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漳州】漳州老街~尋味漳州橋南鷺洲

2021-02-19 漳州頭條

漳州頭條小編微信zzmxzwx
漳州頭條堅持宣傳社會正能量,傳遞漳州生活文化信息,是您了解漳州的窗口。QQ:630811429 報料熱線:114

提起漳州老街,人們想到的大都是位於古城中心的香港路、臺灣路、澎湖路、北京路等交錯而成的歷史街區,而九龍江南岸的鷺洲路卻鮮有人知。鷺洲路位於薌城橋南片區原東新橋橋頭至橋南閘口一帶,雖然與北岸熱鬧的市區僅一江之隔,但這裡卻有一種遠離塵囂、恍若隔世的感覺,點綴在老街之中的水月亭、古碼頭、示禁碑、舊廠房、老商鋪,可以遐想出它曾經的繁華。

鷺洲在明代屬漳州府龍溪縣詩墩保十二三都,清代及民國時期稱白鷺洲,新中國成立後一度改稱朝陽路。鷺洲路北面原與東新橋連接,是舊時進出漳州城南的重要通路,由於南北兩岸帶來的客流,這裡的商貿活動較為活躍。民國時期設有「白鷺洲市」,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鷺洲路成了城鄉結合處較為熱鬧的街市。2002年,連接南北兩岸的東新橋拆除,到鷺洲路便只能從南端的防洪堤閘口進出。原先鷺洲路上的橋南小學、造船廠及一些商鋪陸續搬出或者關閉。

時光流轉,世事滄桑,曾經的繁華已是銷聲匿跡。而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仿佛還停留在多年前那種原汁原味的「老生活」狀態中。觸摸老街,似乎還能看到當年商賈、旅客過往的行影以及歲月留下的故事,斑駁的青石瓦片,仍在述說著那些耐人尋味的往事。

俯瞰橋南片區

 鷺洲夜色

      

 風雨滄桑東新橋

東新橋又稱新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時稱文昌橋,為石質梁橋,長270米,寬7.2米,共有28個橋墩。橋中左邊建有水月亭,橋北建文昌閣,橋南建觀海樓(又稱鎮海樓),南北樓閣均為三層建築,蔚為壯觀。因九龍江常有水患,文昌橋屢毀屢修。民國十年(1921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原建於橋中的水月亭移到南岸的白鷺洲。改建後橋長178米,橋面行車道寬4.8米,兩側增設人行道,並建有6個避車半圓臺,橋墩部分保留原有船形石墩。改建後文昌橋更名東新橋,是當時漳州通往浮宮公路的主要橋梁。為了區別南門外的南橋,人們稱東新橋為新橋,南橋也就是後來的中山橋則稱舊橋。「文革」時期東新橋更名為工農兵橋,1980年恢復原名。2002年,東新橋被鑑定為危橋而拆除。

清末東新橋

 在美國人查爾斯.威廉.華生收藏的一張清末漳州城九龍江岸邊東新橋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東新橋南岸的白鷺洲,停泊著許多商船和漁家船。照片是從當年威廉.華生來到閩南遊歷時購藏的《廈門及周邊鄉村景觀》影集中找到的。1918年威廉.華生去世後,其母校美國康柰爾大學收藏了華生的9000多冊世界各地影像資料並建立「華氏文庫」。這張清末東新橋照片,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東新橋影像。

在漳州文史專家馮水國收藏的一張1930年代東新橋的老照片中,同樣可以看到當年橋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人群裡面有挑擔、拉貨車等情景,真實再現當年東新橋上商賈行旅往來的盛況。

古風古韻水月亭

水月亭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為與文昌橋建成時同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廢,後又多次重建,亭內主要祭祀觀音佛祖。民國十年(1921年)改建為新橋後,觀音佛像及亭內文物移到橋南一帶,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橋南社信眾在橋南村口建觀音廟,原橋中水月亭移至觀音廟口。今廟內存有原水月亭石階和「佛光普照」牌匾。水月亭香火頗旺,亭下石板座常常坐滿老人及香客,成為當地人們休憩聊天的一個好去處。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十,是水月亭佛祖廟最為隆重的日子。這天水月亭都要舉行盛大的「放水燈」民俗活動。當天水月亭理事會的頭家及眾弟子早早就忙了起來,人們在廟前搭起案臺,用來供奉從廟中迎請出來的「水仙尊王」神像,旁邊擺放三盞特製的大型水燈王以及各色水果貢品,周邊信眾製作的水燈擺滿佛祖廟周邊,從各地慕名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晚上十點左右,「放水燈」活動進入高潮,人們聚集在九龍江邊,等到江水漲潮時,集中在江中小渚的水燈點燃蠟燭,在煙花爆竹聲中,人們虔誠地把載有各色貢品的水燈王和幾千盞水燈投放江中。水燈順九龍江漂流而下,以此表達百姓對「水仙尊王」的崇敬,寓意來年風調雨順,合家平安。清道光舉人曾省在《漳州四時竹枝詞》就有「笙歌入夜人家勝,並看河邊放水燈」的詩句,描繪當時「放水燈」的盛況。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十水月亭放水燈民俗活動

「示禁碑」記錄水運繁華

漳州古城南臨九龍江,北岸是傳統碼頭地帶,貨棧密集。土產山貨、農用工具與外來洋貨在這裡交匯。東新橋南岸直接連著鷺洲路,受北岸的輻射,南岸臨江一帶也成為貨船、木排等停靠的地方,南北兩岸穿梭往來的商旅絡繹不絕。鷺洲路上的「五腳距」騎樓建築,模糊褪色老店號,鑲嵌在民房牆面的「示禁碑」,依然能夠讓人感受老街曾經繁華。

在鷺洲路14-16號之間的小巷民房牆面,尚存有一塊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龍溪縣示禁碑」,材質為花崗巖石質,碑寬66釐米、高145釐米。內容大意是當年九龍江面常常停靠著大批九龍江上遊下來的杉木,由於杉木是當年重要的官辦用料,為防止「混行採賣」、「擾亂軍工」、「高抬價值」等不法經營行為,官府告示經營買賣杉木生意必須經過批准,嚴禁越屬。

九龍江西溪上遊的南靖、平和是傳統的林業產地,山區竹木主要是通過扎「木排」放流的方式流入漳州一帶售賣,各地「木排」順江而下,到漳州後再轉運各地,滿足了九龍江中下遊閩南地區對木材的需要。這塊160年前的「示禁碑」,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當年鷺洲碼頭水運功能及商貿情況。 

橋南古碼頭遺址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龍溪縣示禁碑」

鷺洲路上的老民宅 

原造船廠大門 

林南中,筆名南風,就職於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受聘為漳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福建省錢幣學會理事、漳州市比幹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著有《閩海幣緣》、《漳州老牌坊》(第一作者及攝影)、《漳州外來貨幣概述》等。林南中先生在漳州頭條開設《風行漳州》專欄,敬請留意。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同城信息發廣告

相關焦點

  • 【風行漳州】漳州林氏牌坊,見證昔日榮耀
    ,傳遞漳州生活文化信息,是您了解漳州的窗口。QQ:630811429 報料熱線:114明清時期漳州牌坊星羅棋布,數量多達600多座。歷經滄海桑田,許多牌坊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中,遺留至今的約有80餘座,其中林氏牌坊有10多座,在漳州老牌坊中佔有顯著的位置。漳州素有「陳林半天下」「陳林大字姓」之說。林姓入閩的第一次高潮在西晉永嘉年間,中原林、黃、陳、鄭、詹、邱、何、胡等八族「衣冠南渡」。
  • 漳州下莊鷺洲路約100米路段 只要下雨道路就積水
    昨日,市民李先生向海峽導報大漳州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稱,薌城區與龍海交界下莊鷺洲路有一段約100多米長的道路,只要下雨就積水。這條路段位於主幹道,來往車輛多。  昨日下午,導報記者來到下莊鷺洲路一家名叫「溫心幼兒園」門口。此時,路上積滿了黃色的雨水,車輛行駛到這裡都放慢速度,緩緩駛過。「一二三,衝過去吧!」
  • 【人在漳州】尋夢漳州(三)
    這條原名南市街的老街現名香港路,是漳州「九街十三巷」為數不多的倖存者,與臺灣路縱橫交錯勾勒出漳州城南靈秀奇巧、富於韻律節奏的古老輪廓。由舊府衙向南貫穿到南門、中山橋及九龍江對岸的南山寺,歷史上九龍江水運發達,帶動了這一帶的繁榮,香港路唐宋以來一直是漳州人的「小商品一條街」。
  • 漳州南山水岸將建「橋南美食」和「中山橋畔」驛站
    一排排大排檔&徐徐江風  戰備大橋下的大排檔可謂漳州人的夏日最愛  但,南江濱路建設開始後  戰備大橋下的大排檔「消失」  吃貨們一定很想念它吧?  2月26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檀雲坤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調研南山橋、南山水岸二期、南山路等項目建設,強調要又好又快推進南湖片區有關生態項目建設,努力讓遠方客人留下來,把人氣帶到橋南來。  春節前夕,漳州古城連接南湖片區的「飄帶」人行天橋、南山橋廊橋全面開放。
  • 【尋味古城】第12期:(2018年1月6日)走進漳州古城
    本周六,【尋味古城】第12期活動,我們將走進漳州古城,這是大家非常期待的一次尋味之旅。漳州古城內有著眾多的人文古蹟,中山公園、文廟、古牌坊、古街巷、老商鋪、博物館、名人故居、騎樓建築等等等等。吃貨們,敞開你們的肚子,一起來馬巷逛吃逛吃吧,徒步走遍漳州的老街古巷,了解每一處人文景觀,品嘗每一家特色小吃。
  • 去漳州古城,帶你開啟尋味之旅
    喜歡漳州這座城市,喜歡有故事的古村,喜歡與村子的阿公阿嬤嘮家常。通過鏡頭,把閩南生活分享給更多人聽~老街巷,舊牌坊、臺灣路、香港路、北京路、延安南路、修文西路.....一條條明清老街逛一圈你就會被它的一磚一瓦圈粉兒。
  • 這裡是漳州...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聽著湯姆與哈克,我喜歡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漳州老街的街道。這種行為開始於離開漳州後的久別重逢,我第一次離開漳州到廈門是因為學畫畫,那時其實是沒什麼想念漳州的,因為那時沒有那種對漳州美食的依賴,後來就出省讀書,然後每次回來都會在老街找小時候喜歡吃的各種漳州小吃。
  • 漳州人必須要知道的事!最新漳州公交線路大全
    →漳州賓館→人民劇場→漳州一中→市醫院→軍分區→閩南日報→邊防支隊→客運西站→金峰花園→毛紡廠→薌城交通局→市科技館→公交停車場→上坂→鐵塘村→前山村→謝溪頭→五裡沙→國輝家具→武林渡口→啤酒廠→茶鋪→山美村車站→天寶工業園→山美村路口→天寶鎮→天寶中學→塔尾村→塔尾小學→田寮村→墨溪村→墨溪小學→埔仔社→南靖人民醫院→靖城鎮→萬利達東門→萬利達夜班9路〈漳州賓館
  • 閩南漳州古城
    風景圖集:濱州有多美之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於「海濱鄒魯」、國內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A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古城原貌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 漳州的地域特色(附漳州特色旅遊路線)
    漳州,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域,是東南沿海城市之一,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於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 686 年武則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黃道周、蔡新、林語堂等一大批平和、豁達、知書、尚義的先賢出於此。
  • 農曆正月初一,在漳州老街感受新年氣息
    兩年前我最後一次去漳州老街時,老姐帶我們去了中山公園看花燈,這條老街緊挨著公園,順便說一下,我們在街上散步。當時,該街區正在進行重建工程,許多四周都是建築,這使得街區顯得相當凌亂,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廟也被封閉,禁止進入。
  • 漳州鍋邊糊,Q彈鮮美,漳州傳統的手工美味
    漳州人對早餐既挑剔又隨意,挑剔因於口感與情感,隨意在於選擇實在太多。而鍋邊糊已經融於漳州人的生活,早上來一碗美味的鍋邊糊,美好的一天就這樣開啟。若鍋邊糊是天堂,舌尖便找不到更美的地方。漳州的鍋邊糊店可謂遍地開花,因為不想遠行的人們迫切需要在自家的樓下滿足自己的食慾。
  • 最新 漳州公交線路大全
    3元靖城萬利達  首班6:50  末班18:50              客運中心站→悅港新村→薌城國稅局→商業城→悅華園→人民銀行→九龍公園西門→漳州三中→漳州賓館→人民劇場→漳州一中→市醫院→軍分區→閩南日報→邊防支隊→客運西站→金峰花園→毛紡廠→薌城交通局→市科技館→公交停車場→上坂→鐵塘村→前山村→謝溪頭→五裡沙→國輝家具→武林渡口→啤酒廠→茶鋪→山美村車站→天寶工業園
  • 大V推薦 | 去漳州古城,帶你開啟尋味之旅!
    通過鏡頭,把閩南生活分享給更多人聽~個人公眾號:漳州影像文末有國慶福利老街巷,舊牌坊、臺灣路、香港路、北京路、延安南路、修文西路.....一條條明清老街逛一圈你就會被它的一磚一瓦圈粉兒。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幾代人揮之不去又歷久彌新的記憶!
  • 90年前,漳州便有輕便鐵路了!
    一條是龍巖水龍潭煤礦鋪設的鐵路,還有兩條在漳州,一是「龍溪輕便鐵路」,一是「程漳鐵路」。漳州龍溪是福建富裕之區,只因交通不便,利源未能充分開發。有鑑於此,1915年礦商林資鏗邀集同志,募股12萬元成立「龍溪輕便鐵路股份公司」,擬修造自石碼經翁苑村、龍溪、謝坑至浦南鎮的鐵路60裡,呈請立案。1917年正月該路動工興建,翌年十月竣工,營業至1930年為止。
  • 一街連兩岸,今日13:30 CCTV-4帶你走進福建漳州老街
    僅是兩地相同的地名就有160多個,漳州寮、漳州裡、漳浦厝……都是其中代表。從位置上看,漳州老街和臺北幾乎是處在同一條緯度上。從傳承上講,如今的臺灣居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祖籍是在漳州。這也就意味著,兩地不僅在地理環境和氣候上相似,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上也是一脈相承。
  • 花樣漳州走進廈門大學~
    山海古厝,美不勝收金色的土樓、綠色的生態、藍色的海洋紅色的經典、花色的四季……這裡是花樣漳州漳州九龍江漳州和廈門旅遊企業代表、非遺表演互動代表人員、廈門大學師生代表及媒體記者等齊聚一堂,共同參與和見證了這場年末文旅盛宴。
  • 舌尖上的漳州
    舊鎮肉粽、石榴填鴨、佛潭豆仁餅、杜潯酥糖、沙拉包、四果湯、土筍凍、炒粿條、潤餅……都說「穿在蘇杭二州,吃在漳泉二州」,身在漳州的你,都吃過了嗎?如果沒有,請跟著團團的腳步,帶你盤點一番漳州名小吃,繪製一幅市區名小吃地圖!
  • 漳州1300多年的古城老街,擁有眾多文化遺產,即使破舊遊客也喜歡
    古城老街,是一個城市古老印記的最真實印記,它破舊不堪,卻常常會得到一些人的青睞,很多人為了找尋曾經遺失的美好,都會去這個城市的古城或者老街走一走,而福建漳州也有這麼一個古城老街。漳州本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古城自然就是這座城城市最為核心最有價值的地區,而且漳州古城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擁有著1300多年歷史,從唐朝時期至今經歷了無數風霜雨雪,繁華、落寞都曾經經歷過,而如今在中國就是這麼一座顯得平平常常的城市。
  • 漳州萬科裡開業 梅沙教育、魚羊市集、薌城老街等品牌入駐
    >(需求面積:0-0平方米)物空間,萬科裡實現了生鮮市集、美食廣場、特色餐飲、精品零售、影院、超市、兒童遊樂以及教育和生活配套的一站式服務,集合了萬科旗下教育品牌——梅沙教育、萬科裡自營生鮮市集——魚羊市集、萬科裡自營美食廣場——薌城老街、永輝Bravo精品超市、動力堡健身、屈臣氏、麥當勞、85°C、KOI等眾多品牌。