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素有「葫蘆王地」之稱,是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國家級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班洪鄉各族群眾始終堅持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時代精神,全面加快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了一頁頁新的發展篇章。
今年70歲的胡德學老人,是佤族英雄胡玉山的後代,隔三差五他都會來到「班洪抗英紀念碑」清理枯枝落葉。這裡見證了1934年「班洪抗英事件」那段邊疆各族人民團結御辱、抵抗侵略,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和祖國領土完整的光輝歷史。
胡德學說:「為了抵抗英帝國主義的侵略,當時我的祖輩胡玉山召集十七部落王鏢牛盟誓,他們立下了『為了民族的尊嚴和榮譽,一定有難同當,活在故土,死在家園』的誓言。」
在班洪這塊熱土,還有一張享譽全國的名片「班洪四大嫂」,講述的是上世紀60年代末,班洪飯店的武國馨、羅燦珍、李幫秀、李秀蓮4位婦女積極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服務群眾,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把班洪飯店辦成「毛澤東思想宣傳站」的先進事跡。
班洪鄉駐地坐落於班洪村大寨,這裡是「葫蘆王地」的核心區。長期以來,當地群眾始終傳承著「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的精神,不斷改變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佤山幸福工程、脫貧攻堅的實施,班洪各族群眾緊緊抓住發展機遇,興修道路、發展產業、改造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使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如今,班洪各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以旅遊景區景點建設的標準推動班洪村大寨、班洪村下班壩自然村、公坎村芒萊自然村旅遊環線建設,全面打造「紅色旅遊」和「南滾河國家公園探秘旅遊勝地」,推動辣椒、茶葉、紅糖、蜂蜜、橡膠等一產與文化旅遊三產融合發展,「傳奇班洪」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班洪鄉鄉長鍾志明介紹,按照「葫蘆王地·傳奇班洪」的旅遊品牌定位,班洪鄉強化農村治理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鄉村振興,通過提質改造、完善功能、恢復重建,全鄉特色小鎮的「紅色旅遊文化」進一步得到了凸顯。同時,為不斷傳承「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精神,還修建了「抗英紀念廣場」「四大嫂飯店」和「四大嫂賓館」,由當地的榮海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經營,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同時,通過發展旅遊業和收購、代銷、供應當地的各類農副產品,直接和間接帶動班洪6個行政村320戶1061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現在我們村修建了玻璃棧道,周末有很多人來玩,我家也開了一個農家樂,生意還行。村上搞起了旅遊業,只要我們能苦能幹,賣些土特產都能帶來收入。」村民李榮明說。
目前,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班洪鄉圍繞「葫蘆王地·傳奇班洪」旅遊品牌定位,一方面,以「紅色教育」為抓手,加快紅色旅遊建設;另一方面,以生態旅遊為抓手,打造「南滾河國家公園探秘遊」為主題的班洪特色小鎮,帶動「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精神的傳承及當地群眾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帶來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方式和農村群眾的美好生活。
來源:今日臨滄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