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潞安府城隍廟廟會期間閉館的公告
-《廟會》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廟道巷,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曆四月十五,為傳統廟會日,主要祭祀城隍神。在春意盎然的五月,廟會如約而至。然而,由於目前疫情防控還處在關鍵時期,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16號)文件精神,切實維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經研究並報上級部門同意,5月3日至9日潞安府城隍廟臨時閉館,取消傳統廟會活動。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長治潞安府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城區東街廟道巷。長治為明清潞安府治所,城隍廟始建於元代,現存建築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餘為明清建築。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整個布局疏密有致,規模宏敞,構造壯麗,山門、耳殿、玄鑑樓、戲樓、獻亭、中大殿、寢宮、配殿、廊房等無不具備,反映了元代以來我國古建築構架與布局的特點及上黨地區的地方風格與手法。各殿屋頂上皆以五彩琉璃裝飾、釉色斑斕,光映霞表,藝術價值極高,整座廟院中元、明、清三代建築共存,是全國現存府城隍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潞安府城隍廟的玄鑑樓由主樓、東西角樓、戲樓、抱廈組成。
-
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第一,長治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其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中較完好的一座。有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元朝初期,距今已有780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曾多次擴建重修。和我國古代大多數的高規格建築一致,這座城隍廟也是採用中軸式分布,中軸線上,從九龍壁(琉璃影壁)始,列有吊橋、街門、樓、牌坊、山門、戲樓、獻亭、中殿、大殿、寢宮。兩側配以耳殿、廓龐等,共有三院。整個布局,疏密有致,氣勢雄偉。各殿飛簷凌空,鬥拱交錯,殿頂琉璃,富麗堂皇。
-
長子門公園與六府塔
離長子門公園約500米有一座六府塔,很遠就能望到。古塔始建於隋代,坐落在隋寶雨寺內。新建的六府塔完全按照原塔的形制和體量進行設計,既參照了志書上記載的相關數據,大概於2014年建成,新建塔高13層,塔的總高為91.5米,直徑為24.8米,是非常地高大了。
-
長治城隍廟網紅打卡地
有城必有廟,有廟就有城隍廟潞安府城隍廟有城必有廟,有廟就有城隍廟。城隍廟是古代各州府不可少的廟宇。長治也不例外,潞安府城隍廟位於長治市東大街,是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中較完好的一座。該廟建於元朝初期,明清曾多次擴建重修。現為長治市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最完整的一組古建築群。
-
全國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山西長治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東街廟道巷13號。創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弘治五年(1492年)、嘉靖、萬曆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擴建和重修。現存建築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鑑樓等為明代建築,餘皆清代所建。
-
說「中秋」做燈籠 城隍廟裡氛圍濃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9月16日下午,一場「學中秋民俗做玉兔燈籠」的市民活動在修葺一新的城隍廟大廟舉行。學習和動手間,上百位參與者也提前感受到了城隍廟裡中秋節濃濃的文化氛圍。 傳統節日含有深厚底蘊,請珍惜! 16日下午,城隍廟傳統節日文化學習活動從合肥市民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陸勤學的講解中開始。
-
245歲馬巷城隍廟群蘊含文化精髓
來源:臺海網■經過重新修葺,馬巷城隍廟煥然一新。通往馬巷城隍廟的牌樓。昨天上午,記者剛進到路口,就看到「城隍廟」的巨大牌樓,往前走100米,便是氣勢恢弘的閩南傳統建築群,這就是馬巷城隍廟群。城隍廟剛修葺一新,廟內碑林石刻眾多,除了建設背景,還有關於朱熹、蘇廷玉、陳化成等與當年馬巷廳有關的古代名臣史料。在主廟周邊,設有土地廟、文廟、武廟、觀音堂、龍王宮等,構成了整個馬巷城隍廟群。
-
古鎮拾遺|龍王廟和觀音堂
手指皋地立顯堂廟,廟小但很整潔,正門楣觀音堂,內有觀音佛身,閃閃發光。人們立即下拜;默禱心誠有善緣,異香飄處現紅蓮。慈雲更比春風迅,立送甘霖到福田。大水過後,龍王廟前後一片墳瑩,而觀音堂只有後面有墳墓,從此以後板浦鎮更加繁榮,觀音堂香火旺,百姓有求必應。龍王廟也因香火不斷,特別中秋,過年人們更是祭龍王,舞龍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合肥及周邊景區中秋活動多 城隍廟有猜燈謎海洋館可看嫦娥海底奔月
傳統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要想過一個有味道的中秋佳節當然要去有味道的老城區,城隍廟、七桂塘、李府猜燈謎、做月餅,近距離學習非遺作品都在等你來。城隍廟:猜燈謎、享美食農曆八月十五中秋團圓夜,和親友夥伴一同來城隍廟猜燈謎、享美食、逛廟會,何嘗不是中秋佳節的良好選擇。
-
晉源 | 店頭觀音堂本末考略
二、紫竹林現存的一塊石質惡劣,字跡大部泯滅、不可卒讀的清康熙十六年(1678年)歲次丁已中秋望月立《重建觀音堂碑記》當為觀音堂中現存年代最早的一通碑,可惜碑文大部已泯滅,只能看出寥寥幾個字。但這通古碑碣確可告訴我們,店頭觀音堂最早建於清康熙之前而不逾到明代。
-
中國超小眾的城隍廟,迄今1000餘年,可看到宋元明清四朝建築
在結束了芮城永樂宮和廣仁王廟的旅行後,選擇在永樂宮前面租了一輛共享電動車,一路從永樂北路前往永樂路,大約15分鐘的樣子就到達了芮城另一個被列入中國重點文保的城隍廟。雖然起初因為工作日這種景點也關門有點沮喪,但想想或許因為真的太過於小眾,加上後來值班的老大爺看起來並非普通的老人,聽他的談吐可以了解到學識還算可以至少對於城隍廟了解的非常透徹,細細地跟我介紹了城隍廟的幾個看點。
-
山西不只有懸空寺,還有北宋遺存城隍廟,可看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築
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保安的大爺,卻可以滔滔不絕地向你介紹關於芮城城隍廟的看點,從古建築聊到城隍廟的風俗,從芮城古蹟到山西古蹟,可謂是如數家珍。帶著這種崇敬感告別了他,我來到城隍廟的核心區域。所謂的城隍廟核心區域也就是中軸線上的幾座大殿,分別是可以看到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築的享亭、獻殿、大殿及寢殿。
-
觀音堂(明代 長治)
觀音堂,是一處飛簷交錯、五彩紛呈、彩塑瑰麗的懸塑藝術寶庫。觀音堂創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至今完好。總佔地面積5722平方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堂座東向西,堂內古柏參天,殿堂玲瓏。 現存建築有天王殿三楹(懸山式),南北配殿、觀音殿、鐘鼓樓等。建築以明萬曆十年所建大殿為最早。
-
廈門翔安鄉土6——馬巷街的城隍廟
據了解,廈門現在僅存三座城隍廟,一座在後溪,一座在馬巷,一座在中山路。馬巷街的城隍廟是目前廈門保存比較好,規模比較大的一座。城隍廟以前是只有在比較繁華的地方才會設置,可想,當年馬巷也是有過它曾經的輝煌。
-
劉秀與「觀音堂」的 傳說
當地百姓稱之為「老母堂」,或「老母廟」,其名諱為「觀音堂」。據老年人講:「兩千年來,老一輩祖先們,為祈福避禍,驅邪迎祥,塑造了菩薩金身,祈求觀世音菩薩,世代保護高村百姓,安居樂業,平安無事,因菩薩是女性神家,故為老母廟」。多少年來,「觀音堂」西邊這條土路,祖祖輩輩稱之為「劉秀道」;與眾不同的是這座「觀音堂」,廟門不是向北開,而是坐北向南開。說起「觀音堂」,話就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