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茶知識,除茶文化歷史及發展脈絡外,器具、茶葉、衝泡技藝、品飲等等相關專業知識,不一而足,要有一個的系統的茶葉知識儲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
資深茶客喜歡交流,老茶客自然遊刃有餘,而大多數人,雖然愛喝茶,但不一定了解茶。比如帶「紅」字的不一定是紅茶,名字叫「白茶」的不一定是白茶,有一些非常容易混淆,一起測一測吧!
1、大紅袍是紅茶嗎?
大紅袍不是紅茶,而是烏龍茶。大紅袍屬於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大紅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2、安吉白茶是白茶嗎?
安吉白茶屬綠茶類,是按綠茶加工原理並根據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質特性製作而成,是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所以安吉白茶不屬於白茶而屬於綠茶。
3、白毫銀針是白茶,君山銀針也是白茶嗎?
君山銀針不是白茶、也不是綠茶。君山銀針是黃茶,屬於輕發酵茶,而綠茶是未發酵茶。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了一道悶堆工序,綠茶是不發酵的,而黃茶是屬於發酵茶類。
4、洞庭碧螺春的產地是湖南洞庭湖?
碧螺春是傳統名茶,屬於綠茶類,產於江蘇省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5、紅茶湯色就是紅的麼?越紅越好嗎?
看紅茶的品質優劣,鑑定紅茶的好壞不是看紅茶顏色越紅就一定越好的。看紅茶的好壞質量的鑑定要看其外形,顏色及香氣的。頂級紅茶金駿眉就是金黃色。
6、紅茶的「冷後渾」是怎麼回事?
紅茶茶湯冷掉後常會變得渾濁。渾濁並不是一個玄妙現象。「冷後渾」現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等與咖啡鹼形成的絡合物,高溫時,其呈游離狀態,但隨著溫度降低,凝結在一起,茶湯就由清轉渾了。紅茶的「冷後渾」現象與茶湯的鮮爽度和濃強度有關。
7、茶越新鮮越好嗎?
新茶一般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可以品飲到其最新鮮的色香味。但因茶葉存放時間太短,多酚類、醇類含量較多,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所以新茶宜少喝,可稍作品飲,放一段時間再喝。
8、六大茶類,論數量誰是NO.1?
六大茶類,每個品類都有豐富的茶品,究竟哪類茶才是NO.1?
答案就是綠茶。《中國名茶志》中,共列出全國名優茶50種,其中綠茶34種,佔68%,妥妥的C位。
9、茶包的發明,原本是打算讓你撕開倒出來泡?
茶包的發明,是真的完全背離初衷。一位來自紐約的商人Thomas Shalivan開始將茶放進一個小絲袋裡分發給他的客戶,他本來是想讓客戶把茶葉倒出來泡著喝,但是他的客戶們都理解錯了。後來發現帶著小袋更方便,茶包就誕生了。
10、每年人均喝掉茶葉最多的國家,竟然不是中國?
世界上最大的茶葉消費國是中國,但若平均到每人頭上,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土耳其、愛爾蘭和英國是人均茶消費最多的三個國家。但說到底,還是人口基數的問題。
Black Tea被紅茶搶走了,
黑茶叫什麼?
當年紅茶出現時,歐洲人看紅茶葉黑黑的模樣,才叫它為「Black Tea」。如今,黑茶的英文是什麼呢?
——「Dark Tea」
12、「以茶代酒」,居然是個酒鬼說的話?
《三國志》記載,吳國君主孫皓(孫權的曾孫)專橫殘暴,終日沉迷酒色,經常擺酒設並定下酒宴規矩:「每人7升,不管會不會喝,7升酒必須見底」。群臣中有個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其是孫皓父親的老師,所以孫皓對韋曜還算照顧。韋曜喝不動了,就悄悄換上了茶,讓他「以茶代酒」。
13、茶樹精油是從茶葉裡面提取的嗎
不是。茶樹油是從茶樹的葉子提取的精油,這種「茶樹」與我們平時泡茶的茶葉沒有半毛錢關係。這種「茶樹」又叫做「窄葉茶樹」,「snow-in-summer」(夏天的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14、好茶葉和笑話段子一樣,都是有梗的!
新茶友一般覺得茶葉有梗必不好。綠茶確實茶梗很少,因綠茶講究的是鮮嫩,嫩葉自然沒有梗。但對於烏龍、普洱、黑茶而言,有梗再正常不過了,且這類好茶是應該有梗的,無論是壓制還是口感,都需要茶梗的存在。國際標準對黑茶含梗量有明確規定,要求茯磚茶含梗量在15%到18%之間。
14條茶葉冷知識,對一半就算資深茶友了,你對了幾條呢?喝茶以來,你遇到過哪些與茶有關的趣事呢,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