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黃河,長江,海外

2021-01-12 李黔津聊一聊

大家好,我是小編李黔津,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中華文化:黃河,長江,海外。

人們常常以「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因為黃河文化的確長期居於多元文化的領導地位,不斷地給予周邊文化以深刻的輻射和影響,為加速民族融合、形成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統一國家,發揮了怎樣估計也不會過高的作用。傳說,堯舜時代,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貓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R穌於羽山,以變東夷。這種宗族遷徙的傳說,、折射了黃河文化對四裔的擴散情況。以後又有禹會諸侯於會稽,商封用兵於淮夷,周太伯奔吳等等,都將黃河文化廣為擴散。

黃河文化廣為擴散,一是因為其先進性,文化交流的一般規律是,較高的文化必然向較低的文化流動。一是由於其政治上的正統地位,中國一形成國家就具有政治大一統的傳統。第三是其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具有聯通北部草原文化、南部長江文化的必然性。古代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地理單元,於外部世界處於相對隔離和半隔離的狀態,而黃河流域恰恰是北部草原和南部長江流域之間的中間地帶,不斷地融合草原遊牧文化,並持續向南方輸送自己的文明。北受南進,成為南北多元文化薈萃交流的要衝、雙向交流的「渦輪機」、向外輻射的「揚聲器」,帶動了文化一體化的進程。這也形成了其自身的一大特徵:有進有出的包容性,既是凝聚中心又是輻射中心,具有非凡的同化力,從而成為中華文化歷經戰亂而不斷裂的中流砒柱。

當然,不能認為黃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唯一代表。長江文化無論在起源之早、程度之高上均不亞於黃河文化,它是整個中華文化的另一大中心區。所謂的夏朝起於良諸文化說,不管這種說法最後能否成立,但它勾勒了夏初軍政大事與長江流域的聯繫。紀仲慶在《在良渚文化的影響與古史傳說)中說:良緒文化以宗、璧、錐為特徵的玉器文化沿江而上,經安徽薛家崗折而轉南傳播到江西都陽湖流域的德安、靖安、新餘一線,最南到達廣東境內,發展出大峽文化;往北則跨江渡淮,傳播到蘇北、山東一帶;又折而向西,出現在西北延安地區。

陳剩通則認為良諸文化的贊餐紋為夏商王朝全盤繼承,並成為夏文化的核心內容,這一事實充分證明:夏文化起源於東南文化圈。還有與中原文化不同的楚文化,發祥於長江中遊的江漢平原,播染於巴、蜀、滇、吳、越,被及華夏、嶺南,在後來的歷史興會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古若水(今雅龍江)地區有許多古史傳說,與五帝有密切關係,是探索中國文明、長江文化的一個值得注意的地區。宋以前的人以眠江為長江正源,崛江也有大禹活動的古史傳說。民族遷徙的頻繁帶動了文化傳播的活躍,無論對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而且有理由說,兩大流域的文化,具有同源異流的同構性。

無論是長江流域的文化還是黃河流域的文化,對東南亞、南亞以及中亞、西亞甚至環太平洋地區都有過輻射和影響。自法國漢學家德·吉列根據《梁書·諸夷傳》說和尚慧深到過扶桑園,提出中國和尚發現美洲的假說,二百年來不斷有新證,有(中國人最早移植美洲說)、(哥倫布前1000年中國僧人發現美洲考)、(揚帆美洲3000年—殷人跨越太平洋初探)許多論文,來證明扶桑國即墨西哥。(龍鳳文化源流)一書則認為印第安人的八卦太陽曆繼承了中國的八卦歷,進而推斷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五六千年以前東渡美洲的中華先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991年10期刊載的約瑟夫·布魯查克的論文《奧次頓哥》,文中介紹了奧次頓哥村的易洛魁人(印第安人的一個部落)保存的彩色鹿皮畫《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和《蛋尤風后歸墟扶桑之夜圖》。有人認為這是易洛魁人五六千年前移民美洲的中國軒轅黃帝族的後裔的確鑿證據。

武王滅商從獄中釋放出箕子,但箕子不肯臣周,領著商遺民幾千人輾轉流亡到朝鮮半島的北部建立了國家,定都平壤。朝鮮的史書記載著箕子開國的史實。

臺灣島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臺南縣的左鎮人屬晚期智人,其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則有大岔坑文化、圓山文化、鳳鼻頭文化、芝山巖文化等,基本上都是從大陸傳過去的,尤其是受與他們隔海相望的福建的曇石山文化的直接影響。圓山文化的帶翼青銅箭頭,形制與商、周文化相同。臺灣學者認為,芝山巖文化在臺灣沒有住型,不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其文化內涵與大陸東南沿海,特別是浙江、福建一帶的新石器文化有密切聯繫,應當是從大陸傳播過去的。

要想理清古代文化傳播的頭緒實在是任重道遠的「苦差事」,但意義重大,前景感人,現實的要求也給予我們一種生動的責任感。

斯賓塞等的(文化地理學》將文化擴散分為物質擴散和刺激擴散。李約瑟將刺激擴散稱為「激起傳播」,並說這種類型的傳播是種觀念的擴散,並非通過實物來實現傳通,而是由於思想的暗示,引起不同源卻大體相似的文化產品,從而可以在沒有明確證據時,將時間居後的再發明視為刺激擴散的產物。還有人將文化擴散分為擴展型和遷移型的兩類,前者是種順序傳播,接受者或地區會越來越多,像夏、商、周這樣的大一統中心都具有這種傳播體能。但是就像中國文明中心是不平衡而且多元的一樣,各不同的文化集團之間,容易接受單一的技術的或工藝的文化,而不容易接受對方一整套的文化系統。各大區域之間的文化認同有個漫長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從長江黃河「雙聯體」看中華民族文化基因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大江大河具有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性,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人類起源於大江大河,任何文明的根基都在江河、發展於流域。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因此中華文明本質上是江河文明,而不是陸地文明、黃土文明。江河在演變,文化與文明也在演變,國家也在演變。中國5000年文明史,大體就是長江和黃河的演變與發展史。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他也在類比研究中發現,長江和黃河是 「雙聯體」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的雙股結構,由此可以說明中華民族為何生生不息,並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學理解釋。「長期以來,學界關於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分開的。」他表示,將長江、黃河整體進行研究將產生了1+1>2的非線性放大效應,研究中國問題、 中華文化,必須將長江和黃河作為整體進行分析,才能得到全面準確的結論。
  •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第一:黃河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孕育了我們千年歷史的母親河,她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今依然在發揮著作用,孕育著我們的生命和文明。「塔裡木河曾經是遠古時期黃河的上遊,而河西走廊則是古代黃河的河道」的評論,並且還是熱評,這說明很多人都對此表示認同和一定的興趣。如果黃河真的出自塔裡木河,那塔裡木河就成了一條有故事的河流了,畢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古代中國文明,而塔裡木河則只是塔裡木盆地沙漠中的一條找不到海洋的,籍籍無名的內陸河。所以這種說法是行不通的。那我國的黃河發源地在哪裡呢?
  • 「長江」為什麼叫長江?「黃河」為什麼叫黃河?
    他們就是長江、黃河。長江和黃河是中國的兩大文明發源地,可以說中華文明的起源就是這兩條河流,因此也被中華兒女稱為中國的母親河。可是你知道這兩條河流名字的由來嗎?為什麼一個叫長江、一個叫黃河?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長江、黃河這兩條河流名字的由來。首先,我們要說明「江」、「河」這兩個名字的概念是不同的。
  • 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怎樣互易位置
    其實,世界上還有一處「兩河文化」,那就是黃河、長江滋潤下的中華文化。西亞的「兩河文明」早已消亡,從而被冠之以「古文明」;中國的「兩河文化」從未中斷前進的步伐,故我們稱之為「傳統文化」。  為什麼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推動者都是長江下遊文化圈中人?這個問題,可以從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兩大文化圈的角度來尋找答案。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是樸實的中原 世界的東方有條長江 長江的中部 是驕傲的荊楚 英雄大別山將我們心手相牽 依依丹江水把我們血脈相連 今天,黃河呼叫長江 今天,長江呼叫黃河
  • 中國最「尷尬」的河流:發源於河南,與長江、黃河同為中華母親河
    導語:中國最「尷尬」的河流:發源於河南,與長江、黃河同為中華母親河淮河與秦嶺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和國內大多數河流一樣,淮河也是從西向東流向。淮河屬於中國的七大河,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雖然與黃河、長江、濟水並成為「四瀆」,但不論已經消失的濟水,在另外三條大河中,淮河的地位相對尷尬。同樣是孕育古代中華文明的大河,但是人們提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首先想到的只有長江黃河。那麼為什麼淮河在中國河流界的地位會有這些尷尬呢?
  • 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約舉行 長江黃河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
    今年的拜祖大典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為主題,以「長江黃河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為主旨,以現場簡約而莊嚴的儀式、全球網上拜祖、電視連線等線上線下、大屏小屏互動交互的形式進行。庚子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政協鄭州市委員會承辦,新鄭市人民政府執行。
  • 中國這個被稱為「中華水塔」的地方,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
    中國有三條大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長江黃河是流經國內出海的,瀾滄江是從境外出海的,在國外這條河被稱為湄公河,從中國流到東南亞國家,是東南亞的母親河。這三條大河養育了億萬人民,那麼,這三條大河的源頭是在哪裡,你知道嗎?
  • 黃河為什麼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而不是長江?
    同理,長江是長江流域人民的母親河,她養育了長江兩岸的人民。不是有《長江之歌》麼?歌詞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長江水如母親的乳汁,哺育了各族兒女,喝長江水長大的各族兒女,當然可以稱長江為母親河。
  • 歷史連載:中華文明源頭在哪?長江流域的城址遠比黃河流域更古老
    黃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母親河,而長江流域則是中國文明的另一個重要源頭,長江是僅次於非洲尼羅河和南美洲河的世界第三長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出重慶與湖北間的三峽後才稱長江,也就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黃河給北方地區帶來中國第二大的華北平原,長江也給南方地區帶來中國第三大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 中華文化大樂園葡萄牙裡斯本營掀中華文化學習熱潮
    這是在中華傳統文化課堂上老師問的第一句話,30多人的課堂上只有3個營員舉手。但是在這些從4歲到18歲的營員中,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和老師用中文自由交流,這讓來自中國的任課教師感到驚喜和欣慰。在參加中華文化大樂園葡萄牙裡斯本營的200多名營員中,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大部分營員能夠熟背《三字經》、《弟子規》和唐詩宋詞,而他們全部在葡語學校上學,只有每周六在中文學校學習,在家中用中文交流。
  • 黃河為什麼稱為母親河?為什麼長江不是母親河
    因為華夏族發源於黃河流域,早期的城邦主要在黃河流域。中國『中華』詞最早在黃河流域使用,中國在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在黃河流域,長江雖然是中國的第一大河,但它在中國歷史是卻不是中國的中心,在農耕社會,文明發展的根本是土地。
  • 黃河三角洲為何沒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發達?
    長江、黃河、珠江,是中國境內最長的3條河流。它們灌溉了兩岸大片的良田沃土,孕育出燦爛的中華文明。在經過億萬年的歷史變遷後,長江、黃河、珠江分別在各自的入海口形成了一大片衝積平原,分別是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為什麼黃河被稱為「母親河」,而長江不叫作「父親河」?
    曾經,人們都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河流域創造了燦爛的夏、商文明……」。這一說法讓黃河系的後民們無比驕傲,畢竟他們的祖先所創造的文明、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這個確實值得自豪!
  •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為什麼我們會把黃河稱為母親河?
    長江還有黃河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河流,長江作為第一大河流,它的物產資源非常的豐富。而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它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但是現在的黃河河水發黃,裡面有很多泥沙,看上去沒有長江流域那麼環境優美,但是被稱為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用聲音呼叫武漢,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肆虐,由鄭州人民廣播電臺發起,河南省城市廣播媒體共同創作的詩歌《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各地廣播人分別代表家鄉,用慷鏘有力的聲音呼叫武漢,我們眾志成城,我們共克時艱!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 地圖看世界;黃河、長江、雲夢澤及貝加爾湖的趣知識
    ——《論語·雍也》水承載著文化,多少個水系就有多少種文化,而多種文化的交流碰撞才會推動這個社會進步,才會使得文明發揚光大,不斷進步。(中國是唯一擁有北冰洋、太平洋及印度洋水系的國家。)二,中國境內「七大水系」均為河流構成,為"江河水系",均屬太平洋水系。
  • 大家都知道黃河是母親河,那長江呢?
    大家都知道,黃河和長江是我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幾千年來,這兩條河流一直承擔著中華民族傳承發展的歷史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在這裡出生、成長,也是這個原因我們稱黃河為母親河,但是為什麼長江沒有這個稱號呢?
  •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現在如果遇見雨水很少的年份或者季節,咱們國家很多地方依舊會出現水量短缺的情況。著名的南水北調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年,但是利用人力改變自然又是何其艱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