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博物館是有偏愛的,每到一個城市,我必去的地方是博物館,這些年也去了不少博物館。去過的諸多博物館中,唯有一家博物館我是去了三次,它就是甘肅省博物館,國內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之一。
甘肅省博物館位於蘭州市,在外地遊客來蘭州的旅行榜單上,甘肅省博物館是被重點標註的,是蘭州行必須要打卡的地方。甘肅省博物館就是這樣,雖地處偏僻的大西北,其性格沉穩內斂低調,但其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低,這一切都源於它豐厚的底蘊。每一個來過甘肅省博物館的遊客,無不為它驚呼,這裡的藏品實在太豐富、珍品太多了。甘肅省博物館主要有《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甘肅佛教藝術展》幾個展廳,長期向遊客開放。
《甘肅彩陶》是甘肅省博物館很有特色的一個展廳。彩陶是幾千年前先民們的文明產物,是史前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甘肅彩陶則是國內彩陶文化最絢麗多彩的一部分,可以說代表著我國彩陶文化的最高成就。漫步在《甘肅彩陶》展廳,眼前被各種大小、造型、紋飾不一的彩陶看的是眼花繚亂,為先民們在極其簡陋落後的條件下表現出的高超制陶技藝折服。在眾多彩陶中,有一件彩陶特別引人注目討人喜歡,它就是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其造型逼真,瓶身花紋精美,有著極高的藝術水平。
《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是甘肅省博物館最受遊客歡迎的展廳,也是駐足時間最長的展廳。絲綢之路三千裡,華夏文明八千年,甘肅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古絲綢之路經過的重要地段,歷史文化厚重,遺蹟很多,相應地出土文物也較多,《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算是把甘肅絲綢之路段出土的珍貴文物囊括其中。在《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最受歡迎的展品非中國旅遊標誌——東漢銅奔馬(馬踏飛燕)莫屬,很多遊客來甘肅省博物館也是衝著東漢銅奔馬而來。這件國寶級文物,出土於甘肅武威市雷臺漢墓,其構思想像力豐富,天馬行空,是古人智慧集大成者,也從側面反應出漢代高超的青銅技藝。東漢銅奔馬在國家旅遊標誌評選中,從眾多國寶級文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旅遊標誌,也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需要說的是,我們看到的東漢銅奔馬是複製品,原品很難一見。
喜歡佛教文化的朋友,《甘肅佛教藝術》展廳絕對不容錯過。甘肅是佛教從西域傳入內地的第一站,是國內最早接受佛教薰陶的地方之一,甘肅省內的佛教遺存極其豐富,國內四大佛教石窟甘肅佔其二就是最好的說明。《甘肅佛教藝術》展廳,有復原的佛教洞窟,也有把整座石窟完全搬過來的,其規格很高,觀賞性很強,非常值得參觀。
甘肅省博物館還有一個重要展廳,就是《甘肅古生物化石》展廳。遠古時期的甘肅,不似現在這般乾旱,而是另一番景象,氣候溼潤森林茂密,恐龍、大象等動物都在甘肅的土地上生活過。然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讓許多動物都做了古,成了大地的養分。甘肅境內出土了不少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最出名的是「黃河象」化石,小學語文課本上曾有一篇專門介紹「黃河象」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重溫一遍這篇課文。遺憾的是,我們在甘肅省博物館看到的「黃河象」化石也是複製品,真身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裡。
博物館是看得見的歷史,甘肅省博物館就是甘肅歷史的再現,喜歡旅遊愛好歷史的朋友,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甘肅省博物館,憑著「馬踏飛燕」的名頭甘肅省博物館也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