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議論天氣冷熱的時候,「數伏、數九」總會被提起,尤其是「數九」,在農村還一直流傳著「九九消寒歌」來表示「數九天」的寒冷。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大多數人都知道「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但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三九天是什麼時候,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更是一頭霧水:現在這麼冷了,到底是幾九了?這個數九是怎麼算的,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最冷的三九又出現在何時?今天農夫老鬼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從什麼時候開始數九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了冬至節氣開始數九的習俗,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每年冬至的當天,就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從這一天開始,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算一個九,第一個九天就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就叫做「二九」,以此類往後推到了第九個九天。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所以今年的數九寒天將會從12月22日這一天開始,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11日才會結束。
數九」的過程正是寒極轉暖、寒消暖長的過程,所以人們常把這九九八十一天稱作「九裡天」、「數九寒天」。而民間廣為流傳的 「九九消寒歌」,則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當然,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
為什麼三九天最冷
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單位面積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但地面日熱量收支逆差尚未達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後,雖然白天日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同時,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增加也很緩慢。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時節才達到最大值。由於氣溫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時節氣溫最低(當然,並非全國如此,年年如此,具體因地區、因年歲而異)。另外,「三九」前後,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來的熱,到夜裡就把它散發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熱多,晚上散發的熱少,這樣,每天都能積一些熱。冬天,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每天不但不能積存,還要把夏天積存下來的熱用掉一些。冬至這一天,白天吸收的熱量最少,但是因為這時地面在夏秋儲存的熱量還可以補充,並不見得很冷。過了冬至,儲存的熱越來越少,到「三九」時地面儲存的熱量已消耗殆盡,只要冷空氣一來,就天寒地凍,所以也就最冷。
今年何時最冷
而今年「三九」是2020年1月9日至1月17日。至於這時是不是一年最冷的時候?由於近幾年的氣候規律並不固定,所以溫度變化也無法用經驗預測,還是希望大家多關注天氣預報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