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官網消息,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工作報告(節選)發布。
報告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債券平臺,探索實現灣區債券市場互通。繼續推進技術基礎設施跨境合作,努力為全球市場參與者提供綜合性服務。
下一步深交所將踐行「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突出「建制度」主線,以推行註冊制與健全退市機製作為抓手,持續完善各項基礎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出口兩道關;將鞏固創業板改革成果,全力保障創業板註冊制平穩運行,做好全市場註冊制準備工作,支持更多優質企業上市。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工作。研究完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相關規則,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市場規則體系。
以下為全文:
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工作報告(節選)
2017年會員大會以來,深交所經理層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證監會黨委「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的監管理念,在深交所黨委領導下,落實會員大會要求,執行理事會決策,接受監事會監督,認真履行日常經營管理職責,深入推進落實金融工作三項主要任務,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三年來,深交所重點改革任務漸次落地,市場結構和產品體系不斷完善,直接融資能力顯著增強,市場培育服務持續優化,一線監管質效穩步提升,風險防範化解成效明顯,內部管理運行規範高效,改革發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一、2017年以來主要工作
(一)聚焦中心任務,高質量完成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
今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後,在中國證監會統籌指導下,在深交所黨委堅強領導下,經理層組織全所力量投入改革攻堅,貫徹「開明、透明、廉明、嚴明」的工作思路,聚焦操作「無感」、效果「有感」的實施目標,努力打造改革精品工程。堅持「開門搞改革、透明搞改革、合力搞改革」,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發布業務規則,組建創業板上市委、股票發行規範委和行業諮詢專家庫,同步推進市場組織、系統改造、推廣服務、投資者教育、廉政建設、新聞宣傳等工作,紮實做好企業申報受理和審核發行,用119天完成全部準備工作。8月2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製成功落地,截至10月底,已有41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65家再融資、1家重大資產重組申請註冊生效,市場各方有很強的改革獲得感。同時,深交所隊伍、業務、服務和技術系統也經歷了一次全面鍛鍊,為更好推進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改革創新,市場建設關鍵領域實現新突破
一是服務「雙區」建設取得實效。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為契機,增強市場包容度和覆蓋面。啟動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推進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大灣區債券平臺建設,推出首批大灣區專項債、大灣區創新100ETF,積極支持「雙區」建設。
二是創新產品不斷湧現。成功上市滬深300ETF期權,邁出深市期現貨均衡發展重要一步。推出境內首批商品期貨、國企改革等創新ETF產品,推出市場首單「熊貓可交換債」、首單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等創新固收產品,推出多樣化私募REITs創新產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
三是技術引領優勢突出。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實施新一代監察系統、企業畫像、風險監測平臺、官方網站以及新一代信息平臺等重大基礎項目,研發管理能力達到全球軟體業先進水平。設立深交所技術產品聯盟,探索構建核心技術開放共享新生態。連續三年發起舉辦行業技術大會,紮實推進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凝聚行業科技發展合力。
四是對外開放碩果纍纍。持續優化深港通交易機制,實現深港ETF互通,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與巴基斯坦籤署技術合作協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市場互惠融合。
(三)深化市場服務,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
一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疫情發生後,嚴格執行最高等級安全防護,確保正常開市並安全運行。開闢「綠色通道」,發行疫情防控專項固收產品,優化特殊時期業務處理,制定專項方案支持湖北經濟恢復發展。積極開展「雲上市」「雲培訓」「雲路演」,千方百計支持市場主體復工復產。
二是直接融資能力大幅提升。深市市場功能持續完善,一批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在深交所上市,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2017年以來,深市新增上市公司475家,再融資1028家,累計股票融資額2.1萬億元,完成重大資產重組478家,交易金額1.7萬億元,固定收益產品累計融資5.5萬億元。
三是市場培育服務精準務實。搭建「在地化」服務體系,實現重點區域全方位覆蓋,打造「資本市場服務周」活動品牌,支持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國資國企改革,推動民營企業紓困解難。依託深交所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為境內外1.4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全周期服務。
四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將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定點幫扶甘肅武山縣、新疆麥蓋提縣,累計直接投入資金6047萬元,引導行業資金23.7億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70餘個,推動兩縣成功脫貧摘帽,累計減貧近17萬人。
(四)強化一線監管,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一是持續加大制度供給。落實新《證券法》要求,修訂深交所章程,紮實做好業務規則「立改廢」,形成以上市規則為核心、以各類指引為主幹、以辦理指南為補充的自律監管規則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發布自律監管和市場服務事項清單,強化透明交易所建設。積極配合法律法規修訂,推動夯實資本市場法治基礎。
二是著力提升監管質效。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深化分類監管、精準監管,壓實「關鍵少數」責任,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早、打小、打疼」。落實退市主體責任,2017年以來依法退市20家公司,推進位度化、常態化退市。會同地方政府、證監局,推動上市公司化解風險、提高質量。
三是有效防控重點風險。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與市場發展形勢相匹配的風險管理架構和制度體系。緊盯高風險公司,嚴厲打擊大股東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強化股票質押風險信息披露,加強業務指導,股票質押風險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創新債券違約風險化解方式,鼓勵通過市場化手段化解風險。
四是注重強化科技賦能。構建「人工+科技」深度融合的監管新模式,上線新版監察系統、企業畫像項目,同時向全部證監局開放相關功能模塊,充分發揮監管合力。建設統一風險監測平臺和新一代信息平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成果逐步落地。
(五)加強預研預判能力,切實維護市場正常交易秩序
一是提高交易監管透明度。明確創業板交易監控標準,優化交易監管報警指標體系,維護正常交易秩序。完善會員客戶管理規則,督導中介機構履行「看門人」職責,推動形成共同維護市場秩序的積極態勢。
二是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強化信息披露監管與交易監控聯動,重點監控高風險股票,強化異常交易報警分析,及時採取交易監管措施、上報違法違規線索、啟動紀律處分,精準打擊涉嫌違法違規行為。
(六)嚴格內部管理,管理運行更加規範高效
一是強化組織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調整優化組織架構,審核發行、一線監管、風險管理、新聞宣傳等方面支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實施《人才強所規劃》,鼓勵幹部員工擔當作為、幹事創業,努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二是深化內部管理制度機制建設。健全完善重大決策事項事先審查機制,實現預算全過程管理,加強審計監督。強化全員保密安全教育,網絡安全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加強異地中心和下屬公司管控,集團化運營能力持續提升。建成啟用深交所金融博覽中心,打造資本市場文化平臺。
三是持之以恆加強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堅持將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突出註冊制廉政風險防範。堅持「節儉辦所」,杜絕鋪張浪費。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深交所經理層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資本市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在所黨委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一心一意抓改革,實心實意謀發展,全心全意優服務,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促進投融資兩端平衡,形成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一是制定實施深交所新時期發展規劃。圍繞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各項部署,把支持科技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從構建更適應創新資本形成的制度體系、促進資本高效循環的市場體系、有利於吸引中長期資金的多元化產品體系等方面入手,抓緊研究制定符合深交所定位、特點的「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建設方案。
二是全力推進落實重點改革任務。深入推進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先行示範區綜合授權改革重點任務。鞏固創業板改革成果,全力保障創業板註冊制平穩運行,做好全市場註冊制準備工作,支持更多優質企業上市。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工作。研究完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相關規則,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市場規則體系。
三是持續提升一線監管質效。踐行「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突出「建制度」主線,以推行註冊制與健全退市機製作為抓手,持續完善各項基礎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出口兩道關。堅持信息披露監管與公司治理監管「雙輪驅動」,健全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制定中介機構執業質量評價規則,實施審核及監管掛鈎機制。持續優化並公開異常交易監控標準,完善差異化監管安排。深化監管協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強化投資者保護。
四是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快統一風險管理平臺建設,充分運用AI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多種工具,提升風險監測、分析、預警能力,努力做到風險應對走在市場曲線前面,持續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保持運維系統架構先進性,加強技術系統風險排查,確保技術系統安全運行。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五是促進投融資兩端平衡發展。深化對實體經濟供需兩端研究,加大創新產品研發力度,進一步豐富債券品種,規範拓展ABS產品,穩步推進公募REITs產品。做大做強核心ETF產品,豐富主題類、行業類ETF產品,提升深市標杆指數影響力。加強市場培育服務,完善全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
六是立足灣區、面向國際,實施高水平雙向開放。突出持續監管的有效性,逐步形成簡明、完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規則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債券平臺,探索實現灣區債券市場互通。繼續推進技術基礎設施跨境合作,努力為全球市場參與者提供綜合性服務。
七是深入推進數位化發展。迭代發展數位化監管與服務平臺,建設新一代信息平臺,全面提升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國際領先的數位化基礎設施,以世界一流標準建設南方中心,優化拓展金融數據交換平臺,加快行情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前沿科技成果研究與運用,增強開放協作能力,推動構建行業數位化共享新生態。
八是提升交易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穩步推進交易所治理體系改革,構建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運營管理體系。建立多層次人才引進體系,優化人才成長路徑。探索制定集團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集團化管理水平。塑造辨識度強、認同度高、契合發展需要的文化價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