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縣推動全域旅遊與產業融合拉動經濟增長

2020-10-07 長城網衡水頻道

景州民俗館。

近年來,景縣充分發揮旅遊業改善生態環境、推動項目建設、拉動經濟轉型、改變城鄉面貌的綜合帶動作用,推動全域旅遊與當地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旅遊+」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河北知名旅遊目的地,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景縣饊子。

加強頂層設計,發展全域旅遊。全縣上下轉變觀念,統一認識,把旅遊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改善生態的重要抓手、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充實旅遊工作隊伍。該縣把旅遊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強化組織領導,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把旅遊工作同美麗鄉村建設、現代觀光農業、城區水面治理、交通路網建設等統籌安排,定期協調相關部門與鄉鎮開展工作交流、會商和協調,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他們聘請河北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高標準編制了《景縣文化旅遊事業發展總體規劃》,重點打造「一核三帶四區」的旅遊總體空間布局。他們以規劃為龍頭,整合各處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各類旅遊資源,連點成線,建設別具特色的旅遊片區和旅遊環線。

用好生態資源,發展觀光農業。該縣推動旅遊產業與農業融合,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遊,使農業基地變身休閒景區,提升農業附加值。他們強力推進安陵運河文化小鎮、博隆生態休閒農業園等項目,依託大平原的鄉土田園風光,開發建設觀賞型、採摘型、科普型、休閒養生型四大功能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綜合體。在大運河休閒觀光綜合體,遊客可以盡情享受南運河大堤綠色旅遊廊道的自然清新、運河左岸十裡桃花帶的浪漫愜意、安陵華家口鄉村風情遊的輕鬆愉悅、華家口夯土壩文化遺產點和封氏墓群文化遺產點的心靈震撼,漫遊在玫瑰產業園區、果蔬採摘區及農家樂休閒區,一邊享受鄉間農趣,一邊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更多實惠和美好幸福。

發揮工業優勢,拉動經濟轉型。該縣以旅遊業為中心,融合工業資源,發展工業旅遊,優化要素配置,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們大力發展先進石化新材料、現代智能物流裝備、環保節能、智慧健康四大新興產業,高質量推進景縣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吸引了包括中國一汽、中國北方稀土、美國卡斯卡特、義大利博索尼等251家企業入駐,建成了國家塔桅檢測中心、國家級橡塑產品檢測中心、省鐵塔產業技術研究院、省塔桅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一委兩院四站八中心兩聯盟」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發展和工業科技旅遊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推動項目建設,做靚旅遊形象。景縣將旅遊項目建設與城鄉建設有機融合,大力推進精品工程建設,重點打造了董子文化園、景州文化休閒廣場、國學堂等一批旅遊項目建設工程,進一步提升了文化景縣旅遊品牌的硬實力。同時,注重打造旅遊精品區域,把縣城旅遊項目建設作為全縣旅遊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以景州塔景區為中心,輻射周亞夫墓、民俗館、文史館、文體中心、董子公園,以傳統歷史文化為魂,多視角展示文化旅遊精品區域的文化靈氣和現代活力,擦亮董子故裡、文化景州的文化旅遊品牌。

優化產業環境,提高服務能力。今年以來,該縣推動全域旅遊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使旅遊業不再局限於觀光、休閒、餐飲等傳統功能,不斷創造出新的業態,快速發展休閒康養、健康護理、科技教育、文化體驗等新興服務業。他們對旅遊導示牌、停車場、旅遊廁所等必要的硬體設施進行了完善。同時,注重踐行主客共享理念,使全域旅遊和產業融合發展既惠及當地群眾,讓群眾增收致富,又為遊客提供服務,滿足體驗需求。

下一步,景縣將繼續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織密旅遊交通道路網,統籌推進旅遊與第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和消費鏈條,努力形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旅遊新業態,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和遊客的滿足感。(記者 李輝)

攝影:陳康 郭樹青 薛城

相關焦點

  • 借全域旅遊「東風」 推動產業融合產品創新
    而在年底前,文旅部又對外公布了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名單。  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全域旅遊作為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眼下風頭正勁,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公眾帶來更多新鮮體驗。
  • 2019年中國全域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推動產業融合...
    2019年中國全域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推動產業融合、旅遊業態全面升級  2020-03-01 08:00:22
  • 景縣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增強活力魅力
    近年來,衡水市景縣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創新機制、構築平臺,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旅遊產業升級、推動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為建設新時代「經濟強縣、文化景州」增強活力魅力。   景縣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具備文化旅遊的先天優勢。
  • 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 池重慶■文化+旅遊,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大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因此,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 行業攜手 共話全域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13位來自大健康產業、溫泉旅遊產業和養生養老產業的相關國家政府領導和行業專家們結合疫情現狀和國家相關健康政策,為此次會議發表了開場致辭和主題發言,並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歷程、中匈溫泉產業發展合作模式、健康旅遊發展趨勢、康養旅遊產業融合的未來、全域旅遊到全域健康的革新之路和溫泉從休閒轉變為康養的轉型之道等話題展開探討,從群眾層面、企業層面、國家層面解讀未來產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為疫情過後亟待轉型升級的企業指明了方向
  • ...展示魅力 推動發展】重點促進全域旅遊發展 為拉動區域經濟添新...
    自今年我市啟動旅發大會籌備工作以來,東安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促進東安區全域旅遊發展為重點,以推進第四屆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承辦工作為帶動,集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通過集中攻堅和重點推進,加快實現全區旅遊產業發展水平、城區綜合建設水平和轄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三個提升,充分展示東安區地域旅遊特色、城區人文風採,實現旅遊產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為東安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新動能,為助推旅遊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 構建全域旅遊打造新模式,推動旅遊經濟發展
    構建全域旅遊打造新模式,推動旅遊經濟發展全域旅遊已成為國家戰略,全國上下形成了特色突出、百花齊放的全域旅遊創建格局。不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國家旅遊局,都對全域旅遊工作表達了充分肯定,提出了行動指導。從中.央、李金早局長、國家旅遊局層面對全域旅遊最.新政策進行了介紹,對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評定及驗收標準以及全國旅遊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解讀。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開封市全域旅遊引領文旅融合共進
    其中三產增加值387.6億元,增幅居全省第2位,貢獻率為56.6%,拉動生產總值增長5.2個百分點。  目前開封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接近6%,文化旅遊業成為全市支柱產業。經濟社會的發展為開封旅遊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前7個月,全年累計旅遊接待325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7.7%。
  • 清鎮:產業融合助推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全市共接待遊客24.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1億元。「全域旅遊迸發出強大的吸引力,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科學規劃引領和『旅遊 多產業融合』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清鎮市政協副主席、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黃健介紹。文化旅遊新業態、新產品、新線路不斷推出,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產業多元發展,產業體系完備,增強了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信心和底氣。
  • 博愛:全域產業融合 樂遊樂居樂業
    近年來,博愛縣將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五大創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省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之首,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構建「景城鄉融合、全產業融合」的旅遊大格局,推動旅遊業初步實現了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帶動了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產業融合助推增城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增城以實現旅遊產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為目標,以「面、線、點」全方位推進,建立了全域旅遊發展的「增城模式」,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輝滿天星、全區處處是美景」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增城的全域旅遊發展,可追溯到增城規劃建設主體功能區、實施全區域公園化戰略的2008年。
  • 關東民俗文化街拉動經濟多元增長
    原標題:關東民俗文化街拉動經濟多元增長  原標題:一條文化產業長廊拉動經濟多元增長   3月25日,本溪市明山區「關東旅遊文化產業長廊項目」舉行籤約儀式,吸引了25個旅遊文化服務產業和現代農業項目組團入駐。
  • 湖北鄖西:「全域旅遊」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鄖西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實施「產業圍繞旅遊轉、功能圍繞旅遊配、形象圍繞旅遊塑」的全域旅遊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全域旅遊與城鄉統籌、產業融合、農旅融合的發展道路。2016年,鄖西縣確定發展全域旅遊,明確天河流域為「龍頭」。2017年,天河水鄉景區規劃出臺,目標是建設「三產高度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得益彰的鄉村振興先行區、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年鄖西獲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殊榮。
  • 邯鄲磁縣構建全域旅遊產業布局
    近年來,磁縣把「旅遊活縣」作為轉型突破口,探索全域旅遊發展路徑,據統計,今年全縣旅遊接待人數達358萬人次,旅遊業收入突破32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3倍和1.4倍,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引擎。搶抓機遇,下好全域旅遊「一盤棋」。
  • 做好文旅深度融合 推動永泰全域旅遊再出發
    今年以來,永泰縣繼續做好文旅融合這篇文章,同時謀劃好「十四五」規劃中的全域旅遊工作。受今年的疫情影響,全國各地旅遊業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影響。復工復產後,永泰縣積極應對,在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採取得力措施,全面刺激旅遊市場,提振旅遊消費信心,拉動永泰疫情後的旅遊消費,從而推動永泰旅遊經濟的全面復甦與持續發展,永泰旅遊業迎來又一發展新浪潮。
  • 健康旅遊發展有啥趨勢?康養旅遊產業如何融合?……這場研討會告訴你
    近日,中國(重慶)首屆全域健康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北碚舉行,來自大健康產業、旅遊產業和養生養老產業的行業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歷程、健康旅遊發展趨勢、康養旅遊產業融合、全域旅遊到全域健康的革新之路等話題展開討論。
  • 常德:推進全域旅遊 舞動美麗經濟
    葛輝文 吳瓊敏 朱存召 周勇軍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後工業化時期和大眾旅遊時代,旅遊產業成為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新支點,更是強產業、促就業、惠民生的新力量。在經濟「新常態」與「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全民旅遊」與「全域旅遊」供需兩旺,旅遊產業對相關產業的輻射帶動功能、對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的引領促進作用日益強化。
  • 貴州:以文旅融合為根本 以產業鏈思維做產業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日前,貴州省印發了《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要求統籌推動旅遊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推進多彩貴州旅遊強省建設。
  • 山東A級旅遊景區達1200餘家 文旅融合拉動相關產業升級
    在山東省十強產業中,文化創意產業和精品旅遊產業佔有重要地位,針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對產業提升有何作用的問題,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鯤稱,首先,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統籌利用文化和旅遊雙重資源優勢,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