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單位附近新開發一個房地產項目,一天,出入口駐守的一位50歲上下的保安引起自己注意——抽水煙筒。
作為一個土長土生的湛江人在他鄉異地看見「水煙筒」,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自己並無抽水煙筒的習慣,但湛江的市井之地,隨處可見抽水煙筒的男男女女,儼然湛江獨有的風景。(姑且無論好壞)
水煙筒,俗稱大碌竹,湛江人習慣稱「煙筒」,是一種以粗竹竿製成的菸具,長約0.6-1米,直徑7釐米。竹筒上部開口處用於吸菸,中部開孔插入小銅管或小竹管,為點菸絲的地方。水煙筒顧名思義,竹筒中空處裝水,因此,抽水煙筒的時候會發出咕咚咕咚的水聲。
50歲以上的湛江人(尤其男性)大多有抽水煙筒的習慣,他們在家裡,或蹲在田間地頭,或端坐村中小賣部的矮凳上,託起粗直(微彎)的大碌竹,另一隻手撕下菸絲塞進煙筒中部的菸嘴,點燃之後,嘴巴緊貼竹筒口抽吸,隨著咕咚咕咚的聲響,這時仰起頭,嘴裡吐出一縷白色的輕煙,臉上寫滿愜意與滿足。
筆者爺爺曾經酷愛抽水煙筒(後來戒掉了),問過他原因,老人家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業集體化,那時候每個人都有所屬的生產隊,生產隊幹活辛苦,而且生活條件差。「公有化」的模式致使大家的勞動積極性不高,又因抽水煙筒提神醒腦,重要是獲得休息的時間,漸漸地,為了「偷懶」,大家都學會了抽水煙筒,無論男女,一邊抽一邊閒聊,之後默契遂成風俗習慣。
深究湛江「抽水煙筒」的風俗習慣,並非因生產隊工作「偷懶」促使而來,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之前幾百年,湛江人則開始抽水煙筒,比較可信的來源有二。
一、湛江人認為抽水煙筒有祛溼降燥的功效,為了適應嶺南高溫、溼氣重的氣候。
二、湛江人的先輩自中原遷徙嶺南之地過程中,抽水煙筒不僅可以消除無聊與疲憊、避免蚊蟲叮咬,而且抽水煙筒特有的方式——多人共用煙筒,有助於眾人感情聯誼。
煙筒可以在家自用,也能共用,在村中小賣部、在圩市,在所有市井之地,當一個湛江人剛抽完水煙筒,另一個人以手在竹筒上部開口抹一下(甚至忽略這個動作),然後接著抽,一個接一個。
湛江抽水煙筒的風俗習慣難免使人心生疑惑:「間接的嘴對嘴,不衛生吧?『如此之土』的抽水煙筒,為什麼湛江人鍾愛有加?」
確實不衛生,可是,尚未有過因相互抽水煙筒傳染病的案例。
老土嗎?或許吧,至少在年青一代看來,沒有吸紙菸「文雅」。
想起網上看過的一段話:「我外婆回族人,一生不吃豬肉,連筷子沾過豬油炒的菜都能敏感察覺而不用。外公典型的北方軍人不吃肉不能活,我媽我舅我姨以及我和表弟表妹沒有忌口,外婆給一大家子人做了一輩子菜,從不約束我們什麼。我奶奶信佛吃素,也沒約束過任何子孫。我一直覺得,信仰的標準約束自己,不是管教別人。」
特別喜歡「信仰的標準約束自己,不是管教別人」一句,50歲以上的湛江人(尤其男性),相當大部分有抽水煙筒的習慣,包括我們年輕一代的湛江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們為何喜歡既不衛生又老土的煙筒?
但是,任何人無法剝奪他們抽水煙筒的權利。當他們仰起頭,吐出輕煙縷縷,臉上的滿足之感恰是向所有人說:「老子願意!」
是的,風俗習慣從來就沒有對錯。
題外之話
有人說,抽水煙筒經過水的過濾,尼古丁和焦油減少,比抽紙菸危害少,其實無論哪種抽菸方式,對身體的危害毋庸置疑,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切勿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