃創新
    綠維創景認為,全域旅遊已成為推動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戰略,將對未來旅遊發展過程中的資源保護、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修武全域發力促景城融合
    本報訊(記者陳學樺通訊員王星)鄭雲高速修武城區站日前開通,修武被納入以鄭州為核心的「一小時中原經濟圈」;「旅遊+古村」開發民宿經濟,傳統村落重煥生機;一朵菊花「開」出一個冰菊小鎮,「無中生有」讓特色產業高起點做文章……以景區為龍頭,以全域為目標,修武縣景城一體快速提升,點面開花推進全域旅遊
  • 山西武鄉:全方位創新 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
    近年來,山西武鄉縣緊緊圍繞紅色主題以及全域旅遊發展契機,著力構建管理新機制,優化旅遊產品、旅遊服務、旅遊環境等,促進武鄉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全域旅遊全方位創新發展,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武鄉模式」。,負責全縣全域旅遊工作的開展,並於2017年與原縣旅遊中心合併,實現了全縣旅遊管理體制機制的有效整合。
  • 做好文旅深度融合 推動永泰全域旅遊再出發
    李志專 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假期,作為省會「後花園」的永泰縣,各個旅遊景區人頭攢動,到處都是一片熱鬧景象。據統計,全縣共接待遊客量約102.8萬人次,比增3.11%;旅遊總收入約49344萬元,比增9.96%,永泰縣的文旅產業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
  • 產業融合助推增城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增城以實現旅遊產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為目標,以「面、線、點」全方位推進,建立了全域旅遊發展的「增城模式」,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輝滿天星、全區處處是美景」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增城的全域旅遊發展,可追溯到增城規劃建設主體功能區、實施全區域公園化戰略的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